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里橋天主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三里橋天主堂是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法國籍傳教士隆盛來無錫傳教,在城內永定橋沿河西河頭道長巷天主弄附近建造小教堂,這是無錫地區第一座天主堂。

三里橋天主教堂建成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最初只有三間堂房,這座教堂為典型的哥特式建築,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磚木結構,外牆青磚白縫,絳紅色的房屋,尖尖的屋頂。

整體平面呈十字形。雄偉的鐘樓高達62米,聳立在京杭大運河畔。正面頂部豎立大十字架,下面有大理石一方,上刻陰文「天主堂」三個金字,為書法家王致中遺墨。兩側有磚刻陽文白底金字對聯,「萬有資生淵微莫測,一元默化浩蕩難名」,相傳為清康熙帝所撰。天主教堂幾經毀壞和修復,除義和團兵燹之外的最嚴重的一次事件是,清光緒十七年(1891)四月無錫爆發的燒教堂、驅教士的教案。次年,法國籍彭安多神父向清廷索賠,於原址重建一座更大的教堂,占地27畝,耗資白銀66000兩,教堂全部建築面積為2700多平方米,能容納4000人,即現在的無錫三里橋天主堂,這是江蘇省內開辦較早且規模最大、最有名聲的天主教堂。

2006年6月5日,三里橋天主堂被公布為第六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教堂是伴隨着市民社會的崛起而迅速流行起來,成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其特點是尖塔高聳,在設計中利用十字拱、立柱、飛券以及新的框架結構支撐頂部的力量[1],使整個建築高聳而富有空間感,再結合鑲嵌有彩色玻璃的長窗,使教堂內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氛圍。

哥特式教堂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是1143 年在法國巴黎建成的聖丹尼教堂,其四尖券巧妙地解決了各拱間的肋架拱頂結構問題,有大面積的五顏六色的花窗玻璃,有些呈三角形,有些則為圓形,我們叫它玫瑰窗。這種建築則為以後許多教堂所效仿。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有巴黎聖母院大教堂、意大利米蘭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2]等。

參考文獻

  1. 【頂級建築】歐洲十大中世紀哥特式教堂,個人圖書館,2016-01-28
  2. 《科隆大教堂》_紀實台,央視網,201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