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英语:CRRC Qishuyan Locomotive Co., Ltd.)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是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之一,主营业务包括铁路内燃机车研发、制造及修理;机车柴油机关键零部件的研制;以及铸件生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六家铁道部技术引进重点扶持企业之一[1]

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前身为上海吴淞机厂,始建于1905年,1936年7月迁至现址并改称戚墅堰机厂,是中国大陆最主要的内燃机车生产商之一,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的内燃机车修理基地。截至2010年,公司拥有员工6000余人,占地190万平方米。

晚清时期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两江总督张之洞等人奏请提出兴建吴淞江宁的铁路,并从苏州接一条支路到杭州。1898年,英国政府以“最惠国待遇”为由,向清政府索办沪宁铁路。铁路总公司督办盛宣怀与英商怡和洋行签订《沪宁铁路借款草合同》,准许英商出资承办沪宁铁路。1905年4月25日,沪宁铁路正式动工。

而在修筑沪宁铁路的同时,为了使沪宁铁路有一个制造、检修铁路机车车辆的工业基地,清政府决定在上海淞沪铁路北段蕰藻浜和张华浜之间建造上海吴淞机械厂,简称吴淞机厂。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工厂建成,当时占地1.68公顷,建筑面积为8348平方米,各种机器设备50台,隶属于沪宁铁路总管理处。吴淞机厂于1908年投产,早期主要从事蒸汽机车、铁路客车、铁路货车的制造、修理。

中华民国时期

和许多其他中国早期的铁路工厂一样,戚墅堰机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早期建党活动据点,并发起过多次工人运动。1919年,北京五四运动席卷全国,吴淞机厂也参加了上海的罢工运动。1925年6月,上海总工会和全国铁路总工会党组织委派共产党员彭干臣、王警东到吴淞机厂开展工人运动,争取改善工人政治和生活待遇。1926年,为了配合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吴淞机厂工人参与了中共在上海组织的两次罢工及武装起义,但两次均告失败,随后中共派周恩来到上海领导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在中共上海区执行委员会闸北部委铁路党支部领导下,吴淞机厂成立“兄弟团”(对外称“关帝会”)带领工人与沪宁、沪杭甬两路当局开展反对包工制、反对赡养储蓄金制度(1927年)、争取米贴和房贴(1930年)等抗争。

1932年,上海爆发了“一·二八事变”,日军大举侵略上海,日本军舰炮轰吴淞口,厂房设备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吴淞机厂也被日军占领。同年5月,中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后,日军撤离到战前防区。吴淞机厂经整修重建,逐步恢复生产。1936年,国民政府国防上考虑,经中华民国铁道部研究并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核准,决定将吴淞机厂迁至江苏常州戚墅堰。吴淞机厂在1936年10月开始搬迁,1937年8月完成,并改名为戚墅堰机厂,隶属铁道部总机厂管辖。工厂规模进一步扩大,占地面积达42公顷,厂房面积2.1万平方米,职工1500多人,为常州第一个大型近代化工厂。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淞沪会战发生后,工厂人员陆续被疏散,部分员工前往刚创立不久的株洲机厂。1937年11月,常州及戚墅堰机厂被日军侵占,同年12月日军铁道派遣团的一个作业班进驻工厂,戚墅堰机厂改名为武进工场,1938年12月又改称常州工场,隶属于华中铁道株式会社。日军占领工厂后,因应战争需要对工厂进行扩建,工厂除了修理铁路机车车辆外,并开始制造装甲车等军事装备。1945年9月日军投降时,工厂占地50多公顷,建筑面积5.2万余平方米,机械设备437台。国民政府随后接管工厂,恢复戚墅堰机厂原名,归属京沪区铁路管理局。在国共内战时期,由于物价飞速上涨,工人民不聊生。1949年2月,戚墅堰机厂工人开展“反饥饿、求生存”大罢工,2月7日,工人将厂修的客车推上戚墅堰站沪宁铁路正线,中断沪宁线运输;2月15日深夜2000多名工人开专列赴上海铁路管理局请愿。

1949年4月,解放军接管常州。戚墅堰机厂被接管后初期曾一度归江南铁路管理局管理,解放军到达上海后归属上海铁路管理局。1949年9月至10月,国民党军用飞机先后三次轰炸戚墅堰机厂,造成部分厂房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11月改称戚墅堰铁路工厂,此时戚墅堰工厂占地54公顷,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拥有各种机械设备836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对工厂进行了多次技术改造。1952年11月,铁道部为加强对中国机车车辆工业的领导和统一规划,铁道部决定将一些原分属铁路局领导的铁路工厂改为直属铁道部统一领导,因此戚墅堰铁路工厂改为铁道部直属工厂。在1953年开始的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铁道部调整铁路工业结构,将部属20个工厂划分为制造厂和修理厂,设机车车辆制造局和机车车辆修理局分别管理。其中戚墅堰铁路工厂改称戚墅堰机车车辆修理工厂。

南车集团为满足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内燃机车产业化基地,于2008年5月开始建设戚墅堰公司大功率内燃机车常州基地项目,投资8.5亿元人民币,扩大内燃机车、柴油机机体及气门扩能,形成内燃机车每年新造300台、柴油机机体扩能1200台(套)能力[2]

视频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相关视频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