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会试」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会试是中国、朝鲜、越南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于正科每三年一次或恩科乡试之次年春季,即丑、辰、未、戌年春季,由礼…”)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 次修訂)
行 1: 行 1:
 会试是中国、朝鲜、越南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于正科每三年一次或恩科乡试之次年春季,即丑、辰、未、戌年春季,由礼部举行,又称为“礼闱”、“春闱”,考三场,每场三日。报考资格须为举人,包括已任官之举人。赴试举人都享有公家车船驳送待遇,称为“公车”。又因古时入朝廷参与考试的士人会与计吏相偕(与财务官一同进京),故会试又雅称为“计偕”。会试录取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前十名称为“元魁”,十一至二十名称为“会魁”。会试后贡士再由殿试复试,依成绩分甲赐等第,成为进士。
+
[[File:会试.jpg|350px|缩略图|右|<big>会试</big>[http://userimage8.360doc.com/17/0524/16/954654_201705241620590564248875.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so.com/view?q=%E4%BC%9A%E8%AF%95&src=srp&correct=%E4%BC%9A%E8%AF%95&ancestor=list&cmsid=39bb63009502472e0e4a21942a1a2a7a&cmras=0&cn=0&gn=0&kn=0&fsn=60&adstar=0&clw=251#id=98008b3cfc469c97d44234a4183daeca&currsn=0&ps=60&pc=60 来自 个人图书馆 的图片]]]
 +
 
 +
''' 会试''' 是中国、[[ 朝鲜]] [[ 越南]] 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于正科每三年一次或恩科乡试之次年[[ 春季]] ,即丑、辰、未、戌年春季,由礼部举行,又称为“礼闱”、“春闱”,考三场,每场三日。报考资格须为举人,包括已任官之[[ 举人]] 。赴试举人都享有公家车船驳送待遇,称为“公车”。又因古时入[[ 朝廷]] 参与考试的士人会与计吏相偕(与财务官一同进京),故会试又雅称为“计偕”。会试录取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前十名称为“元魁”,十一至二十名称为“会魁”。会试后贡士再由殿试复试,依成绩分甲赐等第,成为进士<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9d69a46501017p9x.html 科举与秀才,举人,进士,状元],新浪博客,2013-4-3</ref>
  
 
==录取人数==
 
==录取人数==
  
 会试取中者称“贡士”又称为“中式进士” ,第一名称“会元”。录取名额不定,明代约300名左右,分南、北、中三地域按比例录取;清代无定额,每科自百余名至二三百名不等,最多的一次在雍正八年(1730),录取406名,最少的一次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 共取96名。各省被录取的名额,以应试人数及省的大小、人口多寡而酌定。会试揭榜后,中式者于下月应殿试。
+
 会试取中者称“贡士”又称为“中式进士” ,第一名称“会元”。录取名额不定,明代约300名左右,分南、北、中三地域按比例录取;[[ 清代]] 无定额,每科自百余名至二三百名不等,最多的一次在雍正八年(1730),录取406名,最少的一次在[[ 乾隆]] 五十四年 (1789) 共取96名。各省被录取的名额,以应试人数及省的大小、人口多寡而酌定。会试揭榜后,中式者于下月应[[ 殿试]]
  
 
==考试流程==
 
==考试流程==
  
 另有同考官18人(明代初为8人,以后有所增加,多时曾达20人),多由翰林充当。考试时的弥封、誊录、校对、阅卷、填榜等手续与乡试一样。参加会试的举子应先行复试,道远不及者,得于会试后另行复试。
+
 另有同考官18人(明代初为8人,以后有所增加,多时曾达20人),多由[[ 翰林]] 充当。考试时的弥封、誊录、校对、阅卷、填榜等手续与乡试一样。参加会试的举子应先行复试,道远不及者,得于会试后另行复试。
  
 会试分三场举行,三日一场,第一场在初九日,第二场在十二日,第三场在十五日,亦先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三场所试项目,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以及策问,与乡试同。
+
 会试分三场举行,三日一场,第一场在初九日,第二场在十二日,第三场在十五日,亦先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三场所试项目,四书文、[[ 五言八韵诗]] 、五经文以及策问,与乡试同<ref>[https://www.sohu.com/a/8405475_114901 光绪年间的会试考题 看完惊呆了!],搜狐,2015-3-28</ref>
  
 
==会试场所==
 
==会试场所==
  
 现存的会试场所保存的最完整的在南京夫子庙,每个人的考试场所十分小,叫单间。在古代这种单间叫 [3]  号,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
+
 现存的会试场所保存的最完整的在[[ 南京夫子庙]] ,每个人的考试场所十分小,叫单间。在古代这种单间叫号,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
 在进去前先搜身,每人发三根蜡烛,进去后房门马上封锁,考生就在里面答题,晚上也在里面休息。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考生才写出一篇篇妙笔生花的文章。
+
 
 +
 在进去前先搜身,每人发三根[[ 蜡烛]] ,进去后房门马上封锁,考生就在里面答题,晚上也在里面休息。也正是在这种[[ 环境]] 下,考生才写出一篇篇妙笔生花的文章。
 +
 
 +
==视频==
 +
===<center> 会试 相关视频</center>===
 +
<center> 乡试会试殿试有什么区别 </center>
 +
<center>{{#iDisplay:g0865v5drqc|560|390|qq}}</center>
 +
 
 +
==参考文献==
 +
 
 +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於 2020年3月15日 (日) 18:31 的最新修訂

會試是中國、朝鮮越南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於正科每三年一次或恩科鄉試之次年春季,即丑、辰、未、戌年春季,由禮部舉行,又稱為「禮闈」、「春闈」,考三場,每場三日。報考資格須為舉人,包括已任官之舉人。赴試舉人都享有公家車船駁送待遇,稱為「公車」。又因古時入朝廷參與考試的士人會與計吏相偕(與財務官一同進京),故會試又雅稱為「計偕」。會試錄取者為貢士,第一名為「會元」,前十名稱為「元魁」,十一至二十名稱為「會魁」。會試後貢士再由殿試複試,依成績分甲賜等第,成為進士[1]

錄取人數

會試取中者稱「貢士」又稱為「中式進士」 ,第一名稱「會元」。錄取名額不定,明代約300名左右,分南、北、中三地域按比例錄取;清代無定額,每科自百餘名至二三百名不等,最多的一次在雍正八年(1730),錄取406名,最少的一次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共取96名。各省被錄取的名額,以應試人數及省的大小、人口多寡而酌定。會試揭榜後,中式者於下月應殿試

考試流程

另有同考官18人(明代初為8人,以後有所增加,多時曾達20人),多由翰林充當。考試時的彌封、謄錄、校對、閱卷、填榜等手續與鄉試一樣。參加會試的舉子應先行複試,道遠不及者,得於會試後另行複試。

會試分三場舉行,三日一場,第一場在初九日,第二場在十二日,第三場在十五日,亦先一日入場,後一日出場。三場所試項目,四書文、五言八韻詩、五經文以及策問,與鄉試同[2]

會試場所

現存的會試場所保存的最完整的在南京夫子廟,每個人的考試場所十分小,叫單間。在古代這種單間叫號,長五尺,寬四尺,高八尺。

在進去前先搜身,每人發三根蠟燭,進去後房門馬上封鎖,考生就在裡面答題,晚上也在裡面休息。也正是在這種環境下,考生才寫出一篇篇妙筆生花的文章。

視頻

會試 相關視頻

鄉試會試殿試有什麼區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