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顏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顏回
顏回.png
子淵
时代 春秋
国家 魯國
出生日期 周景王24年(西元前521年)
逝世日期 周敬王39年(西元前481年)
顏無繇
子女 顏歆

顏回(西元前521年-西元前481年),字子淵,又稱顏子顏淵。唐代為避李淵名諱,曾改其字為子泉。春秋魯國人。孔子七十二門徒之首。孔門十哲德行科之一。被視作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居孔門第一位。顏回年紀比孔子少三十歲。家境貧窮,但能安貧樂道;為人聰敏、好學,聞一知十;品行優越,孔子稱讚其賢德,是孔子心法傳承的直系弟子。可惜,年僅四十歲就去世了,後世尊稱為「復聖」。

生平

求學

有一次顏淵、季路侍候孔子,孔子要他們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

子路說:「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可見其輕視財物、好交朋友的個性。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意即不張揚自己的優點、不強調自己的功勞,可見其謙虛與仁愛的本性。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困於匡

孔子受困於,顏淵在後跟上。孔子說:「吾以女為死矣。」顏淵說:「子在,回何敢死﹖」

去世

顏回39歲,頭髮盡白,再二年即去世。孔子非常難過,說:「自吾有回,門人益親。」又說:「噫!天喪予!天喪予!」隨從說:「子慟矣。」孔子說:「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顏無繇請孔子把賣掉以用來為顏淵買棺槨。孔子說:「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弟子們又欲厚葬顏回,子曰:「不可。」最後還是厚葬了顏回。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之後,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回答:「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顏回留有一子顏歆

历代追封

汉代起,顏淵因為較易查考的關係,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顏淵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

特殊待遇

除了歷代追封外,顏淵的嫡系後代被封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世代世袭。

人物轶事

颜回坐忘的故事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贤之首,颜回一生都在追随孔子,而孔子对颜回的感情也超越了一般的师徒关系,两个人可以说是心智相通的忘年交也不为过。能够入得了孔子的法眼,颜回可以说绝非平庸之辈,颜回的思想境界是非常高的,不仅仅可以将孔子的思想吃透,还能够活学活用,可以说天分是非常高的。

《庄子-大宗师》记载了关于颜回的一个小故事,一次颜回跑来对孔子说,我进步了,老师,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忘记仁义了。孔子说,好是好,不过还不够。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又跑来跟孔子说,老师,我又进步了。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忘记礼乐了。孔子说,还不够。又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再次来找孔子还是说自己又进步了,孔子又问是怎么进步了,颜回说,这次我“坐忘”了。孔子非常惊叹,问,你是怎么样“坐忘”的?颜回答道,整个身体感觉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将自身的一切完全的忘却,感觉到自己与整个世界相通,与清静融合。我觉得这就是“坐忘”。孔子感叹道,与道相通就不会出现任何的分别与喜好,与大道一起变化就不会出现任何的障碍,颜回你真是一个大贤啊,我也愿意跟你一起“坐忘”。

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颜回真的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已经能够不受到任何的约束,不会受到任何的个人喜好的影响,因为其本身就是仁义,本身就是礼乐,这些东西完全已经内化成为了颜回的精神境界,所以再也感受不到其约束力,自己所表现出来的一切都是本身的需要,都是最自然地,毫无矫饰的。“坐忘”的境界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难以做到的,当然,尚未经过教育的儿童最接近那种境界,可是儿童总会长大,要想终生保持也是非常困难的。

天赐颜回一锭金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但是颜回性格比较内向,总是沉默寡言,一开始的时候孔子也曾经认为颜回比较愚笨,但是后来经过了解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颜回的沉默有时候给人一种愚笨的感觉,不了解的人非常容易误会,其实用现在的话说,颜回属于大智若愚,但是这是需要时间去检验的,下面就讲一个颜回的小故事说明这一点。


据史书记载,有一段时间学堂内总是丢失纸笔,孔子问是谁偷的,大家都说是颜回偷的,于是孔子批评了颜回,颜回自己也不申辩,还是继续的认真学习,本分做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孔子觉得颜回不像是会偷东西的人,所以孔子想试一下颜回,于是用红纸包起一锭金子,并且在纸上写道:“天赐颜回一锭金”,并且将这锭金子丢在颜回回家的路上,自己藏在远处观察颜回,颜回见到金子,也见到了纸上的字迹,颜回并没有将这锭金子放进自己的衣兜,用笔在纸上添了一句:“外财不富命穷人”,然后将金子丢在路边,自己走掉了。从这件事上孔子对颜回大加赞赏,对于颜回的人品看得一清二楚,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说颜回偷盗,如果有人说,孔子就重重的惩罚。并且将这个故事讲给学生听。

从这则故事上我们可以看到颜回的高风亮节,颜回不会接受任何的来路不明的钱财,这是非常智慧的一种做法,如果颜回拿走了金子,那么可能再也没法洗清自己偷盗的恶名。别人说颜回偷盗,颜回不申辩,因为没有证据申辩也没用,颜回知道清者自清,所以颜回真的是大智若愚,其境界非一般人可以理解。[1]

評價

孔丘

  • 孔子:「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論語・為政第二)
  • 孔子:「回也,其心三月不違;其餘,則至焉而已矣。」(論語・雍也第六)
  • 孔子:「哉!回也。一,一,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第六)
  • 孔子:「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論語・子罕第九)
  • 孔子:「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論語,先進第十一)
  • 孔子評顏回:「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論語・子罕第九)
  • 孔子:「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論語,先進第十一)

子貢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論語・公冶長第五)

曾子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宋代

顏回受宋代思想家贊譽為超凡入聖的師表,能持之以恒,保持操守,是完美典範,最接近成聖,未能大成只因早夭。[2]

參考來源

  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2ffea0102xttm.html 新浪,2016-07-03
  2. Ira E. Kasoff著,羅立剛譯:《張載的思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頁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