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内阁大学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内阁大学士,官名,明代为正五品,包括中极殿大学士(旧名华盖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旧名谨身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主要职责包括票拟批答、上传下达等。[1]

清初,曾设置内三院大学士,后改为内阁大学士,品级和员额屡经变迁,雍正八年(1730)以后均为正一品,乾隆十三年(1748)以后定为“三殿三阁”。此外,还有“协办大学士”。由于军机处的设置等因素,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有所削弱。清末新政时,改设内阁总理大臣及内阁协理大臣,大学士改在翰林院排列班次。[2]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内阁大学士                 职 权          票拟权等
                品 级         明代正五品,清代正二品或正一品 [3]                 废 止          清末新政

热议话题

历史沿革

唐代有宏文馆学士、集贤院学士,为掌文学著作之官,尝以宰相兼领、知馆、院事,称大学士。宋沿之,对学士中资望特高者,加“大”字。及明洪武十三年(1380)废丞相及中书省,十五年(1382)仿宋制设殿阁大学士,以为皇帝顾问。成祖即位后,以侍讲、侍读学士等翰林官参预机务,入内阁,至明中叶,遂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替皇帝起草诏令,批条奏章,商承政务,其本身官阶在尚书、侍郎下,但实权甚重。稍后,以尚书、侍郎入阁办事,兼大学士,加官至于一品,位望益尊。

清廷于天聪二年(1628),建文馆,命儒臣分直;天聪十年(1636),更名内三院(国史、秘书、弘文),后各置大学士一人,即内三院大学士;再后改内阁,内三院大学士亦改为内阁大学士。内阁大学士的品级,初制为满员一品、汉员二品,顺治十五年(1658),满员改与汉同,均为正二品;雍正八年(1730),又一并定为正一品。 雍正年间,清廷设立军机处,大学士职权为军机大臣所代替,其称仅作为荣衔,授予军机大臣及内外各官资望特高者,为正一品。

大学士皆以殿阁名入衔,明有中极、建极、文华、武英等殿和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并正五品,无定员;乾隆十年(1745)以后,大学士专以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文渊、体仁、东阁)入衔,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文臣最高官位,汉人一般非翰林出身不授此官。对内阁大学士和协办大学士通常都称为“中堂”

明朝内阁大学士

  • 罢丞相

洪武十三年(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案被诛,明太祖罢中书省,废除二千余年来的丞相制度,直接由皇帝亲统六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太祖御奉天殿,敕谕文武群臣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4] 但由于工作份量实在过于庞大,洪武十五年(1382年)不得不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一开始大学士并无实权,类似今日的秘书之职。《明史·职官一》载:“十五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建文中,改大学士为学士。”[5] 明成祖即位,复原制。

  • 设内阁

明成祖始开内阁于文渊阁,选翰林官解缙胡广杨荣等入职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政务自此始,有人渐升为大学士,但品阶只有正五品。仁宗增置谨身殿(后改建极殿)大学士,后大学士常以三孤兼任尚书,地位尊崇,为皇帝起草诏令,指导批答奏章,号称辅臣。仁宣时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入阁,多所扶正,海内清平。

大学士中居首者,号称首辅,其权最大,有票拟之权。明武宗正德中期以后,内阁权力急速发展,但内阁首辅的职权仍无法与以往的丞相相比。

参考资料

  1. 明史·志第四十八·职官一 .国学网.2019-03-01
  2. 清史稿· 志八十九·职官一 .国学网.2019-03-01
  3. 《清史稿·职官一》:初制,满员一品,汉员二品。顺治十五年,改与汉同。雍正八年,并定正一品。
  4. 《明太祖实录》卷239
  5. 明史·志第四十八·职官一 .国学网.201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