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亚历山大·弗莱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亚历山大•佛莱明
Alexander Fleming

亚历山大·弗莱明.jpg
出生 (1881-08-06)1881年8月6日
苏格兰洛克菲尔德
逝世 1955年3月11日(1955-03-11)(73岁)
英格兰伦敦
公民权 英国
母校 威斯敏斯特大学
伦敦圣马利亚医院医科学校
知名于 青黴素
奖项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45)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 细菌学
免疫学

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Sir Alexander Fleming,1881年8月6日-1955年3月11日),FRS苏格兰生物学家、药学家、植物学家。1923年发现溶菌酶,1928年发现青黴素(又名盤尼西林),这一发现开创了抗生素领域,使他闻名于世。1945年,他与弗洛里钱恩因为对青霉素的研究活动获诺贝尔医学奖

简历

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1881.8.6 - 1955.3.11),英国微生物学家。1881年8月6日出生于苏格兰基马尔诺克附近的洛克菲尔德。

13岁时随其兄(开业医师)去伦敦做工,由于意外地得到姑父的一笔遗产,进入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学习,1906年毕业后留在母校的研究室,帮助其师赖特博士进行免疫学研究。

1918年弗莱明返回圣玛丽医学院,加紧进行细菌的研究工作。1922年他发现了一种叫“溶菌酶”的物质,发表了《皮肤组织和分泌物中所发现的奇特细菌》的报告。

1929年弗莱明在《不列颠实验病理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霉菌培养的杀菌作用》的研究论文,但未被人们引起注意。弗莱明指出,青霉素将会有重要的用途,但他自己无法发明一种提纯青霉素的技术,致使此药十几年一直未得以使用。

1939年,在英国的澳大利亚人瓦尔特•弗洛里(1898—1968)和德国出生的鲍利斯•钱恩(1906—1979),重复了弗莱明的工作,证实了他的结果,然后提纯了青霉素,1941年给病人使用成功。在英美政府的鼓励下,很快找到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的方法,1944年英美公开在医疗中使用,1945年以后,青霉素遍及全世界。

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共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1943年弗莱明成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1944年被赐于爵士。1945年弗莱明结婚,儿子是个普通的医生,夫人于1949年去世。1953年再次结婚。1955年3月11日与世长逝,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匈牙利1981年发行了弗莱明诞生100周年的纪念邮票。

科学研究

盘尼西林

1928年弗莱明在伦敦大学讲解细菌学,那时弗莱明正为了撰写一篇有关葡萄球菌的回顾论文,在实验室里培养大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七月下旬霉菌孢子掉进这个培养皿之中,8月份弗莱明本人在乡下度假,9月3日返回实验室。这时弗莱明发现长满细菌的培养皿有个角落长了一块青霉菌,周围却没有细菌滋长,弗莱明马上意识到霉菌可能有杀菌作用,并将这个现象发表在1929年的英国实验病理学期刊。

后来他又作了许多相关的实验,随即遇到一个问题,如何提炼单纯的盘尼西林,缺乏这个技术,使他无法继续观察研究,随著磺胺类药物的出现,人们普遍对青霉素的报告不感兴趣。

1935年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系主任弗洛里和旅英的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合作,研究青霉素的性质、分离和化学结构,解决了青霉素的纯炼问题。后来以弗洛里为首的研发团队从青霉菌中提取出了抗生素青黴素(又名盤尼西林),牛津病理学系主任的哈里斯(Henry Harris)曾说过:“没有弗莱明,不会有钱恩;没有钱恩,不会有弗洛里;没有弗洛里,不会有希特利;没有希特利,则不会有盘尼西林。”

1941年首次于人类测试青霉素;青霉素的发现,完全改变了人类与传染病之间生死搏斗的历史,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得以延长。弗莱明因此与钱恩和弗洛里共同获得了1945年诺贝尔医学奖

相关影片

St.Mary's Hospital Honours Sir Alexander Fleming (1954)
Alexander Fleming and the Accidental Mould Juice – The Serendipity of Science (2/3)
Funeral Of Sir Alexander Fleming (1955)
The story of Alexander Fleming and penicillin for children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