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2月12日 (三) 19:49 由 Tra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趙勝

趙勝(?-前251年),戰國四公子之一(註:戰國四公子又稱戰國四君),趙國貴族。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因賢能而聞名。封於東武(今山東諸城),號平原君

他禮賢下士,門下食客至數千人,和朋友關係處理的很好。但不注意禮貌對待平民,後在一名門客的建議下和平民搞好了關係,威名大震。

趙勝初為趙惠文王之相,趙惠文王死後,又為趙孝成王之相。趙孝成王七年(前259),長平之戰後,秦軍進圍趙都邯鄲(今屬河北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王派趙勝向魏和楚求援。門客毛遂自告奮勇,同趙勝去楚國求援,最終毛遂說服了楚王,派春申君(黃歇)率軍救趙。此即「毛遂自薦」。援軍到來之前,邯鄲城內兵困糧盡,趙勝盡散家財,發動士兵堅守城池,長達三年之久。直到楚軍和魏信陵君援兵趕到,解邯鄲之圍。

人物生平

營救魏齊

秦昭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用范雎為相。適逢魏王派須賈出使秦國。范雎叫須賈帶口信給魏王,立即把他的仇人魏齊的腦袋送來,否則將要屠大梁。魏齊聽說害怕了,逃到趙國,藏匿在趙勝家。第二年,秦昭王聽說魏齊在趙勝家,就給趙勝寫了一詳細而表面友好的書信,說:「我聽說您的高義,願作布衣之友,希望您到我這裡來,願意與您為十日之飲」。趙勝畏懼秦國,便至秦見秦王。在飲酒間,秦王對趙勝說:「昔日周文王得呂尚以為太公,齊桓公得管夷吾以為仲父,今天范君也是我的叔父。范君的仇人在您家,願您使人取其頭來。不然我不放您出關。」趙勝說:「魏齊是我的朋友,就在我家,也不應當交出來,何況又不在我家。」秦王又給趙王寫信說:「范君的仇人魏齊在趙勝家,王趕快使人把他的頭送來。不然的話,我將發兵攻趙,且不放趙勝出關。」趙孝成王發兵圍趙勝家。魏齊夜間逃出,見趙相虞卿。虞卿解相印與魏齊逃至大梁,欲通過信陵君而去楚。信陵君畏秦,猶豫不肯見,由於侯嬴從旁勸說,才到郊野迎接。魏齊聽說信陵君開始對見他有難意,怒而自殺。趙王終於將魏齊的頭送到秦國,秦昭王才放趙勝回國。 [1]

秦國圍攻邯鄲時,趙王曾派趙勝去求援,當時擬推楚國為盟主,訂立合縱盟約聯兵抗秦,趙勝約定跟門下有勇有謀文武兼備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楚國。趙勝說:「假使能通過客氣的談判取得成功,那就最好了。如果談判不能取得成功,那麼也要挾制楚王在大庭廣眾之下把盟約確定下來,一定要確定了合縱盟約才回國。同去的文武之士不必到外面去尋找,從我門下的食客中選取就足夠了。」結果選得十九人,剩下的人沒有可再挑選的了,竟沒辦法湊滿二十人。

這時門下食客中有個叫毛遂的人,徑自走到前面來,向趙勝自我推薦說:「我聽說您要到楚國去,讓楚國作盟主訂下合縱盟約,並且約定與門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去,人員不到外面尋找。現在還少一個人,希望您就拿我充個數一起去吧。」趙勝問道:「先生寄附在我的門下到現在有幾年啦?」毛遂回答道:「到現在整整三年了。」趙勝說:「有才能的賢士生活在世上,就如同錐子放在口袋裡,它的鋒尖立即就會顯露出來。如今先生寄附在我的門下到現在已三年了,我的左右近臣們從沒有稱讚推薦過你,我也從來沒聽說過你,這是先生沒有什麼專長啊。先生不能去,先生留下來。」毛遂說:「我就算是今天請求放在口袋裡吧。假使我早就被放在口袋裡,是會整個錐鋒都脫露出來的,不只是露出一點鋒尖就罷了的。」趙勝終於同意讓毛遂一同去。那十九個人互相使眼色示意,暗暗嘲笑毛遂,只是沒有發出聲音來。 [2]

等到毛遂到達楚國,跟那十九個人談論、爭議天下局勢,十九個人個個佩服他。趙勝與楚王談判訂立合縱盟約的事,再三陳述利害關係,從早晨就談判,直到中午還沒決定下來,那十九個人就鼓動毛遂說:「先生登堂。」於是毛遂緊握劍柄,一路小跑地登階到了殿堂上,便對趙勝說:「談合縱不是『利』就是『害』,只兩句話罷了。現在從早晨就談合縱,到了中午還決定不下來,是什麼緣故?」楚王見毛遂登上堂來就對說:「這個人是幹什麼的?」回答說:「這是我的隨從家臣。」楚王厲聲呵叱道:「怎麼還不給我下去!我是跟你的主人談判,你來幹什麼!」毛遂緊握劍柄走向前去說:「大王敢呵叱我,不過是依仗楚國人多勢眾。現在我與你相距只有十步,十步之內大王是依仗不了楚國的人多勢眾的,大王的性命控制在我手中。我的主人就在面前,當着他的面你為什麼這樣呵叱我?況且我聽說商湯曾憑着七十里方圓的地方統治了天下,周文王憑着百里大小的土地使天下諸侯臣服,難道是因為他們的士兵多嗎,實際上是由於他們善於掌握形勢而奮力發揚自己的威力。如今楚國領土縱橫五千里,士兵百萬,這是爭王稱霸所憑藉的資本。憑着楚國如此強大,天下誰也不能擋住它的威勢。秦國的白起,不過是個毛孩子罷了,他帶着幾萬人的部隊,發兵與楚國交戰,第一戰就攻克了鄢城郢都,第二戰燒毀了夷陵,第三戰便使大王的先祖受到極大凌辱。這是楚國百世不解的怨仇,連趙王都感羞恥,可是大王卻不覺得羞愧。合縱盟約是為了楚國,不是為了趙國。我的主人就在面前,你為什麼這樣呵叱我?」聽了毛遂這番數說,楚王立即改變了態度說:「是,是,的確像先生所說的那樣,我一定竭盡全國的力量履行合縱盟約。」毛遂進一步逼問道:「合縱盟約算是確定了嗎?」楚王回答說:「確定了。」於是毛遂用帶着命令式的口吻對楚王的左右近臣說:「把雞、狗、馬的血取來。」毛遂雙手捧着銅盤跪下把它進獻到楚王面前說:「大王應先吮血以表示確定合縱盟約的誠意,下一個是我的主人,再下一個是我。」就這樣,在楚國的殿堂上確定了合縱盟約。這時毛遂左手托起一盤血,右手招呼那十九個人說:「各位在堂下也一塊兒吮盤中的血,各位雖然平庸,可也算完成了任務,這就是所說的依賴別人的力量來完成自己的任務吧。」 [3]

趙勝確定了合縱盟約便返回趙國,回到趙國後,說:「我不敢再觀察識別人才了。我觀察識別人才多說上千,少說幾百,自認為不會遺漏天下的賢能之士,現在竟然把毛先生給漏下了。毛先生一次到楚國,就使趙國的地位比九鼎大呂的傳國之寶還尊貴。毛先生憑着他那一張能言善辯的嘴,竟比百萬大軍的威力還要強大。我不敢再觀察識別人才了。」於是把毛遂尊為上等賓客。 [4]

邯鄲解圍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四十五年,趙孝成王四年)秦攻韓的野王(今河南沁陽縣),野王降秦。韓的上黨郡(治所在壺關今山西長治市)與本國的通路被切斷。上黨太守馮亭遣使者對趙王說:「韓不能守上黨,吏民都樂于歸趙,而不願意入秦。」趙王先與平陽君趙豹商議。趙豹認為趙國接受上黨,將「禍大於所得」。趙王又跟趙勝、趙禹商議,他們都認為,用兵百萬,攻戰逾年,也未必能得一城,今坐受有城市邑十七,這是個大利,不可坐失時機。趙王令去接收土地,並傳達趙王的命令:「以三萬戶之都封太守,千戶封縣令,諸吏皆益爵三級,民能相集者,賜家六金。」趙國又派廉頗進軍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抵禦秦軍。公元前260年7月,趙王中秦的反間計,以趙括代廉頗為將,秦將白起大破趙軍於長平。秦趙長平之戰的第二年,秦軍圍攻趙的都城邯鄲。趙國傾全力死守邯鄲,又向楚、魏緊急求援。 [5]

秦軍圍邯鄲,趙國多次向魏國求救,魏安釐王派將軍晉鄙領兵十萬救趙。秦王派使者威脅魏王說:「趙國都很快就會攻下,誰敢救趙,秦攻下趙以後就先打誰。」魏王畏懼秦國,令晉鄙在鄴(今河北臨漳縣西南),停軍築壁壘,不再前進。名義上是救趙,實際上是在觀望形勢的變化。 [5]

趙勝的夫人是魏國信陵君的姐姐。寫信責怪信陵君說:「我以為你有救濟別人困難的高義,現在邯鄲這樣危急,魏國的救兵不來,你卻無動於衷。縱然你輕易地拋棄我,難道你也不可憐你姐姐嗎?」信陵君屢次請魏王發兵救趙,魏王都不答應。他只好採用了侯嬴的意見,使人偷出魏王的兵符,奪晉鄙軍救趙。 [5]

在邯鄲被圍,楚魏救兵又都未到的危急時刻,聽從了邯鄲傳舍吏子李談的建議「令夫人以下編於士卒之間,分功而作。家之所有,盡散以饗士」。得敢死的士卒三千人,由李談率領與秦軍戰,又適逢魏楚的救兵來到,秦軍敗退,邯鄲解圍,時在公元前257年。 [5]

從諫如流

趙勝回到趙國後,楚國派春申君帶兵趕赴救援趙國,魏國的信陵君也假託君命奪了晉鄙軍權帶兵前去救援趙國,可是都還沒有趕到。這時秦國急速地圍攻邯鄲,邯鄲告急,將要投降,趙勝極為焦慮。邯鄲賓館吏員的兒子李同勸說趙勝道:「您不擔憂趙國滅亡嗎?」趙勝說:「趙國滅亡那我就要作俘虜,為什麼不擔憂呢?」李同說:「邯鄲的百姓,拿人骨當柴燒,交換孩子當飯吃,可以說危急至極了,可是您的後宮姬妾侍女數以百計,侍女穿着絲綢繡衣,精美飯菜吃不了,而百姓卻粗布短衣難以遮體,酒渣穀皮吃不飽。百姓睏乏,兵器用盡,有的人削尖木頭當長矛箭矢,而您的珍寶玩器銅鐘玉罄照舊無損。假使秦軍攻破趙國,您怎麼能有這些東西?假若趙國得以保全,您又何愁沒有這些東西?現在您果真能命令夫人以下的全體成員編到士兵隊伍中,分別承擔守城勞役,把家裡所有的東西全都分發下去供士兵享用,士兵正當危急困苦的時候,是很容易感恩戴德的。」於是趙勝採納了李同的意見,得到敢於冒死的士兵三千人。李同就加入了三千人的隊伍奔赴秦軍決一死戰,秦軍因此被擊退了三十里。這時也湊巧楚、魏兩國的救兵到達,秦軍便撤走了,邯鄲得以保存下來。李同在同秦軍作戰時陣亡,賜封他的父親為李侯。 [6]

虞卿想要以信陵君出兵救趙保存了邯鄲為理由替趙勝請求增加封邑。公孫龍得知這個消息,就連夜乘車去見趙勝說:「我聽說虞卿想要以信陵君出兵救趙保存了邯鄲為理由替您請求增加封邑,有這回事嗎?」趙勝回答說:「有的。」公孫龍說:「這是很不合適的。說來國君任用您擔任趙國宰相,並不是因為您的智慧才能是趙國獨一無二別人沒有的。劃出東武城封賜給您,也不是因為您做出了有功勞的事情,只是由於您是國君近親的緣故啊。您接受相印並不因自己無能而推辭,取得封邑也不說自己沒有功勞而不接受,也是由於您自己認為是國君的近親的緣故啊。如今信陵君出兵保存了邯鄲而您要求增加封邑,這是無功時作為近親接受了封邑,而有功時又要求按照普通人來論功計賞啊。這顯然是很不合適的。況且虞卿掌握着辦事成功與不成功的兩頭主動權。事情成功了,就要像拿着索債的契券一樣來索取報償;事情不成功,又要拿着為您爭功求封的虛名來讓您感激他。您一定不要聽從他的主張。」趙勝於是拒絕了虞卿的建議。 [7]

去世

趙勝在前251年(趙孝成王十五年)去世。趙勝的子孫世代承襲他的封爵,他的後嗣也在趙國滅亡的同時斷絕了。 [8]

人物評價

白起:「至於平原君之屬,皆令妻妾補縫於行伍之間。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猶勾踐困於會稽之時也。」 [9]

荀子:「君有過謀過事,將危國家、殞社稷之懼也,大臣父兄有能進言於君,用則可,不用則去,謂之諫;有能進言於君,用則可,不用則死,謂之爭;有能比知同力,率群臣百吏而相與強君撟君,君雖不安,不能不聽,遂以解國之大患,除國之大害,成於尊君安國,謂之輔;有能抗君之命,竊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國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國之大利,謂之拂。故諫、爭、輔、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國君之寶也,明君所尊厚也,而暗主惑君以為己賊也。故明君之所賞,暗君之所罰也;暗君之所賞,明君之所殺也。伊尹、箕子可謂諫矣,比干、子婿可謂爭矣,平原君之於趙可謂輔矣,信陵君之於魏可謂拂矣。」 [10]

賈誼:「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司馬遷:①「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鄙語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之邪說,使趙陷長平四十餘萬眾,邯鄲幾亡。」 [11] ②爭馮亭以權,如楚以救邯鄲之圍,使其君復稱於諸侯。 [12]

譙周:「長平之陷,乃趙王信間易將之咎,何怨平原受馮亭哉?」 [13]

司馬貞:「翩翩公子,天下奇器。笑姬從戮,義士增氣。兵解李同,盟定毛遂。虞卿躡蹻,受賞料事。及困魏齊,著書見意。」 [14]

蘇轍:「趙勝傾身下士,以竊一時之聲可耳;至於為國計慮,性不知也。趙欲拒燕,有廉頗、趙奢不能用,而割地與齊以借田單,知單之賢而不知其不為趙用也?及韓馮亭以上黨嫁禍於趙,趙豹知其不可,而勝貪取之,長平之禍成於勝之言,此皆貴公子不知務之禍也。乃欲使之相危國,拒強秦。難矣哉。」 [15]

錢謙益:「朝歌長夜館娃春,總為妖姬戮諫臣。何事邯鄲貴公子,能因牴者殺佳人。」 [16]

羅劍波:「平原君乃重義、重賢、重德、重禮之人,實為難得的智者。」

黃震:「平原君斬笑躄者美人頭一事,雖然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事,但也稍微過分了。邯鄲被圍,用毛遂、李同等人解了邯鄲之危雖然是平原君的功績,但是他若不接受上黨的嫁禍,也不會有長平戰敗、邯鄲被圍的事情,他的功於還不足以贖誤國之罪。」 [17]

軼事典故

趙勝殺妾

在諸多公子中趙勝最為賢德有才,好客養士,賓客投奔到他的門下大約有幾千人。趙勝擔任過趙惠文王和孝成王的宰相,曾經三次離開宰相職位,又三次官復原職,封地在東武城。 [18]

趙勝家有座高樓面對着下邊的民宅。民宅中有個跛子,總是一瘸一拐地出外打水。趙勝的一位美麗的妾住在樓上,有一天她往下看到跛子打水的樣子,就哈哈大笑起來。第二天,這位跛子找上趙勝的家門來,請求道:「我聽說您喜愛士人,士人所以不怕路途遙遠千里迢迢歸附您的門下,就是因為您看重士人而卑視姬妾啊。我遭到不幸得病致殘,可是您的姬妾卻在高樓上恥笑我,我希望得到恥笑我的那個人的頭。」趙勝笑着應答說:「好吧。」等那個跛子離開後,趙勝又笑着說:「看這小子,竟因一笑的緣故要殺我的愛妾,不也太過分了嗎?」終歸沒殺那個人。過了一年多,賓客以及有差使的食客陸陸續續地離開了一多半。趙勝對這種情況感到很奇怪,說:「我趙勝對待各位先生的方方面面不曾敢有失禮的地方,可是離開我的人為什麼這麼多呢?」一個門客走上前去回答說:「因為您不殺恥笑跛子的那個妾,大家認為您喜好美色而輕視士人,所以士人就紛紛離去了。」於是趙勝就斬下恥笑跛子的那個愛妾的頭。親自登門獻給跛子,並藉機向他道歉。從此以後,原來門下的客人就又陸陸續續地回來。當時,齊國有孟嘗君,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他們都好客養士,因此爭相超過別人的禮遇士人,以便使自己招徠更多的人才。 [19]

喜賓客

趙國的田部官吏趙奢徵收租稅,趙勝家不肯出;趙奢用國法處治,殺掉趙勝家九個管事的人。趙勝憤怒,將要殺趙奢。趙奢說:「您在趙國是(王室)貴公子,現在縱容您家而不奉行公事,那麼國法就被削弱,國法削弱則國家弱,國家弱則諸侯發兵入侵.這將使趙國無法存在,您又怎麼能享有這種富貴!憑您的尊貴,只要奉公守法那麼上下就安定了,上下安定則國強,國強則趙國政權穩固,而您貴為王族,難道會被世人看輕嗎?」趙勝認為他很賢能,把他推薦給趙王。趙王讓他主管國家稅收,他把稅收工作做得很好,使百姓富裕而國庫充實。 [20]

辭退公孫龍

趙勝對待公孫龍很是優厚。公孫龍善於進行「離堅白」命題的論辯,到了鄒衍訪問趙國時,縱論至高無上的正大道理,駁斥公孫龍的名辯命題,此後趙勝便辭退了公孫龍。 [21]

史書記載

參見:平原君虞卿列傳

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記載了趙勝的生平事跡。 [11]

家族成員

父親:趙武靈王

兄弟:趙惠文王、安陽君趙章、平陽君趙豹

侄子:趙孝成王、趙悝、趙郚、廬陵君、長安君

墓地

參見:平原君墓

趙勝的墓地位於河北邯鄲肥鄉縣元固鄉西屯莊。據肥鄉縣誌記載,該陵墓原高20丈,到明代尚有十餘丈。 [22] 「(自)唐宋相傳以來,城南數里有冢,即平原君墓。墓陰春雪經旬不溶。」 [22] 墓陰積雪到每年的第二年春天好長時間才融化,被人民稱為「趙陵春雪」。當下墓土高度不足4米。 [23]

趙勝陵墓

趙勝陵墓 [23]

踏進陵區,大門對面是一座墓碑,由一隻神龜馱起,碑陽為明朝嘉靖年間驃騎大將軍張懋忠,上書「趙平原君墓」五個大字,碑陰書寫平原君生平事跡。 [23]

在大門東側有件簡陋的小屋,是平原君趙勝墓區保護辦公室,據這裡的工作人員介紹,自墓冢向南為主神道,至墓碑共59步,代表平原君享年59歲,神道南有重新修建的碑樓,高4米,寬1.8米,厚0.83米,張懋忠親筆所屬的石碑鑲嵌其中。整個陵區南北長為120米,東西為70米,占地面積約12.6畝。 [23]

該陵區在1982年,趙勝墓被認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4] 1995年被肥鄉縣人民政府恢復,陵區內還樹有明朝戶部、兵部尚書張學顏紀念碑,以及其曾任明嘉靖年間驃騎大將軍的長孫張懋忠紀念碑,相傳張懋忠文武全才,平原君墓碑文字就出自他筆下。 [23] 肥鄉縣先後投入百餘萬元對墓區進行維護,先後加高了墓葬封土,重修了碑樓,整修了墓區圍牆和墓區甬道。 [24]

後世紀念

2008年10月,邯鄲肥鄉縣開始對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平原君墓進行綜合開發,擬建設平原君紀念館等,供世人參觀發展旅遊事業。按照總體設計,此次開發將完成墓葬封土、平原君紀念館、旅遊區山門、碧霞祠以及墓區綠化、美化,同時對墓區周邊村實施農業生態園區開發。 [24]

影視形象

1994年電視劇《東方小故事之毛遂自薦》:夏正興飾演平原君;

1997年電視劇《東周列國·戰國篇》:張繼平飾演趙勝;

2001年電視劇《呂不韋傳奇》:智一桐飾演趙勝;

2008年電視劇《西風烈》:郭偉華飾演趙勝;

2010年電視劇《虎符傳奇》:賀生偉飾演趙勝;

2012年數字電影《毛遂自薦》:呂曉禾飾演趙勝; [25]

2017年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劉乃藝飾演趙勝。

參考資料

1.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2. 《史記》: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勝,則善矣。文不能取勝,則歃血於華屋之下,必得定從而還。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門下足矣。」得十九人,余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原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於此矣?」毛遂曰:「三年於此矣。」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平原君竟與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廢也。

3. 《史記》:毛遂比至楚,與十九人論議,十九人皆服。平原君與楚合從,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決。十九人謂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劍歷階而上,謂平原君曰:「從之利害,兩言而決耳。今日出而言從,日中不決,何也?」楚王謂平原君曰:「客何為者也?」平原君曰:「是勝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與而君言,汝何為者也!」毛遂按劍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國之眾也。今十步之內,王不得恃楚國之眾也,王之命縣於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聞湯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豈其士卒眾多哉,誠能據其勢而奮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以楚之彊,天下弗能當。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誠若先生之言,謹奉社稷而以從。」毛遂曰:「從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謂楚王之左右曰:「取雞狗馬之血來。」毛遂奉銅槃而跪進之楚王曰:「王當歃血而定從,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從於殿上。毛遂左手持槃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與歃此血於堂下。公等錄錄,所謂因人成事者也。」

4. 《史記》:平原君已定從而歸,歸至於趙,曰:「勝不敢復相士。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遂以為上客。

5. 戰國四公子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2-24]

6. 《史記》:平原君既返趙,楚使春申君將兵赴救趙,魏信陵君亦矯奪晉鄙軍往救趙,皆未至。秦急圍邯鄲,邯鄲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邯鄲傳舍吏子李同說平原君曰:「君不憂趙亡邪?」平原君曰:「趙亡則勝為虜,何為不憂乎?」李同曰:「邯鄲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謂急矣,而君之後宮以百數,婢妾被綺縠,餘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厭。民困兵盡,或剡木為矛矢,而君器物鐘磬自若。使秦破趙,君安得有此?使趙得全,君何患無有?今君誠能令夫人以下編於士卒之間,分功而作,家之所有盡散以饗士,士方其危苦之時,易德耳。」於是平原君從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與三千人赴秦軍,秦軍為之卻三十里。亦會楚、魏救至,秦兵遂罷,邯鄲復存。李同戰死,封其父為李侯。

7. 《史記》: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鄲為平原君請封。公孫龍聞之,夜駕見平原君曰:「龍聞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鄲為君請封,有之乎?」平原君曰:「然。」龍曰:「此甚不可。且王舉君而相趙者,非以君之智能為趙國無有也。割東武城而封君者,非以君為有功也,而以國人無勛,乃以君為親戚故也。君受相印不辭無能,割地不言無功者,亦自以為親戚故也。今信陵君存邯鄲而請封,是親戚受城而國人計功也。此甚不可。且虞卿操其兩權,事成,操右券以責;事不成,以虛名德君。君必勿聽也。」平原君遂不聽虞卿。

8. 《史記》:平原君以趙孝成王十五年卒。子孫代,後竟與趙俱亡。

9. 《戰國策.中山策》

10. 《荀子·臣道·從道不從君》

11.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1-02]

12. 《太史公自序》:「爭馮亭以權,如楚以救邯鄲之圍,使其君復稱於諸侯。作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

13. 《史記集解》

14. 《史記索隱》

15. 《古史》「平原君僅是竊得一時名聲之人,不懂為國計慮。在拒燕之事上不懂用趙將廉頗、趙奢,反而割地與齊借來不會被趙所用的田單。馮亭獻上黨之事,平原君也不知避開禍患,貪取土地而引起長平之禍。因此平原君難以輔佐危殆的國家,也無法抗拒強秦。」

16. 平原君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11-10]

17. 《黃氏日鈔》

18. 《史記》:平原君趙勝者,趙之諸公子也。諸子中勝最賢,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千人。平原君相趙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復位,封於東武城。

19. 《史記》:平原君家樓臨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樓上,臨見,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門,請曰:「臣聞君之喜士,士不遠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貴士而賤妾也。臣不幸有罷癃之病,而君之後宮臨而笑臣,臣原得笑臣者頭。」平原君笑應曰:「諾。」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觀此豎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殺吾美人,不亦甚乎!」終不殺。居歲余,賓客門下舍人稍稍引去者過半。平原君怪之,曰:「勝所以待諸君者未嘗敢失禮,而去者何多也?」門下一人前對曰:「以君之不殺笑躄者,以君為愛色而賤士,士即去耳。」於是平原君乃斬笑躄者美人頭,自造門進躄者,因謝焉。其後門下乃復稍稍來。是時齊有孟嘗,魏有信陵,楚有春申,故爭相傾以待士。

20.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國的田都吏趙奢,主管收租稅而平原君家不肯交納。趙奢依法殺了平原君家九個管事人。平原君怒,將殺趙奢。趙奢說:「君於趙為貴公子。今縱君家而不奉公,則法削,法削則國弱,國弱則諸侯加兵。諸侯加兵,是無趙也,君安得有此富乎?如果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國強則趙固,而君為貴戚,豈輕於天下?」平原君以為賢,將趙奢推薦給趙王。趙王任用趙奢治理國賦,「國賦大平,民富而府庫實」 。 21. 《史記》:平原君厚待公孫龍。公孫龍善為堅白之辯,及鄒衍過趙言至道,乃絀公孫龍。

22. 肥鄉古碑概覽 .肥鄉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3-12-31]

23. 那些生前的名,身後的事——邯鄲肥鄉平原君趙勝陵墓走訪 .燕趙都市網[引用日期2013-12-31]

24. 邯鄲籌建「平原君紀念館」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3-12-31]

25. 數字電影《毛遂自薦》邯鄲首映 .燕趙都市報.2012-12-14[引用日期201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