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八仙洞遗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八仙洞遗址

中华民国台湾)文化资产

图片来自新纪元

基本资料

类别    国定遗址

别称    八仙洞

地理位置  台东县长滨乡

公告时期  2006年

开放时间  每天08:30–17:00

八仙洞遗址,别称八仙洞,位于台东县长滨乡省道台11线公路旁,为旧石器时代长滨文化的代表。是台湾旅游景点、考古遗址,在2006年中华民国政府指定为国定遗址[1]

地理与特色

考古与调查

  • 1968年,台大地质学系教授林朝棨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史前文化堆积层。同年底,台大考古人类学系教授宋文薰率领台大考古队进行发掘,发现旧石器时代石器。
  • 考古学家李济命名为长滨文化 。此后,做过五次考古发掘。发掘结果不但找到了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层,而且在洞穴堆积的底层发现非常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先陶文化。
  • 宋文薰认为,八仙洞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族群来自中国大陆,在冰河期时由中国华南迁到台湾。
  • 瑞士籍传教士艾格理认为八仙洞遗址的族群,不是来自中国大陆,而是属于南岛语系。他在1971年发表论文,因为与当时政府的意识型态不同,遭到驱逐出境[2]
  • 1980年黄士强、刘益昌地表调查。
  • 1990年8月台湾地区史前考古资料调查研究计画调查。
  • 1997年3月台闽地区考古遗址普查计画地表调查。
  • 2009年起,臧振华主持为期三年“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遗址调查研究计画”,中研院史语所考古队发现了10处新的洞穴,使八仙洞的洞穴数目达到廿四处,这是新发现之一。另外,在五十七处地点进行岩心钻探及七处洞穴探掘,发现了大量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遗物。"

旧石器文化

  • 长滨文化是迄今在台湾所发现最古老的文化,是一个以渔猎采集为生的队群社会,人口不多,主要居住在海边的洞穴及岩荫,不知农耕,不会制陶,以敲击的方式制作石器。
  • 长滨文化的年代最早可以推到距今约3万年以上。
  • 长滨文化在台湾东海岸一直持续到距今5000年前后忽然消失,而且与以后普遍发现于台湾全岛的各史前文化层之间,找不到可以连系的关系,也就是说,本岛的新石器时代,乃至金属器时代的文化,并不是从长滨文化逐步演变发展出来的。

八仙洞遗址遗物

生活工具

  • 从这些器物来推断,住在该遗址的人类,是将天然的石头打破,之后使用碎掉之石片的锋利边缘,用来担任切肉、割鱼、刮掉兽皮上的脂肪、砍树及削木头等工作。
  • 他们也会把动物的骨头削尖磨利,作成鱼叉与钓钩来捕鱼,或者用动物骨头做的针缝衣服。

技术开发

  • 在洞穴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层之上,经过一段长时间无人居住的空白地层之后,新石器时代晚期则开始拥有农业技术
  • 它们不但使用精致磨制的石器和红陶器,同时也选择了这些洞穴作为他们的居所,而在洞穴里留下一层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层。

新石器文化

  • 林朝棨教授发现八仙洞的史前文化时,便注意到新石器文化层。然而对于遗址内的新石器一直缺乏进展。
  • 2008年臧振华进行调查发掘时,判断主要文物为麒麟文化,部分细蛇纹陶器可能属于富山文化

金属器文化

  • 2008年臧振华进行发掘时,找到硬陶与琉璃珠等金属器时期文化,判断主要文物属于静浦文化

外部连结

视频

台东八仙洞 发现2.7万年前人类遗物 20130330

参考文献

  • 刘益昌主持,1996,埋藏的家园:细说东海岸的史前遗址 八仙洞,见台湾史前文化 [online]。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化资讯站。[引用于2004年11月4日]。
  • 叶美珍,nd,认识史前馆的教育资源:台湾史前史 [online]。台东: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引用于2004年10月13日]。
  • 八仙洞遗址 发现旧石器火塘, 自由时报, 2009-07-24
  • 臧正华主持,《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遗址调查研究报告(第一年)研究报告》(台东:台东县政府委托执行,2009)
  • 臧正华主持,《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遗址调查研究报告(第二年)研究报告》(台东:台东县政府委托执行,2011)
  • 臧正华主持,《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遗址调查研究报告(第三年)研究报告》(台东:台东县政府委托执行,2013)
  1. 最古老史前遗址 八仙洞穿越时空3万年,中时电子报,2016/08/27
  2. 卢太城. 神秘踏浪人 八仙洞祖先来自何方. 中央社. 2016-08-27 [2016-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