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网络 的图片

迹草为毛茛科毛茛属植物毛茛,毛茛有退黄、定喘、截疟、镇痛、消翳的功效,

别名:野芹菜鹤膝草瞌睡草老虎草犬脚迹迹草火筒青辣子草辣辣草老虎须千里光老鼠脚底板烂肺草三脚虎水芹菜扑地棕翳子药一包针

在我国各省区都有大量的分布。毛茛本身是含有一定毒性的,因此在平时的使用上需要我们注意。

尤其在用药上,毛茛是不适合内服的,仅能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适合的用量进行使用。[1]

目录

形态特征

毛茛多年生草本。须根多数簇生。茎直立,高30-70厘米,中空,有槽,具分枝,生开展或贴伏的柔毛。

基生叶多数;叶片圆心形或五角形,长及宽为3-10厘米,基部心形或截形,通常3深裂不达基部,

中裂片倒卵状楔形或宽卵圆形或菱形,3浅裂,边缘有粗齿或缺刻,侧裂片不等地2裂,两面贴生柔毛,

下面或幼时的毛较密;叶柄长达15厘米,生开展柔毛。下部叶与基生叶相似,渐向上叶柄变短,叶片较小,

3深裂,裂片披针形,有尖齿牙或再分裂;最上部叶线形,全缘,无柄。聚伞花序有多数花,

疏散;花直径1.5-2.2厘米;花梗长达8厘米,贴生柔毛;萼片椭圆形,长4-6毫米,

生白柔毛;花瓣5,倒卵状圆形,长6-11毫米,宽4-8毫米,基部有长约0.5毫米的爪,

蜜槽鳞片长1-2毫米;花药长约1.5毫米,雄蕊多于10枚,心皮离生;花托短小,无毛。

聚合果近球形,直径6-8毫米;瘦果扁平,长2-2.5毫米,上部最宽处与长近相等,

约为厚的5倍以上,边缘有宽约0.2毫米的棱,

无毛,喙短直或外弯,长约0.5毫米。花果期4月至9月。[2]

生长习性

毛茛喜温暖湿润气候,日温在25℃生长最好。

喜生于田野、湿地、河岸、沟边及阴湿的草丛中。

生长期间需要适当的光照,忌土壤干旱,不宜在重粘性土中栽培。[3]

功效与作用

毛茛的功效:   性味:辛、微苦,温。有毒。功效:退黄;定喘;截疟;镇痛;消翳 

主治:治疟疾,黄疸,偏头痛,胃痛,风湿关节痛,鹤膝风,痈肿,恶疮,疥癣,牙痛,火眼。     毛茛的作用: 

毛茛辛、微苦,温。有毒能利湿,消肿,止痛,退翳,截疟,杀虫。

用于胃痛,黄疸,疟疾,淋巴结结核,翼状胬肉、角膜云翳,灭蛆、杀孑孓。
 

毛茛治黄疸:鲜毛茛捣烂,团成丸(如黄豆大),缚臂上,夜即起泡,用针刺破,放出黄水。(《药材资料汇编》) 

毛茛治火眼、红眼睛:毛茛一至二棵。取根加食盐十余粒,捣烂敷于手上内关穴。

敷时先垫一铜钱,病右眼敷左手,病左眼敷右手,敷后用布包妥,待感灼痛起泡则去掉。

水泡勿弄破,以消毒纱布覆盖。(《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毛茛治偏头痛:毛茛鲜根,和食盐少许杵烂,敷于患侧太阳穴。

敷法:将铜钱一个(或用厚纸剪成钱形亦可),隔住好肉,然后将药放在钱孔上,

外以布条扎护,约敷一小时左右,候起泡,即须取去,不可久敷,以免发生大水泡。(《江西民间草药》) 

毛茛治牙痛;按照外治偏头痛的方法,敷于经渠穴,右边牙痛敷左手,左边牙痛敷右手。

又可以毛茛少许,含牙痛处。(《江西民间草药》) 

毛茛治鹤膝风:鲜毛茛根杵烂,如黄豆大一团,敷于膝眼(膝盖下两边有窝陷处),

待发生水泡,以消毒针刺破,放出黄水,再以清洁纱布覆之。 (《江西民间草药》)

毛茛治眼生翳膜:毛茛鲜根揉碎,纱布包裹,塞鼻孔内,左眼塞右鼻,右眼塞左鼻。(《江西民间草药》) 

毛茛用药禁忌:   毛茛有毒,一般不作内服。皮肤有破损及过敏者禁用毛茛,孕妇慎用毛茛。

毛莨含有强烈挥发性刺激成分,与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及水泡,

内服可引起剧烈胃肠炎和中毒症状,但很少引起死亡,

因毛茛辛辣味十分强烈,一般不致吃得很多。[4]

繁殖

毛茛种子繁殖:7-10月果实成熟,用育苗移栽或直播法。

9月上旬进行育苗,播后覆盖少许草皮灰及薄层稻草,浇透床土,一般1-2星期后出苗,揭去稻草。

待苗高6-8cm时,进行移植。按行株距20cm×15cm定植。[5]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