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六君子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六君子图
图片来自词典网

六君子图[1]是元代画家倪瓒的一部作品,作于1345年,,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六君子图》是三段式的构图方法,远山、湖水、丘石树木。近处是六棵树木在丘石之间顽强的生长,中间占据著画面大部分空间的空白处,似云、似雾、又似水,体现出深远幽静的气韵,再加上画面顶端的一抹远山,更显悠长。僻静的韵律,整洁的画面,作者的用笔用墨恰到好处,似乎再多加一笔都会使画面变脏,使得画面仙气升腾,好像会有白衣仙人从画面中走出来一样。

画作内容

《六君子图》此图绘坡陀上六株树木劲挺列植。湖面宽广无波,江上峰峦遥接远空,气象萧索清旷。六株树为,有其象征意义。 图上有倪瓒自题:“卢山甫每见辄求作画,至正五年(1345年)四月八日,泊舟弓河之上,而山甫篝灯出此纸,苦征余画,时已惫甚,只得勉以应之。大痴(黄公望)老师见之必大笑也。倪瓒。” 画幅中有元人黄公望题诗中指谓:“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王铎题语中评道:“画之简者,其神骨韵气则不薄。”还有朽木居士、赵觐、钱云等诗。还有明人董其昌题识,裱边有明人王铎,清人周寿昌许乃普陈铄陈碘等题跋或观款。

创作背景

此画作于倪瓒四十五岁之时,当时他已变卖家中田产出游。经历了家中巨变,从富裕的公子生活到现在的隐士状态,所以他的画显得特别寂寥、超逸。在至正五年(1345年)四月八日,云林在弓河之上行船游览周边之美景犯有睡意,这时卢山甫竟然提灯并拿出此纸来求云林为其作画,因此时已有困意只好勉强答应他。

艺术评鉴

《六君子图》的画面结构十分明了和简洁:平缓逶迤的远山,处在画面的大约四分之一处,并以此为界,向上的空白处就是天空,往下的空白便是水面,构成了画面远景。靠紧画面最下部分的是近处的石坡陁,还不到整个画面的四分之一。画面中部一大半空白的水面,万顷湖水尽收眼底。“三段式”构图就这样展开,实际上就是两道横向的平缓的石坡陁,把画面分割为三段。 倪瓒为了打破构图上单调,增加画面的意境、寒荒和萧疏感,画上了六棵不同品种树木,与横向的山石坡构成经纬走向,当然没有成经纬的交叉状态。而是使树木站立在近处的石坡上,从而构成了近景,是大痴(黄公望)说的“近看古木拥坡 ”和“居然相对六君子”的近景自然景物。 此图以平远的章法、淡逸疏朗的笔墨意趣突出表现了六株挺拔的树木,列植江边陂陀上的景象。这六株树分别为松、柏、樟、槐、楠、榆,有其象征意义。土石层叠,连勾带皴,树木用笔简洁疏放,墨色浓淡变化得宜。江上远峦以干笔皴擦,给人一种空灵之感。

《六君子图》远山是用饱满的枯笔长形线条画出,运笔极为自然,再用淡墨简单地皴擦而成,近处的石坡 ,墨色与远处的山石一致,亦是枯笔画出,但是用了重墨点苔,用了更多的皴法加强山石坡 的厚重感,体现了“石分三面”处理的传统路径。再用轻重的墨色画树木的枝干,树干略用重墨点染,六棵树木的树叶分别用淡墨和重墨点染,加以区别,使较为浓密的树叶中自然分出了层次,清新而自然。

相关影片


书画视频—六君子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