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CAS)组建于1999年6月,以原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低温技术实验中心为主体,联合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和化学研究所的相关部分整合而成。

理化技术研究所是以物理、化学和工程技术为学科背景,以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研究为职责使命的研究机构;重点开展光化学转换和光电功能材料应用基础研究及成果转移转化;突破非线性光学晶体和全固态激光器件核心关键技术;致力推进低温工程与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根据2015年8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全所有在职职工510人;有在学博士硕士研究生[1]400余人;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

历史沿革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组建于1999年6月,是以原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低温技术实验中心为主体,联合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和化学研究所的相关部分整合而成。

组成单位之一: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75年,是由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室、催化研究室为主体组建而成,主要从事感光材料的研制工作,学科方向是感光化学、光化学和胶体与界面化学。中国科学院光化学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与中国石油天然气[2]总公司胶体与界面科学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感光材料检测中心均设在感光所,是中国感光学会、中国化学会光化学委员会、中国太阳能学会光化学委员会、中国化学会LB膜专业组的依托单位。负责编写出版国家一级学术刊物《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组成单位之二:低温技术实验中心

低温技术实验中心成立于1982年5月,其前身是中科院物理所低温物理研究室与中科院气体厂。中心的学科方向主要是低温物理与低温技术,致力于低温物理与技术的基础与实验研究、新型低温设备研制和开展低温实验的技术服务。

组成单位之三:中国科学院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

中国科学院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成立于1999年3月,是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的相关研究力量为基础组建的。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责任制,首任中心主任是陈创天。

组成单位之四: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原依托于中科院化学所,于1989年开始试点,1993年经国家计委正式批准成立。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复合材料研究室和所办公司“北京普利高聚物材料开发中心”。随着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实施,从2000年开始在行政上归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视频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相关视频

大国重器——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 柏兆海
【2018国科大新春拜年】理化技术研究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