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八王之亂」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Cxy對話 | 貢獻
參考來源
 
(未顯示由 4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9 次修訂)
行 3: 行 3:
 
[[File:oqo00021pn7586q55ps.jpg|缩略图|八王之亂]]
 
[[File:oqo00021pn7586q55ps.jpg|缩略图|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從元康元年(291年)起至光熙元年(306年),共持續16年。西晉中後期司馬氏同姓王之間為爭奪中央政權而爆發的混戰。以楊駿被殺後衛瓘、汝南王司馬亮輔政,並與賈后對抗為起始,以東海王司馬越奪取大權宣告結束。前後歷時16年,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大內訌。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300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
''' 八王之亂''' 是發生於[[ 中國]][[ 西晉]] 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從元康元年(291年)起至光熙元年(306年),共持續16年。西晉中後期司馬氏同姓王之間為爭奪中央政權而爆發的混戰。以楊駿被殺後衛瓘、汝南王[[ 司馬亮]] 輔政,並與賈后([[賈南風]]) 對抗為起始,以東海王[[ 司馬越]] 奪取大權宣告結束。前後歷時16年,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大內訌。導致了[[ 西晉]] 亡國以及近300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 五胡十六國]] 時期。
  
 +
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鬥爭開始,而後引發戰爭,禍及社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也加劇了西晉的統治危機,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於八王之亂期間,北方各外族乘機趁西晉內部空虛而起兵併入侵中原地區,最終於建興四年(316年)滅亡西晉。之後晉室遺族於南方成立東晉,而北方的中原地區則由外族割據,進入了五胡十六國時期。東晉與十六國南北分裂局面發展至南北朝時期,直到589年隋滅陳之戰後,中國南北才由隋朝再度統一。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只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ref>[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788577 《晉書》]百家諸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ref>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八王之亂]]"。
  
   
+
  八王之亂是[[西晉]]時統治階層歷時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戰亂。戰亂參與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太熙元年(290年)晉武帝臨終時命弘農大姓出身的車騎將軍、楊皇后(楊芷)的父親楊駿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繼立的[[晉惠帝]]痴呆低能,即位後,皇后[[賈南風]](即賈后)為了讓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權,於永平元年(291年)與楚王[[司馬瑋]]合謀,發動禁衛軍政變,殺死楊駿,而政權卻落在汝南王[[司馬亮]]和元老衛瓘手中。賈后政治野心未能實現,當年六月,又使楚王司馬瑋殺汝南王司馬亮,然後反誣楚王[[司馬瑋]]矯詔擅殺大臣,將司馬瑋處死。賈后遂執政,於元康九年廢太子[[司馬遹]],次年殺之。諸王為爭奪中央政權,不斷進行內戰,史稱八王之亂:
  
  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鬥爭開始 引發戰爭 禍及社會 了較大 破壞 也加劇了西晉的統治危機 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 於八 之亂期 間, 北方各外族乘機趁西晉內部空虛而起 侵中原地區 最終於建興四 (316年)滅亡西晉 之後晉室遺族於 南方成 立東晉 而北方的中原 區則由外族割據 進入了五胡十六國 。東 晉與十六國南 分裂局面發展至 南北 直到589 隋滅陳之戰後 ,中 國南北才由隋朝再度統一 西晉皇族 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只八個 八王 為主要 者, 且《 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 故史稱" 八王之亂"
+
  先是,統領禁軍的趙王[[司馬倫]]聯合齊王[[司馬冏]]起兵殺賈后。[[永寧]]元年(301年) 趙王司馬倫廢惠帝自立。司馬倫篡位 後, 駐守許昌的齊王司馬冏起兵討倫 鎮鄴的 都王司馬穎與鎮守關中的河間王司馬顒舉兵響應。洛陽城中 禁軍將領王輿也起兵反倫 迎惠帝復位 殺死趙王司馬倫 司馬冏以大司馬入京輔政。太安元年(302年)底,河 王又從關中起兵討司馬冏 洛陽城中的長沙王司馬乂也舉 兵入 宮殺齊王司馬冏 政權落入司馬乂手。太安二 ,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合兵討長沙王司馬乂 司馬顒命都督張方率精兵7萬,自[[函谷關]]向[[洛陽]]推進;司馬穎調動大軍20餘萬,也渡河 向洛陽。二王的聯軍屢次為長沙王司馬乂所敗。次年正月,洛陽城裡的東海王司馬越與部分禁軍合謀,擒長沙王司馬乂,將其交給河間王司馬顒的部將張方,被張 燒死。 都[[王司馬穎]]入洛陽為丞相 但仍回根據 鄴城,以皇太弟身份專政 政治中心一 移到鄴城 。東 海王司馬越對成都王司馬穎的專政不滿,率領禁軍挾惠帝 上進攻鄴城。盪陰(今河 湯陰)一戰,被成都王司馬穎擊敗,惠帝被俘入鄴,東海王司馬越逃往自己的封國(今山東郯城 )。與此同 時, 河間王司馬顒派張方率軍占領洛陽,接著并州刺史[[司馬騰]](司馬越弟)與幽州刺史王浚聯兵攻破鄴城,成都王司馬穎與惠帝投奔洛陽,轉赴長安。[[永興]]二年(305 東海王司馬越又從山東起兵進攻關 ,擊敗河間王[[司馬顒]] 光熙元年(306年),東海王司馬越迎惠帝回洛陽,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相繼為其所殺,大權落入越手 中,八王 之亂到此終結。16年中, 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 眾多,社會經濟嚴重破壞 西 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爆發 西晉進入人們常說的「[[五胡亂華]]」時期。 八王之亂 是導致西晉滅亡的重要原因
  
八王之亂是西晉時統治階層歷時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戰亂。戰亂參與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太熙元年(290年)晉武帝臨終時命弘農大姓出身的車騎將軍、楊皇后(楊芷)的父親楊駿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繼立的晉惠帝痴呆低能,即位後,皇后賈南風(即賈后)為了讓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權,於永平元年(291年)與楚王司馬瑋合謀,發動禁衛軍政變,殺死楊駿,而政權卻落在汝南王司馬亮和元老衛瓘手中。賈后政治野心未能實現,當年六月,又使楚王司馬瑋殺汝南王司馬亮,然後反誣楚王司馬瑋矯詔擅殺大臣,將司馬瑋處死。賈后遂執政,於元康九年廢太子司馬遹,次年殺之。諸王為爭奪中央政權,不斷進行內戰,史稱八王之亂:
+
 三國魏國的時候,[[ 曹爽]] 當政,有人指出若不分封宗室諸王,政權可能轉入異姓之手,曹爽不聽。之後,司馬氏家族果然奪取了曹氏皇族魏國的政權,這事在司馬氏家族中很有影響。因此,西晉建國初期,公元265年,晉武帝恢復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個同姓王,以郡建國。之後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諸王可自行選用國中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
 
 
 
 
 
先是,統領禁軍的趙王司馬倫聯合齊王司馬冏起兵殺賈后。永寧元年(301年),趙王司馬倫廢惠帝自立。司馬倫篡位後,駐守許昌的齊王司馬冏起兵討倫,鎮 鄴的成都王司馬穎與鎮守關中的河間王司馬顒舉兵響應。洛陽城中的禁軍將領王輿也起兵反倫,迎惠帝復位,殺死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以大司馬入京輔政。太安元年(302年)底,河間王又從關中起兵討司馬冏,洛陽城中的長沙王司馬乂也舉兵入宮殺齊王司馬冏,政權落入司馬乂手。太安二年,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合兵討長沙王司馬乂。司馬顒命都督張方率精兵7萬,自函谷關向洛陽推進;司馬穎調動大軍20餘萬,也渡河南向洛陽。二王的聯軍屢次為長沙王司馬乂所敗。次年正月,洛陽城裡的東海王司馬越與部分禁軍合謀,擒長沙王司馬乂,將其交給河間王司馬顒的部將張方,被張方燒死。成都王司馬穎入洛陽為丞相,但仍回根據地鄴城,以皇太弟身份專政,政治中心一時移到鄴城。東海王司馬越對成都王司馬穎的專政不滿,率領禁軍挾惠帝北上進攻鄴城。盪陰(今河南湯陰)一戰,被成都王司馬穎擊敗,惠帝被俘入鄴,東海王司馬越逃往自己的封國(今山東郯城北)。與此同時,河間王司馬顒派張方率軍占領洛陽,接著并州刺史司馬騰(司馬越弟)與幽州刺史王浚聯兵攻破鄴城,成都王司馬穎與惠帝投奔洛陽,轉赴長安。永興二年(305年),東海王司馬越又從山東起兵進攻關中,擊敗河間王司馬顒。光熙元年(306年),東海王司馬越迎惠帝回洛陽,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相繼為其所殺,大權落入越手中,八王之亂到此終結。16年中,參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者眾多,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爆發,西晉進入人們常說的「五胡亂華」時期。八王之亂是導致西晉滅亡的重要原因。
 
 
 
 
 
 
 三國魏國的時候,曹爽當政,有人指出若不分封宗室諸王,政權可能轉入異姓之手,曹爽不聽。之後,司馬氏家族果然奪取了曹氏皇族魏國的政權,這事在司馬氏家族中很有影響。因此,西晉建國初期,公元265年,晉武帝恢復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個同姓王,以郡建國。之後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諸王可自行選用國中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
 
  
 
277年(泰始元年),又制定了王國置軍的制度,將封國分為大、次、小三等,不同級別可置不同數目的軍,但各王無地方行政權。分類情況如下:
 
277年(泰始元年),又制定了王國置軍的制度,將封國分為大、次、小三等,不同級別可置不同數目的軍,但各王無地方行政權。分類情況如下:
行 52: 行 45:
 
 西晉初年,上述兩個因素基本具備。西晉剛剛統一全國,晉武帝本人有統治才幹,威望也比較高,所以能把至高無上的權力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保持住政局的穩定。同時,當時土廣人稀,土地問題不嚴重;晉王朝頒布了占田法、戶調式,罷免了州郡兵,賦稅徭役也不十分沉重,所以整個社會生產是向前發展的。八王之亂是西晉時期,皇族內部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
 
 西晉初年,上述兩個因素基本具備。西晉剛剛統一全國,晉武帝本人有統治才幹,威望也比較高,所以能把至高無上的權力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保持住政局的穩定。同時,當時土廣人稀,土地問題不嚴重;晉王朝頒布了占田法、戶調式,罷免了州郡兵,賦稅徭役也不十分沉重,所以整個社會生產是向前發展的。八王之亂是西晉時期,皇族內部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
  
 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只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ref>[ 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788577   《晉書》 ]</ref> 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八王之亂」。<ref>[https://kknews.cc/zh-tw/history/avm3xx.html     每日頭條\ 歷史中"八王之亂"是哪八王?起因是什麼?]</ref>
+
 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只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ref>[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788577 《晉書》]</ref> 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 八王之亂]] 」。<ref>[https://kknews.cc/zh-tw/history/avm3xx.html 每日頭條\ 歷史中"八王之亂"是哪八王?起因是什麼?]</ref>
 +
 
 +
 
 +
八王之亂從291年(元康元年)開始到306年(光熙元年),共持續16年。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鬥爭開始,引發戰爭,禍及社會。給社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也加劇了西晉的統治危機,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
 
 +
綜觀古今,統治階級為了爭奪最高權力進行的階級鬥爭,用殘酷、血腥來形容一點也不過份,父子相殘,夫妻反目,手足相爭,聯繫到曇花一現的西晉帝國,很多人會立即想到八王之亂。
 +
 
 +
說起「窩裡斗」,在中國歷史上,大概還沒有能比得上西晉初年的「八王之亂」那么正宗且波瀾壯闊的了。「八王」按出場順序排列為: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其中,汝南王和趙王分別是[[司馬懿]]的第四子、第九子;河間王和東海王分別是[[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和[[司馬馗]]的孫子;楚王、長沙王和成都王分別是司馬懿的孫子[[晉武帝]]的第五子、第六子和第十六子。由此看來,這「八王」之間的親戚關係還真不算遠。既然都是自家人,有什麼大不了的事不能協商解決呢?說起來,他們也算是「協商」過了,只不過用的工具不是語言,而是刀槍。
 +
 
 +
這場「窩裡斗」的禍首,是傻皇帝的正宮娘娘[[賈南風]]。晉武帝死,傻太子[[司馬衷]]即位,朝廷大權把持在太后之父楊駿手中。賈娘娘不甘心,經內外串聯、上下點火,終於誣陷楊駿「為亂」,將楊氏親黨一網打盡。
 +
 
 +
不過,賈后空忙了一場,毛也沒得著--取代楊駿執政的是汝南王和太保衛瓘。她忍了幾個月,竟誣陷二執政有「廢立之謀」,讓楚王在夜裡帶兵圍了二人的府第,殺之,然後又以「矯詔」的罪名殺了楚王。
 +
 
 +
其貌不揚的賈后一石三鳥,終於攬大權於一身。如果她稍知收斂,也許結局就不會是後來那個樣子了,但她正相反:剛愎專權,淫虐日甚。這還不算,先是廢了太子司馬遹,繼而斬草除根。這就等於向窺伺在旁的趙王揚起了使之亢奮的「紅布」。結果,賈氏親黨被一網打盡。後來,賈娘娘被賜了一杯金屑酒,也嗚呼哀哉了。
 +
 
 +
趙王執政八個月,似乎不大過癮,乾脆一把搶過御璽篡了位。趙王眼睛不好,人稱「瞎兒」。「瞎兒」奪了「傻兒」的皇位,激起眾怒。過了兩個月,鎮守許昌的齊王起兵,成都王、河間王也一前一後地響應。三個晚輩和長輩打了兩個多月,雙方戰死近十萬人,最後以「瞎兒」失敗被賜死告終。代之而起的齊王命運不濟,執政僅半年,又被長沙王攻殺;受齊王株連被處死的近二千餘人。
 +
 
 +
司馬氏個個不含糊,殺人似砍瓜切菜般順手,好象腦袋剁下來還能長出一個來。這些「王」們無一例外搶的是中央政府。但是把人都殺光了,還統治誰呢?在這方面,「八王」們實在不如匈奴首領劉淵有遠見。劉淵手下大將劉景攻克晉國的城池,把男女三萬多口淹死於黃河之中。劉淵得報怒道:「吾所欲除者,司馬氏耳,細民何罪!」於是降了劉景的職。(《[[資治通鑑]]》卷八十七)<ref>[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745983     《資治通鑑》]</ref>「八王」視「細民」如草芥,怎麼能有好結果?
 +
 
 +
太安二年(303年)八月,河間王、成都王聯兵進攻執政的長沙王。第二年五月,東海王發動政變囚長沙王,向對方講和。長沙王落在河間王的部下、殺人魔王張方的手中,被「炙而殺之」。按現在的話說就是被「燒烤」了。
 +
 
 +
就在司馬諸王大打出手如火如荼之際,別人也沒有閒著。匈奴左賢王劉宣等私議:「今司馬氏骨肉相殘,四海鼎沸,興邦復業,此其時矣。」(《晉書·載記第一》)很不幸的是,存有這種心思的並非劉宣一人:元康六年(296年)八月,秦(今甘肅天水、秦安一帶)、雍(今陝西關中及甘肅東部)的氐、羌推氐帥齊萬年為「皇帝」;永康二年(301年),散騎常侍張軌求為涼州刺史,「陰有保據河西之志」,而自316年晉愍帝降漢國、西晉亡後,當時的前涼勢力統治者張寔保劇涼州河西之地,雖向晉王司馬保、東晉稱臣(正式冊封要遲至東晉咸和八年),但其半獨立的態勢、實際割據涼州的野心立場不容否定;太安二年(303年)正月,蠻人張昌據江夏(今湖北安陸)擁立丘沈(後改名劉尼)為天子,建國號「漢」;永興元年(304年),氐人李雄在成都稱王,建國號為「成」,並於兩年後稱帝;也是在這一年,[[匈奴]]族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東北)稱王,建國號為「漢」,並於308年稱帝;永興二年(305年),右將軍陳敏據江東叛,自稱楚王。此外,後來建立「前趙」的匈奴人劉曜、建立「後趙」的羯人石勒、開「前燕」之基的鮮卑人慕容皝等,都經過這場戰亂的鍛鍊,不斷成長壯大起來。
 +
 
 +
 
 +
 
 +
 
 +
 
 +
 
 +
==八王==
 +
 
 +
{| class="wikitable"
 +
|-
 +
! 王號 !! 姓名
 +
|  汝南王|| 司馬亮
 +
|-
 +
| 楚王 || 司馬瑋
 +
|-
 +
| 趙王 || 司馬倫
 +
|-
 +
|齊王  || 司馬冏
 +
|-
 +
|河間王  || 司馬顒
 +
|-
 +
|  成都王|| 司馬穎
 +
|-
 +
| 長沙王 || 司馬乂
 +
|-
 +
| 東海王 || 司馬越
 +
|}
 +
 
 +
 
 +
[[File:Oqo00021n1144931193.jpg|缩略图|每日頭條-歷史中"八王之亂"是哪八王?]]
 +
 
 +
 
 +
*[[司馬瑋]]
 +
 
 +
(271—291年)西晉宗室。字彥度,晉武帝第五子。初封始平王,後徙封於楚。楊駿被殺,汝南王司馬亮輔政,賈皇后惡亮又忌瑋,乃使惠帝為詔,密令瑋殺亮。賈皇后又使惠帝為詔,言楚王矯詔害亮,且欲誅朝臣,圖謀不軌,被下廷尉,遂斬之。
 +
 
 +
*[[司馬越]]
 +
 
 +
(?~311年)西晉宗室。字元超,高密王泰次子。因討楊駿有功,封於東海郡。永康初中書令。及宗室諸王混戰,越率諸侯及鮮卑等步騎迎惠帝返洛陽,詔為太傅錄尚書事。懷帝即位初,委政于越,後帝親理萬機,越不悅,求出藩,鎮許昌。繼還洛陽,誣帝舅王延為亂,殺之,由此大失眾望。後又請討石勒,屯於項。越不臣之跡,四海所知,加之當時經濟破壞嚴重,動亂迭起,上下分崩離析,禍結彌深,遂憂懼成疾,卒於項。其部下欲還葬東海,石勒追及,焚其柩。
 +
 
 +
*[[司馬穎]]
 +
 
 +
(279—306年)西晉宗室。字章度,晉武帝第十六子。太康末被封為成都王。齊王同討越王倫,穎發兵應之。倫被殺,伺輔政,驕侈無禮,故詔穎輔政,而穎猶讓不就。同敗,穎在鄴懸執朝政,事無巨細,皆就鄴諮之。其恃功驕奢,百度廢弛,甚於同時。穎恐長沙王乂在京勢大,乃與河間王頤謀,發兵伐長安。乂被執後,頤廢太子覃,穎被立為皇太弟,作為儲副。但穎驕侈日甚,討者四起,不得已,被廢歸藩。後惠帝遣人捕穎,范陽王司馬虓幽穎於鄴,遇械暴死?長史劉輿見穎在鄴地勢大,慮為後患,偽令人為皇上之使者,稱詔夜賜穎死。
 +
 
 +
*[[司馬乂]]
 +
 
 +
(276—303年)晉武帝第6子。初封為長沙王。楚王司馬瑋被殺,乂因與瑋為同母弟、而被貶為常山王,頃之,復歸本國。乂見齊王司馬冏專權,曾言於成都王司馬穎,希望穎能維護先帝之業。及河間王司馬顒將誅冏,傳檄以乂為主帥,乂率左右,連戰3日,終於斬同。顒本以乂弱冏強,希乂為同所擒,然後以乂為藉口宣布四方共討之。趁此廢掉惠帝,立成都王穎,己為宰相,專制天下。但事與願違,其計不果,乃暗使人襲乂,乂並誅之。顒、穎同伐京都,連戰數月不休,乂斬獲穎軍六七萬,久戰糧乏,東海王司馬越收乂送金墉城被殺。
 +
 
 +
*[[司馬冏]]
 +
 
 +
(?一302年)西晉宗室。父攸死,襲爵為齊王。初,趙王倫密與相結,廢賈皇后,以功轉游擊將軍。同以位低不滿,起兵誅倫,且遣使告成都、河間、常山、新野四王,傳檄天下。及倫被廢,惠帝復即位,拜同大司馬加九錫之命,如司馬懿輔魏故事。同輔政,沉於酒色,不入朝見,選舉不均,惟寵親信,海內失望,被長沙王乂所殺。
 +
 
 +
*[[司馬倫]]
 +
 
 +
(?一301年)字子彝,司馬懿第九子。初封為安樂亭侯。司馬炎稱帝,封琅邪郡王,後改封於趙。為賈皇后所親信,曾參與謀害愍懷太子,不久又矯詔廢賈皇后為庶人,控制惠帝,獨攬大權,一如司馬懿輔魏故事。倫素庸下,不知書,無智策,所共立事者皆邪佞之徒,惟競榮利,無深謀遠略。淮南王允起兵討之,被倫所滅。既而矯作禪讓之詔,廢掉惠帝,改元建始,濫肆封侯,以苟且之惠取悅人情,以至於府庫之儲不充於賜,金銀冶鑄不給於印,故有白版之侯。時齊王冏、河間王顒及成都王穎傳檄討倫,大戰助余日,死者10萬,倫敗,被賜死。
 +
 
 +
*[[司馬亮]]
 +
 
 +
(?一291年)字子翼,司馬懿第四子。仕魏為東中郎將,討諸葛誕失利,免官。不久,出監豫州諸軍事。司馬炎稱帝,封扶風郡王,邑萬戶,都督關中雍涼諸軍事。時宗室殷盛,無相統攝,以亮為宗師,使其管理宗族事務。咸寧三年(277年)徙封汝南。未幾,遷太尉錄尚書事。晉武帝卒,為楊駿所排斥,亮赴許昌避禍。及駿被誅,復錄尚書事。賈皇后嫉亮,密令楚王瑋誣其有廢立之謀,詔捕之,亮被亂兵所殺。
 +
 
 +
*[[司馬顒]]
 +
 
 +
(?-306)字文載,河內溫縣人。司馬懿弟司馬孚的孫子,太原王瑰子。咸寧三年(277年)受封河間王。遷北中郎將,監鄴城。元康九年(299年)為平西將軍,鎮長安。趙王倫篡位,乃舉兵響應齊王冏討倫,進位侍中,太尉。永寧二年(302年)底受密詔起兵討冏,次年又與成都王穎合兵敗長沙王乂,隨後其部將張方劫惠帝及穎至長安。永興二年(305年)七月,東海王越被王浚推為盟主,欲率師迎惠帝還復舊都洛陽。三年正月,顒因劉喬兵敗欲與東海王越講和,但恐張方不從,遂使人殺之,送首級於東海王越請和,越不許,命宋胄等率鮮卑兵西迎惠帝。五月,越前鋒祁弘連敗顒軍,入關。顒單騎逃入太白山。越以詔書征顒為司徒。但越弟南陽王模暗遣其將梁臣於新安(今河南澠池東)途中殺顒,並其三子。
 +
 
 +
 
 +
 
  
  
行 63: 行 143:
 
|description= by 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皇族內亂 - 八王之亂
 
|description= by 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皇族內亂 - 八王之亂
 
 作者:UltraValor }}
 
 作者:UltraValor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3dB8BPRkSc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3dB8BPRkSc
行 72: 行 151:
 
 作者:謀師 }}
 
 作者:謀師 }}
  
==參考==
+
==參考 來源==
 +
{{reflist|2}}
 +
 
 +
 
 +
[[Category:晋朝人物]]

於 2019年10月17日 (四) 19:42 的最新修訂

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從元康元年(291年)起至光熙元年(306年),共持續16年。西晉中後期司馬氏同姓王之間為爭奪中央政權而爆發的混戰。以楊駿被殺後衛瓘、汝南王司馬亮輔政,並與賈后(賈南風)對抗為起始,以東海王司馬越奪取大權宣告結束。前後歷時16年,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大內訌。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300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鬥爭開始,而後引發戰爭,禍及社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也加劇了西晉的統治危機,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於八王之亂期間,北方各外族乘機趁西晉內部空虛而起兵併入侵中原地區,最終於建興四年(316年)滅亡西晉。之後晉室遺族於南方成立東晉,而北方的中原地區則由外族割據,進入了五胡十六國時期。東晉與十六國南北分裂局面發展至南北朝時期,直到589年隋滅陳之戰後,中國南北才由隋朝再度統一。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只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1]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西晉時統治階層歷時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戰亂。戰亂參與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太熙元年(290年)晉武帝臨終時命弘農大姓出身的車騎將軍、楊皇后(楊芷)的父親楊駿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繼立的晉惠帝痴呆低能,即位後,皇后賈南風(即賈后)為了讓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權,於永平元年(291年)與楚王司馬瑋合謀,發動禁衛軍政變,殺死楊駿,而政權卻落在汝南王司馬亮和元老衛瓘手中。賈后政治野心未能實現,當年六月,又使楚王司馬瑋殺汝南王司馬亮,然後反誣楚王司馬瑋矯詔擅殺大臣,將司馬瑋處死。賈后遂執政,於元康九年廢太子司馬遹,次年殺之。諸王為爭奪中央政權,不斷進行內戰,史稱八王之亂:

先是,統領禁軍的趙王司馬倫聯合齊王司馬冏起兵殺賈后。永寧元年(301年),趙王司馬倫廢惠帝自立。司馬倫篡位後,駐守許昌的齊王司馬冏起兵討倫,鎮鄴的成都王司馬穎與鎮守關中的河間王司馬顒舉兵響應。洛陽城中的禁軍將領王輿也起兵反倫,迎惠帝復位,殺死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以大司馬入京輔政。太安元年(302年)底,河間王又從關中起兵討司馬冏,洛陽城中的長沙王司馬乂也舉兵入宮殺齊王司馬冏,政權落入司馬乂手。太安二年,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合兵討長沙王司馬乂。司馬顒命都督張方率精兵7萬,自函谷關洛陽推進;司馬穎調動大軍20餘萬,也渡河南向洛陽。二王的聯軍屢次為長沙王司馬乂所敗。次年正月,洛陽城裡的東海王司馬越與部分禁軍合謀,擒長沙王司馬乂,將其交給河間王司馬顒的部將張方,被張方燒死。成都王司馬穎入洛陽為丞相,但仍回根據地鄴城,以皇太弟身份專政,政治中心一時移到鄴城。東海王司馬越對成都王司馬穎的專政不滿,率領禁軍挾惠帝北上進攻鄴城。盪陰(今河南湯陰)一戰,被成都王司馬穎擊敗,惠帝被俘入鄴,東海王司馬越逃往自己的封國(今山東郯城北)。與此同時,河間王司馬顒派張方率軍占領洛陽,接著并州刺史司馬騰(司馬越弟)與幽州刺史王浚聯兵攻破鄴城,成都王司馬穎與惠帝投奔洛陽,轉赴長安。永興二年(305年),東海王司馬越又從山東起兵進攻關中,擊敗河間王司馬顒。光熙元年(306年),東海王司馬越迎惠帝回洛陽,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相繼為其所殺,大權落入越手中,八王之亂到此終結。16年中,參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者眾多,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爆發,西晉進入人們常說的「五胡亂華」時期。八王之亂是導致西晉滅亡的重要原因。

三國魏國的時候,曹爽當政,有人指出若不分封宗室諸王,政權可能轉入異姓之手,曹爽不聽。之後,司馬氏家族果然奪取了曹氏皇族魏國的政權,這事在司馬氏家族中很有影響。因此,西晉建國初期,公元265年,晉武帝恢復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個同姓王,以郡建國。之後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諸王可自行選用國中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

277年(泰始元年),又制定了王國置軍的制度,將封國分為大、次、小三等,不同級別可置不同數目的軍,但各王無地方行政權。分類情況如下:

轄下民戶數 封國等級 置軍人數
2萬戶 大國 上、中、下三軍5000人
1萬戶 次國 上、下二軍3000人
5000戶以下 小國 1500人

晉武帝在分封同姓王的同時,又大封異姓士族為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他們也有封地。公侯邑亦分三等。

轄下民戶數 封國等級
1萬戶 大國
5千戶 次國
5000戶以下 小國

後來又讓諸王出任地方都督,諸王多少有了行政權力,又有了數量可觀的軍隊,如此一來,多位王掌握了封國的軍政大權。晉武帝完成了分封宗室諸王的政治計劃,自以為得計,認為司馬氏的統治由此穩固。其實反而種下了禍根。

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運轉,主要靠兩個因素:第一,中央集權制度,特別是皇帝與宰相、地方長官、統兵大臣的關係。第二,擁有一個能夠認真實行這一制度的統治集團,尤其重要的是,擁有一個有威望、有才幹的皇帝。二者缺一不可。

西晉初年,上述兩個因素基本具備。西晉剛剛統一全國,晉武帝本人有統治才幹,威望也比較高,所以能把至高無上的權力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保持住政局的穩定。同時,當時土廣人稀,土地問題不嚴重;晉王朝頒布了占田法、戶調式,罷免了州郡兵,賦稅徭役也不十分沉重,所以整個社會生產是向前發展的。八王之亂是西晉時期,皇族內部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

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只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2] 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八王之亂」。[3]


八王之亂從291年(元康元年)開始到306年(光熙元年),共持續16年。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鬥爭開始,引發戰爭,禍及社會。給社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也加劇了西晉的統治危機,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綜觀古今,統治階級為了爭奪最高權力進行的階級鬥爭,用殘酷、血腥來形容一點也不過份,父子相殘,夫妻反目,手足相爭,聯繫到曇花一現的西晉帝國,很多人會立即想到八王之亂。

說起「窩裡斗」,在中國歷史上,大概還沒有能比得上西晉初年的「八王之亂」那么正宗且波瀾壯闊的了。「八王」按出場順序排列為: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其中,汝南王和趙王分別是司馬懿的第四子、第九子;河間王和東海王分別是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司馬馗的孫子;楚王、長沙王和成都王分別是司馬懿的孫子晉武帝的第五子、第六子和第十六子。由此看來,這「八王」之間的親戚關係還真不算遠。既然都是自家人,有什麼大不了的事不能協商解決呢?說起來,他們也算是「協商」過了,只不過用的工具不是語言,而是刀槍。

這場「窩裡斗」的禍首,是傻皇帝的正宮娘娘賈南風。晉武帝死,傻太子司馬衷即位,朝廷大權把持在太后之父楊駿手中。賈娘娘不甘心,經內外串聯、上下點火,終於誣陷楊駿「為亂」,將楊氏親黨一網打盡。

不過,賈后空忙了一場,毛也沒得著--取代楊駿執政的是汝南王和太保衛瓘。她忍了幾個月,竟誣陷二執政有「廢立之謀」,讓楚王在夜裡帶兵圍了二人的府第,殺之,然後又以「矯詔」的罪名殺了楚王。

其貌不揚的賈后一石三鳥,終於攬大權於一身。如果她稍知收斂,也許結局就不會是後來那個樣子了,但她正相反:剛愎專權,淫虐日甚。這還不算,先是廢了太子司馬遹,繼而斬草除根。這就等於向窺伺在旁的趙王揚起了使之亢奮的「紅布」。結果,賈氏親黨被一網打盡。後來,賈娘娘被賜了一杯金屑酒,也嗚呼哀哉了。

趙王執政八個月,似乎不大過癮,乾脆一把搶過御璽篡了位。趙王眼睛不好,人稱「瞎兒」。「瞎兒」奪了「傻兒」的皇位,激起眾怒。過了兩個月,鎮守許昌的齊王起兵,成都王、河間王也一前一後地響應。三個晚輩和長輩打了兩個多月,雙方戰死近十萬人,最後以「瞎兒」失敗被賜死告終。代之而起的齊王命運不濟,執政僅半年,又被長沙王攻殺;受齊王株連被處死的近二千餘人。

司馬氏個個不含糊,殺人似砍瓜切菜般順手,好象腦袋剁下來還能長出一個來。這些「王」們無一例外搶的是中央政府。但是把人都殺光了,還統治誰呢?在這方面,「八王」們實在不如匈奴首領劉淵有遠見。劉淵手下大將劉景攻克晉國的城池,把男女三萬多口淹死於黃河之中。劉淵得報怒道:「吾所欲除者,司馬氏耳,細民何罪!」於是降了劉景的職。(《資治通鑑》卷八十七)[4]「八王」視「細民」如草芥,怎麼能有好結果?

太安二年(303年)八月,河間王、成都王聯兵進攻執政的長沙王。第二年五月,東海王發動政變囚長沙王,向對方講和。長沙王落在河間王的部下、殺人魔王張方的手中,被「炙而殺之」。按現在的話說就是被「燒烤」了。

就在司馬諸王大打出手如火如荼之際,別人也沒有閒著。匈奴左賢王劉宣等私議:「今司馬氏骨肉相殘,四海鼎沸,興邦復業,此其時矣。」(《晉書·載記第一》)很不幸的是,存有這種心思的並非劉宣一人:元康六年(296年)八月,秦(今甘肅天水、秦安一帶)、雍(今陝西關中及甘肅東部)的氐、羌推氐帥齊萬年為「皇帝」;永康二年(301年),散騎常侍張軌求為涼州刺史,「陰有保據河西之志」,而自316年晉愍帝降漢國、西晉亡後,當時的前涼勢力統治者張寔保劇涼州河西之地,雖向晉王司馬保、東晉稱臣(正式冊封要遲至東晉咸和八年),但其半獨立的態勢、實際割據涼州的野心立場不容否定;太安二年(303年)正月,蠻人張昌據江夏(今湖北安陸)擁立丘沈(後改名劉尼)為天子,建國號「漢」;永興元年(304年),氐人李雄在成都稱王,建國號為「成」,並於兩年後稱帝;也是在這一年,匈奴族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東北)稱王,建國號為「漢」,並於308年稱帝;永興二年(305年),右將軍陳敏據江東叛,自稱楚王。此外,後來建立「前趙」的匈奴人劉曜、建立「後趙」的羯人石勒、開「前燕」之基的鮮卑人慕容皝等,都經過這場戰亂的鍛鍊,不斷成長壯大起來。




八王

王號 姓名 汝南王 司馬亮
楚王 司馬瑋
趙王 司馬倫
齊王 司馬冏
河間王 司馬顒
成都王 司馬穎
長沙王 司馬乂
東海王 司馬越


每日頭條-歷史中"八王之亂"是哪八王?


(271—291年)西晉宗室。字彥度,晉武帝第五子。初封始平王,後徙封於楚。楊駿被殺,汝南王司馬亮輔政,賈皇后惡亮又忌瑋,乃使惠帝為詔,密令瑋殺亮。賈皇后又使惠帝為詔,言楚王矯詔害亮,且欲誅朝臣,圖謀不軌,被下廷尉,遂斬之。

(?~311年)西晉宗室。字元超,高密王泰次子。因討楊駿有功,封於東海郡。永康初中書令。及宗室諸王混戰,越率諸侯及鮮卑等步騎迎惠帝返洛陽,詔為太傅錄尚書事。懷帝即位初,委政于越,後帝親理萬機,越不悅,求出藩,鎮許昌。繼還洛陽,誣帝舅王延為亂,殺之,由此大失眾望。後又請討石勒,屯於項。越不臣之跡,四海所知,加之當時經濟破壞嚴重,動亂迭起,上下分崩離析,禍結彌深,遂憂懼成疾,卒於項。其部下欲還葬東海,石勒追及,焚其柩。

(279—306年)西晉宗室。字章度,晉武帝第十六子。太康末被封為成都王。齊王同討越王倫,穎發兵應之。倫被殺,伺輔政,驕侈無禮,故詔穎輔政,而穎猶讓不就。同敗,穎在鄴懸執朝政,事無巨細,皆就鄴諮之。其恃功驕奢,百度廢弛,甚於同時。穎恐長沙王乂在京勢大,乃與河間王頤謀,發兵伐長安。乂被執後,頤廢太子覃,穎被立為皇太弟,作為儲副。但穎驕侈日甚,討者四起,不得已,被廢歸藩。後惠帝遣人捕穎,范陽王司馬虓幽穎於鄴,遇械暴死?長史劉輿見穎在鄴地勢大,慮為後患,偽令人為皇上之使者,稱詔夜賜穎死。

(276—303年)晉武帝第6子。初封為長沙王。楚王司馬瑋被殺,乂因與瑋為同母弟、而被貶為常山王,頃之,復歸本國。乂見齊王司馬冏專權,曾言於成都王司馬穎,希望穎能維護先帝之業。及河間王司馬顒將誅冏,傳檄以乂為主帥,乂率左右,連戰3日,終於斬同。顒本以乂弱冏強,希乂為同所擒,然後以乂為藉口宣布四方共討之。趁此廢掉惠帝,立成都王穎,己為宰相,專制天下。但事與願違,其計不果,乃暗使人襲乂,乂並誅之。顒、穎同伐京都,連戰數月不休,乂斬獲穎軍六七萬,久戰糧乏,東海王司馬越收乂送金墉城被殺。

(?一302年)西晉宗室。父攸死,襲爵為齊王。初,趙王倫密與相結,廢賈皇后,以功轉游擊將軍。同以位低不滿,起兵誅倫,且遣使告成都、河間、常山、新野四王,傳檄天下。及倫被廢,惠帝復即位,拜同大司馬加九錫之命,如司馬懿輔魏故事。同輔政,沉於酒色,不入朝見,選舉不均,惟寵親信,海內失望,被長沙王乂所殺。

(?一301年)字子彝,司馬懿第九子。初封為安樂亭侯。司馬炎稱帝,封琅邪郡王,後改封於趙。為賈皇后所親信,曾參與謀害愍懷太子,不久又矯詔廢賈皇后為庶人,控制惠帝,獨攬大權,一如司馬懿輔魏故事。倫素庸下,不知書,無智策,所共立事者皆邪佞之徒,惟競榮利,無深謀遠略。淮南王允起兵討之,被倫所滅。既而矯作禪讓之詔,廢掉惠帝,改元建始,濫肆封侯,以苟且之惠取悅人情,以至於府庫之儲不充於賜,金銀冶鑄不給於印,故有白版之侯。時齊王冏、河間王顒及成都王穎傳檄討倫,大戰助余日,死者10萬,倫敗,被賜死。

(?一291年)字子翼,司馬懿第四子。仕魏為東中郎將,討諸葛誕失利,免官。不久,出監豫州諸軍事。司馬炎稱帝,封扶風郡王,邑萬戶,都督關中雍涼諸軍事。時宗室殷盛,無相統攝,以亮為宗師,使其管理宗族事務。咸寧三年(277年)徙封汝南。未幾,遷太尉錄尚書事。晉武帝卒,為楊駿所排斥,亮赴許昌避禍。及駿被誅,復錄尚書事。賈皇后嫉亮,密令楚王瑋誣其有廢立之謀,詔捕之,亮被亂兵所殺。

(?-306)字文載,河內溫縣人。司馬懿弟司馬孚的孫子,太原王瑰子。咸寧三年(277年)受封河間王。遷北中郎將,監鄴城。元康九年(299年)為平西將軍,鎮長安。趙王倫篡位,乃舉兵響應齊王冏討倫,進位侍中,太尉。永寧二年(302年)底受密詔起兵討冏,次年又與成都王穎合兵敗長沙王乂,隨後其部將張方劫惠帝及穎至長安。永興二年(305年)七月,東海王越被王浚推為盟主,欲率師迎惠帝還復舊都洛陽。三年正月,顒因劉喬兵敗欲與東海王越講和,但恐張方不從,遂使人殺之,送首級於東海王越請和,越不許,命宋胄等率鮮卑兵西迎惠帝。五月,越前鋒祁弘連敗顒軍,入關。顒單騎逃入太白山。越以詔書征顒為司徒。但越弟南陽王模暗遣其將梁臣於新安(今河南澠池東)途中殺顒,並其三子。



影片

by 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皇族內亂 - 八王之亂 作者:UltraValor
by 【歷史紀錄片】中國通史古代史【全180集】 P61 八王之亂 作者:謀師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