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里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1年1月6日 (三) 22:16 由 Daphny72323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休閒旅遊
前往: 導覽搜尋

大里區臺中市人口數排名第三大區,僅次於北屯區西屯區,地理位置:北接南區,南臨霧峰區,東毗太平區,西與烏日區相隔為界,全市面積計為28.8758平方公里,總人口數已超過20萬人。位居臺灣中部臺中盆地之東南端,為平原盆地區和山麓帶坡地之接壤地區,東邊有霧峰山地(又稱埤頭山地),南界草湖溪,全市地形平坦,東北稍高,西南略低,大部分可做農耕利用,平地主種水稻,少數山坡地栽種果樹或旱作物,物產豐饒。[1]

歷史沿革

大里原名叫做「大里杙」,由於位居交通要衝,因此開發得相當早,與當年的犁頭店、四張犁﹝今臺中巿南屯、北屯﹞,同屬臺中盆地上開發得最早的區域。

大里早期為洪雅平埔人的社域,雍正乾隆年間,原住民歸順清廷,於是大量移民自中國湧入,沿大肚溪進墾,並溯大里溪而上。由於這兒交通方便,加上移民的勤勞,使得大里杙很快的成為臺中盆地上最富庶的地區,紮下日後繁榮發展的基礎。

移民初至大里杙時,由於原住民仍有侵略習性,移民遂在「塗城」設置隘寮,並築構土牆以禦原住民攻擊,故「番仔寮」、「塗城」等舊有地名,皆與防禦原住民有關。當年的移民之中,以來自褔建漳州的人數最為眾多,其中又以林姓更為人多勢眾,最有名的當屬抗清義士「林爽文」,由於不滿清廷魚肉鄉民,故組織臺灣「天地會」,展開反清活動,可惜起義失敗,一代志士慷慨捐軀。而名聲響亮的「霧峰林家」,原為大里林家其中一支流,因林爽文事件,方舉家遷至霧峰,因此今日著名的「霧峰林家花園」,其根源就在咱大里。

「大里」這兩個字,原是番社的譯音;「杙」的意思則是指「繫舟筏的小木椿」。當年大里溪水相當湍急,彰化縣鹿港及南投縣北投莊,都有竹筏從大肚溪進入大里溪,當時的大里溪河面寬約一公里,水閘碼頭就在大里國中附近,舟筏駛抵碼頭,必須繫在小木椿上才不會被溪水沖走,因此才會形成「大里杙」這個地名。當時由於許多漢人在此地利用往來船隻做買賣,漸漸形成小村落,古稱「渡船頭」,位置就在現在的「舊街仔」。

產業發展

【農畜業】 大里區地形平坦,東北稍高,西南略低,大部分可做農耕利用,平地主種水稻,少數山坡地栽種果樹或旱作物;另因物產豐饒,產業多元化,並有畜牧、農耕及休閒農業等多項物產。

【廟宇文化】 在廟宇舉辦各種節慶時,擴大舉辦或宣傳成當地特色節慶,並結合地方特色表演,以吸引更多觀光客和年輕族群進入大里區來共襄盛舉,使廟宇文化成為地方特色亮點。

【在地特色】 特色美食伴手禮,如美方芋仔冰、顏新發餅舖、3點1刻奶茶、公所與修平科技大學合作設計「傘傘發亮」文創商品等等。希望藉由區公所整合地區特色伴手禮以推廣大里區地方特色讓大家更加認識這塊寶地的人文、物產,進而提升大里區的觀光競爭力和活化地區文化產業和特色文創商品。

休閒旅遊

  • 歷史建築大里杙保正集會所:建於1929年,原作為日治時期大里杙保正集會場所,戰後(1945年)提供戶政事務所使用,後改設為大新社區活動中心。1999年配合大里杙老街風貌再造計畫,整建作為大里杙文化館使用,為老街區獨具特色的日治時期建築,並定期辦理各項展覽及活動。
  • 大里杙老街:乾隆年間大里渡船頭岸貿易頻繁,大里老街因而繁榮興盛,是當時臺灣第六大繁榮的城鎮。老街上僅剩以慶源堂為主老屋,維持當年木造建築結構,碼頭位址仍保存在老街盡頭,透過歷史故事和古蹟遺址。
  • 興大康橋:位於中興大學後方旱溪上,由經濟部水利署規劃的康橋計畫所建,目標是建造一條能媲美英國康橋的休閒河川,提供市民一個親水景點。這裡規劃了滯洪公園、自行車道、休憩平臺、活動廣場、人工濕地、景觀橋等休憩空間,並融入自然生態、節能減碳及社區參與概念,營造水域周邊多功能優質環境,提升區域排水的美感與生命力。
  • 菩薩寺:曾入圍2009年「台灣建築獎」並榮獲2011年「台中市都市空間設計大賞」,建築師以「人天共好」自然的理念,選用清水模建築風格,寺內有樹蔭、流水及攀牆植物,處處流露出自然的氣息。
  • Dali Art藝術廣場:經濟部臺中軟體園區Dali Art藝術廣場建築面積99,000平方米,兩座展覽館、一座多功能演藝廳,1,800平方米的商務中心,可容納數千人的表演廣場。
  •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全國第一座以纖維為主題的公立博物館,也是臺中市第一座市立博物館,以「纖維.時尚.綠工藝」做為館舍定位及願景發展,以編織工藝館累積之豐碩研究成果為基礎,結合臺灣中部既有自然資源與人文脈絡,朝兼具生活、文化、時尚、設計又講求環保的專業博物館發展。
  • 國光假日花市:成立於民國 73 年,歷史悠久,佔地約 2,400 坪,,提供參觀者一個舒適的購物空間。每當週六、日,往往擠滿了愛花、愛園藝的人前往採購,花市後方有停車場,交通便利。
  • 竹仔坑文山休閒農場:園主阿根伯經營農場數十年,是位經驗豐富的農業專家,他將「文山休閒農場」建設為一處兼具自然、休閒、教育、趣味的多功能農場,來這裡可以體驗抓泥鰍、灌蟋蟀、推石磨、焢窯、野炊竹筒飯等活動。[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