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古代文化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艾泽拉斯

《中国古代文化史》是一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阴法鲁许树安。该书探讨中国古代文化所必须研究的问题,汇集了三十一个专题,包括了中国哲学史、文学史、通史所不能容纳或语焉不详的内容。

基本内容

定价:20.00元

出版时间:1991年11月

装帧:平装

ISBN:7301015844,978730101584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阴法鲁,许树安主编

开本:787×1092 1/16

书名:中国古代文化史

内容提要

本套书是教育部推荐的文科教材。它汇集了三十一个专题,包括了中国哲学史、文学史、通史所不能容纳或语焉不详的内容。它所提供的知识,连接多种学科,左右逢源,是探讨中国古代文化所必须研究的问题。本书的三十多个作者,都是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如裘锡圭、王世襄、罗哲文、杨泓、孙机、杨曾文等。本套书1993年获北京大学505中国文化奖,1996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

本书是为大学“中国古代文化史课程”而编写的教材。由北京大学等单位三十多位专家集体撰写。本书的内容侧重以下各方面:(一)在中国古代的民族方面,介绍了各主要民族的形成过程、分布地区、社会生活、历史贡献以及迁徙流动等情况。(二)在古代人的日常生活方面,介绍了农业生产、纺织工艺、建筑艺术和交通工具等。(三)在古代典籍和思想方面,介绍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书籍制度和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儒学。(四)在古代制度方面,介绍了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丧葬制度、官制、选举及科举制度、礼仪制度、货币制度等。(五)在古代器物方面,介绍了礼器、兵器和日用器物等。(六)在古代礼俗方面,介绍了礼仪制度、宗教、民间神道、民间禁忌、民间节日等。(七)在古代地理学方面,介绍了地理学的发展状况,历代行政区划沿革。(八)在古代艺术方面,介绍了陶瓷髹漆绘画书法音乐建筑等。(九)在古代科学技术方面,介绍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天文历法及度量衡制度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中华文化的起源与中华民族的形成

第一节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含义及中华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的起源

第三节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的形成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第一节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少数民族对我国文化发展的贡献

第三章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和家族制度

第一节宗法制度的产生及其早期发展

第二节西周春秋时期典型的宗法制度

第三节封建社会中家族制度的演变

第四章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第一节汉字的起源

第二节汉字形体的演变

第三节汉字结构的主要变化

第五章中国古代书籍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简牍制度

第二节卷轴制度

第三节册页(叶)制度

第六章儒家的经书和经学

第一节什么是经和传

第二节十三经及四书的形成

第三节十三经及四书简介

第四节早期儒家学派

第五节经学在汉代的发展

第六节魏晋玄学及唐代义疏之学

第七节宋明理学的兴起与没落

第八节清代的考据之学与新今文经学

第七章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

第一节地理知识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汉晋南北朝时期的地理知识

第三节唐宋元时期的地理学

第四节明清时期的地理学及近代地理学萌芽

第八章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沿革

第一节萌芽时期

第二节郡县制时期

第三节州制时期

第四节道(路)制时期

第五节省制时期

第九章中国古代的交通工具

第一节车

第二节车具和马具的演变

第三节舆轿

第四节船

第十章中国古代兵器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古代兵器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石器时代的兵器

第三节青铜时代的兵器

第四节铁器时代的兵器

第五节火药的发明和火器的出现

第六节火器的发展和枪炮的制作

第十一章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

第一节吉礼

第二节嘉礼

第三节宾礼

第四节军礼

第五节凶礼

第十二章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古代婚姻爱情观的特点

第二节上古原始社会的婚姻礼俗

第三节奴隶制的婚姻形式

第四节封建制的聘娶婚及其仪式

第十三章中国古代丧葬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埋葬制度

第二节丧礼制度

第三节丧服制度

第十四章中国古代的礼器和日用器物

第一节日用器物和礼器的产生

第二节礼器和日用器物类举及其演化

第三节结语

第十五章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

第一节先秦时期的音乐

第二节两汉时期的音乐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第四节隋唐时期的音乐

第五节宋元时期的音乐

第六节明清时期的音乐

第十六章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

第一节战国和汉代的帛画、壁画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第三节隋代的绘画

第四节唐代的绘画

第五节五代两宋的绘画

第六节辽、金、元的绘画

第七节明代的绘画

第八节清代的绘画

第十七章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

第一节文字的孳乳与字体的演变

第二节独特的艺术与独特的工具

第三节书法辩证法与书法艺术美

第四节继承传统与求变创新

第十八章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

第一节建筑与文化艺术

第二节中国古建筑的悠久历史

第三节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丰富多彩的古建筑类型

第十九章中国古代的陶瓷工艺成就

第一节原始社会的陶器艺术

第二节奴隶社会的制陶成就和瓷器的发明

第三节战国秦汉的陶瓷

第四节三国两晋南北朝陶瓷新成就

第五节隋唐五代陶瓷工艺的全面发展

第六节宋辽金时期艺术瓷的成就

第七节元明清陶瓷工艺的高度成就

第二十章中国古代的髹漆工艺成就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新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漆器

第三节由盛至衰的明清漆器

第二十一章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形态的演变

第一节商品交换和货币的起源

第二节贝币

第三节早期的铜铸币

第四节铜钱

第五节金银和谷帛货币

第六节钞币

第二十二章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测量的起源和度量衡制度的产生

第二节度量衡制度逐步建立的夏商周时期

第三节封建社会初期度量衡的发展

第四节“汉承秦制”以及古代度量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度量衡

第六节隋代的统一和度量衡大小制

第七节唐宋时期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度量衡单位制的改进

第八节元明清时期的度量衡

第九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度量衡的改革以及万国公制的推行

第二十三章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演变

第一节西周以前的天文学知识

第二节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体系的奠基

第三节秦汉魏晋时期天文历法体系的成熟

第四节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天文历法体系的完善

第五节宋元时期天文历法体系发展的高峰

第六节明清时期传统天文历法的没落和中西天文学的融合

第二十四章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成就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古代先进的农田水利工程和农业生产工具

第三节科学灵活地掌握农时

第四节充分利用土地

第五节选种育种成就

第六节蚕桑、园艺和畜牧兽医方面的特殊贡献

第七节劝课农桑和古农书

第二十五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第一节别树一帜的中国数学

第二节指南针和其他物理学成就

第三节火药及炼丹化学

第四节生物学上的出色成就

第五节自成体系的中医药学

第六节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

第七节矿物学和采矿技术成就

第八节后来居上的冶金技术

第九节举世瞩目的机械发明

第十节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古代科学

第二十六章中国古代职官制度的沿革

第一节先秦职官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第二节秦汉的三公九卿制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制的演变

第四节隋唐五代的三省六部制

第五节宋朝的二府制及辽金元官制

第六节明朝的内阁制

第七节清朝的职官制度

第二十七章中国古代的选举和科举制度

第一节原始氏族社会的民主选举和“禅让”

第二节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制

第三节封建社会初期选举制度的变革

第四节两汉时期的察举和征辟

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第六节科举制度在唐朝的确立

第七节科举制度在宋朝的发展

第八节元朝科举中的民族歧视政策

第九节明清科举制度的三级考试

第十节关于八股文和试帖诗

第十一节明清的监生和贡生

第十二节清末对科举制度的改良和废除

第二十八章中国古代的神道观念和主要宗教

第一节鬼神观念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中国古代的主要宗教

第二十九章中国古代民间神鬼信仰

第一节自然神信仰

第二节人神、人鬼信仰

第三节社会神信仰

第四节神鬼信仰与民众的社会心态

第三十章中国古代的禁忌习俗

第一节禁忌概说

第二节宗教信仰与禁忌

第三节社会习惯与禁忌

第四节综论

第三十一章中国古代的重要节日

第一节节日的内涵及中国传统节日的概貌

第二节春节

第三节寒食与清明

第四节端午

第五节七夕

第六节重阳

后记

简介

中国古代文化是悠久的,同时也是光辉灿烂的。它既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历史存在的见证,又是现代文化的基础。中国古代文化史便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产生、发展、演变及其规律和特点的一门学科。

学术界对于“文化”的含义尚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不过中国古代文献中所提到的文化则多指“文治教化”而言。所谓“文治教化”,用今天的话来说,大致包括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政治和社会组织、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学术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史,所取的正是这种含义。显然,中国古代文化史同中国通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学史等都有着一定的联系,但又不是一回事。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化史还是能够联结多种学科,并使之构成一定的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中国古代社会认识的一种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学科。

中国古代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以致任何这方面的著作都很难反映它的全貌。限于篇幅,也为了便于教学,本书只能选取一些中国古代文化的最基本的方面来加以介绍和论述。全书共分十三章,除第一章从宏观上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与特点进行把握外,其余十二章均按不同的文化领域来进行介绍。在论述过程中,也尽量做到紧扣本题,不枝不蔓,以使读者能对中国古代:炙化有一种较为全面然又简明具体的认识。书中所涉及的具体内容有天文、历法、地理及行政区划、职官、科举、姓名称呼、婚姻、宗法、饮食、衣饰以及经学和宗教等。为使读者能有一种纵贯性的印象,对上述内容的介绍,基本上是依照历史发展的顺序来进行的。对于某些学术上尚有争议的问题,除择善而从外,亦颇不乏著者的一得之愚。至于不当之处,则只好请专家和读者诸君指正了。[1]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代文化史豆丁网,201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