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始建于1949年,是在学校原电工、电机、继电自动化和高压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后,随着专业发展和教学需要,应用电子技术、电磁场、自动控制、PLC控制、电力电子以及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等一系列电气工程基础和专业实验室相继建立,实验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2年中心开始实行学校、中心两级管理,2007年被评为吉林省首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8年获批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2年通过验收。

基本概况

发展历程: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始建于1949年,是在学校原电工、电机、继电自动化和高压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后,随着专业发展和教学需要,应用电子技术[1]、电磁场、自动控制、PLC控制、电力电子以及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等一系列电气工程基础和专业实验室相继建立,实验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2年中心开始实行学校、中心两级管理,2007年被评为吉林省首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8年获批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2年通过验收。

定位、目标和思路:中心致力于成为培养电气工程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基地。依据人才培养定位,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强化了“工程-理论-实践-工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建立了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整体提高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建立了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平台,将课程设计贯穿课程理论教学过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培养活动,举办电力知识竞赛等,科研成果向实践教学转化、科研项目向本科生开放。坚持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坚持设计型实验与工程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坚持创新性实验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坚持实验实践教学与电力行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能力;坚持实际物理实验与虚拟仿真实验相结合,更新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手段;坚持研究生培养与实验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实验教学中心的研究能力。

条件与环境

围绕国家电力工业发展需求,根据东北电力大学提出的“一实两创”特色人才培养,本着利于发展、资源整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平台建设,改善中心的实验条件与环境。

环境条件:学校新建、改建了一批规模适度、面积达标的实验用房;实验中心对原有实验用房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布局,强电类和弱电类实验室相对集中;把过去小而多的实验室整合成大型综合实验室,保证科研仪器设备的相对集中,以利于仪器设备共享和实验室开放;将实验教学用房和科研用房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实验用房的利用率。目前,中心总面积21000平方米;教学设备5028台套,设备总值8900余万元。中心致力于建设宽敞明亮、绿色环保达标的实验室。水电、通风等设施由专业公司设计安装,符合国家标准。实验室安全制度及安全提示张贴在明显位置,各类仪器均有使用规程及注意事项, 并放在相应的仪器旁边。中心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师与学生形成了实验安全意识与正确的行为习惯。

设备条件:中心多方筹集经费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更新与升级,四年来,新购置的仪器设备占总数40%。为保证仪器设备的合理配置, 中心每次购置的仪器设备都要经过多方调研了解情况,组织实验教师及专家论证,通过多层把关,确保实验仪器配置合理、质高价优、耐用适用,从而保证了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发展要求。学校特设立自行研制教学仪器设备专项基金,按项目方式进行管理,研制出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2]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中心平均每年有10万元的维护经费。实验教师对仪器设备及时进行保养和检修。对常用仪器设备以主动维护为主,有目的地对易损件进行检查,尽量把故障排除在使用之前。仪器设备完好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

运行和管理模式:学校建立了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制度。对教学计划内实验课程进行预约式开放,对提高性实验和参加科研、科技竞赛活动实行完全开放。建立了实验室人员弹性值班、开放实验室预约、学生实验情况考核与记录、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低值易耗品使用等制度,保证实验室开放的科学化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