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曲艺家协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曲艺家协会是中国从—九四九年七月成立的中国曲艺改进协会筹备委员会及其后改建的中国曲艺研究会、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演变而来的,名称不尽相同,其性质、任务是一致的,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民族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自愿结合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旨在遵循党的文艺路线、方针和政策,改革和发展我国曲艺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中国曲艺家协会(CHINESE BALLAD SINGERS ASSOCIATION)。中国曲艺家协会是全国各民族曲艺家组成的人民团体,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团体成员。它的前身是1949年7月成立的中国曲艺改进协会筹备委员会,及其后改建的中国曲艺研究会和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

中国曲艺家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为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理事会选举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组成主席团。主席团任命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

中国曲艺家协会的主要职责是联络、协调、服务,通过各项艺术活动,最广泛地团结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协会现有团体会员33个、会员3500余人。

60年来,中国曲艺家协会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有计划、有重点地举办了大量有全国影响的曲艺活动,组织各类曲艺演出和工作,积极开展曲艺艺术的对外交流。中国曲艺家协会举办的主要活动有:中国曲艺节、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全国少儿曲艺大赛、国际幽默艺术周等,并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联合开办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曲艺创作表演方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发展历史

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全国性曲艺艺术专业奖——中国曲艺牡丹奖[1] ,每两年评选一次,表彰和奖励在曲艺艺术领域中取得突出成就、做出较大贡献的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独家全国性曲艺月刊《曲艺》杂志,自1957年创刊以来,为繁荣曲艺创作、发现和培养曲艺人才、促进中外说唱艺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曲艺家协会是全国曲艺家自愿结合,进行自我教育,促进曲艺创造、表演、艺术革新、理论研究和国际艺术交流的群众性组织。1958年8月成立,时称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截止2009年共举办了6次代表大会,办事机构设在北京

1958年8月14日至16日,中国曲艺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一百九十余名各民族曲艺界代表出席会议,宣告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正式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章程》,确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全国曲艺工作者,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积极创作、表演新书新词,发掘整理曲艺传统作品,改进表演艺术和曲艺音乐等项任务;规定了会员的权利、义务以及入会的手续、办法;明确了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应建立的分会在工作方针和业务上的指导、协调关系。其间,选举了协会的领导机构,计理事四十五人、常务理事十九人,赵树理被推举为主席,周巍峙韩起祥、陶钝、王少堂、高元钧为副主席。

1960年7月,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召开第一届第二次扩大理事会

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成立后,团结和组织会员,联合有关单位举办了多种曲艺活动,如1958年10月组织曲艺演出小组赴福建前线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1959年9月组织部分作者、演员采访全国工交基建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编演歌颂英模的新曲目,1960年1月举办了全国优秀曲艺节目汇报演出,1961年1月举办了京韵大鼓流派演出及座谈会,3月举办了“不怕鬼的故事”相声晚会,1962年举办了相声座谈会、中长篇新书创作座谈会,1963年2月举办了纪念曹雪芹逝世200周年《红楼梦》曲艺专场演出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该会被停止活动。

1979年11月4日至10日,中国曲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参加同期举行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曲艺界代表一百三十七人出席了会议。大会修改、通过了新的章程,重新确定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指引下,大力繁荣曲艺创作,推进传统曲艺的收集、整理工作,加强曲艺的理论研究,注意发现、扶植、培养新的曲艺人才,促进各民族之间说唱艺术的交流和发展,开展国际说唱艺术交流活动等项任务,明确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分会在工作方针和业务上的关系为联系、指导关系。代表们一致通过决议,将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改为中国曲艺家协会。选举了新的领导机构,计理事一百零七人,常务理事二十七人,陶钝当选为主席,韩起祥、高元钧、骆玉笙(女)、侯宝林、罗扬、吴宗锡、蒋月泉、李德才当选为副主席。

2007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中国曲艺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2]

视频

中国曲艺家协会 相关视频

中国曲艺家协会选出新一届领导机构
潮起海之南:姜昆国家一级演员相声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