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仲振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人物介绍

仲振奎(1749~1811),字春龙,号云涧,别号红豆村樵、花史氏。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出生。泰州人。《红楼梦传奇》的作者。少年时即已才华出众,诗法杜甫,文宗苏轼,但科场失意,只是一名监生。除在扬州、海门等地做过幕僚外,一生潦倒。中年以后丧女亡妻,心境十分凄凉。好漫游名山大川,足迹遍及十多个省,最后卒于广东

仲振奎一生写了15部传奇,除《红楼梦传奇》外,其余14种均未刊行,仅存自序。《红楼梦传奇》50折,是第一部取材于《红楼梦》的戏曲剧本,著书始于嘉庆二年(1797年)冬,次年完成,书成后曾经上演。它将《红楼梦》删繁就简,突出宝黛爱情主线,浓淡得宜,感人泪下,嘉庆四年由友人刊于京师。同治年间(1862~1874年)有友于堂刊本,光绪三年(1877年)有上海印书屋排印本。80年间频频出版,可见影响之大。阿英所编《红楼梦戏曲集》收其前32。 [1]

人物故事

红楼戏曲第一人 ――《红楼梦》戏曲首编者如皋仲振奎

清代乾嘉时期的仲振奎,公认为改编《红楼梦》小说为戏曲的第一人。由于仲振奎在《红楼梦传奇》中自署“吴州红豆村樵填词”,故自清代学者都将其视作江苏苏州人,直至赵景深、张增元《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考证出其为泰州人,后《明清江苏文人年表》《明清文人传奇研究》沿袭此说,但对仲振奎究竟家居泰州何地均无说明。

《红楼梦传奇》

仲振奎是《红楼梦》戏剧改编第一人。清乾隆十四年(1749)生于江苏泰州的书香门第,字春龙,号云涧,别号红豆村樵。父仲鹤庆,乾隆十九年进士,曾任四川大邑知县。弟仲振履,嘉庆十三年进士,历任广东恩平、兴宁、东莞、番禺知县,南澳同知。

才华横溢改编红剧

仲振奎才华横溢,有《绿云红雨山房诗钞》传世,但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一生写了16部昆剧传奇。

乾隆五十六年(1791),《红楼梦》程甲本刊行问世,京城文人争相传阅,叹为绝作。第二年,流落北京的落第文人仲振奎,选取精华,改编戏曲传奇《葬花》一折,署名红豆村樵。嘉庆三年(1798),大病初愈的仲振奎,得《红楼梦》而枕上读之,“哀宝玉之痴心,伤黛玉、晴雯之薄命,恶宝钗、袭人之阴险,而喜其书之缠绵悱恻”,又一气呵成,仅花40天,编成大型戏曲《红楼梦传奇》56折。“成之日,挑灯漉酒,呼短童吹玉笛调之,幽怨呜咽,座客有潸然沾襟者(自序)”。翌年即由友人以绿云红雨山房刻版刊行于京师。他因此被称为“改编红剧第一人”。

剧本删繁就简,突出主线,在戏剧冲突中展开戏剧情节,集中塑造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凤姐等主要人物。他在“凡例”中自述:“红楼梦卷帙浩繁,事多人众,登场演戏,既不能悉载其事,亦不能遍及其人,故事如赏花、联吟,人如宝琴、香菱、平儿、鸳鸯等,亦不得不概行删去。”可见作者的戏剧修养和功力。该剧从嘉庆七年搬上舞台,在各地公开演唱,影响深远。《中国近代戏曲史》说,仲本是中国第一部红楼戏,“最脍炙人口,后日歌场中流行者即此本。”

命运多舛流落兴宁

有人不禁会问,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为何能承担改编《红楼梦》的重任?他的学识、经历从何而来?

首先源于他的家学渊源。其父仲鹤庆,“画有生气,书卷盎然”,诗作有“李白、杜甫之神韵”。因性刚直,得罪上司,早早罢官归乡。其弟仲振履,以及他的姑母、两个妹妹、妻子、侄子都能诗会画,有传世之作。生长在这样的家族氛围中,对他的创作有一定影响。

更重要的是,作者的身世与曹雪芹有相似之处,虽有“补天”之才,而不得其用。因此思想产生共鸣。虽然才华出众,但命运坎坷,一生多次应试落榜,仅以监生终其一生。加之老父无端获罪,家被抄检;中年独女离世,老岁丧妻;膝下无儿,晚景凄凉。虽一生潦倒,但游历广泛,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庆幸的是,他有一个好兄弟仲振履(字柘庵)。清嘉庆十五年(1810)至嘉庆二十一年(1816),仲振履任兴宁知县。在任7年,以“第一功名不爱钱”自诩,政通民和,百废俱举。他为兴宁办了不少实事好事。他特别重视地方教育、人才培养。嘉庆十六年,重建北城门,重修墨池书院、探花书院,建水口养正书院,主修县志12卷;嘉庆十九年新建文峰塔,“一时文风蔚然称盛”。

就在仲振履到兴宁任职年间,年满花甲、孑然一身的仲振奎经赣入粤,依附弟弟,寓居兴宁官署,由弟弟照顾其生活起居。究竟他在兴宁生活了多久,至今无人知晓。但有案可查的是,他在兴宁结识了在官署任都司的汤贻汾,两人结为忘年之交。汤贻汾(号雨生)进士出身,武进人(今江苏常州),世袭云骑尉(六品),精骑射,诗书画俱绝,且通天文地理,著有诗词集。嘉庆十六年(1811),汤贻汾在兴宁创作杂剧《剑人缘传奇》,就有受到仲振奎影响的因素。与此同时,仲振奎父亲仲鹤庆的诗集《迨暇集》、仲振奎亡妻赵笺霞的诗集《辟尘轩诗钞》,还有他自己的诗集《云涧诗钞》,都在兴宁刊刻,其刊本扉页上,署有“嘉庆辛未(1811)四月,兴宁官署藏版”字样(刊本藏于泰州图书馆)。这说明,他在兴宁至少生活了几年。此后就再无他的消息了。也许,他整理完家族遗著后,无憾地离开了人间,终年不详。

其弟为兄长剧作题诗

嘉庆二十二年(1817),仲振履调东莞任知县。这一年,他谱写了《冰绡帕传奇》24出,在当时的剧坛产生较大影响。这可能与兄长的经常切磋不无关系。他曾为仲振奎的《红楼梦传奇》题诗三首:

十二金釵半折磨,生生死死奈情何。

却怜情海波千尺,不抵颦卿泪点多。

绛珠宫里春空老,青埂峰前月易斜。

只有芙蓉情种子,年年开作断肠花。

公子佳人总太痴,痴情何必作仙慈。

一生玉笛高吹起,那是红楼梦醒时。 [2]

古本昆剧《红楼梦传奇》百年后重现舞台

《红楼梦传奇》的前世今生 1791年,曹雪芹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问世,仲振奎在京城“得《红楼梦》于枕上读之,哀宝玉之痴心,伤黛玉、晴雯之薄命,恶宝钗、袭人之阴险,而喜其书之缠绵悱恻有手挥目送之妙也”,最早洞见《红楼梦》的伟大艺术价值。仲振奎将其全貌转化为可在戏台上唱念做打的昆曲传奇,一年后写下了《葬花》一折,后又改编并亲自谱曲成《红楼梦传奇》五十六折,并很快为优伶所采,粉墨登场,首演于扬州。

仲振奎的《红楼梦传奇》问世之际,恰处在花雅争胜的关键时期。雅部昆曲演出阵地在逐渐萎缩,一部五十六出的鸿篇巨制,在当时已难以找到全本演出的舞台了,反而成就了其中一些经典折子戏的流传。《集成曲谱》即收有仲氏《红楼梦传奇》的四折,为《葬花》《扇笑》《听雨》《补裘》。之后又出现多种《红楼梦》戏曲改编本,但在剧坛盛演不衰的仍是仲氏《红楼梦传奇》。后来随着民国昆曲的衰落,《红楼梦传奇》逐渐淡出了观众的视线,但仲振奎的改编走向,一直影响到近代红楼戏的表现形式。

就剧本而言,《红楼梦传奇》颇具艺术感染力。仲振奎提炼出了“悲金悼玉”的主线,强化了小说的抒情性与剧中人物情感,在昆剧中保留了曹雪芹笔下丰富的人情世态、生活细节,一层一层展露人物内心世界。同时,作为与曹雪芹同时代的人,仲振奎对大家庭里交错的人际关系、生活风貌有着更真切的感受,这也成为许多现代红楼剧本无法比拟的优势所在。

就谱曲而言,仲振奎精通音律,按谱填词,熟谙曲牌,情真意切,形象动人,而曲词未达之处又能以恰当的道白弥补,使得剧作完整而不显得局促,雅俗共赏。《红楼梦传奇》曾被评价为“谱曲得风气之先”,在其南北曲套曲的运用中可见一二。比如在《葬花》中黛玉出场时所奏的《越调斗鹌鹑》一曲,便运用了清新明快的北曲,“然听其哀感顽艳,凄恻酸楚,虽少缠绵之致,殊有悲凉之慨”,既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也为听惯了《牡丹亭》等温婉绵长的南曲的观众带来一番新鲜的听觉体验。

此次的昆剧演出便取仲振奎《红楼梦传奇》的《葬花》《听雨》与清代吴镐所作《红楼梦散套》的《焚稿》《诉愁》,合为四折,仍名为《红楼梦传奇》。

重现古剧原貌、古曲本色

把百年前已经躺在图书馆内的文字资料重新搬上舞台,向现代人重现古剧原貌、古曲本色,对苏州昆曲传习所的新老艺术家们来说,是倾全力无回报也要坚持做好的使命。正如苏州昆剧传习所副所长、《红楼梦传奇》导演薛年椿所说:“我们要守住昆曲的魂。”

虽然《红楼梦传奇》古本中已有唱词和旋律,但昆曲“唱念做打”中的“做”,即全部舞蹈化的形体动作,仍需要重新设计和揣摩。薛年椿和所有演员每排好一出戏,就请来“继”“承”“弘”三代传字辈演员前来观看指导,再一次次打磨和修改。“我们仅用简单的一桌两椅,不去借助华丽的舞美灯光,还原最传统、最本真的昆曲形态,以演员的表演艺术为中心,依靠演员的表演把观众带入情景之中。”“传承”是本次演出一以贯之的艺术追求。

“《红楼梦》具有极高的文学性,选择排演这出戏,也是为了培养具备学术性和专业性的昆剧演员。”92岁高龄的《红楼梦传奇》艺术总监顾笃璜是苏州昆剧传习所的领军人。1981年,正是在他的倡导下重建了昆剧传习所,在这个卧虎藏龙的民间社团里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昆剧传字辈演员。

早在2003年,顾笃璜在执导《长生殿》时,就曾经找演员排了两场《红楼梦传奇》,后来两出戏无法同时兼顾,只好作罢。直到今年年初,从演员到导演一切就位,昆剧《红楼梦传奇》被正式提上了日程,而这部戏有一处最为打动人,戏台上是年轻的面庞,台下伴奏的演奏家包括导演,却都是已经退休的昆剧老艺术家们,花甲之年仍不减对昆剧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恪守专业精神,怀揣饱满的激情,为青年演员们保驾护航。

《红楼梦传奇》的四折戏中共有宝玉、黛玉、紫鹃、李纨四个角色,8个月来寒来暑往,几位青年演员在自身的演职工作中,坚持抽出半天时间参与排练,并在江苏省昆剧研究会副会长朱栋霖、中央美院教授董梅的指导下钻研学习剧本。顾笃璜的女儿顾其正披星戴月亲手制作桌椅道具,剧中的戏服根据人物性格由苏州镇湖的绣娘定制。

四折戏70支曲,使用67支不同曲牌,还是仲振奎、吴镐两位剧作家自订曲谱,用丰富多彩的曲牌完成宝黛的音乐形象,而当晚串演的四位青年演员唱来声情并茂,哀伤处台下不少女学生纷纷落泪。

在首场演出之后,《红楼梦传奇》将于10月14日在第七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上再度亮相,这四折戏中的宝黛情长将感染更多的观众。 [3]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