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包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包針

百科名片

鬼針草鬼針草,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生於海拔50-3100米的路邊荒地、山坡及田間。國內外均有分布。為我國民間常用草藥,可在夏、秋季開花盛期收割地上部分,揀去雜草,鮮用或曬乾,以全草入藥。《中華本草》功效分類為:清熱解毒藥、消腫藥。分布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各省區。生於村旁、路邊及荒地中。

形態特徵

鬼針草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100厘米,鈍四棱形,無毛或上部被極稀疏的柔毛,基部直徑可達6毫米。莖下部葉較小,3裂或不分裂,通常在開花前枯萎,中部葉具長1.5-5厘米無翅的柄,三出,小葉3枚,很少為具5 (-7) 小葉的羽狀複葉,兩側小葉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4.5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銳尖,基部近圓形或闊楔形,有時偏斜,不對稱,具短柄,邊緣有鋸齒、頂生小葉較大,長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3.5-7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或近圓形,具長1-2厘米的柄,邊緣有鋸齒,無毛或被極稀疏的短柔毛,上部葉小,3裂或不分裂,條狀披針形。頭狀花序直徑8-9毫米,有長1-6(果時長3-10) 厘米的花序梗。

總苞基部被短柔毛,苞片7-8枚,條狀匙形,上部稍寬,開花時長3-4毫米,果時長至5毫米,草質,邊緣疏被短柔毛或幾無毛,外層托片披針形,果時長5-6毫米,干膜質,背面褐色,具黃色邊緣,內層較狹,條鬼針草狀披針形。無舌狀花,盤花筒狀,長約4.5毫米,冠檐5齒裂。瘦果黑色,條形,略扁,具棱,長7-13毫米,寬約1毫米,上部具稀疏瘤狀突起及剛毛,頂端芒刺3-4枚,長1.5-2.5毫米,具倒刺毛。莖直立,下部略帶淡紫色,四棱形,無毛,或於上部的分枝上略具細毛。

中、下部葉對生,長11~19厘米,2回羽狀深裂,裂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尖或漸尖,邊緣具不規則的細尖齒或鈍齒,兩面略具短毛,有長柄;上部葉互生,較小,羽狀分裂。頭狀花序直徑約6~10毫米,有梗,長1.8~8.5厘米;總苞杯狀,苞片線狀橢圓形,先端尖或鈍,被有細短毛;花托托片橢圓形,先端鈍,長4~12毫米,花雜性,邊緣舌狀花黃色,通常有1~3朵不發育;中央管狀花黃色,兩性,全育,長約4.5毫米,裂片5枚;雄蕊5,聚藥;雌蕊1,柱頭2裂。瘦果長線形,體部長12~18毫米,寬約1毫米,具3~4棱,有短毛;頂端冠毛芒狀,3~4枚,長2~5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

廣布於亞洲和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中藥屬性

鬼針草中文名 鬼針草(本草拾遺,圖考)

學名 Bidens pilosa Linn.

別名 三葉鬼針草、四方枝、蝦鉗草、蟹鉗草(廣東、廣西),對叉草、粘人草、粘連子(雲南),一包針、引線包(江蘇、浙江),豆渣草、豆渣菜(四川、陝西),盲腸草(福建、廣東、廣西),王八叉、小狗叉(山東、河南等地)鬼釵草(《本草拾遺》),鬼黃花、山東老鴉草(《福建民間草藥》),鬼骨針(《江蘇植藥志》),盲腸草、眺虱草(《福建中醫雜誌》⑶:9,1959),豆渣菜、叉婆子(《除害滅病愛國衛生運動手冊》),引線包、針包草、一把針(《浙江民間草藥》),刺兒鬼、鬼蒺藜(《中國藥植圖鑑》),烏藤菜、清胃草、跟人走(《泉州本草》),粘花衣、鬼菊、擂鑽草、山虱母、粘身草、咸豐草(《閩東本草》),脫力草、小鬼針(《江蘇藥材志》),索人衣、一包針(《江西草藥》),家脫力草(《上海常用中草藥》)。

中藥藥性

【鬼針草(圖1)性味】味苦;性微寒

①《本草拾遺》:「味苦,平,無毒。」

②《泉州本草》:「性溫,味苦,無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克,鮮品倍量;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取汁塗;或煎水熏洗。

【用藥禁忌】《泉州本草》:孕婦忌服。

【炮製】除去雜質,搶水洗淨,稍潤,切成1~2cm小斷,乾燥。

【歸經】歸肝、肺、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止血止瀉,散瘀消腫。用於闌尾炎,腎炎,膽囊炎,腸炎,細菌性痢疾,肝炎,腹膜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喉炎,閉經,燙傷,毒蛇咬傷,跌打損傷,皮膚感染,小兒驚風、疳積等症。

【貯藏】置乾燥處。

藥材性狀

莖略呈方形或圓柱形,幼莖有稀疏短柔毛,尤以節處為多。葉紙質,黃綠色,易碎,多皺縮或破碎,常脫落,展平後,完整葉2回羽狀深裂,裂片披針形,上面無毛,下面主脈有稀疏毛。莖頂常有扁平盤狀花托,着生10餘枚針束狀、有四棱的果實,偶見黃色的頭狀花序。氣微,味淡。以身干、色綠、葉多、無雜質者為佳。 

藥典標準

鬼針草 Guizhencao HERBA BIDENTIS PILOSAE 該品為菊科植物鬼針草 Bidens pilosa Linnaeus 的乾燥全草。夏秋間釆收全草,除去泥土,曬乾。

【性狀】該品長30~100cm。根呈倒圓錐形。莖略呈方形或近圓柱狀,基部略帶紫色,上部分支,表面黃綠色或黃棕色,具細縱棱;幼枝被毛,老枝毛較少;質堅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髓部白色或中空。葉紙質,多皺縮或已破碎、脫落,展開後完整葉3深裂,有的5深裂,呈綠褐色或暗棕色,邊緣鋸齒狀,葉片上下表面被毛,以下表面較少。在莖頂或葉腋處可見淡棕色頭狀花序或果實脫落後殘存的盤狀花托。瘦果扁平,線形,具4棱,稍有硬毛,冠毛芒狀。氣微,味微苦

鑑別

鬼針草(5張)⑴ 該品莖的橫切面:呈近方形或長圓形,有四個稜角,其中三個較明顯。表皮由1列長圓形細胞組成,外側有時可見多細胞或單細胞的非腺毛。皮層較窄,有的薄壁細胞含有黃棕色色素。中柱鞘纖維束多呈弧形,斷續排列成環。維管束為無限外韌型,髓部中空。葉的主脈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長方形或類方形,可見多細胞非腺毛,以上表皮為多見。柵欄組織一列。主脈向下表面明顯突起,主脈維管束外韌型,2~3個並列或相連成半月狀。葉的表面觀:上表皮非腺毛圓錐形,由 3~5個細胞或更多細胞組成,長170~450μm,基部直徑約70μm,先端急尖。沿着葉脈一側可見長條狀或橢圓形紅棕色色素塊。下表皮細胞垂周壁彎曲,氣孔不定式,副衛細胞3~4 個。

⑵ 取該品粉末10g,加甲醇30ml,加熱回流30 分鐘,冷卻,濾過。濾液供下列試驗:

① 取濾液1ml,加5%氫氧化鈉溶液0.5ml,呈紅棕色。

② 取濾液滴在濾紙上,乾燥後,噴0.5%醋酸鎂的甲醇溶液,並於90℃加熱,斑點呈現由黃綠色、橙紅色至紅色的顏色變化。

【檢查】水分 照水分測定法(《中國藥典》 附錄Ⅸ H 第一法)測定,不得過14.0%。 

藥材鑑別

「鬼針草」和「大狼把草」比較:

鬼針草一、共同點:兩藥都生長在路邊,荒地,水溝邊等處,果實皆會粘在人們的衣服上。因其具有一種特殊的氣味,所以,豬,牛,羊等動物皆不生吃這兩種草藥。但是,煮熟以後,仍可以餵豬,做豬飼料。花黃色。6——11月採收全草。都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都可以泡在保溫杯里,代茶飲服。皆能夠治療感冒,喉嚨痛,痢疾等疾病。

二、不同點:

其實,兩藥之間,只要認真觀察,仔細對照,比較,還是可以準確地分辨清楚的。

⑴莖不同:大狼把草的莖,一般是近圓型的;鬼針草的莖,通常是帶四棱形

⑵葉不同:大狼把草羽狀複葉對生,小葉3-----5片,披針形;鬼針草枝梢葉對生或互生,三裂或不裂;

⑶花不同:大狼把草無舌狀花,但是,花序下有發達的葉狀苞片;鬼針草有白色或是黃色的舌狀花。

⑷果不同:大狼把草瘦果扁平,頂端有2個短刺;鬼針草瘦果細棒狀,頂端有3-----4個短刺;

⑸功能和主治不同:

大狼把草有強壯,養陰之效,故民間中醫經常把它單用或是配伍使用,治療體虛乏力,消化不良,肺結核盜汗,泌尿系感染,肝炎等疾病;

鬼針草有活血散淤之效,故民間中醫經常用它單用或是配伍使用,治療毒蛇咬傷,跌打損傷,闌尾炎,痔瘡,慢性潰瘍,凍瘡,高血壓,高血脂等症。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就可以明白了:為什麼有的人喝「鬼針草茶」以後,體力精力會大增,可是,高血壓,高血脂卻沒有降下來的主要原因:原來是有的人誤把「大狼把草」當作「鬼針草」來使用了。

經實踐,鬼針草可以降血壓且無副作用。

干品的鑑別:

可以從各自的果實特徵着手。瘦果扁平,頂端有兩個刺者,就是大狼把草。瘦果細棒狀,頂端有3----4個刺的,就是鬼針草或是功效,主治和鬼針草一樣的婆婆針。當然,也有極少數鬼針草的頂端只有兩個刺者。

人工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以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粘壤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11月果實成熟,割回全草,曬乾,脫粒,揚將,備用。3-4月穴播,按行株距33cm×24cm,開穴,穴深3-4cm,播後覆土。溫度在18-21℃左右,有一定溫度的條件下,約經10-15d出苗。

田間管理 苗高6-8cm,時間苗、補苗,每穴留苗3-4株;並進行鬆土除草、追施人糞尿。生長旺盛時再施1次人畜糞肥。

現代研究

化學成分

鬼針草全草含金絲桃甙(hyperoside),異奧卡寧-7-O-葡萄糖甙(isookanin-7-O-βDglucopyranoside),奧卡寧(okanin),海生菊甙(maritimetin),水楊酸(salicylic acid),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沒食子酸(gallic acid)和脂肪酸類化合物。又含微量聚乙炔類化合物(polyacetylene)ⅩⅠⅤ及多種強極性炔類化合物]。另報道全草含總黃酮4.035%,其中葉含6.26%,種子0.84%,莖0.74%,根0.67%;全草還含天冬氨酸(aspat-tic acid)1.86%,蘇氨酸(threonine)0.82%,絲氨酸(setine)0.72%,穀氨酸(glucamic acid)2.20%,甘氨酸(glucine)0.96%,丙氨酸(alanine)1.02%,纈按酸(valine)1.10%,蛋氨酸(methio-nine)0.28%,酪氨酸(lysine)0.64%,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0.97%,賴氨酸(lysine)0.95%,粗氨酸(arginine)0.99%,脯氨酸(proline)1.43%等多種氨基酸以及香豆粗,生物鹼,蒽醌甙,糖,胡蘿蔔素,多元酚類和維生素等。根含微量聚乙炔類化合物(polyacetylene)Ⅰ、Ⅱ、Ⅲ、Ⅳ[3],莖葉含揮髮油,鞣質,苦味質,膽鹼等,果實含油27.3%。 

藥理作用

鬼針草將等量鬼針草與海州常山混合製成的水煎劑或酒精浸劑,予大鼠口服,劑量為10克(生藥)/公斤/天,共五天,對甲醛性及蛋清性"關節炎"均有明顯的消炎作用。豨薟草與海州常山混合製成的水煎劑同且口服,同樣有效,說明鬼針草可代替稀英草作消炎藥應用。單味鬼針草或海州常山、豨薟草均無明顯作用;說明它們之間有相互加強的作用。作好製劑後臨時合併應用,同樣有效,說明它們混合後作用增強,並非生成新的成分。從複方中分離出的總生物鹼及類甾醇雖均有消炎作用,但作用較弱,似非主要成分。其中含大量膽鹼,非消炎成分,卻可引起副作用如唾液分泌、流淚等。鬼針草的乙醇浸液在體外對革蘭氏陽性細菌有抑菌作用,花、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 

臨床應用

1.治療闌尾炎:取鬼針草干品0.5-1兩(鮮品1.5兩)煎服,或加冰糖、蜂蜜、牛乳同服,每日l劑。治療35例(並發其他症狀者,臨時配用對症藥物),其中亞急性闌尾炎21例,痊癒16例,有效5例;慢性闌尾炎14例,痊癒9例,有效3例,無效2例。服藥最少1劑,最多40劑,半數以上l-3劑。22例發熱,半數以上l-3日退熱,最長l例12日後體溫始降至正常;右下腹疼痛平均約5天左右減輕或消失,消失率為80%。治程中未見副作用。

2.治療小兒腹瀉:取鮮鬼針草6-10棵(乾的3-5棵)加水浸泡後煎成濃汁,連渣倒入盆內,用於熏洗患兒兩腳。腹瀉輕者每天熏洗3-4次,較重者熏洗6次。L-5歲洗腳心,5-15歲洗至腳面,腹瀉嚴重者熏洗位置可適當提高。民間有熏洗超過內踝將引起便秘之說,有待證實。

3.治療高血壓:使用方法:每天用干鬼針草30克,加水1000毫升,水煎後代茶一日內服完,連服八九天見效或恢復正常,並且長期保持血壓穩定。該藥的獨特之處在於患高血壓的病人服藥後,血壓能降至正常,血壓偏低的人可以使血壓回升,血壓正常的人沒有變化,它對防治高血壓、腦血栓有一定療效。

據文獻資料記載,該藥對三硝酸甘油脂、膽固醇、血液黏稠度均有明顯降低作用,不失為祛病健身的中草藥之寶。

中醫傳承

各家論述

鬼針草①《本草拾遺》:「主蛇及蜘蛛咬,杵碎敷之,亦杵絞汁服。」

②《綱目》:「塗蠍蠆傷。」

③《福建民間草藥》:「散瘀活血,消癰解毒。」

④《江蘇植藥志》:「搗汁敷,止血。」

⑤《中國藥植圖鑑》:「煎服,治痢疾,咽喉仲痛,噎膈反胃,賁門痙攣及食道擴張等症。有解毒,止瀉,解熱功效。近用治盲腸炎。」

⑥《泉州本草》:「消瘀,鎮痛,斂金瘡。治心腹結痛,產後瘀血,月經不通,金瘡出血,腸出血,出血性下痢,尿血。」

⑦《閩東本草》:「治腸癰,淋濁,瘧疾,黃疸,小便不利,跌打損傷。」

⑧《中國植物志》「 為中國民間常用草藥,有清熱解毒、散瘀活血的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腫痛、急性闌尾炎、急性黃疸型肝炎、胃腸炎、風濕關節疼痛、瘧疾,外用治瘡癤、毒蛇咬傷、跌打腫痛。」 

藥方選錄

①治瘧疾:鮮鬼針草400~600克。煎湯,加入雞蛋一個煮湯服。(《閩東本草》)

②治痢疾:鬼針草柔芽一把。水煎湯,白痢配紅糖,紅痢配白糖,連服三次。(《泉州本草》)

③治黃疸:鬼針草、柞木葉各25克,青松針50克。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④治肝炎:鬼針草、黃花棉各75~100克。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一日多次服,服完為止。(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⑤治急性腎炎:鬼針草葉25克(切細)。煎湯,和雞蛋一個,加適量麻油或茶油煮熟食之,日服一次。(《福建中醫藥》6⑵:19,1961〕

⑥治偏頭痛:鬼針草50克,大棗三枚。水煎溫服。(《江西草藥》)

⑦治胃氣痛:鮮鬼針草75克。和豬肉200克同燉,調酒少許,飯前服。(《泉州本草》)

⑧治大小便出血:鮮鬼針草葉25~50克。煎湯服。(《泉外體草》)

⑨治跌打損傷:鮮鬼針草全草50~100克(乾的減半)。水煎,另加黃酒50克,溫服,日服一次,一般連服三次。(《福建民間草藥》)

⑩治四肢無力:脫力草一把。煎湯服。(《江蘇藥材志》)

⑾治蛇傷、蟲咬:鮮鬼針全草100克,酌加水,煎成半碗,溫服;渣搗爛塗貼傷口,日如法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⑿治氣性壞疽:鮮鬼針草全草,用冷開水洗淨,水煎湯熏洗。(《福建民間草藥》)⒀治金瘡出血:鮮鬼針草葉,搗爛敷創口。(《泉州本草》

治理策略

防除應採取農藝措施和化學除草相結合的方法。

(1)農藝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地平溝暢、保水性好、灌溉自如的水稻生產環境;二是結合種子處理清除雜草的種子,並結合耕翻、整地,消滅土表的雜草種子;三是實行定期的水旱輪作,減少雜草的發生;四是提高播種的質量,一播全苗,以苗壓草。

(2)化學除草,多數地方採用一次性封殺,就是在播種(催芽)後1-3天內,畝用40%「直播青」可濕性粉劑60克,兌水40-50公斤,均勻噴霧,施藥時田板保持濕潤。3天後恢復正常灌水和田間管理。通過化除後,如果後期仍有一定量的雜草,可採取針對法進行補除。

如以稗草、千金子為主的田塊,在雜草3-5葉期,可用10%千金乳劑50毫升加水30公斤,用針對法進行莖葉噴霧。用藥前一天田間必須放干水,藥後2天再恢復正常管理。

如以莎草、闊葉雜草為主的田塊,在播後30天左右,畝用10%水星可濕性粉劑20克加20%二甲四氯水劑150毫升混用,兌水30公斤針對法噴霧。水漿管理同上。

如田間各種雜草共生,可用48%苯達松水劑75-100毫升加20%二甲四氯水劑150毫升混用,採用針對法噴霧。 春季萌發,花果期8~10月份。種子繁殖。生於路邊、荒地、山坡及水溝邊;常發生在稻田邊,是常見雜草。[1]

參考文獻

  1. 一包針的功效與作用, 有來醫生 ,2019-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