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里桥天主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三里桥天主堂是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法国籍传教士隆盛来无锡传教,在城内永定桥沿河西河头道长巷天主弄附近建造小教堂,这是无锡地区第一座天主堂。

三里桥天主教堂建成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最初只有三间堂房,这座教堂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外墙青砖白缝,绛红色的房屋,尖尖的屋顶。

整体平面呈十字形。雄伟的钟楼高达62米,耸立在京杭大运河畔。正面顶部竖立大十字架,下面有大理石一方,上刻阴文“天主堂”三个金字,为书法家王致中遗墨。两侧有砖刻阳文白底金字对联,“万有资生渊微莫测,一元默化浩荡难名”,相传为清康熙帝所撰。天主教堂几经毁坏和修复,除义和团兵燹之外的最严重的一次事件是,清光绪十七年(1891)四月无锡爆发的烧教堂、驱教士的教案。次年,法国籍彭安多神父向清廷索赔,于原址重建一座更大的教堂,占地27亩,耗资白银66000两,教堂全部建筑面积为2700多平方米,能容纳4000人,即现在的无锡三里桥天主堂,这是江苏省内开办较早且规模最大、最有名声的天主教堂。

2006年6月5日,三里桥天主堂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教堂是伴随着市民社会的崛起而迅速流行起来,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其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立柱、飞券以及新的框架结构支撑顶部的力量[1],使整个建筑高耸而富有空间感,再结合镶嵌有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氛围。

哥特式教堂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是1143 年在法国巴黎建成的圣丹尼教堂,其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五颜六色的花窗玻璃,有些呈三角形,有些则为圆形,我们叫它玫瑰窗。这种建筑则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仿。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有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2]等。

参考文献

  1. 【顶级建筑】欧洲十大中世纪哥特式教堂,个人图书馆,2016-01-28
  2. 《科隆大教堂》_纪实台,央视网,201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