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晚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缩略图晚钟

《晚钟》,抗战名片。

导演

吴子牛

主演

周琦 葛亚明 孙敏 丛培培 陶泽如 刘若镭 叶楠秋

曾获奖项

1989 年获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陶泽如)、最佳男配角奖(孙敏)、最佳摄影奖,第 三十九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1990年获哥伦比亚第七届波哥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

剧情简介

1945年秋,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中国北方一座日军兵营里,一排排日军士兵双膝跪地,身上浇满汽油,于机枪声中集体自焚。八路军某排排长带领四名战士奉命在战场上掩埋战友的遗体,同时也将日军尸体集中埋葬 。后在一个破庙里,他们发现一个饿昏的日本兵,并得知不远的山洞里还有守备秘密军火库的日军三十二人, 因断粮多日,已濒临死亡。

排长率战士们包围了山洞,命日本兵喊话。一批形同饿殍的日军士兵在军曹率领下摇摇晃晃走出来。八路军战士拿出身边的全部食物,日本兵狼吞虎咽抢吃起来。 突然,一名骨瘦如柴的中国女劳工踉跄着冲出洞口,遭到躲在洞里的日军中尉的枪击。排长奋不顾身地将她救下,她在奄奄一息中揭露日军掳去劳工四人,一人已遭惨害分食 ,言毕即死去。排长严厉命令日军交 出中国人,并缴械投降。

日军中尉被迫交出濒临死亡的两名中国人后,命令全体日军集体自杀。次日,日军中尉带领日军集合在洞口,同时暗中安排军曹留在洞内引爆军火。军曹在生死关头因精神崩溃而发疯,走出山洞 ,嘻笑而去。中尉无奈,当场切腹自杀,其余日军放下武器投降。 秘密军火库终被炸毁。在晚钟声里,一个老农挥动利斧,奋力砍断了日军炮楼的木桩,炮楼轰然倒塌。

主创介绍

吴子牛

吴子牛中国内地影视男导演。四川乐山人。1969年中学毕业后在川南下乡插队,1971年入乐山地区文艺学校,后进入乐山文工团话剧队。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2年毕业后任潇湘电影制片厂导演。吴子牛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有“嗜血导演”之称。

处女作《候补队员》曾获1983年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太平洋基多国际电影节儿童电影大奖、第一届国际青年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喋血黑谷》被评为1984年新时期十年优秀影片,创当年大陆电影最高票房;《最后一个冬日》作为1986年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竞赛作品;《晚钟》(兼编剧)获1988年第三十九届柏林电影节故事片银熊奖,第七届波哥大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音响三项奖,第9届“金鸡奖”最佳导演、摄影、男主角、男配角四项;《欢乐英雄》获1988年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三项奖;《阴阳界》获1989年政府奖、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大磨坊》1990(兼编剧)曾为第四十届柏林电影节参赛作品;《太阳山》参加1991年第2届日本环太平洋电影节;《火狐》(兼编剧)获1994年第四十四届柏林电影节评委会最佳推荐奖、法国蒙特彼埃电影节金熊猫大奖。除了导演上的成就以外,他还撰写过若干剧本、小说,拍过包括《天下粮仓》在内的几十部(集)电视剧。2004年底,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联邦广场举办了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个人影展,这是第一次有中国导演在澳大利亚举办个人影展。

陶泽如

中国影视男演员。生于江苏南京。1973年江苏洪泽县岔河中学毕业后进入南京艺术学院戏剧系话剧表演专业学习。1977年任南京市话剧团演员。1983年开始从影,处女作为第五代导演的首部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品《一个和八个》 。其后参加拍摄了《陈赓蒙难》 、《陈赓脱险》、《索伦河谷的枪声》、《最后一个冬日》、《晚钟》、《我的九月》《米》、《红色恋人》等影片的拍摄,因主演《欢乐英雄》和《阴阳界》两片荣获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1988年在王进执导的电影《寡妇村》中饰四德。同年在吴子牛执导的电影《欢乐英雄》、《阴阳界》中饰蔡老六,荣获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此后三年,他在电影《我的九月》(1990年)中饰父亲, 《太阳山》中饰阿祥《大磨坊》中饰恶霸。1992年主演电影《远山情》、《烈火恩怨》,1994年主演电影《红尘》、饰德子。同时,他还主演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电视剧作品,如《梦断情楼》、《天网》《黑洞》等,其中因《天网》获第16届优秀电视剧“飞天奖”最佳男主角奖。 [1]

影视评价

《晚钟》的叙事文本带有传奇色彩。影片中的这一场景无疑能引起人们的深切关注:在亲历了八年战火而劫后余生的这两支队伍奇迹般地在这一狭 小空间中不期而遇,一方是为数 5 人、以某排长为首的八路军打扫战场小分 队,另一方是为数 30 多人,与外界隔绝多时且因粮食断绝濒临死亡的日军后 勤部队(守弹药库)。他们可说是狭路相逢的冤家。这5 名八路军战士与日本侵略者均有血海深仇。其时的特定情境是,当他们发现这伙民族敌人时, 日本天皇已宣布投降,死神阴影已开始笼罩这支残存的日军。在这种情况下两军对峙,当如何把握?不妨这么说,选择这样一个特定的中心事件作为艺 术表现的重点,不但需要才气,也还需要勇气,尤其是对于像子牛这样在此 类题材中“栽”过一回的导演来说,更是如此。

在这样的时刻,生与死往往 取决于一念之差,也正是在这样的时刻,人的本性最能够展露无遗。我们且 看子牛是如何在事件发展的进程中溶注他的审美把握的:在这一过程中,以 排长为代表的八路军战士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他们最终实现了人格和生命的 升华;而对于另一方来说,作者先是表现他们的求生本能,继则揭示他们那 被扭曲的人性以及人性的异化(吃人肉、兽性),最后又在戏剧冲突达到高 潮时让他们的人性还原(通过歌曲“荒城之月”那一组叠化镜头出现),并 以此为他们的被感化提供令人信服的依据。当然,这只是叙事的表层结构, 它的内蕴是寄寓作者对这场毁灭生灵、扭曲人性的日本侵略战争的厌恶,以 及站在今人的高度回思那一段历史。

作者的这样处理是否有悖于情理?其审美把握是否具有积极意义和认识 价值?有关《晚》片的争论,风波延续了三年之久,且至今未了。可以看得出,正是因之于《晚》片引起的聚讼纷纭,使子牛在题材选择上更偏向于现 实可行性。

当以排长(《晚钟》)为代表的八路军战士与民族敌人相遇的时候,复仇的欲念与理智的声音使他们的生命面临严峻的考验类 似这样的生命体验在子牛的作品中处处可见,这个生命体验的焦点往往又集中表现于决定生死存亡的严峻时刻。以上引的几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子牛在构筑了特定的环境以后,仍将艺术视点继续聚焦,最后定格于生与死的临界点上,在这一庄严时刻,他又把他心目中的“英雄”的内心世界加以放大, 由此揭示其丰富性和复杂性(主要是通过人物行为或动作加以体现)。这是子牛把握人物与环境关系的特点。从创作手法上来说,这一特点虽明显地带有传统的印迹,但又有他自己的卓越建树。在这一方面,又可看出子牛与他同时代艺术家的不同之处。

吴子牛热衷于表现在传统的文化重负挤压下的芸芸众生;至于子牛的同代人陈凯歌,则更注重于通过人物与环境关系的构划, 从中发掘出文化意蕴。子牛的不同点在于,在他的影像世界中人物活动的环境,几乎没有莺歌燕舞式的祥和的牧歌氛围,与此相反的是,这些人物的生命存在都处于一种或表现为明显的窘迫,或表现为潜在的威胁之中,到这种威胁明朗化、白热化的时候,他便用他那冷峻的艺术洞察力去透视这各色人等的性灵。恐怕正是因为这样,他选择了战争题材为表现重点。“战争是人生的一片生死场,那里集中了人所具有的一切。”他雄心勃勃地要表现出“这 一切”。不信且看:王朝宗便是在经历了那一次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后,获得 了凤凰涅槃式的再生;在死神扣击生命意识之门的关键时刻,日军中尉和军 曹(《晚钟》)或发生了精神裂变,或成为武士道文化的牺牲品;至于蔡老 六,他则在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只因一念之差而身首异处——可在这一 “念”之中却透射出了多么绚丽的人性光彩!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物 心理状态的变化既留下大环境影响的痕迹,又可看出小环境制约的因素。

毫无疑问,活跃于子牛的这部作品中的各色人物都是些食人间烟火的具有七情六欲的凡人。从他们的生存状态和行为方式方面来剖析,他们大抵 上属于这几种类型:理智与情感的冲突;善恶的转化且多半是前者占上风; 人性的扭曲与矫正等等。子牛把这一切揭示出来的目的恐怕还在于反思人类 历史中的一个特殊现象——不同形态、不同性质的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负值 效应,以及由战争所恶化的生存环境给人性造成的畸变,还有它所产生的正值效应:战争也锤炼了人,尤其是能重铸人的品格。

获奖情况

1989年电影《晚钟》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吴子牛

1989年电影《晚钟》第九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陶泽如

1989年电影《晚钟》第九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孙敏

1989年电影《晚钟》第九届金鸡奖最佳摄影:侯咏

1989年,第三十九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吴子牛《晚钟》

1990年,哥伦比亚第七届波哥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音响效果奖。 [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