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竹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竹沥来源同竹茹。系新鲜的淡竹和青杆竹等竹竿经火烤灼而流出的淡黄色澄清液汁。又称为竹汁、淡竹沥、竹油。[1]

形态

1.淡竹

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竿高6-18m,直径5-7cm,成长后仍为绿色,或老时为灰绿色,竿环及箨环均甚隆起。箨鞘背面无毛或上部具微毛,黄绿至淡黄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点和条纹;箨耳及其䍁毛均极易脱落;箨叶长披针形,有皱折,基部收缩;小技具叶1-5片,叶鞘鞘口无毛;叶片深绿色,无毛,窄披针形,宽1-2cm,次脉6-8对,质薄。穗状花序小技排列成覆瓦状的圆锥花序;小穗含2-3花,顶端花退化,颖工或2片,披针形,具微毛;外稃锐尖,表面有微毛;内稃先端有2齿,生微毛,长12-15mm;鳞被数目有变化,3至1枚或缺如,披钍形,长约3mm;花药长7-10mm,开花时,以具有甚长之花丝而垂悬于花外;子房呈尖卵形,顶生一长形之花柱,两者共长约7mm,柱头3枚,各长约smm,呈帚刷状。笋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

2.青竿竹

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植株丛生,无刺。竿直立或近直立,高达15m,径约6cm。顶端不弯垂,竿的节上分枝较多;节间圆柱形,竿的节间和箨光滑无毛。

3.大头典竹

植株木质化,是乔木状。竿高达15m。多少有些作之字形折曲,幼竿被毛和中部以下的竿节上通常具毛环,节间通常较短;箨鞘背部疏被黑褐色、贴生前向刺毛;释片基部较狭;释舌较长,长约5mm;小穗通常呈麦秆黄色;内稃背部被柔毛,脊上具较长而密的缘毛。叶鞘通常被毛;叶舌较长以及外稃背面被疏柔毛。花期3-5月,笋期6-7月。[2]

产地

1.淡竹通常栽植于庭园--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2.青竿竹多生于平地、丘陵--分布于广东广西

3.大头典竹生于山坡、平地工路旁--广东、及广西及海南

加工方法

取新鲜的淡竹,截成20~30厘米的段,纵劈成块。装入铁桶内塞紧,桶外糊泥,桶口用铁丝纱封住,斜悬于铁架上,下面放一容器。然后在桶的周围微火烧烤。其油即滴沥于容器中,称竹沥油。

竹沥膏:取竹沥油,加入十倍的饴糖,加热搅拌均匀即成。

性味

甘苦,寒。

①《别录》:"大寒。

②《纲目》:"甘,大寒,无毒。

③《药品化义》:"味甘淡,性凉。

④《本草从新》:"甘苦,寒,滑。

归经

经,

①《药品化义》:"入二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肺三经。

功能

清热化痰、止咳定喘。

主治

中风不语、痰迷癫狂、瘟热咳嗽、消渴烦闷。

参考文献

  1. 止咳平喘化痰药,中药大全,2014-01-06
  2. 竹沥,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