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元顺帝」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CJK-New-Char|3ECB|741C}} {{元朝皇帝信息框 |名稱=元惠宗<br />烏哈噶圖汗<br />{{lang|mn|Ухаант хаан}} |說明=元惠宗肖像 |蒙古代…”)
 
(rollbackEdits.php mass rollback)
(1 個標籤回退)
 
(未顯示由 6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6 次修訂)
行 1: 行 1:
{{CJK-New-Char|3ECB|741C}}
+
==''' '''==
{{ 朝皇 信息框
+
[[File: 顺帝.jpg| 缩略图| |元 顺帝|[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3009093619&di=608cf5e8225792b31439a9a97a5f882f&imgtype=0&src=http%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jpg%2F7PkBcA3ZJk3BeGRqKEefl4pslsPArA6tNsRM4AbwDFDBIMSfdtdF4yNjSHZdsfOvRtMZQuSzrd9BzzMFweue4A%2F640%3Fwx_fmt%3Djpeg 原图链接]]]
|名稱= 惠宗<br />烏哈噶圖汗<br />{{lang|mn| Ухаант хаан}}
+
'''[[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ref name="源流、罗"> 见《[[ 蒙古源流]] 》、罗氏《黄金史》。</ref> {{bd|1320年|5 月25日|1370年|5 月27日|catIdx=B孛}}),清刊《[[ 元史]] 》、清修《[[ 续资 通鑑]] 》改译'''托欢特穆尔''',[[ 元朝]][[ 庙号]] 为'''惠宗'''<ref name=" 惠宗" /> [[蒙古 ]] 称号'''乌 哈噶 ''';或{{Mong|m= ᠤᠬᠠᠭᠠ ᠨ  ᠲᠤ <br />ᠬᠠᠭᠠᠨ|Ppp=uqaγan-tu qaγan}}<ref>《[[ 黄金史纲]] 》</ref>),[[明 ]][[ 諡号]] 为'''顺 帝''',又称'''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ref>《[[ 三垣笔记]] </ref> [[ 元朝]] 第十一位 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他是[[ 元朝]] 北逃前的最 一位[[ 皇帝]] ,之 以他为首的[[ 元]] 继续与[[ 明朝]] 对峙。在位时间是从1333年7月19日至1370年5月27日,在位37年。
| 說明= 惠宗肖像
 
| 蒙古代數=15
 
|元朝代數=11
 
|畫像=Yuan Huizong.jpg
 
|前任=[[元寧宗]](懿璘質班汗)
 
|繼任=[[元昭宗]] (必里克圖汗)
 
|年號=[[ 元统 (元朝)|元统]] :1333年十月—1335年十一月<br />
 
[[ 至元 (元惠宗)|至元]] :1335年十一月—1340年<br />
 
[[至正]]:1341年—1370年
 
|名諱=妥懽貼睦爾({{MongolUnicode| ᠲᠣᠭᠠᠨᠲᠡᠮᠦᠷ}})
 
| 出生年=[[元仁宗]][[延祐]]七年[[庚申]][[猴年]]四月十七日<br />1320年5 月25日
 
| 出生地=[[漠北]]草原
 
| 逝世年=[[元惠宗]][[至正]]三十年[[庚戌]][[狗年]]五月二日<br />(五十一歲)<br />1370年5 月27日 (50歲)
 
| 逝世地=[[ 應昌城]] (今[[ 内蒙古自 ]][[ 赤峰市]][[ 克什克腾旗]] 西北达里诺尔西南的达尔罕苏木)
 
|在位=1333年7月19日—1370年5月27日
 
|登基=[[元 惠宗]][[至顺]]四年[[癸酉]][[雞年]]六月初八日<br />1333年7月19日<br />[[ 元上都]]皇宫[[大安阁]](今[[内 蒙古 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
 
|首都=[[元大都|大都]](1333年—1368年)<br />[[元上都|上都]](1368年—1369年)<br />[[應昌城]](1369年—1370年)
 
|尊號=
 
|廟號=[[惠宗]]
 
|諡號=順皇帝(明太祖追諡)
 
|汗號=烏 哈噶 {{MongolUnicode|ᠤᠬᠠᠭᠠᠲᠤ<br />ᠬᠠᠭᠠᠨ}}
 
|陵墓=[[ 起輦谷]]
 
|宗教信仰=
 
|父親=[[ ]] (忽都篤汗)
 
|母親=[[ 邁來迪]]
 
| 后={{Collapsible list|title = |[[ 答纳失里]] 皇后<br />[[ 伯颜忽都]]皇 后<br />[[ 奇皇后|完者忽都]] <br />[[ 木納失里]] }}
 
|繼妃=
 
|兄弟=
 
|姊妹=
 
|嫡兄弟=
 
|嫡姊妹=
 
|庶兄弟=
 
|庶姊妹=
 
|同胞兄弟=
 
|同胞姊妹=
 
|異母兄弟=
 
|皇子=[[元 昭宗]] [[ 脫古思帖木兒]] 、真金、雪山、失禿兒太子、巒巒太子
 
|皇女=
 
|養女=
 
|注釋=
 
}}
 
{{contains Mongolian text}}
 
  
''' 惠宗妥懽貼睦爾'''{{NoteTag|《[[元史]]·順帝紀》、《[[元史]]·燕鐵木兒傳》多次出現“妥懽貼睦爾”,《元史·寧宗紀》作“妥懽帖木耳”,《元史·明宗紀》作“妥懽帖木爾” 《元史·后妃傳》作“ 妥懽帖睦 爾”。}}({{mong|m=ᠲᠣᠭᠠᠨᠲᠡᠮᠦᠷ|Ppp=toγan temür|k=Тогоонтөмөр}}<ref name="源流、罗">见《[[ 蒙古源流]] 》、罗氏《黄金史》 </ref>;{{bd|1320年|5月25日|1370年|5月27日|catIdx=B孛}}) 清刊《[[ 元史]] 》、清修《[[續資治通鑑]]》 譯'''托歡特穆爾''' [[ 元朝]][[廟號]]為'''惠宗'''<ref name="惠宗" /> [[蒙古語]]稱號'''烏哈噶圖汗'''{{NoteTag| 烏哈噶圖汗 見《钦定[[蒙古源流]]》 是經由[[ 滿語]]轉譯而得。清 蒙古世系譜 作“烏哈哈圖汗”。民國《[[新元史]] 》作“烏哈圖汗” 《[[蒙兀兒史記]]》作“烏哈客圖可汗”(妥懽帖木爾汗紀)、“烏哈噶圖”(宗室世系表) 现代学者译作“乌哈噶图可汗”、“乌哈笃皇帝”(见乌兰《〈[[蒙古源流]]〉研究》 辽宁民族出版社,2000 年) 等}}({{mong|m=ᠤᠬᠠᠭᠠᠲᠤ <br />ᠬᠠᠭᠠᠨ|Ppp=uqaγatu qaγan|k=Ухаант хаан}}<ref name="源流、罗" />{{NoteTag|「烏哈篤」在蒙古語中的意思是「明智」 }};或{{Mong|m=ᠤᠬᠠᠭᠠᠨ ᠲᠤ <br />ᠬᠠᠭᠠᠨ|Ppp=uqaγan-tu qaγan}}<ref>《[[黄金史纲]]》</ref>) [[明朝]][[諡號]]為'''順皇帝''' 又稱''' 至正 帝'''{{NoteTag|元惠宗 号“[[至正]]” 《元史· 宗本纪》中又称之为“至正帝”,具体记载如下:“是岁夏四月丙寅 妥懽帖睦尔 是为至正帝。”}},'''庚申帝'''{{NoteTag|因为元惠宗生于元朝延祐七年(庚申年,公历1320年),叶子奇的《草木子》 中, 称元惠宗为“庚申帝”。}},'''庚申君'''<ref>《[[三垣筆記]]》</ref>,[[ 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 ]]第十五位[[大汗]],他是[[元朝]]北逃前 最後一位[[皇帝]],之後以他為首的[[北元]]繼續與[[明朝]]對峙。在位时间是从1333年7月19日至1370年5月27日,在位37年
+
六年(1340年) ,妥懽帖睦 尔扳倒权臣[[ 伯颜]] 而亲政 亲政初期,他勤于政事 任用[[ 脱脱]] 等人,采取了一系列 革措施 以挽救 元朝 的统治危机 史称 至正新政 ”, 包括颁行法典[[《 至正条格 》]], 以完善法制;颁布举荐守令法,以加强廉政;下令举荐逸隐之士,以选拔人才 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 在至正十一年(1351 年) 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 后期逐渐怠政,沉湎享乐,元廷内斗不断 外部民变迭起 无法有效地控制政局。 至正 二十八年(1368 )闰七月 ,明 军进攻大都 ,妥懽帖睦尔 出逃 蒙古退出 ,元朝 对全 国的 统治结束
  
[[File:Asia in 1335 cn en.png|thumb|right|300px|1335 元朝和三大 国疆域 图, 窝阔台汗国于1310年灭亡]]
+
至正三十年(1370年)四月二十八日,妥懽帖睦尔驾崩于应昌,享 五十一岁。庙号惠宗,蒙古 号为“乌哈噶 汗”。明朝为其上尊号为“顺帝” 民间又称其为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等。
  
== 家世背景==
+
== 生平==
*高祖父:明孝太子[[真金]],[[元世祖]]嫡子,高祖母[[闊闊真]]王妃。
 
*曾祖父:[[答剌麻八剌]],忽必烈太子[[真金]]之次子,曾祖母[[答己]]王妃
 
*祖父:[[元武宗]]海山,祖母亦乞烈妃子。
 
*生父是[[元明宗]],生母是[[葛邏祿]]人[[迈来迪]]。
 
*[[延祐]]七年四月十七日(1320年5月25日),生于北方草原,[[元惠宗]]順帝是[[元明宗]]的长子、[[元武宗]]的长孙。
 
  
==生平==
 
 
===幼年===
 
===幼年===
 +
 
[[延祐]]七年四月十七日(1320年5月25日),生于北方草原,生父是[[元明宗]],生母是[[迈来迪]]。
 
[[延祐]]七年四月十七日(1320年5月25日),生于北方草原,生父是[[元明宗]],生母是[[迈来迪]]。
 +
 
===流放===
 
===流放===
[[至順]]元年(1330年)四月,[[元明宗]]皇后[[八不沙]]被杀,妥懽帖睦尔被驱逐,首先被驱逐到[[高丽]][[大青岛]],後来到[[湖广等处行中书省]]静江(今[[桂林]])。
 
  
===弟[[ 元宁宗]] 逝世===
+
[[ 至顺]] 元年(1330 )四 月,[[元 宗]] 后[[ 八不沙]] 被杀 ,妥懽帖睦尔 被驱逐 首先被驱逐 到[[ 高丽]][[ 大青岛]], 后来到[[湖广等处行中书省]]静江(今[[桂林]])
至順三 十一 二十六日(1332年12月14日) ,[[元 宗]] 逝世,太 后[[ 弘吉剌·卜答失里]] 坚持弃子立侄 下令立 妥懽帖睦尔 为皇帝 左丞相[[ 欽察]] [[ 燕帖木儿]] 反对 在燕帖阻攔下,一直未能回大都即位
 
  
 
===继位===
 
===继位===
 +
 
*至顺四年(1333年)五月左丞相[[燕帖木儿]]病死。
 
*至顺四年(1333年)五月左丞相[[燕帖木儿]]病死。
*至順四年农历六月初八(1333年7月19日)妥懽帖睦尔最终得以继位。
 
===任內大事紀===
 
*1333年六月,惠宗登基后不久,任命[[伯颜 (元末)|伯颜]]为太师、中书右丞相。
 
*[[元统 (元朝)|元統]]三年(1335年)六月,[[欽察]]人[[燕帖木儿]]的儿子[[唐其势]]阴谋推翻元惠宗,另立文宗义子[[答剌海]]。右丞相[[伯颜 (元末)|伯颜]]粉碎唐其势叛乱。粉碎唐其势叛乱后,伯颜的势力大增,把持着朝政,史稱'''伯颜专权'''。
 
*1335年七月,惠宗被迫下诏罢除左丞相,专命伯颜为中书右丞相,伯颜开始专权,他甚至一度不把元惠宗放在眼裏。伯颜采取排挤[[漢族|汉人]]的政策,如禁止汉人参政、取消[[科举]]、不许汉人学[[蒙古语]]等,这些做法加深了汉[[蒙古族|蒙]]两族之间的不和,也使得元惠宗更加不满。
 
*[[至元 (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二月,在伯颜之侄[[脱脱]]的帮助下,元惠宗罢免并流放伯颜。
 
*[[至元 (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六月,废黜文宗子[[燕帖古思]]的太子地位并将之流放。
 
*[[至元 (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七月,燕帖古思在放逐途中被杀,从而消除了夺权隐患,控制了政局。伯颜的一系列排挤汉人的政策也全部被废除。
 
*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初四日,诏命[[贾鲁]]为[[工部尚书]]、充总治河防使。征发民工15万,军士2万,兴役治[[黄河]]。贾鲁回朝,向顺帝上《[[河平图]]》。
 
*至正十三年(1353年)五月,身为[[中书左丞]]的贾鲁,突然病卒,享年57岁。
 
  
===任內民變===
+
*至 顺四 农历 六月 (1333年7月19日 妥懽 睦尔最终得 位。
*至 正十一年(1351年),徐壽輝起兵,建天完朝,陳友諒投效其將領倪文俊麾下。
 
*至正十五 (1355年)2月,[[刘福通]]迎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為皇帝,稱小明王,国号宋,定都亳州,建元龙凤。他为枢密院平章,旋改任丞相。
 
*至正十七年(1357年)二月,龙凤将领[[毛贵]]浮海破胶州;三月,陷莱州,据益都。龙凤将领李武、崔德绕过潼关,夺七盘,进据蓝田,直趋奉元。 六月 ,刘福通自帅一军攻汴梁,余军分三路北伐:關鐸、潘誠、沙劉二等攻怀庆,深入晋冀,白不信、大刀敖等西取关中;毛贵自山东北上。
 
*至正十七年九月,陳友諒襲殺反徐壽輝的倪文俊,自稱勤王,自稱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諸路,連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
 
*至正十 年(1358年)二月,毛贵攻占济南。三月,毛贵北攻蓟州、漷州,进逼枣林,距大都一百二十里,战失利,退回济南。五月,刘福通攻破汴梁,自安丰(今安徽寿县 迎韩林儿,定为国都。龙凤政权中央分设六部、御史等诸官属;在山东、江南等地分设行省。
 
*至正十九年(1359年)正月,關鐸、潘誠、沙劉二东攻全宁,焚鲁王府宫阙。再破元上都,焚之。进破辽阳,入高丽境。八月,汴梁被[[察罕 木儿]]攻破,[[刘福通]]与[[韩林儿]]退据安丰(今安徽寿县)。
 
*至正十九年,陳友諒殺天完將領[[趙普勝]],挾[[徐壽輝]],遷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為漢王。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陳友諒攻陷太平路,命死士刺殺徐壽輝於至太平路采石(今安徽省馬鞍山市)五通廟,隨即登基稱帝,國號漢,改元大義, 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隨即與張士誠合攻朱元璋。朱元璋金陵應天府被圍,只好遣胡大海進攻信州,迫陳友諒回師救援,朱元璋一面離間張士誠,張按兵不動。陳朱雙方在金陵城西北的龍灣展開惡戰,不巧江水退潮,百艘巨艦擱淺,陳友諒大敗,敗走江州(今九江)。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張士誠]]遣[[呂珍]]圍攻安豐,杀[[劉福通]]。[[朱元璋]]前往救援,打败[[呂珍]],迎[[韓林兒]]到[[滁州]]。
 
*至正二十三年,陳友諒率六十萬水軍進攻朱元璋,朱以水軍二十萬親征,是為「鄱陽湖之戰」。陳友諒自恃巨艦出戰,採用炮攻,差點捕獲朱元璋。隨後,朱元璋採納郭興的建議,利用東北風而改用火攻,致使陳友諒部隊大量受損。之後朱元璋利用鄱陽湖水 降低便於小舟活動,改為分兵水路圍攻陳友諒。陳友諒突圍時起霧,陳從船艙中探頭出看,竟中流箭而死,漢軍潰敗。隨後朱元璋圍攻武昌,並盡佔湖北各地。陳友諒死後,張定邊等人在武昌立陳友諒次子[[陳理]]登基为帝,改元德壽。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臨武昌城下,陳理出降。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9月14日),明朝军队从[[元大都]][[齐化门]]外攻城而入,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对長城以南的區域統治结束
 
  
=== 北逃===
+
=== 任内大事纪===
[[至正]]二十八年闰七月二十八日(1368年9月10日),[[徐达]]率领的军队逼近[[大都]],元惠宗夜半开大都的[[健德门]]北奔,率太子[[愛猷識理答臘]]、后妃、臣僚等逃离大都。八月初二日(1368年9月14日),明朝军队从大都的[[齐化门]]攻城而入,元朝正式退出中原,回到北方草原。八月初四日(1368年9月16日),元惠宗到达[[上都]]。
 
  
至正二十九 年六月 十三日(1369年7月16日) 明军逼近[[上都]],元 惠宗 离开上都 当天到达[[ 应昌]]。六月十七日(1369年7月20日),明军将领[[常遇春]]攻克[[上都]]。
+
*1333 年六月,惠宗 登基后不久 任命[[ 伯颜 (元末)|伯颜]] 为太师、中书右丞相
  
元惠宗 [[ 上都]] [[ 应昌]] 那里曾两次组织兵 试图收复 但都被明 军队击败
+
*[[元统 (元朝)|元统]]三年(1335年)六月,[[钦察]]人[[燕帖木儿]]的儿子[[唐其势]]阴谋推翻 元惠宗 ,另立文宗义子[[ 答剌海]] 。右丞相[[ 伯颜 (元末)|伯颜]] 粉碎唐其势叛乱。粉碎唐其势叛乱后,伯颜的势 力大 把持着 政,史称'''伯颜专权'''
  
===駕崩===
+
*1335 月,惠宗 被迫下诏罢除左丞相,专命伯颜为中书右丞相,伯颜开始专权,他甚 一度不把 元惠宗 放在眼里。伯颜采取排挤[[ 汉族|汉人]] 的政策 如禁止汉人参政、取消[[ 科举]] 、不许汉 [[蒙古 ]] 这些做法加深了汉[[蒙古 族|蒙]] 两族之间的不和 也使得元惠宗更加不满
1370年5月27日(庚戌狗 二日 即元 惠宗[[ 正]]三十年、[[朱 璋|明太祖]][[洪武]]三年), 惠宗 因痢疾崩於[[ 应昌]], 享年50岁。死後得[[ 庙号]]'''惠宗'''<ref name="惠宗">明[[王世貞]]《北虜始末志》(載於《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八十):“元主開門北遁,至應昌,二年殂,其國 謚曰惠宗,而高皇帝……尊之曰順帝。”清《[[蒙古 世系譜]] 》卷四也有類似記載。</ref> ,[[蒙古 ]] 稱“烏哈噶圖汗”。[[明太祖]]認為他“順天應人” 上[[諡號]]'''順皇帝'''
 
  
皇太子[[ 愛猷識理答臘]]在应昌繼承了皇位,史稱 ,并于1371年改 [[宣光]] 。至正三十 十六日(1370年6月10日) 明军将领[[李文忠 (明朝)|李文忠]]攻克[[ 应昌]],元 逃往[[和林]]延续[[北元]],繼續和明朝对抗
+
*[[ 至元 ( )|至 元]] 六年(1340 )二 月, 在伯颜之侄[[ 脱脱]] 的帮助下 ,元 罢免并流放伯颜
  
==至元废科与至正复科==
+
*[[至元 (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 月,废 黜文宗子[[ 燕帖古思]]的太 子地位并将之流放
[[至元 (元惠宗)|至元]] 元年(1335年)十一月,专权的右丞相[[伯顏 (元末)|伯颜]]使得惠宗下诏停止科举取士,因为伯颜专权到至元 六年(1340年) 月, 原本定于至元二年(1336年)和至元五年(1339年)在[[大都]]举行的两次科举取士都被迫停止,史称“[[至元 科]]”。{{NoteTag|元朝的科举取士一共经历四个阶段:戊戌选试、延祐复科、至元废科和至正复科。在词条[[ 科举]] 中,对元朝科举取士 四个阶段有详细的介绍,此外,在词条[[元 宗]]中,对“戊戌选试”有详细介绍,在词条[[元仁宗]]中,对“延祐复科”有详细介绍 }}
 
  
1340年二月,伯颜去职,[[ 脱脱]] 被惠宗任命为知枢密院事;1340 月, 惠宗任命[[脱脱]]为右丞相
+
*[[ 至元 (元惠宗)|至元]] 六年(1340 )七 月, 燕帖古思在放逐途中被杀,从而消除了夺权隐患,控制了政局。伯颜的一系列排挤汉人的政策也全部被废除
  
元六 (1340 年) 十二 月, 惠宗下 恢复科举取士。[[ 至正]] 元年(1341年)八月,全国范围内恢复[[ 乡试]], 至正二年(1342年) ,[[ 会试]] 和[[殿试]]相继在[[大都]]举行 史称“[[ 至正复科]]
+
* 正十一 (1351 年) 初四日 ,诏 [[ 贾鲁]] [[ 工部尚书]] 、充总治河防使。征发民工15万 军士2万 兴役治[[ 黄河]] 。贾鲁回朝 向顺帝上《[[ 河平图]]
  
此后科举取士三年一次, 至正 (1366 年), 最后一次在[[ 大都]] 举行会试和殿试。1368年八月元朝退回草原后 不再有科举取士
+
* 至正十 (1353 年) 五月 身为[[ 中书左丞]] 的贾鲁,突然病卒 享年57岁
  
== 宪台通纪与至正条格==
+
===任内民变===
[[至元 (元惠宗)|至元]]二年(1336年),在增订元仁宗年间的监察法规《[[风宪宏纲]]》的基础上,将有关御史台的典章制度汇编为《[[宪台通纪]]》{{NoteTag|元人[[潘迪]]所撰《[[宪台通纪]]·后序》称:“洪惟世祖皇帝,肇建宪台,慎简端士,任以耳目之职,规模宏远,法制详备,纶音炳焕,见诸简册,其所以肃清风化,昭示彝典,儆于有位者至矣。列圣相承,咸守成宪,今圣天子作新风纪,祖训是式,宪臣思所以上体宸衷,下振纲维,以为《[[风宪宏纲]]》虽已颁布,然事之首尾,制之因革,犹未尽举,至若因事处,宜随时立制者,苟不备载沿革,无以详其本末,考其先后,乃命宪属赵承禧稽之简策,参以案牍,旁询曲采,汇集成书。”<ref>《[[永乐大典]]》卷2608,中华书局印本。</ref>}}。
 
  
[[至元 (元惠宗)|至元]]四年(1338年)三月,命中书平章政事阿吉剌根据《[[大元通制]]》编定条格,至元六年(1340年)七月,命翰林学士承旨腆哈、奎章阁学士崾崾等删修《大元通制》,[[ 至正]]五年(1345年) 十一 月书成,右丞相[[阿鲁图]]等入奏,请元惠宗赐名《[[至正条格]]》{{NoteTag|《至正条格》是元朝的法律之一。《至正条格》1346年4月26日颁行天下后,一共在全国范围内使用22 ,至正二十八 农历八月二日(1368年9月14日 ), 明军攻克元大都 退回北方草原后,《至正条格》逐渐失传。明初修《永乐大典》 ,将 《至正条格》收入,但只是残本,原书卷数已不可考究,根据《永乐大典》记载,残本共23卷,分祭祀、户令、学令、选举、仓库、捕亡、赋役、狱官等27目。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得23卷的残本。但是,《四库全书》只把残本的《至正条格》列入存目,导致此书后来在中国最终失传
+
* 至正十一年 (1351 年), 徐寿辉起兵 建天完 朝, 陈友谅投效其 领倪文俊麾下
  
长期以来 ,国 内国际 史研究者均认 《至正条格》已经失传
+
*至正十五年(1355年)2月,[[刘福通]]迎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皇帝,称小明王 ,国 号宋,定都亳州,建 龙凤。他 枢密院平章,旋改任丞相
  
2002年在韩国东南部的庆州发现其元刊残本《 至正 条格》两册,包括“条格”、“断例”各一册。由于 代久远 书籍 损严重 数年的修复整理 庆州残本《至正条格》在2007年8 由韩国学中央研究院正式整理出版 ,分 影印本和校点本两册
+
* 至正 十七年(1357 )二月 龙凤将领[[毛贵]]浮海 胶州;三月 陷莱州,据益都。龙凤将领李武、崔德绕 潼关,夺七盘,进据蓝田 直趋奉元。六 月, 刘福通自帅一军攻汴梁,余军 三路北伐:关铎、潘诚、沙刘二等攻怀庆,深入晋冀,白不信、大刀敖等西取关中;毛贵自山东北上
  
以下内容节选自北京大学历史系 张帆教授 :《重现于世的元代法律典籍 ——残本<nowiki><至正条格></nowiki><!--Syntax highlighter補丁-->》:
+
*至正十七年九月,陈友谅袭杀反徐寿辉 俊,自称勤王,自称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连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
  
据残本《 至正 条格》所存断例目录 包括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11门 除缺少唐 金律的第一门“名例”外 其馀篇目、次序皆与唐律和金律完全相同。《至正条格》的断例共30卷 现存者是其前半部分,依次为第 卷《卫禁》,第 至六卷《职制》 第七、八卷《户婚》 第九至十二卷《厩库》,第十三卷(后半阙)《擅兴》 残本《至正条格》没有全部条格的目录 过《四库全书总目》 《至正条格》撰写的提要,可知其条格篇目 别为祭祀、户令、学令、选举、宫卫、军防、仪制、衣服、公式、禄令、仓库、厩牧、田令、赋役、关市 捕亡、赏令、医药、假宁、狱 、杂令、僧道、营缮、河防、服制、站赤、榷货,共27门,与现 知道的唐令 金令篇目亦大多相同。残本《至正条格》的条格部 依次为第二十三卷《仓库》,二十四卷《厩牧》,二十五、二十六卷《田令》,二十七卷《赋役》,二十八卷《关市》,二十九卷《捕亡》,三十卷《赏令》,三十一卷《医药》,三十二卷《假宁》,三十三、三十四卷《狱官》。大概可以推断,其条格的总卷数应有40到50卷 。  
+
* 至正 十八年(1358年)二月 毛贵攻占济南。三月 毛贵北攻蓟州 漷州 进逼枣林 距大都 十里 战失利 退回济南 五月 刘福 攻破汴梁,自安丰(今安徽寿县)迎韩林儿,定 国都。龙凤政权中央 设六部 御史等诸 属; 山东 江南等地 设行省
  
以下文字出自《四库总目提要》:
+
*至正十九年(1359年)正月,关铎、潘诚、沙刘二东攻全宁,焚鲁王府宫阙。再破元上都,焚之。进破辽阳,入高丽境。八月,汴梁被[[察罕帖木儿]]攻破,[[刘福通]]与[[韩林儿]]退据安丰(今安徽寿县)。
  
“元惠宗 至正 年间官撰。凡分目二 七:曰《祭祀》,曰《户令》,曰《学令》,曰《选举》,曰《宫卫》,曰《军防》,曰《仪制》,曰《衣服》,曰《公式》,曰《禄令》,曰《仓库》,曰《厩牧》,曰《田令》,曰《赋役》,曰《关市》,曰《捕亡》,曰《赏令》,曰《医药》,曰《假宁》,曰《狱官》,曰《杂令》,曰《僧道》,曰《营缮》,曰《河防》,曰《服制》,曰《跕赤》,曰《榷货》。案《元史·刑法志》载,元初平宋,简除繁苛,始定新律。至元二十一 年, 中书省咨各衙门, 原降圣旨条律 颁之有司 号曰《至元新格》。仁宗时,又以格例条画,类集成书,号曰《风宪宏纲》。英宗时复加损益,书成,号曰《大元通制》。其书之大纲有三:一曰《诏制》,二曰《条格》 三曰《断制》。 仁宗以後,率遵用之,而不及此书。据欧阳元序,则此书乃顺帝至元四年中书省言,《大元通制》,纂集於延祐乙卯,颁行於至治之癸亥,距今二十馀年。朝廷续降诏条,法司续议格例,简牍滋繁,因革靡常。前後衡决,有司无所质正。往复稽留,吏或舞文。请择老成耆旧、文学法理之臣,重新删定。上乃敕中书专官,典治其事。遴选枢府宪台、大宗正、翰林集贤等官,编阅新旧条格,参酌增损。书成, 制诏百有五十条,格千有七百,断例千五十有九。至正五年书成,丞相阿鲁图等入奏,请赐名曰《至正条格》。其编纂始末,厘然可考。《元史》遗之,亦疏漏之一证矣。原本卷数不可考,今载於《永乐大典》者,凡二十三卷。”  }}
+
* 至正十 年, 陈友谅杀天完 领[[赵普胜]] 挟[[徐寿辉]] 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 ,自 汉王
  
这部法典共有2909条 其中包括[[制诏]]150条、[[条格]]1700条、[[断例]]1059条
+
*至正二十年(1360年) 陈友谅攻陷太平路,命死士刺杀徐寿辉于至太平路采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五通庙,随即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随即与张士诚合攻朱元璋。朱元璋金陵应天府被围,只好遣胡大海进攻信州,迫陈友谅回师救援,朱元璋一面离间张士诚,张按兵不动。陈朱双方在金陵城西北的龙湾展开恶战,不巧江水退潮,百艘巨舰搁浅,陈友谅大败,败走江州(今九江)
  
[[ 至正]]六 五日(1346年4月26日) 将《至正条格》中的[[ 条格]] [[ 断例]] 两部分(2759条)颁行天下。1368年9月14日 朝退回草原后 《至正条格》逐渐失传
+
* 至正 二十三年(1363 )二 月,[[ 张士诚]]遣[[吕珍]] 围攻安丰,杀[[ 刘福通]] 。[[朱 璋]]前往救援 打败[[吕珍]],迎[[韩林儿]]到[[滁州]]
  
2002年在[[韩国]][[庆州]]发现元刊残本《[[ 至正 条格]]》 包括[[条格]]12卷、[[断例]]近13卷 ,以 及断例全部30卷 目录 中, 条格存374条 断例存426条 总数共计为800条
+
* 至正 二十三年 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 水军二十万亲征,是为「鄱阳湖之战」。陈友谅自恃巨舰出战,採用炮攻,差点捕获朱元璋。随后,朱元璋採纳郭兴 建议,利用东北风而改用火攻,致使陈友谅部队大量受损。之后朱元璋利用鄱阳湖水位降低便于小舟活动,改为分兵水路围攻陈友谅 陈友谅突围时起雾,陈从船舱 探头出看 竟中流箭而死,汉军溃败。随后朱元璋围攻武昌,并尽佔湖北各地。陈友谅死后 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理]]登基为帝 改元德寿
  
== 至正 新政==
+
* 至正 二十四 (1364 朱元璋西吴军[[ 廖永忠]] 部兵临武昌城下 陈理出降
1340 -1344 年,[[ 脱脱]] 第一次为相期间,以及1344年-1349年,元惠宗亲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以革新政治,缓和社会矛盾,史称“[[至正新政]]”
 
  
==惠宗亲政改革措施==
+
*至正二十八 (1368年9月14日) 明朝军队从[[ 大都]][[ 齐化门]] 外攻城而入,蒙古退出中原 ,[[ 元朝]] 对长城 南的区域统治结束
1344 五月 脱脱因病辞职,1344年-1349年,由 惠宗亲政,[[ 至正]] 六年(1346年) 颁行法典《[[ 至正条格]] 》,以完善法制;颁布举荐守令法,以加强廉政;下令举荐逸隐之士, 选拔人才
 
  
脱脱第一次为相期间和元惠宗亲政前期,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
+
===北逃===
  
==怠于政事==
+
[[至正]]二十八年闰七月二十八日(1368年9月10日) [[徐达]]率领的军队逼近[[大都]] 元惠宗夜半开大都的[[健德门]]北奔 率太子[[爱猷识理答腊]]、后妃、臣僚等逃离大都。八月初二日(1368年9月14日) 明朝军队从大都的[[齐化门]]攻城而入 元朝正式退 中原 回到北方草原。八月初四日(1368年9月16日) 元惠宗到达[[上都]]
后期怠于政事 荒於游宴 學“行房中运气之术” 有匠材 能製金人玉女自动报时器。又造宫漏 “其精巧绝 出, 人谓前代所罕有” 史稱「魯班天子」
 
  
 至正十年 (1350年 國内发生[[ 通货膨胀]],加 为了治水(當時因[[黃河]] 水災頻繁 ,元惠宗 下令右丞相[[ 脫脫]] 遏黄河回故道以整治水患 加重了徭役 导致至正十一年(1351年)[[ 红巾军]] 起事,红巾军一度在1359年1月8日 [[上都]] ,焚毁宫阙,留七日后方才离去。虽然在元朝名将[[察罕帖木儿]]的努力下,1362年元军获得很大战果,但由于叛軍的势力已经很大,朝廷内部又发生皇帝和皇太子[[愛猷識理答臘]](即后来即位的[[元昭宗]])两派之间的明争暗鬥,因此元惠宗无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而在外的各行省将领各行其是,不听中央统一指挥。这一切给[[朱元璋]]提供了巩固其地位的机会
+
 至正 六月十三日(1369年7月16日 ,明军逼近[[上 ]],元惠宗 离开上都,当天到达[[ 应昌]] 。六月十七日(1369年7月20日 ), 明军将领[[ 常遇春]]攻 [[上都]]。
  
== 亡明興==
+
惠宗在[[ 上都]] [[应 ]] 那里曾两次组织兵力试图收复 大都, 明朝军队 击败
[[ 至正]] 二十八年正月初四日(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应 天府 (明朝)|應天府]]建立明朝,統一[[中國南方]],責令北伐,[[徐达]]率领的军队逼近[[大都]] ,闰七月二十八日(1368年9月10日),元惠宗夜半开 大都 的[[健德门]]北奔 率太子愛猷識理答臘、后妃、臣僚等逃离大 ,八月初二日(1368年9月14日), 明朝军队 从大都的[[齐化门]]攻城而入,元朝正式退出中原,回到蒙古草原
 
  
八月初四日(1368年9月16日),元惠宗到达[[元上都|上都]]。至正二十九年六月十三日(1369年7月16日),明军逼近上都,元惠宗离开上都,当天到达[[应昌]]。六月十七日(1369年7月20日),明军将领[[常遇春]]攻克上都。
+
===驾崩===
  
元惠宗 在上都和应昌曾两次组织兵力试图收复大都,但都被明朝军队击败。[[至正]]三十年 [[洪武]]三年) 四月二日(1370年5月27日)元 惠宗因痢疾 [[应昌]] 世, 五十一岁
+
1370年5月27日(庚戌狗年五月二日,即 元惠宗[[至正]]三十年 、[[朱元璋|明太祖]][[洪武]]三年) 惠宗因痢疾 崩于[[应昌]] ,享年50岁。死后得[[庙号]]'''惠宗'''<ref name="惠宗">明[[王 贞]]《北虏始末志》(载于《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八十):“元主开门北遁,至应昌 殂,其国人谥曰惠宗,而高皇帝……尊之曰顺帝。”清《[[蒙古世系谱]]》卷四也有类似记载。</ref>,[[蒙古语]]称“乌哈噶图汗”。[[明太祖]]认为他“顺天应人”,上[[諡号]]'''顺皇帝'''
  
 皇太子[[ 理答 ]]在应昌 承了皇位, 是为[[ 元昭宗]] ,并于1371年改元[[宣光]]。至正三十年五月十六日(1370年6月10日),明军将领[[李文忠 (明朝)|李文忠]]攻克[[应昌]],元昭宗逃往[[和林]] ,继续 延续元 ,和明朝对抗。
+
 皇太子[[ 理答 ]]在应昌 承了皇位, 史称 元昭宗,并于1371年改元[[宣光]]。至正三十年五月十六日(1370年6月10日),明军将领[[李文忠 (明朝)|李文忠]]攻克[[应昌]],元昭宗逃往[[和林]]延续[[北 ]] 继续 和明朝对抗。
  
== 外交==
+
== 至元废科与至正复科==
[[File:Yan Miao - northern courtyard - Zhizheng 9 - P1050472.JPG|thumb|180px|[[曲阜]]重建[[颜庙]]纪念碑 至正九年(1349 AD)]]
 
  
===圣座===
+
[[ 至元 (元惠宗)|至元]] (1335 )十一月 专权的右丞相[[ 伯颜 (元末)|伯颜]] 使得惠宗下诏停止科举取士,因为伯颜专权 至元六年(1340 )二月 定于至元 二年 (1336年)和至 元五年 (1339 )在[[ 大都]] 举行的两次科举取士 被迫停止 称“[[ 至元废科]]
[[ 若望二十二世]] 和[[本篤十二世]]成功地在整个大蒙古国推广[[天主教會]],从1317 到1343 年, [[ 克里米亚]] 半岛 中国。 [[汗八里]][[總主教]][[孟高维诺]]於1328 逝世 随后[[阿蘇特]]人1336年写信给 篤十 世要求派遣新的大主教。1336 惠宗派遣留住在中国的拂郎国人安德烈等十 人回访[[欧洲]],并致书[[圣座]]。[[罗马教皇]]应约1338 派以马黎诺里为首的数十人的使团来到中国,将近3 后,<ref>王恽《中堂事记》</ref>于1342年七月抵达元上都,七月十八日([[ 农历]] )元惠宗在上 慈仁殿会见了来使。马黎诺里向惠宗进呈教皇信件和一匹佛郎国马 这匹被 作天马的法国马, 长一史一尺三寸,高六尺四寸”,引起朝中的惊叹。后惠宗敕画家作画,来记述这一朝贡盛事。[[ 周朗]] 曾奉旨作过《佛郎国献马图》
 
  
===德里蘇丹國===
+
1340 二月,伯颜去职 ,[[ 脱脱]] 惠宗 任命为知枢密院事;1340年十月 惠宗任命[[ 脱脱]] 为右丞相
1338 年,[[ 德里蘇丹國]][[苏丹 (称谓)|苏丹]][[穆罕默德·賓·圖格魯克]]派[[摩洛哥]]旅行者[[伊本·白图泰]]作使者访问元朝拜访元 惠宗 。礼物包括200名[[印度教徒]]奴隶 在Doab平原遭到了印度教信徒的袭击,帝国4000骑兵全部遇难,失踪78人。他们被分割、捕捉、有的被杀害。伊本·白图泰幸运抵达中国。然而他说,他到中国时,可汗死了,故他選擇继续向北行走,和他的伙伴Al-Bushri经过[[ 京杭大运河]] 到[[北京]],拜访元惠宗 <ref>http://books.google.com.pk/books?id=ZF2spo9BKacC&pg=PA100&lpg=PA100&dq=ibn+battuta+in+tabriz&source=bl&ots=W7cVGG8O_P&sig=YCJFRE8hVw5fziHEOr9t58MurY4&hl=en&sa=X&ei=gQy5UP3eIMy0hAfr_4HgCA&redir_esc=y#v=onepage&q=china&f=false</ref>
 
  
===日本===
+
至元六年(1340年)十二月,惠宗下诏恢复科举取士。[[ 至正]] 元年(1341年)八月,全国范围内恢复[[ 乡试]], 至正二年(1342年),[[会试]]和[[ 殿试]] 相继在[[ 大都]] 举行,史称“[[ 至正复科]]
[[ 高丽]] 抓获一[[ 日本]] 渔船 认为该渔船是[[ 间谍]] 船,并将该船送往宗主元朝,順帝命令释放回国,[[ 足利幕府]] 派遣由一名[[ 和尚]] 带领的使团访问表示感谢
 
  
==轶闻==
+
  此后科举取士 年一次 至正二 六年(1366年 ), 最后 次在[[ 大都]] 举行会试和殿试。1368 元朝退 草原后 不再 科举取士
  後世盛傳元惠宗妥懽帖睦爾为[[宋恭帝]]之子。[[元文宗]]曾佈告中外,“言明宗在朔漠之时,素谓(妥懽帖睦爾)非其己子。<ref>宋濂:《元史·本纪第 十八·顺帝》</ref>”遂徙於高麗 後遷靜江。元末明初人[[權衡]]撰《[[庚申外史]]》,謂[[宋恭帝|瀛國公]]駐錫[[甘州]]山寺(元時稱[[ 字寺]],即[[張掖大佛寺]] 封地位於[[汪古|汪古部]]舊地及[[居延]]一帶的趙王曾以 一[[ 葛逻禄]] 女子與之(即順帝生母邁來迪)。延祐七 回女生一男子。時值[[元武宗|武宗]]長子周王和世琜(即位後為元明宗)流亡西北,過甘州山寺 見瀛國公幼子,“大喜,因求為子,並其母載以歸”。明代以後,此說遂成確論。至[[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四庫提要]]認為此說乃宋遺民僞造,明人“附會而盛傳之”,“覈以事實,渺無可據,實為荒誕之尤,非信史也”。”近時學者 謂瀛國公在移駐甘州之前,可能居于謙州[[吉利吉思]]地界(今[[葉尼塞河]]上游)。當時周王和世琜自陝西至[[嶺北行省|嶺北]]過金山([[阿爾泰山]]),流亡於[[察合臺汗國|察合臺後王封地]],地理上與謙州接近,因此有相見贈子([[趙㬎贈子]])的可能
 
  
虽然宋恭帝和元明宗有相见赠子的可能,但是根据众多史料分析,元惠宗妥懽帖睦爾不可能是宋恭帝的儿子,只能是元明宗的儿子。
+
==家世背景==
  
[[元文宗]]虽然曾下诏天下,“言 宗在朔漠之时,素谓非其己 ”,并将妥懽帖睦爾流放到广西静江,但是在1332年12月14日[[ 元宁宗]] 懿璘质班([[元 明宗]][[ ]])去世后 元文宗[[ 卜答失里]] 皇后不顾右丞相[[燕帖木儿]]的坚决反对,不立元文宗的儿子[[燕帖古思]],而是一定要立妥懽帖睦爾([[元明宗]][[庶长子]]),并在燕帖木儿死后最终立妥懽帖睦爾为帝
+
*高祖父: 孝太 子[[ 真金]] [[元 世祖]]嫡子, 高祖母[[ 阔阔真]] 王妃
  
由此可以推断,元惠宗妥懽帖睦爾只能是元明宗的儿子,不可能是[[ 宋恭帝]] 或者其他人的儿子。元文宗在位时下诏天下说他不是元明宗的儿子,并将他流放到广西,只是为了避免他对元文宗本人的皇位产生威胁,同时也为了剥夺他将来即位的合法性,但元文宗后来在去世前因为毒死哥哥元明宗一事而幡然悔悟,于是立下遗诏 不立自己的儿 ,只准立元明宗的儿子,于是卜答失里皇后先后立了[[ 元宁宗]] [[ 元惠宗]] 为帝
+
*曾祖父:[[ 答剌麻八剌]], 忽必烈太 子[[ 真金]] 之次子,曾祖母[[ 答己]] 王妃
  
[[元世 ]][[ 忽必烈]]的后裔众多,如果 不是元明宗的儿子,那他自然就不是元世祖后裔,元文宗卜答失里皇后不可能立他为帝,其他的元朝皇族也一定会坚决反对,众位大臣们也不会同意。从元文宗皇后坚持一定要立他为帝这一点就足以以推断出元惠宗妥懽帖睦爾一定是元明宗的儿子,一定不是宋恭帝的儿子,说他是宋恭帝之子不过是野史传闻,不可采信。
+
* 父:[[元 宗]] 海山 祖母亦乞烈妃 子。
 
 
[[三国]] 时期[[曹魏]][[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元惠宗统治年间 出现过三次“河清”,一次是[[至正]]二十年(1360年),“十一月甲寅朔,黄河清,凡三日。”,另一次是[[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黄河自河东清者千余里,河鱼历历,大小可数。庚申帝闻之,惨然不乐者数日。群臣奏曰:“河清,王者之瑞,胡为不乐耶?”上曰:“传云,黄河清,圣人生。当有代朕者。”群臣复曰:“皇太 生子,是陛下圣孙,即其应也。”上笑而释。 ”<ref>[[叶子奇]]《[[草木子]]》</ref>还有一次是[[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五月甲子朔,黄河清。”
 
 
 
== 倭寇之祸 ==
 
[[倭寇]]在这一时期频繁骚扰中国沿海,据[[泉州]]地方志记载,至元二年(1336年)和至正七年(1347年)[[惠安县]]衙两次被倭寇烧毁;至正年间(1341—1368年),一股倭寇在[[金门]]登陆,于[[马坪]]附近各乡村大肆焚掠,因[[台风]]沉船,被当地群众全部歼灭<ref>[http://gs.cclawnet.com/qianguzhimi/03/dm27.htm 海上巨患 嘉靖朝倭寇肆虐之谜]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210121657/http://gs.cclawnet.com/qianguzhimi/03/dm27.htm |date=2012-02-10 }}</ref>。至正十八年以来,[[倭人]]连寇濒海郡县,至正二十三年八月丁酉朔,倭寇[[蓬州]],被守将[[刘暹]]击败<ref>《元史·顺帝本紀》</ref>
 
  
== 家庭 ==
+
*生父是[[元明宗]],生母是[[葛逻禄]]人[[迈来迪]]。
  
===妻===
+
*[[ 延祐]] 七年四月十七日(1320年5月25日) 生于北方草原 [[ 元惠宗]] 顺帝是[[元 明宗]] 的长子、[[元 宗]] 的长孙。
* [[ 答纳失里]] 皇后 钦察氏 ,元惠宗 第一任皇后,1333年被册立为皇后,1335年被赶出皇宫,在开平民舍被丞相[[伯颜 (元末)|伯颜]] 用毒酒毒死。
 
* [[ 伯顏忽都 ( 順帝皇后)|伯颜忽都]] 皇后,弘吉剌氏,元惠宗第二任皇后,1337年三月被册立为皇后,1365年八月去世
 
* [[ 奇皇后]],蒙古名字完者忽都,高丽人,元惠宗第三任皇后,1337年伯颜忽都被册立为皇后,1340年奇氏被册立为第二皇后,1365年被册立为皇后,1368年随 一起逃离大都,回到北方草原,1369年去世<ref>新元史 卷一百四·列传第一</ref>。
 
* [[木纳失里]] 皇后,弘吉剌氏,元惠宗第四任皇后,1372年去世
 
  
=== ===
+
== 奇闻轶事==
* 淑妃[[龍瑞嬌]]
 
* 淑妃[[程一寧]]
 
* 淑妃[[戈小娥]]
 
* 麗嬪[[張阿元]]
 
* 麗嬪[[支祁氏]]
 
* 才人[[凝香兒]]
 
* 才人[[英英(元朝)|英英]]
 
  
=== 儿子===
+
=== 顺帝荒淫到什么程度?最终他是怎么死的?===
  
* [[元 昭宗]][[爱猷识理达腊]],1353年被立为皇太子,1370年即位称 ,[[北元]] 皇帝,生母 是[[ 奇皇后]]
+
[[元 帝]]是[[元 ]] 的最后一 位皇帝, 同时他也 的第一位 皇帝。
* [[天 帝|元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1378年即 称帝,[[北元]] 皇帝
 
* 真金 生母 [[伯顏忽都 ( 順帝皇后)|伯颜忽都]] 后,二岁夭折
 
* 雪山,生母是[[伯顏忽都 (元順 皇后)|伯颜忽都]]皇后,1364年,[[孛罗帖木儿]]率兵入京,赶走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试图拥立雪山为皇太子,1365年,孛罗帖木儿被刺身亡,爱猷识理达腊与[[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率兵入京,伯颜忽都皇后以忧死,幼子雪山,其母家取归直北海都田地。<ref>参见叶子奇《草木子》卷三上《克谨篇》,中华书局点校本,第45页,1959年。</ref>
 
* 失秃儿太子,又写作实逗太子,1351年奉命前往高丽,并娶高丽女为妃。<ref name="gaoli">参见高丽史卷三十八《恭愍王世家一》,忠穆王三年十二月庚子,恭愍王二年八月庚子,甲寅等条,朝鲜,1975年。</ref>
 
* 峦峦太子,1353年奉命前往高丽,并娶高丽女为妃 <ref name="gaoli" />
 
  
== 相关 料 ==
+
  元顺帝是[[蒙古族]]人,他于1320年出生,在位37年,庙号[[惠宗]]。政治上,他算不上一个好皇帝,权臣当政,风雨飘摇。生活作风上,他更不是一个好皇帝,他荒淫无度,是中国历 上唯一一个向儿子传授性学的皇帝。
  
* 《[[至正条格]]》,1346年[[ 惠宗]]颁布的 元朝 第三部法律,现存残本收录1260年—1344年元朝官方颁布的关 法律方面的圣旨条画、律令格例以及司法部门所判案例的汇编 史实多 《元史》所不载。
+
 元 顺帝上位之时 元朝 已处 衰退时期 但作 一国之君 ,元 顺帝非但没有励精图治 反而把权力扔在一旁 使得乱臣贼子专权 专心研究男女双修 交给了太 子, 越来越沉沦,他宠幸着一个叫做[[ 哈麻]] 的臣 子, 哈麻知道 顺帝喜欢玩乐 于是他就安排了 一个 人教他淫术 男女赤身裸体在 宫之中淫乱作乐
* 《[[南村辍耕录]]》 [[ 朝|元]]末[[明朝|明]]初[[陶宗仪]]撰写,1366年写成。书中称“至正今二十六年” 由此可推断成书时间为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书中称元惠宗为“今上皇帝”
 
* 《[[庚申外史]]》 [[元 |元]]末[[明朝|明]]初[[权衡]]撰写。本书完成于1368年明军攻克元 大都 之后。
 
* 《[[草木 ]]》 ,[[ 元朝|元]] 末[[明朝|明]]初[[叶 奇]]撰写,1378年写成。
 
* 《[[北巡私记]]》 ,元 朝官员[[刘佶]]根据亲身经历 撰写的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闰七月 直到至正三十年正月,一共十九 月之事 是关于元惠宗逃离大都 北元朝廷的运转情况的唯一汉文史料记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yuanshi/yuas_038.htm 《元史·顺帝本纪》],[[明朝]]官修[[正史]]
 
*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xys/022.htm 《新元史·惠宗本纪》],[[民国]]官修[[正史]]
 
*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1xzztj/index.htm 《续资治通鉴》],[[清朝]]史学家[[毕沅]]撰写。
 
* 《[[元史类编]]》,[[清朝]]史学家[[邵远平]]撰写。
 
* 《[[元史新编]]》,[[清朝]]史学家[[魏源]]撰写。
 
* 《[[元书]]》,[[清朝]]史学家[[曾廉]]撰写。
 
* 《[[蒙兀儿史记]]》,[[清朝|清]]末[[民国|民]]初史学家[[屠寄]]撰写
 
* [[黄仁宇]],[http://www.tianyabook.com/lishi/hxhp/033.htm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元顺帝]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007232006/http://www.usqiaobao.com:81/qiaobaoweek/html/2007-12/23/content_55008.htm 卜答失里后立侄取禍]
 
  
== 評價 ==
+
  元顺帝整日与十个“[[倚纳]]”宠臣在宫中群交滥交,性活动的过程扑朔迷离,骇人心目:各人赤身裸体,脑袋上都戴顶高色黄帽,上缀黄金打制的“佛”字,手执念珠,光屁股列队在大殿内边行走边念咒语。元顺帝沉迷其中,以此为乐。
  
* 惠宗即位前,朝廷[[ 太史]]的 :“不可立 立则天下乱。”<ref>《元史》原文 太史亦言帝不可立,立则 下乱 ”, 选自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yuanshi/yuas_038.htm 《 史· 顺帝 本紀》]</ref>
+
 元 顺帝“[[ 鲁班天子]] ”这个称号并非浪得虚名,厌倦之前 后又精心挑选了十六个漂亮的宫女 十六 [[ 魔]] ”, 让她们身披五彩璎珞,头戴象牙佛冠,在龙舟上载歌载舞,供他与侍臣们观赏嬉戏。 元顺帝 为大臣们设计庭院楼阁图样,然后交给工匠照此修建。
  
* [[清朝]]史学家[[邵远平]]《[[元史类编]]》 評價是:“册曰:绝人巧智 惟事荒恣;纲纪懈弛 用殄厥世;稗史所 称, 非明宗嗣;附会诏书,事近暧昧。”<ref>《 史类编》卷十《 顺帝 》</ref>
+
臣下多为趋炎附势之徒 为博得皇帝的开心 他为“鲁班天子” [[ 元顺帝]]荒淫的本性简直暴露无遗。
  
* [[清朝]]史学家[[曾廉]]《[[元书]]》的評價是: 论曰:世有畏其 之悍戾而柔之以 秘密佛法 者乎?昔隋炀父子相忌,至死而俱不悟 ,可 哀也。宠妾骄子,目羸豕蹢躅之戒而忘为潜龙 屠戮将相,擅兴兵戎,脱脱、太平因 陨身丧家,而激孛罗、扩廓之辟,如人之有肢体,而构之伤残,雀彀未成而社稷墟矣。然以 秃鲁帖木儿 之言 杀合麻、雪雪 而曾不察废立之谋之出自宫闱也。则帝 谚所谓莫知苗硕者 也。 犹复徘徊塞下,考终沙漠,非不幸矣。”<ref>《元书》卷十五《顺帝本纪》</ref>
+
不仅自己与臣下快乐,顺帝表示 苦不晓 秘密佛法, 此秘戏 以延年益寿呵” ,于是 他又让 秃鲁帖木儿 教太子有样学样 “未几 太子 惑溺于邪道 也。
  
* [[清朝|清]]末[[民国|民]]初史学家[[屠寄]]《[[蒙兀儿史记]]》的評價是:“先是,汗居应昌,常郁郁不乐,作歌曰:‘失我大都兮,冬无宁处;失我上都兮,夏无以逭暑。惟予狂惑兮,招此大侮;堕坏先业兮,获罪二祖。死而加我恶谥兮,予妥懽帖睦尔奚辞以拒?’歌声甚哀。继之以泣。至今蒙兀人尚能按之。汗性好技巧,尝于内苑造龙船,自制模型,委供奉少监塔思不花监匠仿作。船成,首尾长百二十尺,广二十尺。前瓦簾穿廊、两暖阁,后吾殿楼子,龙身及殿宇皆五彩金涂,行时龙首口、眼、两爪及尾胥动。水手二十四人,黄袜额、服紫衫,束金荔枝带。于船之两舷各手 自后宫至前宫山下海子内,往来游戏。又自制宫漏,约高六七尺,广半之,造木 匮,藏诸壼其 ,运水上下,匮上设西方三圣殿,匮腰立玉女,奉时刻筹,时至辄浮水而 ,左右列二金甲神, 县钟, 县钲。夜则神人自能按更而击,无分豪差,当钟钲之鸣,狮凤在侧者皆翔舞。匮之东西有日月宫,飞仙六人立宫前,遇 午时,飞仙自能耦进,度仙桥达三圣殿,已复退立如前。精巧绝伦,前代未有。汗冲龄践阼,颇能尊师重道,自诛伯颜,躬裁 政,一时有中主之目 久之昵比群小,信奉淫僧,肆意荒嬉,万几怠废,宫庭亵狎,秽德章间。遂令悍妻干外政之柄,骄子生内禅之心,奸相肆蠹国之谋,强藩成跋扈之势。九重孤立,威福下移,是非不明,赏罚不公,水旱频仍,盗贼滋起。人心既去,天命随之矣。”<ref>《蒙兀儿史记》卷十七《妥懽帖睦尔汗本纪下》</ref>
+
元顺帝 为中 国历史 一一 个向儿 传授性学苦怪 法的皇帝
  
* [[民国]]官修[[正史]]《[[新元史]]》[[柯劭忞]]的評價 :“惠宗自以新意制宫漏,奇妙为前所未有 又晓天文灾异。至 二十二年,自气起虚后,扫太微垣 台官奏山东应大水。帝曰:‘ 山东必陨 良将。’未几,察罕帖木儿果为田丰所杀。其精于推验如此 乃享 三十余年。帝淫湎于上 奸人植党 下,戕害忠良,隳其成功。迨盗贼四起,又专务姑息 縻以官爵 豢以土地,犹为虎傅翼,恣其抟噬。孟子 言:安其危 其灾 乐其所以亡者 呜呼 其帝之渭欤!然北走应昌,获保余年;视宋之徽、钦,辽之天祚,犹 厚幸焉 ”<ref>
+
有人因此说他 个昏君 但在我看来 顺帝既不是明君 是昏君 “庸君” 词最适合他 也许他也想治理好 挽救濒危的[[元朝]] 水火 使得国力恢复 但是他 心无力 全部掌控在权臣手中 又不从实际的社会环境考虑 只能“碌碌无为” 庸君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xys/025.htm 《新元史》卷二十六《惠宗本紀四》]</ref>
 
  
*[[庚申外史]]认为:他不嗜酒,善画,又善观天象。性格顽劣。当时有人认为他昏愚、优柔不断。可是庚申外史认为,他并非如此, 是一个阴毒的人 幼年“头发常生虮虱 使民妪捕之 告妪曰:「是虽血食于我,我不忍杀之,不如以纸裹之,悬于屋檐下,冷杀可也。」”其问甲则曰:「乙与汝甚不许也。」问乙则曰:「甲与汝甚不许也。」及甲之力足以去乙,则谓甲曰:「乙尝欲图汝,汝何不去之也?」乙之力足以去甲,则亦如是焉。故其 臣死 则曰:「此权臣杀我也。」小民 ,则曰:「此割据弄兵杀我也。」人虽至于死,未尝有归怨之者。看似善良,实际上善于挑拨他人矛盾,借刀杀人
+
从元朝末期就能看出来 元顺帝最后被明朝军队击败 仓皇北逃 丢失了元朝南部 部分领土 成为了逃亡的皇帝并在逃难中病 死。
  
== 註釋 ==
+
== 视频==
{{NoteFoot}}
 
  
== 参考文献 ==
+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
{{Reflist|32em}}
+
{{#iDisplay:p0831nlu9jm|640|360|qq}}
  
{{-}}
+
=== 元朝 天下 乱军阀割据, 对付自己老婆 儿子 都忙不过来!===
{{start box}}
+
{{#iDisplay:w0737k11may|640|360|qq}}
{{s-hou|[[ 元朝]][[孛兒只斤氏|孛兒只斤家族]]|1320年|5月25日|1370年|5月23日|[[蒙古帝国]]}}
 
{{s-reg}}
 
{{s-before|[[元宁宗]]懿璘质班汗|(二弟)|rows=3}}
 
{{s-title|[[中國君主列表|中國皇帝]]|1333 —1368年}}
 
{{s-after|[[明太祖]]朱元璋}}
 
{{s-title|[[元朝君主列表| 大元 ]]|1333年—1368年}}
 
{{s-none|元朝灭亡|[[徐达北伐|明军北伐]]攻克[[元大都]]}}
 
|-
 
{{s-title|[[蒙古大汗]]|1333年—1370年}}
 
{{s-after|[[元昭宗]]必里克图汗|( 儿子 )|rows=2}}
 
{{s-new|reason= 元顺帝北逃}}
 
{{s-title|[[元朝君主列表#北元(1368—1388)| 北元皇帝]]|1368年—1370年}}
 
{{end box}}
 
  
{{蒙古帝國大汗}}
+
==参考资料==
{{元朝君主}}
 
  
{{Authority control}}
+
{{Reflist}}
  
[[Category: 蒙古帝國大汗]]
+
[[Category: 元朝军政人物]]
 
[[Category:元朝皇帝]]
 
[[Category:元朝皇帝]]
[[Category: 中国末代皇帝]]
+
[[Category:635 宋及遼金 文化史]]
[[Category: 明宗皇子|1]]
 
[[Category:1320年出生|T妥]]
 
[[Category:1370年逝世|T妥]]
 
[[Category:倚天屠龍記角色|T妥]]
 
[[Category:金庸筆下真實人物|倚]]
 

於 2022年8月25日 (四) 12:18 的最新修訂

元順帝

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1];1320年5月25日-1370年5月27日),清刊《元史》、清修《續資治通鑑》改譯托歡特穆爾元朝廟號惠宗[2]蒙古語稱號烏哈噶圖汗;或蒙古語ᠤᠬᠠᠭᠠᠨ ᠲᠤ
ᠬᠠᠭᠠᠨ
鮑培轉寫CAT:可能含有拼寫錯誤的蒙文uqaγan-tu qaγan[3]),明朝諡號順皇帝,又稱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4]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國第十五位大汗,他是元朝北逃前的最後一位皇帝,之後以他為首的北元繼續與明朝對峙。在位時間是從1333年7月19日至1370年5月27日,在位37年。

至元六年(1340年),妥懽帖睦爾扳倒權臣伯顏而親政。親政初期,他勤於政事,任用脫脫等人,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統治危機,史稱「至正新政」,包括頒行法典《至正條格》,以完善法制;頒布舉薦守令法,以加強廉政;下令舉薦逸隱之士,以選拔人才。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積弊已久的社會問題,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發了元末農民起義。後期逐漸怠政,沉湎享樂,元廷內鬥不斷,外部民變迭起,無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閏七月,明軍進攻大都,妥懽帖睦爾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對全國的統治結束。

至正三十年(1370年)四月二十八日,妥懽帖睦爾駕崩於應昌,享年五十一歲。廟號惠宗,蒙古汗號為「烏哈噶圖汗」。明朝為其上尊號為「順帝」,民間又稱其為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等。

生平

幼年

延祐七年四月十七日(1320年5月25日),生於北方草原,生父是元明宗,生母是邁來迪

流放

至順元年(1330年)四月,元明宗皇后八不沙被殺,妥懽帖睦爾被驅逐,首先被驅逐到高麗大青島,後來到湖廣等處行中書省靜江(今桂林)。

繼位

  • 至順四年(1333年)五月左丞相燕帖木兒病死。
  • 至順四年農曆六月初八(1333年7月19日)妥懽帖睦爾最終得以繼位。

任內大事紀

  • 1333年六月,惠宗登基後不久,任命伯顏為太師、中書右丞相。
  • 元統三年(1335年)六月,欽察燕帖木兒的兒子唐其勢陰謀推翻元惠宗,另立文宗義子答剌海。右丞相伯顏粉碎唐其勢叛亂。粉碎唐其勢叛亂後,伯顏的勢力大增,把持着朝政,史稱伯顏專權
  • 1335年七月,惠宗被迫下詔罷除左丞相,專命伯顏為中書右丞相,伯顏開始專權,他甚至一度不把元惠宗放在眼裡。伯顏採取排擠漢人的政策,如禁止漢人參政、取消科舉、不許漢人學蒙古語等,這些做法加深了漢兩族之間的不和,也使得元惠宗更加不滿。
  • 至元六年(1340年)二月,在伯顏之侄脫脫的幫助下,元惠宗罷免並流放伯顏。
  • 至元六年(1340年)六月,廢黜文宗子燕帖古思的太子地位並將之流放。
  • 至元六年(1340年)七月,燕帖古思在放逐途中被殺,從而消除了奪權隱患,控制了政局。伯顏的一系列排擠漢人的政策也全部被廢除。
  • 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初四日,詔命賈魯工部尚書、充總治河防使。徵發民工15萬,軍士2萬,興役治黃河。賈魯回朝,向順帝上《河平圖》。
  • 至正十三年(1353年)五月,身為中書左丞的賈魯,突然病卒,享年57歲。

任內民變

  • 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壽輝起兵,建天完朝,陳友諒投效其將領倪文俊麾下。
  • 至正十五年(1355年)2月,劉福通迎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為皇帝,稱小明王,國號宋,定都亳州,建元龍鳳。他為樞密院平章,旋改任丞相。
  • 至正十七年(1357年)二月,龍鳳將領毛貴浮海破膠州;三月,陷萊州,據益都。龍鳳將領李武、崔德繞過潼關,奪七盤,進據藍田,直趨奉元。六月,劉福通自帥一軍攻汴梁,余軍分三路北伐:關鐸、潘誠、沙劉二等攻懷慶,深入晉冀,白不信、大刀敖等西取關中;毛貴自山東北上。
  • 至正十七年九月,陳友諒襲殺反徐壽輝的倪文俊,自稱勤王,自稱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諸路,連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
  • 至正十八年(1358年)二月,毛貴攻占濟南。三月,毛貴北攻薊州、漷州,進逼棗林,距大都一百二十里,戰失利,退回濟南。五月,劉福通攻破汴梁,自安豐(今安徽壽縣)迎韓林兒,定為國都。龍鳳政權中央分設六部、御史等諸官屬;在山東、江南等地分設行省。
  • 至正十九年(1359年)正月,關鐸、潘誠、沙劉二東攻全寧,焚魯王府宮闕。再破元上都,焚之。進破遼陽,入高麗境。八月,汴梁被察罕帖木兒攻破,劉福通韓林兒退據安豐(今安徽壽縣)。
  • 至正十九年,陳友諒殺天完將領趙普勝,挾徐壽輝,遷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為漢王。
  •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陳友諒攻陷太平路,命死士刺殺徐壽輝於至太平路採石(今安徽省馬鞍山市)五通廟,隨即登基稱帝,國號漢,改元大義,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隨即與張士誠合攻朱元璋。朱元璋金陵應天府被圍,只好遣胡大海進攻信州,迫陳友諒回師救援,朱元璋一面離間張士誠,張按兵不動。陳朱雙方在金陵城西北的龍灣展開惡戰,不巧江水退潮,百艘巨艦擱淺,陳友諒大敗,敗走江州(今九江)。
  • 至正二十三年,陳友諒率六十萬水軍進攻朱元璋,朱以水軍二十萬親征,是為「鄱陽湖之戰」。陳友諒自恃巨艦出戰,採用炮攻,差點捕獲朱元璋。隨後,朱元璋採納郭興的建議,利用東北風而改用火攻,致使陳友諒部隊大量受損。之後朱元璋利用鄱陽湖水位降低便於小舟活動,改為分兵水路圍攻陳友諒。陳友諒突圍時起霧,陳從船艙中探頭出看,竟中流箭而死,漢軍潰敗。隨後朱元璋圍攻武昌,並盡佔湖北各地。陳友諒死後,張定邊等人在武昌立陳友諒次子陳理登基為帝,改元德壽。
  •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西吳軍廖永忠部兵臨武昌城下,陳理出降。
  •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9月14日),明朝軍隊從元大都齊化門外攻城而入,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對長城以南的區域統治結束。

北逃

至正二十八年閏七月二十八日(1368年9月10日),徐達率領的軍隊逼近大都,元惠宗夜半開大都的健德門北奔,率太子愛猷識理答臘、后妃、臣僚等逃離大都。八月初二日(1368年9月14日),明朝軍隊從大都的齊化門攻城而入,元朝正式退出中原,回到北方草原。八月初四日(1368年9月16日),元惠宗到達上都

至正二十九年六月十三日(1369年7月16日),明軍逼近上都,元惠宗離開上都,當天到達應昌。六月十七日(1369年7月20日),明軍將領常遇春攻克上都

元惠宗在上都應昌那裡曾兩次組織兵力試圖收復大都,但都被明朝軍隊擊敗。

駕崩

1370年5月27日(庚戌狗年五月二日,即元惠宗至正三十年、明太祖洪武三年),惠宗因痢疾崩於應昌,享年50歲。死後得廟號惠宗[2]蒙古語稱「烏哈噶圖汗」。明太祖認為他「順天應人」,上諡號順皇帝

皇太子愛猷識理答臘在應昌繼承了皇位,史稱元昭宗,並於1371年改元宣光。至正三十年五月十六日(1370年6月10日),明軍將領李文忠攻克應昌,元昭宗逃往和林延續北元,繼續和明朝對抗。

至元廢科與至正復科

至元元年(1335年)十一月,專權的右丞相伯顏使得惠宗下詔停止科舉取士,因為伯顏專權到至元六年(1340年)二月,原本定於至元二年(1336年)和至元五年(1339年)在大都舉行的兩次科舉取士都被迫停止,史稱「至元廢科」。

1340年二月,伯顏去職,脫脫被惠宗任命為知樞密院事;1340年十月,惠宗任命脫脫為右丞相。

至元六年(1340年)十二月,惠宗下詔恢復科舉取士。至正元年(1341年)八月,全國範圍內恢復鄉試,至正二年(1342年),會試殿試相繼在大都舉行,史稱「至正復科」。

此後科舉取士三年一次,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最後一次在大都舉行會試和殿試。1368年八月元朝退回草原後,不再有科舉取士。

家世背景

  • 祖父:元武宗海山,祖母亦乞烈妃子。

奇聞軼事

順帝荒淫到什麼程度?最終他是怎麼死的?

元順帝元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同時他也是北元的第一位皇帝。

元順帝是蒙古族人,他於1320年出生,在位37年,廟號惠宗。政治上,他算不上一個好皇帝,權臣當政,風雨飄搖。生活作風上,他更不是一個好皇帝,他荒淫無度,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向兒子傳授性學的皇帝。

元順帝上位之時元朝已處於衰退時期,但作為一國之君,元順帝非但沒有勵精圖治,反而把權力扔在一旁,使得亂臣賊子專權。專心研究男女雙修,把朝廷大事都交給了太子,越來越沉淪,他寵幸着一個叫做哈麻的臣子,哈麻知道元順帝喜歡玩樂,於是他就安排了一個人教他淫術,男女赤身裸體在後宮之中淫亂作樂。

元順帝整日與十個「倚納」寵臣在宮中群交濫交,性活動的過程撲朔迷離,駭人心目:各人赤身裸體,腦袋上都戴頂高色黃帽,上綴黃金打制的「佛」字,手執念珠,光屁股列隊在大殿內邊行走邊念咒語。元順帝沉迷其中,以此為樂。

元順帝「魯班天子」這個稱號並非浪得虛名,厭倦之前的玩法後又精心挑選了十六個漂亮的宮女,稱為十六「天魔」,讓她們身披五彩瓔珞,頭戴象牙佛冠,在龍舟上載歌載舞,供他與侍臣們觀賞嬉戲。元順帝為大臣們設計庭院樓閣圖樣,然後交給工匠照此修建。

他的臣下多為趨炎附勢之徒,為博得皇帝的開心,就稱他為「魯班天子」,元順帝荒淫的本性簡直暴露無遺。

不僅自己與臣下快樂,順帝表示「太子苦不曉秘密佛法,此秘戲可以延年益壽呵」,於是他又讓禿魯帖木兒教太子有樣學樣,「未幾,太子亦惑溺於邪道也。

這一點,元順帝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向兒子傳授性學苦怪大法的皇帝。

有人因此說他是個昏君,但在我看來元順帝既不是明君,也不是昏君,「庸君」一詞最適合他。也許他也想治理好國家,挽救瀕危的元朝於水火之中,使得國力恢復,但是他有心無力,權利全部掌控在權臣手中,又不從實際的社會環境考慮。只能「碌碌無為」,成為庸君。

而從元朝末期就能看出來,元順帝最後被明朝軍隊擊敗,倉皇北逃,丟失了元朝南部大部分領土,成為了逃亡的皇帝並在逃難中病死。

視頻

元順帝妥歡帖睦爾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軍閥割據,元順帝對付自己老婆兒子都忙不過來!

參考資料

  1. 見《蒙古源流》、羅氏《黃金史》。
  2. 2.0 2.1 王世貞《北虜始末志》(載於《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八十):「元主開門北遁,至應昌,二年殂,其國人諡曰惠宗,而高皇帝……尊之曰順帝。」清《蒙古世系譜》卷四也有類似記載。
  3. 黃金史綱
  4. 三垣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