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于禁」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文本替换 - 替换“zh-tw”为“zh-hant”)
(removed Category:三國志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7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1 次修訂)
行 1: 行 1:
-{T|zh:于禁;zh-cn: 于禁;zh-hant: 于禁;zh-hk:于禁}-
+
[[File:于禁.jpg | thumb | 300px |  于禁 <br> [http://www.kanjianlishi.com/dangan/190259.html 原圖鏈接]  ]]
'''-{A|zh-cn:于禁;zh-hant:于禁}-'''({{bd||?|221年||Y于}}),字'''文則''',[[泰山]]巨平(今[[中国]][[山東省]][[泰安]])人,[[東漢]]末年、[[三國]]時代的武將。
+
 
 +
'''-{A|zh-hans:于禁;zh-hant:于禁}-'''({{bd||?|221年||Y于}}),字'''文則''',[[泰山]]巨平(今[[中国]][[山東省]][[泰安]])人,[[東漢]]末年、[[三國]]時代的武將。
  
 
==生平==
 
==生平==
 +
當各地諸侯軍隊一起討伐[[董卓]]的時候,許多諸侯都看不上[[曹操]],唯獨[[鮑信]]例外,當時于禁是鮑信的大將,後來鮑信陣亡,于禁便歸屬曹操麾下。
 +
 +
于禁在[[官渡之戰]]中打敗[[袁紹]],後來又平定[[呂布]],為曹操掃平了北方諸侯。在[[宛城之戰]]結束之後,曹操看上了[[張繡]]的嫂子,張繡覺得深受欺辱,於是一氣之下進攻曹操,在這場戰亂中,[[典韋]]戰死,曹操長子[[曹昂]]也不幸喪生。當時曹軍陣營大亂,但只有于禁的部隊軍紀嚴明,此時青州兵趁機燒殺搶掠,于禁毫不留情予以絞殺,青州兵於是向曹操去告狀。此時于禁應當去為自己辯護,然而張繡大軍馬上就要趕來了,於是于禁開始整軍備戰,絲毫不理會別人的誣告,並且認為曹操肯定是心知肚明,後來曹操知曉後,大為驚喜,認為于禁是古代少有的名將。<ref name="名將投降">{{cite web|url=https://kknews.cc/history/rxpmny4.html
 +
| title= 三國時名將投降的例子很多,為何于禁的下場最悲慘?其實原因簡單 | language=zh | date=2018-04-05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1-16}}</ref>
 +
 
===義斬昌豨===
 
===義斬昌豨===
 
 初期為[[曹操]]部下的軍[[司馬]]。參加曹操大部分主要的爭霸[[戰爭]],由陷陈都尉、偏將軍、虎威將軍不斷晉陞。而且是名勇猛、清廉,但並不高傲的武將,不過,對待部下有嚴厲的一面。[[昌豨]]復叛,遣于禁征討。于禁急攻昌豨,昌豨與于禁有舊,向于禁投降。諸將皆以為昌豨已降,當讓曹操處置,于禁曰:「諸君不知公常令乎!圍而後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節也。豨雖舊友,禁可失節乎!」自臨與昌豨決別,隕涕而斬之。當時曹操軍在淳于,聞而歎曰:「豨降不詣吾而歸禁,豈非命耶!」
 
 初期為[[曹操]]部下的軍[[司馬]]。參加曹操大部分主要的爭霸[[戰爭]],由陷陈都尉、偏將軍、虎威將軍不斷晉陞。而且是名勇猛、清廉,但並不高傲的武將,不過,對待部下有嚴厲的一面。[[昌豨]]復叛,遣于禁征討。于禁急攻昌豨,昌豨與于禁有舊,向于禁投降。諸將皆以為昌豨已降,當讓曹操處置,于禁曰:「諸君不知公常令乎!圍而後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節也。豨雖舊友,禁可失節乎!」自臨與昌豨決別,隕涕而斬之。當時曹操軍在淳于,聞而歎曰:「豨降不詣吾而歸禁,豈非命耶!」
 +
 +
昌豨与于禁是老相识,有一定的交情,昌豨初因对战失败被魏国俘虏而投降于曹操,曹操真心对待他,但后期昌豨抓住机会却临阵反戈。于禁活捉昌豨后,并没有将其交给曹操,为其求情,而是根据军中法纪规定,将昌豨斩杀于曹军军营前,並說:「昌豨雖然是我的舊朋友,但我豈可以因此而失節!」。昌豨死后,于禁痛苦流涕,可见他的心里是极其痛苦的。但即便如此,对待叛乱者,于禁的态度是相当明确的,所以在于禁的心理,他是不赞同临阵投敌行为的。<ref name="看見歷史">{{cite web|url=http://www.kanjianlishi.com/dangan/190259.html
 +
| title= 为什么说于禁的死竟是史上绝无仅有的 | language=zh | date=2018-04-05 | publisher=看見歷史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1-16}}</ref><ref name="奉法至公">{{cite web|url=https://kknews.cc/history/xpavgp9.html
 +
| title= 于禁歷來奉法至公,為何會投降關羽?司馬懿用12字道破玄機 | language=zh | date=2018-09-04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1-16}}</ref>
 +
===水淹七軍投降關羽===
 +
公元216年,于禁遷為左將軍,假節鉞,可以有生殺大權,食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于禁的事業達到了頂峰。
 +
 +
公元219年,關羽舉三郡之兵圍攻駐守[[樊城]]的[[曹仁]],于禁與[[龐德]]一起救援曹仁,此時大雨連綿,漢水暴漲,關羽引漢水來個「水淹七軍」,于禁見大勢已去,率三萬大軍投降。
 +
 +
而龐德誓死不降,最後被關羽處斬,曹操得知後,哀嘆良久,說道:「于禁跟從我三十年,怎麼面臨險境,反不如龐德!」<ref name="奉法至公"/>
 +
===晚節不保===
 +
于禁追隨曹操戎馬一生三十餘年,結果只因這一次投降,就身敗名裂,遭到曹操的質疑,乃至整個曹魏集團的唾棄。呂蒙攻破江陵後,于禁從荊州獲釋而被遣到了東吳,受到了吳侯孫權的賞識,但卻遭到了吳國經學大家虞翻的鄙視,大罵他是俘虜、賣主求榮之人,于禁抬不起頭,終日以淚洗面。
 +
 +
曹丕即位後,孫權擔心劉備為報關羽之仇而討伐東吳,所以將于禁遣返回魏以示好於魏。于禁回到魏國後,曹丕表面上對于禁任他為安遠將軍,但卻暗地嘲諷他。于禁去祭奠武皇帝曹操,曹丕命人畫關羽水淹七軍、龐德寧死不降、于禁屈膝投降的畫于曹操墓旁。于禁不久在悔恨與羞愧中死去,死後被封不雅的諡號「厲侯」。<ref name="奉法至公"/>
 +
 +
==評價==
 +
*[[司馬懿]]評價于禁說:「禁等為水所沒,非戰守之所失。」
 +
*[[陳壽]]評價:「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
 +
*[[司馬光]]評價:「于禁將數萬眾,敗不能死,生降於敵,既而復歸。文帝廢之可也,殺之可也,乃畫陵屋以辱之,斯為不君矣!」
 +
*[[李贄]]評價:「于禁最識大體,只為國家爭勝負,不為一身辨曲直,真良將也。」
 +
*[[王歆]]評價:「世無百戰百勝將軍,禁逢霖雨,敗于關某,不為恥也。然雖比類荀林父、孟明視,雖敗而國家不替,然未聞其腆顏降敵也。使二子降楚歸晉,吾恐不得死所也。禁為國家宿將,以威懾眾,能治亂伍,亦當時之傑,惜乎為德不終。既為羽禽,復為吳得,送詣文帝,如此輾轉,禁未羞死,獨登高陵而突然慚恚發病乎?文帝所為亦過矣,非帝王之行,亦非君子之行,然大有為王仲宣作驢鳴之味,是名士行,真大快事也。」
 +
 +
==參考文獻==
 +
* 《[[三国志]]·[[s:三國志/卷17|魏書十七·張樂于張徐傳]]》
 +
* 《[[s:三國志/卷23|三國志·魏志二十三·趙儼傳]]》
 +
* 《[[s:三國志/卷57#虞翻|三國志·吳志十二·虞翻傳]]》
 +
== 參考來源 ==
 +
{{reflist}}
 +
 +
[[Category:曹魏军政人物]]

於 2020年4月29日 (三) 19:53 的最新修訂

于禁(?-221年),字文則泰山巨平(今中國山東省泰安)人,東漢末年、三國時代的武將。

生平

當各地諸侯軍隊一起討伐董卓的時候,許多諸侯都看不上曹操,唯獨鮑信例外,當時于禁是鮑信的大將,後來鮑信陣亡,于禁便歸屬曹操麾下。

于禁在官渡之戰中打敗袁紹,後來又平定呂布,為曹操掃平了北方諸侯。在宛城之戰結束之後,曹操看上了張繡的嫂子,張繡覺得深受欺辱,於是一氣之下進攻曹操,在這場戰亂中,典韋戰死,曹操長子曹昂也不幸喪生。當時曹軍陣營大亂,但只有于禁的部隊軍紀嚴明,此時青州兵趁機燒殺搶掠,于禁毫不留情予以絞殺,青州兵於是向曹操去告狀。此時于禁應當去為自己辯護,然而張繡大軍馬上就要趕來了,於是于禁開始整軍備戰,絲毫不理會別人的誣告,並且認為曹操肯定是心知肚明,後來曹操知曉後,大為驚喜,認為于禁是古代少有的名將。[1]

義斬昌豨

初期為曹操部下的軍司馬。參加曹操大部分主要的爭霸戰爭,由陷陳都尉、偏將軍、虎威將軍不斷晉陞。而且是名勇猛、清廉,但並不高傲的武將,不過,對待部下有嚴厲的一面。昌豨復叛,遣于禁征討。于禁急攻昌豨,昌豨與于禁有舊,向于禁投降。諸將皆以為昌豨已降,當讓曹操處置,于禁曰:「諸君不知公常令乎!圍而後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節也。豨雖舊友,禁可失節乎!」自臨與昌豨決別,隕涕而斬之。當時曹操軍在淳于,聞而歎曰:「豨降不詣吾而歸禁,豈非命耶!」

昌豨與于禁是老相識,有一定的交情,昌豨初因對戰失敗被魏國俘虜而投降於曹操,曹操真心對待他,但後期昌豨抓住機會卻臨陣反戈。于禁活捉昌豨後,並沒有將其交給曹操,為其求情,而是根據軍中法紀規定,將昌豨斬殺於曹軍軍營前,並說:「昌豨雖然是我的舊朋友,但我豈可以因此而失節!」。昌豨死後,于禁痛苦流涕,可見他的心裡是極其痛苦的。但即便如此,對待叛亂者,于禁的態度是相當明確的,所以在于禁的心理,他是不贊同臨陣投敵行為的。[2][3]

水淹七軍投降關羽

公元216年,于禁遷為左將軍,假節鉞,可以有生殺大權,食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于禁的事業達到了頂峰。

公元219年,關羽舉三郡之兵圍攻駐守樊城曹仁,于禁與龐德一起救援曹仁,此時大雨連綿,漢水暴漲,關羽引漢水來個「水淹七軍」,于禁見大勢已去,率三萬大軍投降。

而龐德誓死不降,最後被關羽處斬,曹操得知後,哀嘆良久,說道:「于禁跟從我三十年,怎麼面臨險境,反不如龐德!」[3]

晚節不保

于禁追隨曹操戎馬一生三十餘年,結果只因這一次投降,就身敗名裂,遭到曹操的質疑,乃至整個曹魏集團的唾棄。呂蒙攻破江陵後,于禁從荊州獲釋而被遣到了東吳,受到了吳侯孫權的賞識,但卻遭到了吳國經學大家虞翻的鄙視,大罵他是俘虜、賣主求榮之人,于禁抬不起頭,終日以淚洗面。

曹丕即位後,孫權擔心劉備為報關羽之仇而討伐東吳,所以將于禁遣返回魏以示好於魏。于禁回到魏國後,曹丕表面上對于禁任他為安遠將軍,但卻暗地嘲諷他。于禁去祭奠武皇帝曹操,曹丕命人畫關羽水淹七軍、龐德寧死不降、于禁屈膝投降的畫於曹操墓旁。于禁不久在悔恨與羞愧中死去,死後被封不雅的諡號「厲侯」。[3]

評價

  • 司馬懿評價于禁說:「禁等為水所沒,非戰守之所失。」
  • 陳壽評價:「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
  • 司馬光評價:「于禁將數萬眾,敗不能死,生降於敵,既而復歸。文帝廢之可也,殺之可也,乃畫陵屋以辱之,斯為不君矣!」
  • 李贄評價:「于禁最識大體,只為國家爭勝負,不為一身辨曲直,真良將也。」
  • 王歆評價:「世無百戰百勝將軍,禁逢霖雨,敗於關某,不為恥也。然雖比類荀林父、孟明視,雖敗而國家不替,然未聞其腆顏降敵也。使二子降楚歸晉,吾恐不得死所也。禁為國家宿將,以威懾眾,能治亂伍,亦當時之傑,惜乎為德不終。既為羽禽,復為吳得,送詣文帝,如此輾轉,禁未羞死,獨登高陵而突然慚恚發病乎?文帝所為亦過矣,非帝王之行,亦非君子之行,然大有為王仲宣作驢鳴之味,是名士行,真大快事也。」

參考文獻

參考來源

  1. 三國時名將投降的例子很多,為何于禁的下場最悲慘?其實原因簡單. 每日頭條. 2018-04-05 [2019-01-16] (中文). 
  2. 為什麼說于禁的死竟是史上絕無僅有的. 看見歷史. 2018-04-05 [2019-01-16] (中文). 
  3. 3.0 3.1 3.2 于禁歷來奉法至公,為何會投降關羽?司馬懿用12字道破玄機. 每日頭條. 2018-09-04 [2019-01-16]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