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下塔悠福德爷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下塔悠福德爷宫
图片来自pixnet

下塔悠福德爷宫,又名下塔悠金玉禅寺,是位于台湾台北市中山区大直下塔悠)金泰里、基隆河畔的福德爷宫观音寺,其供奉的观音菩萨圣像分灵艋舺龙山寺,与顶下郊拼有关。

沿革

下塔悠福德爷宫

庙方耆老暨庙史撰写者郭昶亨叙述乾隆五十年(1785年),地方乡仕出资石板,构筑石头小庙于田间,成为塔悠庄民集会场所。庄芳荣则认为此福德爷宫及金玉禅寺都是在1912年兴建。

下塔悠金玉禅寺

艋舺龙山寺为贸易营商集会场所的顶郊三邑人,在咸丰年间为感谢顶下郊拼中塔悠庄及林口庄帮助打败下郊同安人,遂将庙内两尊观音像分别赠给此两庄。

至于塔悠庄的观音神像,原先并无寺庙安置,遂供奉在许姓人家的三合院。1973年中山高速公路的兴建,三合院被征收拆除,才在下塔悠的福德爷宫旁筑一小庙供奉。

两庙合并

金玉禅寺出资金,福德爷宫出地,将两庙合并,于1987年新庙建成,一楼为福德爷宫,二楼则为金玉禅寺。邻近的基隆河整治前,庙址是松山区滨江街540巷6号,基地面积701平方公尺、主结构占地281平方公尺的双层寺庙。其他类似以土地公与观音菩萨为双主神、双层庙宇者,尚有新北市新庄区新庄潮江寺基隆市七堵区百福中埔福德宫

基隆河第二次截弯取直工程范围内的30馀座庙,在唯一合法登记的下塔悠镇安宫同意拆除后,仅剩坐落在松山区滨江街540巷6号双层寺庙福德爷宫及金玉禅寺未解决。该庙处于二期基隆河专用国宅用地西南角,被台北市政府养工处要求在1993年4月底拆除。官员指出整治后,工区原有地面高度都提高近一公尺,有的还超过一公尺,所以庙宇若不迁走,未来在基地内,会比旁边的建筑物矮一截,环境上会变得不是很理想。庙方则陈情未来国宅完工后,庙宇留下来可以作为社区老人的信仰中心。又加上市议员关切下,签报黄大洲市长,给予庙方半年补照期限,也使基隆河国宅工程进度严重落后。时任台北市民政局长的庄芳荣也主张保留,说庙在文献上也有记载,极富保存价值,施工单位不应仅就办理合法登记来判定民间信仰。

1994年5月9日,寺庙负责人研习会上,下塔悠镇安宫代表抱怨说本庙是唯一登记合法,也最配合,可遭拆除后,信徒四散,希望在市政建设的前提下民政局能尽量争取寺庙的保留。民政局副局长叶良增答复说,都市计画中未列寺庙用地,的确为很大的疏失,也应该像韩国有宗教用地或规划宗教区才对。由于都市发展局不愿放宽寺庙用地的条件,使民政局感到相当无奈。都发局仅承诺,对于年代久远而合法登记的寺庙,未来重建时予以个案处理。

1995年10月,议员为金玉禅寺举行协调会,来作成结论再给庙方两个月时间以完成补照程序,为截弯取直工区中卅多间大小寺庙,唯一没被拆除的庙。原先于松山区的此庙,先被改划至内湖区,后还再因地理位置而被改划至中山区的敬业三路196号,反而因此日益兴盛,成为大直精华区中著名宫庙。

土地祠

土地庙,又称土地公庙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庙宇),多于民间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属于分布最广的祭祀的建筑,乡村各地均有分布。在1949年以前,凡有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庙。

土地庙在中国大陆曾由于“文革”作为“四旧”大部分被捣毁。随著“改革开放”和开始信仰自由[1] 以后,自1980年前后有蒸蒸日上的恢复民间信仰和社会的逐渐发展,便有一股建设土地庙的浪潮。这些土地庙多由农民自发组织建设的信仰中心,属于微型建筑,高度从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积大小小则几平方米,大则十几平方米。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陆官方和媒体一直密切关注这股建设土地庙的浪潮,就以当时农村小学基础教育设施落后为借口和理由,来呼吁乡民多关注乡村基础教育,集中精力投资建学校,不要热衷于“迷信”,但仍旧无法破坏民间信仰的力量。部分地区官方就以破除迷信为借口而进行强行拆除,这股土地庙信仰复兴的热潮最终还是被大陆官方镇压了。然而实际上至2000年以后,几乎每乡至少有一处或多处,其数量分布因地而异。台湾因为拥有宗教信仰自由所以有相当多的土地庙;据官方的调查,其数量超过1300所以上。

与农村地区的土地庙相对的,是供奉城市守护神的城隍庙

土地神

土地神又称“福德正神”、“土地公”、“土地公伯”、“土地伯公”、“土地爷”,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一般称为“大伯公”。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众之一,流行于汉族地区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少数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属于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在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汉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现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现代多属于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诸神中地位较低,也是与人民较亲近的神祇

土地庙的造型

土地庙因神格不高,且为基层信仰,多半造型简单,简陋者于树下或路旁,以两块石头为壁,一块为顶,即可成为土地庙,俗称“磊”型土地庙。也有简单以水泥或砖块砌成,现今台湾甚至有工厂开模以水泥灌制大量生产,也有土地庙因香火鼎盛,逐渐中大型化者。

中国大陆土地庙

潮汕土地庙

土地神在潮汕俗称为伯公。土地庙亦称伯公庙或写作福德老爷庙、福德古庙。每家每户家中都会有伯公神位,商铺也不例外。伯公庙规模通常不大,但分布最为普遍,田野、山岭、村口、街衢,在在皆有。福德老爷身旁通常伴有福德老爷夫人,是和蔼可亲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信仰自由,reli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