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秦嶺山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2年11月20日 (日) 15:39 由 Scfa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秦岭山脉</big> ''' |-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秦嶺山脈
[[File:|縮略圖|居中|[ 原圖鏈接]]]

秦嶺,分為狹義上的秦嶺和廣義上的秦嶺。狹義上的秦嶺,僅限於陝西省南部、渭河與漢江之間的山地,東以灞河與丹江河谷為界,西止於嘉陵江。廣義的秦嶺,西起崑崙,中經隴南、陝南,東至鄂豫皖-大別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張八嶺,是長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

由於秦嶺南北的溫度、氣候、地形均呈現差異性變化,因而秦嶺-淮河一線成為了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冬天,秦嶺阻擋寒潮往南進入南方地區;夏天,阻擋濕潤海風進入北方地區。秦嶺、淮河流域是南方多雨和北方乾旱之間的過渡地區,從秦嶺、淮河附近向北,降雨量急劇減少。

秦嶺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位於陝西省寶雞市境內。秦嶺為陝西省內關中平原與陝南地區的界山。[1]

狹義上的秦嶺

狹義上的秦嶺位於北緯32°—34°之間,介於關中平原和南面的漢江谷地之間,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漢江四條河流的分水嶺。東西綿延400—500千米,南北寬達100—150千米。

廣義上的秦嶺

廣義的秦嶺,西起崑崙,中經隴南、陝南,東至鄂豫皖-大別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張八嶺。其範圍包括岷山以北,隴南和陝南蜿蜒於洮河與渭河以南、漢江與嘉陵江支流—白龍江以北的地區,東到豫西的伏牛山、熊耳山,在方城、南陽一帶山脈斷陷,形成南襄隘道,在豫、鄂交界處為桐柏山,在豫、鄂、皖交界處為大別山,走向變為西北-東南,到皖南霍山、嘉山一帶為丘陵,走向為東北-西南。廣義的秦嶺是長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秦嶺以南屬亞熱帶氣候,自然條件為南方型,以北屬暖溫帶氣候,自然條件為北方型。秦嶺南北的農業生產特點也有顯著的差異。因此,長期以來,人們把秦嶺看作是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

山脈分段

西段

秦嶺大致可分為西、中、東三段。西段分為三支,北支為秦嶺,也稱南岐山或大散嶺;中支為鳳嶺,有黃土堆積,水土流失比較強烈;南支為紫柏山,在留壩的西北稱柴關嶺。這些山嶺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而以紫柏山最高,海拔達2610米。秦嶺西段分別成為清姜河與嘉陵江、嘉陵江左岸支流與沮水河干、支流以及褒河一些支流的分水嶺和發源地。

中段

陝西秦嶺的中段稱終南山,主要山嶺有四方台、首陽山、終南山和東光禿山等,海拔均在2500—3000米。是灃河、澇河、滻河、子午河、旬河和金錢河等的發源地。由秦嶺梁向東南延坤的平河梁,主峰是廣東山,海拔為2675米。在句河和社川河流域,有近東西向延伸的古道嶺、海棠山和羊山,山勢低緩而破碎,海拔在1500米左右,是月河主要支流——恆河、付家河和蜀河、池河等干、支流的發源地。

驪山是陝西秦嶺中段北麓外延的斷塊山,主峰是仁宗廟,海拔為1302米。來自驪山的溪流,有的成為灞河的支流,有的直接流入渭河。

東段

陝西秦嶺的東段呈手指狀,向東南展開。從北向南依次是:太華山、蟒嶺、流嶺、鶻嶺和新開嶺,海拔均在1500—2600米;南洛河、丹江及其支流銀花河分布其間,成為山河相間的嶺谷地形。秦嶺主脊草鏈嶺和太華山,是丹江、南洛河以及秦嶺東段北坡山澗溪流的分水嶺與發源地。

主要山峰

終南山

道教主流全真派的聖地,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是秦嶺山脈的一段,西起寶雞市眉縣、東至西安市藍田縣,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

詩經·秦風》有「終南何有,有條有梅」的詩句。唐代官紳多在此建有別墅,其中以王維的輞川別墅最負盛名。王維所作的優美山水詩大多是描寫此處景色。山中分布有明清以來建造的太乙宮、老君庵等大小廟宇40餘處。

華山(惇物山、太華山)

古稱「西嶽」,為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西安市以東120千米處,最高處2160米,為秦嶺東段高峰之一,有南、西、北、東、中五峰,又稱太華山。華山奇峰突兀,氣勢磅礴,自古以奇險峻拔著稱於世。

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相傳道教全真北五祖中的呂洞賓、劉海蟾曾修道於此。現存七十二個半懸空洞,道觀20餘座,其中的玉泉院、都龍廟、東道院、鎮岳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有南山湫、金華洞、玉泉洞、日月岩等名勝古蹟,為西安市旅遊勝地之一。

太白山

位於眉縣東南,最高峰拔仙台3767米,秦嶺主峰,中國大陸東部最高峰,名山之一。夏商稱悖物山,周稱太乙山,《史記》中稱岳山,魏晉始稱太白山。山地土壤、植被、氣候垂直帶譜複雜,分帶明顯,林木茂盛。山高坡陡,谷地深邃狹窄,石峰林立,千姿百態。海拔2500米以上寒凍風化強烈,在緩坡谷底形成石河、倒石堆地貌景觀。由拔仙台向東南延伸的跑馬梁,海拔3500—3700米,長約6千米,寬數百米,為中生代秦嶺準平原面的殘留部分,也是秦嶺山地保存最好、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山地夷平面。其上發育有石海、石環、石多邊,形等冰緣地貌。太白山曾多次受到第四紀古冰川的作用,海拔3000米以上古冰川遺蹟保存較好,有角峰、刃脊、冰斗、冰斗湖、槽谷、冰蝕湖、冰磧湖、終磧堤等多種形態。

透馬駒山

位於鳳縣北36千米處,最高點2739米,秦嶺高峰之一,鳳縣最高點,石質山地,有樺木林。

代王山

位於鳳縣東北與寶雞市交界處,最高點2598米,秦嶺高峰之一,寶雞市最高山峰,石質山地,有樺林、櫟林,嘉陵江發源於代王山南側。

紫柏山(紫柏坡)

位於鳳縣東南與留壩交界處,最高點2610米,秦嶺高峰之一,山體近似東西向延伸約20千米,石質山地,留壩縣的最高點,有松、櫟、漆、楊林,主要分布在南坡及東部,山頂部為草甸,並有古喀斯特窪地、漏斗,東部山腳下有張良廟,風景優美,建築秀麗。

玉皇山

位於太白縣西北20千米處,最高點2819米,秦嶺高峰之一,石質山地。有樺、楊、,漆、櫟林,主要分布在南坡和東坡。山頂寒凍風化強烈,有石礫,為高山,草甸。

鰲山

位於太白縣東南16千米處,最高點3476米,秦嶺高峰之一,石質山地。有古冰川作用遺蹟。有樺、雲杉、冷杉林,屬太白山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

興隆嶺

位於太白縣、周至縣、佛坪縣、洋縣交界處,最高點2810米,秦嶺高地之一,石質山地,林木茂盛,以樺類、雲杉、冷杉為主。

摩天嶺

位于洋縣、城固、留壩縣交界處,最高點2603米,秦嶺高地之一,石質山地,林木較,茂盛,以松、樺、楊為主。

光頭山

位於周至西南與佛坪縣交界處,最高點2838米,秦嶺高地之一,石質山地,漢江支,流湑水河及渭河支流黑河發源于山地北坡。山坡林木茂盛,以樺、松為主,山頂為草甸。

秦嶺梁

位於周至縣、寧陝縣、戶縣交界處,最高處2822米,為秦嶺高峰之一,石質山地,山坡林木茂盛,有樺、松、杉等,山頂為風化碎石和灌叢草甸。

東老君嶺

位於周至縣西南29千米處,最高處2557米,為秦嶺太白山向東延伸的支脈,石質山地,櫟林茂密。

四方台

位於周至縣南29千米處,最高點2631米,為秦嶺梁向西北延伸的支脈,石質山地,櫟林茂密。

翠峰山

位於周至縣西南19千米處,最高點1773米,為太白山向東北延伸的余脈,山上部以岩石為主,北坡下部有黃土及坡積物覆蓋。植被較差,以草灌為主。

首陽山

位於戶縣與周至縣交界處,最高點2720米,為秦嶺向北延伸的支脈,山坡有櫟林,頂部為岩石、風化碎石及草甸。

靜峪腦

位於戶縣南30千米處,最高點3015米,為秦嶺高峰之一,石質山地,山頂寒凍風化強烈,有碎石、草甸,山坡有樺、櫟林。

麥秸磊

位於長安區西南35千米處,最高點2887米,為秦嶺高峰之一,石質山地,山坡林木茂盛,有樺樹、雲杉、冷杉,山頂為杜鵑等灌叢硬草甸。

牛背

位於長安區南30千米,處,最高點2802米,為秦嶺高峰之一,石質山地,南坡有楊、漆、松林,北坡為灌木,頂部為風化碎石及草甸。

南五台

位於長安區南18千米處,最高點1688米,為秦嶺北側支脈終南山向西北的延伸部分,石質山地。因有大台、文殊、清涼、靈應、捨身五峰台而得名。群峰錯列,谷地幽深,流水潺潺。加上人工培植的青松綠竹,環境優美,景色宜人。隋唐時已是中國佛教聖地之一。有明清以來建造的大小廟宇40多處。

翠華山

位於長安區東南20千米處,最高點1515米,為秦嶺終南山向西北延伸的支脈,石質山地。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山間有水湫池,為唐天寶年間山崩峰裂,積石阻塞河道而成。池周圍有風洞、冰洞、瀑布等名勝,是西安避暑遊覽勝地之一。

萬華山

位於長安區西南25千米處,最高處1988米,秦嶺北側支脈,石質山地,風景優美,建有廟宇。

太興山

位於長安區東南29千米處,最高處2320米,秦嶺北側支脈,石質山地,沿山谷建有多處廟宇,如五隆宮、太興宮、興隆宮等。

雲台山

位於藍田縣南南西21千米處,最高處2224米,秦嶺北側支脈,石質山地,藍田縣高峰之一。

五鳳山

位於藍田縣南南東28千米處,最高處2005米,秦嶺北側支脈,石質山地,群峰錯列,怪石嶙峋。

鳳凰山

位於藍田縣東南30千米處,最高處1965米,秦嶺高峰之一。石質山地。

王順山(玉山、藍田山)

位於藍田縣東東南19千米處,最高處2311米,秦嶺北側高峰之一,石質山地,藍田縣最高峰。

將軍帽

位於藍田縣東29千米處,最高處2190米,秦嶺北側高峰之一,石質山地。

箭峪嶺

位於渭南市、華縣與藍田縣交界處,最高處2449米,秦嶺高峰之一,石質山地,有樺木、漆、楊樹林。

驪山

位於臨潼縣南,最高處1302米,一般900—1000米,為秦嶺北側斷塊山地,頂部多有基岩出露,周圍有黃土及鬆散物覆蓋。北坡林木蒼翠,有烽火台、老君廟、老母殿、兵諫亭、華清池等名勝古蹟。「驪山晚照」為長安八景之一,為中國著名旅遊地。

草鏈嶺

位於華縣南與洛南縣交界處,最高處2646米,為秦嶺陝西東段最高峰,石質山地,林木茂盛,有樺、櫟、楊、雲杉等林。第四紀古冰川遺蹟明顯,有槽谷、冰斗等。

少華山(小華山)

位於華縣東南8千米處,最高處1665米,為秦嶺北側古代名山之一,因比東側華山較低,故名。山勢高峻挺拔,有東、西、中三峰。「少華晴嵐」是華州八景之一。曾是道教活動場所,峰頂有明代玉皇廟遺址。周圍松柏蒼翠,草木蔥綠。

渾人坪

位於略陽縣東北36千米處,最高處2425米,秦嶺向南延伸的高峰之一,石質山地,有塊狀櫟林、楊樹林。

龍山

位於略陽縣南14千米處,最高處1956米,秦嶺南側高峰之一,山體裸露,水力、重力侵蝕強烈。

鳳凰寨

位於勉縣北約28千米處,最高處2177米,秦嶺南側高峰之一,山地林木茂盛,有櫟、楊、柳、漆等樹種。

溜石板梁

位於漢中漢台區北部與城固縣交界處,最高處2038米,秦嶺南側高峰之一,石質山地,林木茂盛,以櫟林為主。

天台山

位於漢中市漢台區北22千米處,最高處1932米,秦嶺南側高峰之一,石質山地,林木茂盛,以櫟林為主。

牛心寨

位於佛坪縣西西北11千米,最高處2158米,秦嶺南側高峰之一,石質山地,林木茂盛,以櫟林為主。

光頭山

位於寧陝縣西北44千米處,最高處2679米,秦嶺南側高峰之一,石質山地,林木茂盛,以樺樹為主。

龍潭子

位於寧陝縣東北26千米處,最高處2679米,秦嶺南側高峰之一,石質山地,林木茂盛,以紅樺、光皮樺為主,有冰斗、槽谷等第四紀冰川遺蹟。

鷹嘴石

位於鎮安縣西50千米處,最高處2602米,秦嶺南側高峰之一,石質山地,有塊狀楊、漆林分布。

迷魂陣

位於鎮安縣西北與柞水縣交界處,最高處2409米,秦嶺南側高峰之一,石質山地,有櫟林分布。

羊山

位於鎮安縣東南18千米處,最高處1920米,秦嶺南側石質山地,喀斯特地貌發育,有石芽、峰叢、溶洞等。

北羊山

位於鎮安縣東南33千米處,最高處1868米,秦嶺南側石質山地,喀斯特地貌發育,有石芽、峰叢、溶洞、窪地等。

四方山

位於柞水縣北北東13千米處,最高處海,拔2341米,一般2000—2800米,秦嶺終南山向南延伸的支脈,山體呈東西走向,石質山地,有櫟林、楊樹林分布。

九華山

位於柞水縣北東東38千米處,最高處2160米,秦嶺南側高峰之一,石質山地,有櫟林、樺木林分布。

書堂山

位於洛南縣西北12千米處,最高處1745米,秦嶺南側高峰之一,屬石質土石山地,有櫟林分布,山地下部植被受到破壞,水土流失較明顯。

蟒嶺

位於洛南縣南部與商州區、丹鳳交界處,一般海拔1400—1600米,最高1744米,為秦嶺陝西東段支脈,多石質山地或土石山地,東西長約50千米,南北寬15—25千米,為南洛河和丹江上游的分水嶺。山地植被較差,以草灌為主,在低山、丘陵區受人為破壞植被及耕墾的影響,水土流失嚴重。

流嶺

位于山陽與商州區、丹鳳縣交界處,一般海拔1400—1700米,最高1928米,為秦嶺陝西東段支脈,多石質山地或土石山地,東西長約60千米,南北寬15—20千米,為丹江和銀河花的分水嶺。山地植被較差,以草灌為主,在商州區、山陽、丹鳳縣交界地區有塊狀櫟林。在低山、丘陵區水土流失較嚴重。

西蘆山

位於商州區南部與山陽縣交界處,最高處1928米,為流嶺西段高峰之一,石質山地。

流嶺山

位於商州區、山陽縣、丹鳳縣交界處,最高處1679米,為流嶺東段高峰之一,石質山地,有櫟林分布。

玉皇頂

位於商州區西南與山陽縣交界處,最高處1684米,為秦嶺東段向東延伸的高峰之一,石質山地。

秦王山

位於商州市西南24千米處,最高處2087米,為秦嶺東段向東南延伸的支脈,石質山地,北側有冰斗、槽谷、冰磧堤等第四紀古冰川作用遺蹟。有櫟林分布。

鶻嶺

位于山陽縣中南部,最高處2074米,一般海拔1400—1600米,秦嶺東段向東南延伸的支脈,東西長約35千米,石質山地及土石山地。植被以草灌為主,在大天竺山地區有櫟、楊林。山地受構造岩性影響,多有峽谷、陡壁及尖峰。

大天竺山

位于山陽縣東南18千米處,最高2074米,為鶻嶺最高峰,石質山地,挺拔高峻,植被較好,有櫟林分布。

鄖西大梁

位于山陽縣南部與湖北省鄖西縣交界處,一般海拔1500—1800米,為秦嶺陝西東段向東南延伸的支脈,多石質山地,東西延伸約50千米。喀斯特地貌比較發育,有溶洞、石芽、,峰叢、窪地、暗河等。尤以白馬塘地區喀斯特地貌發育典型。

秦嶺北坡是一條極大的斷層,秦嶺循着斷層上升,而渭河谷地則循斷層下降。站在西安一帶平原上遠望秦嶺山脈,山嶺自西向東排列十分整齊,崖陡壁峭,巍然突起,成為中國南北之間一條重要的地理界線。而秦嶺山脈到了河南省西部的南陽一帶突然中斷,再向東又出現於湖北、河南與安徽三省邊界,這就是桐柏山和大別山。這些山地海拔僅1000—1500米左右,走向略呈西北—東南方向。到了湖北省的廣濟北面,走向略呈西南—東北向,山勢更低,一般為海拔200—300米左右的低矮丘陵,如張八嶺等。這些丘陵和桐柏山、大別山連起來構成了一條向南突出的弧形山脈,因為都在淮河以南,故總稱為準陽山脈。

地質構成

在地質構造上,秦嶺是一個掀升的地塊,北麓為一條大斷層崖,形勢極為雄偉;山脈主脊偏於北側,北坡短而陡峭,河流深切,形成許多峽谷,通稱秦嶺「七十二峪」;南坡長而和緩,有許多條近於東西向的山嶺和山間盆地。

地質形成

秦嶺山地是古老的褶皺斷層山地,秦嶺北部早在4億年前就已上升為陸地,遭受剝蝕;秦嶺南部卻淹于海水之中,接受了古生代時期的沉積。在距今3.75億年的加里東運動中,秦嶺南部隆起,露出海面。2.3億年前晚古生代的海西運動時,秦嶺北部也崛起上升,至三疊紀時,因距今1.95億年的印支運動的影響,秦嶺與海完全隔絕,雄偉的身姿基本成型。進入中生代以後,秦嶺林區以剝蝕為主,是周圍低洼地區的供給地。距今約8千萬年的燕山運動使秦嶺在形成以斷塊活動為主的南北褶皺帶構造格架後,秦嶺又在喜馬拉雅山運動的強烈改造下,經大幅度的塊斷式垂直升降運動而最終形成了現今秦嶺的格局。

秦嶺的演變,在中生代以前和以後的變化非常大。中生代三疊紀時期,中秦嶺和南秦嶺地區形成了褶皺山隆起帶,成為一個廣闊的侵蝕地區;以南和巴山地帶,是一個廣闊的沉降地區;北秦嶺(包括渭河斷陷谷地)是介於中、南秦嶺剝蝕地區與鄂爾多斯沉積區之間的過渡地區。當時,南秦嶺的河流往南流入巴山四川海相盆地,中秦嶺的河流往北流入鄂爾多斯內陸盆地。

侏羅紀時期,秦嶺地帶,包括北秦嶺、中秦嶺和南秦嶺,成為具有差異震盪運動的古老準平原,並形成了鳳縣、商州區、勉縣和紫陽等許多侏羅紀含煤盆地。秦嶺兩側廣闊的沉降、沉積地區在逐步收縮,分別向南向北後退;而秦嶺地帶隆起剝蝕地區卻在逐漸擴大。從地貌上看,起伏突出變為平緩,而流域盆地增多且規模變小,分布分散,因而形成了許多侏羅紀的含煤盆地。而兩側河流仍流向陝北和四川盆地中。

燕山運動時期,秦嶺地帶進一步隆起,並伴有岩漿運動。由於秦嶺巴山的隆起,南坡河流向四川盆地移動。由於岩漿活動和差異隆起,絕大多數內陸小型含煤盆地逐漸沉降得越來越低,河流侵蝕更為強烈。因此在秦巴山區兩側的內陸盆地中沉積的白堊系地層的底部和秦嶺山地中的盆地里,形成了大量的礫岩。

新生代早第三紀,由於構造運動和緩,因而在這個廣泛的均夷作用時期,山地又一次逐漸剝蝕成準平原。在秦嶺地區廣闊的準平原上分散着許多小盆地,其面積逐漸擴大。在這一時期,除了如徽縣和商州區這種已經擴大了的中生代盆地外,還發育了如商洛和安康盆地等新盆地。秦嶺地區的古老河流自然流入了這些分散的盆地。其時,漢江可能已經大體上發育成現今的形態。漢江的源頭當時可能向西穿過嘉陵江,而現今的嘉陵江河源可能就是那時期漢江的源頭。因此,漢江可能是秦嶺山區早第三紀準平原上早已形成的古老大河。

早第三紀到晚第三紀過渡時期,通過喜馬拉雅運動的影響,秦嶺又進行了隆升。這次隆升開始分裂成許多傾斜的斷塊,並在以前沉積的基礎上,形成了許多斷塊盆地,如徽縣盆地、洛南盆地、商州區盆地和安康盆地,以及在其它區形成的盆地,如漢中盆地。渭河斷陷谷地以深斷裂與秦嶺帶分開。秦嶺大小斷塊的形成,分割了早第三紀的準平原,形成了最高一級的夷平面——海拔2300—3500米的太白山跑馬梁面;其次一級的海拔2600—2900米,以終南斷塊和佛坪斷塊嶺脊為代表,包括玉皇山、首陽山、終南山、興隆嶺、草鏈嶺的夷平面和海拔1600—2200米,以華山、蟒嶺、流嶺、馬道嶺、柴關嶺為代表的共三個夷平面。而通過三趾馬和在藍田公王嶺地層中發現的大量南方來的動物群的遺蹟可以推斷當時秦嶺的海拔不會超過1000米,從而證明三個夷平面如此大的高程是在第四紀時期中逐步形成的。在分水脊以南的大多數河流都向南流入漢江,而黑河由於水量豐富,足以抗衡秦嶺和緩的抬升運動,所以繼續向北流入渭河斷陷盆地。

到了晚第三紀和早更新世時期,秦嶺又發生強烈的垂直升降運動。進入中更新世時期,秦嶺山地的上升運動以區域性間歇式抬升為主。以後隨着地殼的寧靜和上升的交替,逐步形成了第三、第二和第一級階地。秦嶺山地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地貌特點

秦嶺由東向西逐漸升高,陝西境內嶺脊海拔約2000米,高峰都在2000-3000米,如華山主峰海拔為2400米,太白山主峰為3771.2米,高出漢水及渭河河谷超過3000米之多。秦嶺北坡山麓短急,地形陡峭,又多峽谷,南坡山麓緩長,坡勢較緩、但是因河流多為橫切背斜或向斜,故河流中上游也多峽谷。秦嶺山脈入隴南境內後,其走向為西北-東南,主脈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叢山之間形成一些小的盆地。

秦嶺北鄰渭河平原,其間有大斷裂,為北仰南傾的斷塊構造,因而山勢陡峭,形成千崖競秀的壁立山峰,總坡長不到40千米,河流短促,多急流。

秦嶺山地

秦嶺是中國中部東西向延伸的巨大山系。陝西境內為秦嶺中段,山體高大,西窄東寬,西段南北寬度約150千米,向東逐漸展寬,東部寬200千米以上。山體嶺脊海拔2000—2500米,相對高度為1500—2000米,山高坡陡,谷深流急,成為南北交通的一大險阻,因而古代稱秦嶺為「天下之大阻」。不少山峰海拔超過2500米,如玉皇頂海拔2819米、鰲山3475米、太白山3767米、首陽山2720米、活人梁3071米、靜峪腦3015米、草鏈嶺2646米,它們之間的連線,構成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局部地段為黃河與洛河的分水嶺。秦嶺主脊以南的南秦嶺,山勢大致由北向南逐漸下降,發源於主脊附近的褒河、湑水河、酉水河、子午河、旬河、丹江等,沿地表傾斜面自北而南或東南注入漢江,嘉陵江在四川重慶注入長江,南洛河由西向東到豫西注入黃河。

秦嶺山地層狀結構明顯,從主脊向南到漢江谷地,依次分布着3000米、2600—2800米、1500—1800米、1100—900米和700米左右的五級剝蝕面;河谷地帶出現1—4級階地,海拔高度和地貌部位不同,自然景觀有明顯的變化,土地利用狀況有顯著差異。陝西秦嶺東段的商洛地區,山勢結構形似手掌狀,掌結位於柞水西北部,山脈由此向東北、東和東南方延伸,由北而南有秦嶺主脊、蟒嶺、流嶺、鶻嶺和鄖西大梁、新開嶺等。秦嶺主脊在柞水、商州區和洛南的北部,海拔2000米左右,主要的山峰有牛背梁、文公嶺(1693.6米)、迷魂陣(1943.3米)、苜蓿山(1868.0米)、蕎麥嶺(1845.6米)、八套峔(2132.1米)和老鴉岔腦(2413.6米)等,構成渭河與丹江、南洛河的分水嶺。

蟒嶺西起洛南、藍田交界處的龍鳳山,向東南延伸,形成洛南與商州、丹鳳之間的界嶺,是洛河與丹江的分水嶺,主峰雲架山海拔1709.5米。流嶺山脈西接秦王山和九華山、文公嶺,東至丹鳳竹林關以北的丹江峽谷,構成商州與山陽間的界嶺,主要山峰有秦王山(2087米)、西蘆山(1928米)、馬梁寨(1841.9米)、牛夕山(1735.5米)和天橋山(1770.2米),是丹江與銀花河的分水嶺。鶻嶺西接柞水東北部山地,東延至商南丹江南岸為新開嶺,它們構成社川河、金錢河、銀花河、丹江的分水嶺,主峰大天竺山海拔2074.4米。鄖西大梁展布於商南與鄖西、鄖縣之間,為陝西與湖北界嶺。這些山嶺多為褶皺斷塊山,北仰南俯,山坡北陡南緩,部分山區有森林分布,上述諸山脈之間有洛河、丹江、銀花河、社川河和金錢河等谷地,這裡有多級階地、川塬、丘陵和低山等地貌分布,為發展農林牧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

巴山山地

巴山亦稱大巴山。巴山之名與巴族有關。巴族古代居住在巴山周圍。商代巴族建立過「巴方」,巴方就是巴國,巴國一直存在到戰國時期。

巴山山地西起嘉陵江谷地,向東一直伸延到湖北西北部,聳立於陝、川、鄂三省之間,東西綿亘1200多千米,境內長度600千米。海拔2060—2500米。其北坡主要延伸在陝南地區南部,由寧強至白河等十多個縣的全部和部分地區。較高的山峰有化龍山(2917米)、摩天嶺(2621米)、九龍山(2503米)、巴山(亦稱巴嶺,海拔2533米)等。巴山雖不及秦嶺高峻,但亦危峰如林,千崖萬壑,層巒疊嶂,道路崎嶇險阻,是川陝之間的又一天然屏障。

漢江沿岸丘陵盆地谷地

秦嶺與巴山之間為漢江沿岸丘陵盆地、谷地,該區東西長約400千米,南北寬3—60千米,海拔800—170米,漢江流貫中部,流經不同的構造岩性區段,河谷平面形態一束一放,漢中和石泉—安康盆地為兩個最大的盆地,也是秦巴山地區人口集中和經濟發達的地區。

從李白的《蜀道難》到白居易的《長恨歌》,從王維的《輞川圖》到山水田園詩派,面對秦嶺,歷代詩人或揮筆豪放,書寫秦嶺的雄渾、奔放,或淡雅、內斂,揮灑自己對秦嶺山水的感悟。

2007年11月24日,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

2018年8月,為杜絕農家樂無序增長對秦嶺生態環境的破壞,陝西省衛計委綜合監督處制定了《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內有關問題清理整頓方案》,從8月20日起至9月30日,將組織6個市監督機構執法人員對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內從事住宿等經營的公共場所進行清理整頓,摸清底數,建立台賬。

2019年2月,為鞏固和拓展秦嶺北麓西安境內違建別墅專項整治工作成效,陝西省政府印發《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行動方案》。

2019年3月6日,陝西省決定以涉秦嶺6市為重點,在全省範圍內開展打擊整治破壞秦嶺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切實保護秦嶺地區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安全。

參考來源

  1. [ ], , --

[[Categ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