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北马其顿关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习近平会见马其顿总统伊万诺夫原图链接来自 中国要闻 的图片

中国-北马其顿关系,是指历史上的中国和北马其顿(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北马其顿共和国)之间的双边关系。中国和马其顿在古代可能已有接触,现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马其顿则在1993年建交;马其顿曾在1999年与中华民国建交,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马其顿的邦交一度中断,直至2001年马其顿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复交。中国和北马其顿在经贸和文化上俱有往来。

历史

古代

根据《后汉书》和《后汉纪》的记述,西域国家“蒙奇兜勒”曾有使者在汉朝时到访中国,并请求归附;另一边厢,克劳狄乌斯·托勒密的著作《地理学》记载有一群来自马其顿的商人来到中国,并到访了汉朝首都洛阳。有学者认为,《后汉书》、《后汉纪》和《地理学》的这些记载均是指同一事件,而“蒙奇兜勒”则为拉丁文“Macedones”一词的音译,是指当时由罗马帝国统治的马其顿;亦有学者提出其他看法,认为“蒙奇”和“兜勒”分别是两个地方,其中“蒙奇”是指罗马帝国的马其顿行省。

《古今乐录》记述,出使西域的张骞把“摩诃兜勒一曲”传到中国;有研究认为“摩诃兜勒”是这首歌曲的名称,亦有学者认为“摩诃兜勒”是希腊语“Μακεδόνες”一词的音译,可以指马其顿或马其顿人。

现代

马其顿曾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一部分,在1991年11月20日宣布独立为国[1]。1993年4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纳马其顿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临时国号,成为联合国的成员国;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有关决议的共同提案国之一,并对决议投下了赞成票。

1993年9月29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钱其琛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与时任马其顿共和国总统基罗·格利戈罗夫会晤;钱其琛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马其顿是独立的主权国家,愿意与马其顿发展双边关系,而格利戈罗夫亦表示愿意继续与中国发展政治和经贸上的往来。同年10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大使李肇星和马其顿驻联合国大使登科·马莱斯基在美国纽约签订建交公报,建立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在建交公报中,马其顿被称为“马其顿共和国”(官方国名),因而受到希腊的强烈反对。

中华民国方面在1997年起派遣人员到马其顿,与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民族统一民主党、民主选择党等反对党进行往来,这些反对党在1998年下半年举行的国会选举中表现不俗;在国会选举后,马其顿的总统和总理分别属于不同的政党,两人是政敌关系,但总统才是真正的掌权者。据说,中华民国承诺向马其顿提供3亿美元的现金,并在当地建设一座工业园区。1999年1月27日,中华民国与马其顿建立外交关系;但是,马其顿与中华民国的建交完全是由马其顿总理和马其顿外交部部长一手包办,马其顿总统格利戈罗夫当时根本不知情,他后来还不肯接受中华民国驻马其顿大使递交的国书。1999年马其顿总统大选候选人瓦西尔·图普考夫斯基曾在演说中表示,马其顿并不是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麻烦,希望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够理解;他又认为,马其顿和中华民国建交一事能够为巴尔干半岛带来新契机。

虽然马其顿没有提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断绝邦交,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容许其邦交国同时承认中华民国,故在1999年2月9日与马其顿中断外交关系;由于马其顿与中华民国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于同月25日行使其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否决权,否决延长联合国维和部队在马其顿驻扎的期限。

2001年5月,马其顿政府高层发生人事变动,新上任的马其顿副总理、外交部部长和国防部部长均不希望继续与中华民国保持外交关系。为了维护与马其顿的邦交,中华民国外交部部长田弘茂在同年6月出访当地,但马其顿外交部部长伊林卡·米特雷瓦拒绝接见他,而台湾舆论也普遍不认同以金钱外交挽回马其顿;米特雷瓦亦曾在记者会上表示,马其顿外交部已计划与中华民国断绝外交关系,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正常化。2001年6月18日上午,由中华民国外交部发言人张小月正式宣布断交声明,声明指出,“中华民国政府对马其顿政府罔顾两国友谊,屈从北京威胁利诱,深表遗憾”。

6月12日,马其顿政府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表示,该国政府已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恢复马其顿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正常外交关系;分析认为,马其顿政府此举是为了融入全体成员国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欧盟,亦是因为该国与中华民国的经贸合作成效不彰。在两国恢复邦交后的2011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向马其顿提供23辆校车[2],作为对当地的援助;由于马其顿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中国大陆还要高,此举一度在中国大陆引发争议。

视频

中国-北马其顿关系 相关视频

市领导会见北马其顿仪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