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新闻联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闻联播


中文名: 新闻联播

外文名: CCTV News

别 名: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电视新闻(原名)

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类 型: 新闻资讯

主持人: 郭志坚、康辉、刚强、海霞、李梓萌

主要嘉宾: 杨禹

制作公司: 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

首播时间: 1978年1月1日

播出频道: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等

导 演: 郭子源

每集长度: 30 分钟(特殊情况下会延时)

播出状态: 播出中

在线播放平台: 央视网

播出方式: 直播

语 种: 汉语普通话

现演播室: 总台新闻中心N01演播室

首 播: 每日19:00


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的晚间新闻节目,节目由郭志坚康辉海霞李梓萌欧阳夏丹刚强潘涛宝晓峰、严于信、郑丽担任主播。

节目以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外交、文化、体育、农业、交通等方面新闻为主。

节目于1978年1月1日起每日19: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2003年5月1日,因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试播,该节目每日19: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并机直播。2019年8月1日,因CCTV-7由“军事·农业频道”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该节目每日19: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新闻频道(CCTV-13)和国防军事频道(CCTV-7)并机直播。同时各省级卫视频道和部分地方台进行转播,每期为30分钟(有时可能会延长)。[1]


1958年9月2日19:00,北京电视台《电视新闻》开播,是《新闻联播》的前身。

1970年,北京电视台新闻部在合肥太原成都分别开会,寻求如何加强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的供稿能力;当时北京电视台新闻部职员夏之平、朱继峰、穆昭山等都是搭乘飞机穿梭三地,故名“飞行会议”。“飞行会议”提出了电视新闻改革工程的“十六字方针”:“实事求是,一事一议,短小精悍,新鲜活泼。”

1976年7月1日,根据全国省级电视台共同协商的意见,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向全国10多个省、直辖市电视台传送信号,该节目成为《新闻联播》的雏形。

1977年11月,分别召开了华东和中南、华北和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电视台参加的座谈会,共同商讨如何办好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的问题。

发展历程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播,每日19:00播出,播出时长20分钟,给各个新闻影片加了配音,并且启用了第一版片头,但此版片头是黑白的,没有片头音乐、播音员和字幕。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CCTV-1)开播。

12月,《新闻联播》主播首次面对观众,赵忠祥成为节目开播以来第一位出镜播音员。


12月31日,央视启用台内仅有的两台电子新闻采集(ENG)设备录制新闻影片,采访不久就可以播出,解决了以往使用电影胶片时常见的 影音不同步、胶片黏贴处断裂等问题。

1979年9月1日,CCTV-1每日播出的国际新闻节目《国际新闻》开播,

播映合众国际社电视新闻(UPITN)提供的新闻影片、从香港收录的新闻影片与新华社提供的五分钟国际简讯。

1980年5月1日,《国际新闻》保留名称并入《新闻联播》,

之后完全并入《新闻联播》。在此期间,各地方电视台的新闻影片改用微波干线传送至央视,《新闻联播》每日播出时长改为30分钟。7月7日,《新闻联播》后面开始播出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

1981年4月,全国电视新闻工作座谈会在青岛举行,会议做出两项重大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 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电视台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

1982年1月1日,《新闻联播》更换片头,此版片头是第一版彩色片头,并启用第一版片头音乐。9月1日,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大时政的发布时间从20:00提前至19:00〔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即现今的《全国新闻联播》)的首播时间是18:30〕,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新闻联播》作为官方新闻发布管道的重要地位。


1984年8月1日,《新闻联播》再次更换片头,同时更换片头音乐。同年,央视在香港成立第一个驻外记者站,《新闻联播》加录台湾华视新闻的新闻影片,也和亚太广播联盟A、B、C区的国家与地区交换新闻影片;而且播音员卢静首次在《新闻联播》中实践了 “微笑播报”,虽然引起争议,但是观众反应良好。此后,《新闻联播》的女主播们几乎都沿用了“微笑播报”。

1986年1月28日,美国发生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同月29日,当时的央视副台长杨伟光亲自拍板在《新闻联播》头条播发这一消息 ,打破了《新闻联播》多年不变的“先国内,后国际”的惯例。

7月1日,《新闻联播》再次更换片头和片头音乐。

1987年,《新闻联播》收录香港无线新闻的新闻影片。同年,作曲家孟卫东完成了一首16秒的乐曲,这首乐曲在1988年3月开始成为 《新闻联播》的片头音乐(至现今未改),而且《新闻联播》播音员由1人播报改为2人播报,节目结束后打出编辑、制作和播音人员名单。2月1日,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CCTV-2)开播,《新闻联播》在CCTV-2设立重播。

1988年3月15日起,央视各节新闻所有制作过程一律都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彩电中心制作(至2009年10月18日),同时《新闻联播》再次更换片头和片头音乐,片头音乐改为孟卫东所作的一首16秒的乐曲。

1989年2月6日,原来在《新闻联播》结束后播出的《天气预报》中的《海洋天气预报》改在《午间新闻》(《新闻30分》前身)结束后播出。

1990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始收录和播出美国CNN国际新闻频道的新闻影片和美国联合通讯社的新闻影片。10月1日,《新闻联播》再次更换片头,背景为青蓝色,动画效果为三基色长方块撞击地球。

1992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CCTV-4)开播,《新闻联播》从那时起由CCTV-1、CCTV-4、各省级卫视频道和部分地方台 并机直播。

1995年7月1日,《新闻联播》再次更换片头,背景上部为蓝紫色,下部为黑色阴影,动画效果为三基色光柱飞过地球,并更换新演播室。

1996年1月1日,《新闻联播》由录播形式改为现场直播(不过一些大段口播新闻仍然为录播),同时《新闻联播》再次更换新演播室,演播室的背景为长城、地球、CCTV字样,演播室上方为“中央电视台新闻”的字样,并增加片尾曲。

同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升格为国家“副部级”事业单位。7月1日,重播版的《新闻联播》由CCTV-2转移到CCTV-3每日22:40重播(但 在全国哀悼日等特殊情况下仍与CCTV-1等频道并机直播)。

1997年10月3日,为照顾欧美地区观众,CCTV-4取消了《新闻联播》与CCTV-1的并机直播,播出时间由19:00首播改为次日3:00重播。同年,播音员贺红梅和杨柳离开《新闻联播》,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

1998年6月1日,《新闻联播》内容提要的背景音乐更换为《Together Again》(此曲后来成为《新闻联播》片尾曲),同时《新闻联播》更换片尾曲。8月5日,《新闻联播》再次更换新演播室,演播室背景为蓝色的世界地图;它是央视第一个开放式理念的演播室,但由于场地和技术的问题达不到要求,只能象征性地布置一排机器。

同时《新闻联播》再次更换片尾曲,此版片尾曲与内容提要的背景音乐一致,一直使用至今。

2002年4月15日,《新闻联播》片头再次更新,背景为蓝绿双色极光,动画效果与上一版本保持基本一致,此版片头为《新闻联播》有史以来使用时间最长的片头。

虽然2003年5月1日试播的央视新闻频道经历了几次大改版,但是《新闻联播》此版片头一直没有更换,使用时间已长达18年之久。5 月12日,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CCTV-12)开播,《新闻联播》在CCTV-12次日2:45安排重播。

200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试播,《新闻联播》从那时起由CCTV-1、CCTV-13、各省级卫视频道和部分地方台并机直播,与此同时于每日23:10在CCTV-13重播(2004年5月1日起改为每日22:00重播,2005年3月1日起改为每日21:00重播)。同时,比照境外一些电视台的做法,《新闻联播》的背景换成了央视新闻部的机房。同年7月7日,《新闻联播》取消在CCTV-3的重播(但在全国哀悼日等特殊情况下仍与CCTV-1和CCTV-13等频道并机直播)。


2004年12月28日,CCTV-12由“西部频道”更名为“社会与法频道”,《新闻联播》取消在CCTV-12的重播(但在全国哀悼日等特殊情况下仍与CCTV-1和CCTV-13等频道并机直播)。

2006年6月5日,李梓萌和康辉首次亮相《新闻联播》。

2007年12月6日,海霞和罗京搭档主持《新闻联播》。12月9日,郭志坚和李瑞英搭档主持《新闻联播》,郭志坚和海霞也由此加入了《新闻联播》的主播阵容。

2008年2月3日,央视成立《新闻联播》编辑部,开始着手改进《新闻联播》,主要改进《新闻联播》用语、资讯量等方面。7月,播音员罗京查出患淋巴癌后,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带病坚持工作。8月31日,已经经历了一期化疗的罗京忍着病痛最后一次主持了《新闻联播》,随后住院继续接受治疗,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

2009年6月5日,《新闻联播》播音员罗京因患淋巴癌在北京逝世,终年48岁。6月16日,播音员邢质斌最后一次主持《新闻联播 》。6月30日,邢质斌低调退休,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

8月17日起,《新闻联播》在CCTV-1次日0:30安排重播。9月28日,《新闻联播》开始采用16:9高清制式播出,演播室及央视新闻部的机房均做了调整。在对新闻报导的画面中仍是以4:3的形式,不过给主持人镜头的时候是以16:9的形式。4:3格式仍然同时播出。

2010年10月1日,《新闻联播》打破常规,在国庆节当天采用“画中画”模式在节目开始直播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嫦娥二号于当天18 时59分57秒,即新闻联播开始前3秒钟发射升空);并在节目播出到19时25分05秒时再次直播“星箭分离”的实况,两段直播全长6分07秒;此举被视为《新闻联播》开播32年以来现场新闻直播的创新和突破。为此,《南方周末》的专栏作者评论说:“尽管政治并没有完全让步于新闻,但它起码做出了一种姿态,稍稍低下了它高昂的头颅。”(不过整点报时的广告也和直播挤画面,且广告框住直播宽。有人质疑,《新闻联播》都让了,广告却不能让,十分可疑;因为,嫦娥发射就算不碰时间,《新闻联播》也会报导。)

2011年9月25日,《新闻联播》画面配置改版,同时由欧阳夏丹和郎永淳首次主持。

2012年4月16日起,《朝闻天下》在CCTV-1和CCTV-13并机直播的时间提前至6:00,《新闻联播》在CCTV-1的重播时间调整为次日4:57。11月15日,因播送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新一届领导班子亮相和介绍新一届领导班子简历,《新闻联播》延时至124分钟。

2013年1月23日《新闻联播》中,央视评论员杨禹出现于与主播郎永淳的连线中,是《新闻联播》开播35年来首次引入评论员。

同年1月26日,《新闻联播》首次连线外景记者。2月9日,《新闻联播》切入多路信号直播各地迎接农历新年的场景,并以《春节序曲》作为结束曲,被称为“史上最颠覆除夕新闻联播”。这种结尾形式其后亦有出现。结尾主播也是第一次在除夕之夜的《新闻联播》向观众行拱手礼拜年,此后每年的新闻联播也都沿袭了这一形式。


2014年1月1日,《新闻联播》以“人们说‘2013’就是‘爱你一生’,‘2014’是‘爱你一世’;《新闻联播》和你一起,传承一生一世的爱和正能量”为结尾,引起了中国大陆网友的好评,被称为“史上最卖萌的新闻联播”。这种非常规结尾也被央视称作“彩蛋”。

3月23日,“央视新闻”微博称“结尾,有何惊喜”,引来关注;结果最后画面只是一副花开场景。5月28日,播音员张宏民和李瑞英退居幕后,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

2015年2月18日,《新闻联播》主播李梓萌和郎永淳开场在解说全国各地除夕实况画面后,互相对视即兴交谈,这也是《新闻联播》史上首次男女主播对视、交谈。

3月5日,播音员李修平最后一次主持《新闻联播》。3月22日,李修平退居幕后,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

9月2日,郎永淳最后一次主持《新闻联播》。9月4日,郎永淳因妻子重病辞去在中央电视台的职位,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

9月3日,《新闻联播》出现罕见的以CCTV-1、CCTV-2、CCTV-3、CCTV-13、CCTV-15五个央视频道同时直播。

2016年2月8日,《新闻联播》首次在头条报道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这也是央视春晚创办34年来首次登上新闻联播头条。9月4日,因CCTV-13在19:00直播杭州G20峰会欢迎晚宴,这是自2003年新闻频道开播以来首次没有直播19:00的《新闻联播》。

2017年1月21日,刚强和海霞搭档主持《新闻联播》,刚强也由此正式加入《新闻联播》的主播阵容。播音员王宁正式退居二线 ,1月8日是他最后一次出现于新闻联播的主播台上。

4月,王宁正式离开《新闻联播》主播。

10月25日,因播送十九届一中全会,《新闻联播》延长至140分钟,成为迄今为止最长的新闻联播。

2018年1月1日起,为了进一步扩大《新闻联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广泛地服务于海内外电视观众,自当天起,CCTV-4(亚洲版)于每天22:30增加重播一次《新闻联播》(原亚洲版次日凌晨2:00,欧洲版次日凌晨3:00,美洲版次日凌晨5:30的重播不变,如遇每 年农历除夕的春节联欢晚会,亚洲版每天22:30的重播暂时停播)。9月14日,《新闻联播》首次出现手语播报。

2019年6月底开始,《新闻联播》栏目由原央视新闻中心改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节目中心管理。8月1日,CCTV-7由“军事·农业 频道”更名为“国防军事频道”,《新闻联播》从那时起由CCTV-1、CCTV-7、CCTV-13、各省级卫视频道和部分地方台并机直播。

2020年7月18日起,《新闻联播》再次更换片头,首次启用全新的16:9高清片头,此版片头将上一版片头稍作修改,首次全流程实现 时政新闻的16:9高清制播。

同时演播室换为总台新闻中心N01演播室。9月10日起,潘涛、宝晓峰、严于信和郑丽先后加入《新闻联播》的主播阵容。


《新闻联播》运用了高度程式化的编排风格。从播出顺序来看,依次为时政报道、常规报道、国内简讯、国际简讯。四大版块虽偶有调整,但总体维持着次序的稳定。其中,时政报道作为《新闻联播》的传统题材和优势资源,在整个节目中占据主要地位,其时长往往占据整个节目的近1/2;新闻性较强的常规报道,往往处于较弱的地位。而《新闻联播》近期改版的一个主要举措,就是对时政报 道进行精简,并强化常规报道的地位。


节目特色

1982年9月1日起,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节目为官方新闻发布管道的重要地位,


节目宗旨为“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新闻先后次序排列不是以其重要性,而是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排名先后而定的。其大致内容按播出顺序通常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公务活动(包括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等),思想教育类短片,中国境内各个领域的进步,人民大众的精神面貌,神州大地的风采,国内简讯,最后是时长通常不超过五分钟的国际新闻等。


在中国大陆,境外媒体、甚至地方电视台的采访皆有一定限制(例如灾难事故、军事演习等),而央视在此一般没有限制(与新华社同一级别),故《新闻联播》亦变相成为某些重要新闻片段公开发布的途径。各大新闻媒体在无可选择下只能引用其片段和文字等。有些地方台甚至只引用央视的片段播放国际新闻。


另外,该新闻节目在形式上与主播风格、片头音乐上皆甚少变化,主播的发型和个人造型必须保持固定,主播之一的罗京曾介绍说,主持人剪头发得台长批准。当中变化较显着的只有片头动画由中国书法字随着台徽的两次演变成电脑制作的动画片头。


其他国家例如日本各大电视联播网(如日本放送协会在晨午晚间的全国联播新闻),美国各大电视联播网都有类似新闻联播的栏目。


获奖记录

2021年2月18日,中央广电总台新闻中心新闻联播编辑部《新闻联播》栏目组被全国妇联组织公示为“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拟 表彰对象。


正面评价

在一个更加开放的舆论环境中,《新闻联播》该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有效渠道,这就要从自身的定位出发,使《新闻联播》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导向正确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新闻联播》的收视率,因为只有被接收的信息才能产生传播的效应。(解放日报评)


反面评价

新闻栏目乃至电视台的商业化本身就是一种“中国特色”,以德国为例,德国国家电视一台和国家电视二台由于性质为国家电视台,他们始终恪守不播广告的原则,前者重在播放新闻,后者重在介绍文化。(腾讯网评)


在商业气息的背景下,播音员穿衣服更时尚一点,多用流行语等,都是外在表现,大家会觉得它会娱乐化,而娱乐化难免会损伤原来的影响力。(腾讯网评)

参考来源

  1. 新闻联播CCTV1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