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4月12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2年8月22日 (一) 13:43 由 习包子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
前往: 導覽搜尋

4月12日是公曆年中的第102天(閏年的第103天),離全年結束還有263天。

大事記

13世紀

17世紀

賞析

泥塑,是我國的一種民間手工藝,就是用泥巴捏出各種各樣的動物或古代有名的人物。所謂「神胎」,也就是用泥塑造出來的神。這篇題為《神胎》的散文記敘的即是一次造神運動。

一群生活在窮鄉僻壤的孩子,沒有什麼精巧的玩具,不像今天的兒童,擁有電子汽車、變形金剛。他們的唯一樂趣就是玩泥巴,泥巴到處都是,可以由他們隨心所欲地擺弄。於是,他們用泥巴捏人、捏花、捏各種物件和飛禽走獸,他們喜歡聽響聲,就常常玩放泥炮的遊戲。在孩子的心目中,用泥巴捏人或物件純粹是出於好玩,這是兒童喜歡娛樂天性的自然流露,他們對自己的「作品」往往採取漠不關心的態度,因為這些都是他們的即興之作,要多少可以有多少。

然而,孩子們萬萬沒有想到,他們的一次即興遊戲卻惹出了一場不小的風波。村里要修廟,喜歡湊熱鬧的小孩突發奇想,用他們的手藝塑了一個玉皇大帝,雖然傳說中的玉皇大帝至高無上,可對孩子們來說,玉皇大帝也只不過是他們遊戲的對象,所以,他們所塑的玉皇大帝,是用尿和的泥巴作為材料的。但是,這尊完全由於小孩的一次遊戲所誕生的泥胎,卻被村民們奉為神明,轟轟烈烈地頂禮膜拜。在大人們一派燒香磕頭的氣氛中,天真的孩子們不知不覺地受到感染,對自己所造出來的泥胎竟然也產生了敬畏心理。有一個孩子還為此發了瘋,認為自己撒尿是褻瀆了神明。原本的一場兒童遊戲此刻竟釀成了一場悲劇,一場泥胎壓迫人的悲劇。

《神胎》的深刻寓意就在於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 世界上本沒有什麼神,神是人造出來的,而某些愚昧無知的人,他們對人自己造出來的神頂禮膜拜,以為自己的命運掌握在神的手裡,於是,自己造出來的神反而成了壓迫自己的統治者,這是多麼荒謬、無知而又愚昧的舉動。這篇散文記敘的雖然是一次鄉村的造神運動,這次造神導致了莊稼被踩毀、造神的孩子發了瘋,然而,它給讀者的啟發遠不止這些。讀了這篇散文,人們很自然地會聯想到「文化大革命」中的造神運動,即對領袖人物的個人崇拜與迷信。領袖本來是人民造就的,可是對領袖的過分迷信,將其神化,甚至對領袖的錯誤思想和舉動——領袖也是人,也會犯錯誤——也言聽計從,那就會給國家與民族帶來災難,「文革」的浩劫與動亂就證明了這一點。中國是個封建社會漫長的國家,封建迷信的觀念與習俗由來已久。從某種程度上說,「文革」的造神運動未嘗不是《神胎》中造神的社會化。雖然作者並沒有直接指出這一點,但是,經歷或者知道「文革」歷史的人都會透過這篇文章看出作者的用意。如果要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那就再也不應該對自己所製造的「神」頂禮膜拜,虔誠之至。

《神胎》的寓意深刻,但並不直露。作者是通過藝術化的手法來表達其潛在的深刻主題的。這篇散文細膩有加地敘述了鄉村孩子玩泥巴、塑神像的過程。如果沒有大人的好事,孩子們玩泥巴原本是一樁充滿樂趣的事。文章以相當的篇幅生動地刻劃了孩子們的種種娛樂心理,特別是撒尿和泥的細節更是維妙維肖,形象地反映兒童天真的本色。正因為文章着力渲染童趣的歡樂氣氛,讀者對後面悲劇的發生愈是不能接受,愈是要深思悲劇產生的根本原因。兒童的舉動越是顯得可愛,大人的愚昧無知也就越顯得可笑與可恨,反襯的寫作手法在這裡達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1]

19世紀

20世紀

21世紀

出生

逝世

節假日和習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