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刁协」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刁协(?-322年),字玄亮,一作元亮 [1-2] ,渤海饶安(今河北盐山西南)人,东晋大臣,御史中丞刁攸之子。 刁协出…”)
 
Tra對話 | 貢獻
 
行 1: 行 1:
 刁协(?-322年),字玄亮,一作元亮 [1-2]  ,渤海[[饶安]](今河北盐山西南)人,东晋大臣,御史中丞刁攸之子。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刁协
 +
| 圖像    = [[File:刁协.jpg|缩略图|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2373407706&di=a3a747c7bcc2f0c221e15fb97fc85a1c&imgtype=0&src=http%3A%2F%2Fy2.ifengimg.com%2Fcmpp%2F2015%2F05%2F25%2F06%2Fadf22c90-498e-4c66-b99a-7d8267b1b239_size68_w400_h484.jpg 原图链接]]]}}
 +
 
 +
[[ 刁协]] (?-322年),字玄亮,一作元亮,渤海[[饶安]](今河北盐山西南)人,东晋大臣,御史中丞刁攸之子。<ref name="名人那些事">{{cite web |url=https://www.mr12345.com/topic/1811 |title=刁协| accessdate=2019-03-12}}</ref>
  
 
 刁协出身于渤海刁氏,早年曾在西晋担任[[太常博士]],八王之乱期间历经诸王幕府,官至颍川太守,永嘉之乱时南奔江东,进入晋元帝司马睿的幕府,由镇东军谘祭酒累迁至丞相左长史,被司马睿引为心腹。他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历任左仆射、尚书令,参与制定朝廷的典章制度。后又与[[刘隗]]推行“刻碎之政”,抑制门阀势力,维护皇权,引起士族的不满。
 
 刁协出身于渤海刁氏,早年曾在西晋担任[[太常博士]],八王之乱期间历经诸王幕府,官至颍川太守,永嘉之乱时南奔江东,进入晋元帝司马睿的幕府,由镇东军谘祭酒累迁至丞相左长史,被司马睿引为心腹。他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历任左仆射、尚书令,参与制定朝廷的典章制度。后又与[[刘隗]]推行“刻碎之政”,抑制门阀势力,维护皇权,引起士族的不满。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以讨伐刘隗的名义发动叛乱,攻打国都建康,同时亦列举刁协罪状,于当年三月攻占石头城。刁协组织反攻,却被叛军击败,被迫逃离建康,结果在途中被随从杀害。[[王敦]]之乱平定后追复尚书令。以太牢之礼祭祀。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以讨伐刘隗的名义发动叛乱,攻打国都建康,同时亦列举刁协罪状,于当年三月攻占石头城。刁协组织反攻,却被叛军击败,被迫逃离建康,结果在途中被随从杀害。[[王敦]]之乱平定后追复尚书令。以太牢之礼祭祀。
 
本    名: 刁协
 
 
别    称: 刁令
 
 
字    号: 字玄亮 一作元亮
 
 
所处时代: 晋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渤海饶安(今河北盐山西南)
 
 
出生时间: 不详
 
 
去世时间: 322年
 
 
主要成就: 制定典章制度,抑制门阀
 
 
官    职: 尚书令、金紫光禄大夫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
=== 早年经历===
 
+
 刁协年轻时喜读儒家经籍,而且博闻强记,初授濮阳王国文学,累迁至太常博士、渤海郡大中正。他在八王之乱期间先后依附成都王[[司马颖]]、赵王[[司马伦]],长沙王[[司马乂]],历任平北将军司马、相国参军、骠骑将军司马。
 刁协年轻时喜读儒家经籍,而且博闻强记,初授濮阳王国文学,累迁至太常博士、渤海郡大中正。他在八王之乱期间先后依附成都王[[司马颖]]、赵王[[司马伦]],长沙王[[司马乂]],历任平北将军司马、相国参军、骠骑将军司马。 [3]
+
=== 任职江东===
 
+
 永嘉元年(307年),东嬴公司马腾出镇邺城(治今河北临漳),并征辟刁协为幕府长史。不久,刁协出任颍川太守,后又被任命为河南尹,但却并未到职。
  任职江东
 
 
 
 永嘉元年(307年),东嬴公司马腾出镇邺城(治今河北临漳),并征辟刁协为幕府长史。不久,刁协出任颍川太守,后又被任命为河南尹,但却并未到职。 [4]
 
 
永嘉五年(311年),匈奴汉国肆虐中原,俘获[[晋怀帝]],史称[[永嘉之乱]]。刁协避乱渡江,到建康(治今江苏南京)投奔琅琊王司马睿,被授为镇东将军府军谘祭酒,后又改任镇东将军长史。 [5]
 
 
 
建兴元年(313年),晋愍帝继位,任命司马睿为左丞相,并征拜刁协为御史中丞。但当时皇室、世族纷纷南下江东,西晋政权已是名存实亡。刁协遂留在江东,被司马睿授为丞相左长史。 [6]
 
 
 
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称晋王,建立东晋,并于次年正式称帝,史称晋元帝。刁协初任尚书左仆射,后进拜尚书令,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当时,东晋政权初建,典章制度均未确立。刁协因曾在中朝任职,熟悉旧制,被委以创立宪章的重任。 [7]
 
 
 
 抑制门阀
 
 
 
东晋建立后,皇权薄弱,以琅琊王氏为代表的门阀势力非常强盛。王导担任丞相,居建康辅政;王敦为大将军,拥重兵于武昌(治今湖北鄂州),王氏子弟都位居要职,甚至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晋元帝对此非常忌惮,便重用刁协、[[刘隗]],以抑制琅琊王氏的权势,并逐渐疏远王导。 [8]  刁协与刘隗奉行元帝意旨,推行一系列“刻碎之政”,以排抑豪强。 [9]
 
 
 
刁协生性强悍,待人接物不习苟且,凡事都崇上抑下,常借醉酒之机凌辱公卿 [10]  ,琅琊王氏等门阀势力都对他侧目以视。但他悉心尽力,志在维护皇权,因而极得晋元帝的信任。 [11]  刁协曾建议将扬州诸郡的僮客恢复良民身份,以备征役。士族对此都怨恨不已。 [12]  出身汝南周氏的[[周嵩]]更对刁协进行直接的人身攻击,称他为佞幸小人。 [13]
 
 
 
 兵乱遇害
 
  
 永 昌元 (322 年), 王敦在武昌起兵 以讨伐刘隗的名义东攻建康,兵至芜湖时又列举刁协罪状。 大怒,召回出镇的[[戴渊]] 、刘隗 准备与[[ 王敦]] 决战 。刁协 在刘隗回朝后,与他一同向元帝进言 主张诛杀留在 建康 氏族人。但元帝却没有采纳 [14]
+
 永 嘉五 (311 年), 匈奴汉国肆虐中原 俘获[[ 怀 帝]], 史称[[ 永嘉之乱]]。刁协 避乱渡江 建康 (治今江苏南京)投奔琅琊 司马睿,被授为镇东将军府军谘祭酒,后又改任镇东将军长史
  
  三月 王敦逼近建康 占据石头城。 刁协 与刘隗 戴渊等人率军反攻,企图夺回石头城,却被王敦击败。王敦乘胜攻入建康。刁协与刘隗退至太极殿,元帝拉住二人的手,流泪呜咽 让他们逃离建康以避祸 。刁协 表示要以死尽忠 ,被 元帝劝阻。元帝拨给二人兵 ,让他们自寻生路 [15]
+
  建兴元年(313 晋愍帝继位,任命司马睿为左丞相 并征拜 刁协 为御史中丞。但当时皇室 世族纷纷南下江东 西晋政权已是名存实亡 。刁协 遂留在江东 ,被 睿授为丞相左长史
  
 刁协 年老体弱 出逃 不能骑马,以致行动迟缓 上平 对人素无恩情 同行随从都离心离德 他刚到江乘(今南京 北二十公里处) 便被左右随从诛杀 首级送呈 。王敦 允许刁 家属将刁协收葬 。晋元帝 得知 刁协 还是未免一死 非常悲痛 将送交 刁协 首级者秘密逮捕诛杀 [16]
+
  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称晋王,建立东晋,并于次年正式称帝,史称晋元帝。 刁协 初任尚书左仆射 ,后 进拜尚书令 ,加 授[[金紫光禄大夫]]。当 时, 东晋政权初建,典章制度均未确立。刁协因曾在中朝任职,熟悉旧制,被委以创立宪章的重任
 +
===抑制门阀===
 +
晋建立后 皇权薄弱 以琅琊 氏为代表的门阀势力非常强盛 王导担任丞相,居建康辅政; 王敦 为大将军,拥重兵于武昌(治今湖北鄂州),王 子弟都位居要职,甚至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晋元帝 对此非常忌惮,便重用 刁协 、[[刘隗]] 以抑制琅琊王氏的权势 并逐渐疏远王导。 刁协 与刘隗奉行元帝意旨,推行一系列“刻碎之政”,以排抑豪强
  
 平反昭雪
+
刁协生性强悍,待人接物不习苟且,凡事都崇上抑下,常借醉酒之机凌辱公卿,琅琊王氏等门阀势力都对他侧目以视。但他悉心尽力,志在维护皇权,因而极得晋元帝的信任。刁协曾建议将扬州诸郡的僮客恢复良民身份,以备征役。士族对此都怨恨不已。出身汝南周氏的[[周嵩]]更对刁协进行直接的人身攻击,称他为佞幸小人。
 +
===兵乱遇害===
 +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在武昌起兵,以讨伐刘隗的名义东攻建康,兵至芜湖时又列举刁协罪状。晋元帝大怒,召回出镇的[[戴渊]]、刘隗,准备与[[王敦]]决战。刁协在刘隗回朝后,与他一同向元帝进言,主张诛杀留在建康的王氏族人。但元帝却没有采纳。
  
  太宁二 (324年) ,王敦 再次叛乱 最终兵 身死 。王敦 之乱彻底平定 晋明 为王敦之乱中遇害 [[周顗]]、[[戴渊]]等人平反 追赠 刁协 却因出逃未获同等待遇 [17]
+
  三月 ,王敦 逼近建康 占据石头城。刁协与刘隗、戴渊等人率军反攻,企图夺回石头城,却被王敦击 败。王敦 乘胜攻入建康 刁协与刘隗退至太极殿,元 拉住二人 手,流泪呜咽 让他们逃离建康 避祸 。刁协 表示要以死尽忠,被元帝劝阻。元帝拨给二人兵马,让他们自寻生路
  
  咸康年间(335年-342年), 刁协 之子刁彝上疏朝廷 请求为父亲平反。辅政大臣庾冰等人都认为,刁协 不能 死节 报君王 反而死于出逃途中 不肯恢复其官爵 丹阳尹殷融、 光禄大夫蔡谟对此持有异议 先后为 刁协 鸣不平,认为 刁协是 中兴功臣 忠于国家 出逃是迫不得已 理应加以追赠 。晋 恢复刁协官位可对后 起劝勉作用 便 刁协 为尚书令,以太牢之礼祭祀 [18]
+
 刁协 年老体弱 出逃后 不能 骑马, 致行动迟缓 再加上平时对人素无恩情 同行随从都离心离德 他刚到江乘(今南京东北二十公里处),便被 右随从诛杀 首级送呈王敦。王敦允许刁氏家属将 刁协 收葬。晋元帝得知 刁协 未免一死,非常悲痛 将送交刁协首级者秘密逮捕诛杀。
 +
===平反昭雪===
 +
太宁二年(324年) 王敦再次叛乱 最终兵败身死。王敦之乱彻底平定 。晋 帝为 王敦之乱中遇害的[[周顗]]、[[戴渊]]等 平反 予以 赠。但 刁协 却因出逃未获同等待遇 。  
  
 +
咸康年间(335年-342年),刁协之子刁彝上疏朝廷,请求为父亲平反。辅政大臣庾冰等人都认为,刁协不能死节以报君王,反而死于出逃途中,不肯恢复其官爵。丹阳尹殷融、左光禄大夫蔡谟对此持有异议,先后为刁协鸣不平,认为刁协是中兴功臣,忠于国家,出逃是迫不得已,理应加以追赠。晋成帝认为恢复刁协官位可对后人起劝勉作用,便追复刁协为尚书令,以太牢之礼祭祀。
 
=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刁协精通儒学,谙习典章制度,在东晋创立初期,负责制定宪章,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制定了一整套封建典章礼仪制度,对于明尊卑、辨贵贱、别等级、防僭越、崇皇权、抑权臣具有一定作用。他和刘隗是晋元帝心腹,推行“刻碎之政”,与琅琊王氏等门阀势力相抗衡。 [19]
+
 刁协精通儒学,谙习典章制度,在东晋创立初期,负责制定宪章,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制定了一整套封建典章礼仪制度,对于明尊卑、辨贵贱、别等级、防僭越、崇皇权、抑权臣具有一定作用。他和刘隗是晋元帝心腹,推行“刻碎之政”,与琅琊王氏等门阀势力相抗衡。
 
=轶事典故=
 
=轶事典故=
 周顗一次在尚书省值夜时突然发病,病势危急。刁协当时正好在场,极力营救,表现的非常亲密友好。天亮时,周顗病情有所好转,刁协便命人通知其弟周嵩。周嵩急忙赶来,刚一进门,刁协便离座大哭,述说周顗夜里病危的状况。周嵩扬手一耳光,打得刁协惊退到门边。他来到周顗床前,也不探问病情,便直截了当地对哥哥说:“您在中朝是与和峤齐名的人物,怎么会和刁协这种佞幸小人有交情?”说完掉头便走。 [13]
+
 周顗一次在尚书省值夜时突然发病,病势危急。刁协当时正好在场,极力营救,表现的非常亲密友好。天亮时,周顗病情有所好转,刁协便命人通知其弟周嵩。周嵩急忙赶来,刚一进门,刁协便离座大哭,述说周顗夜里病危的状况。周嵩扬手一耳光,打得刁协惊退到门边。他来到周顗床前,也不探问病情,便直截了当地对哥哥说:“您在中朝是与和峤齐名的人物,怎么会和刁协这种佞幸小人有交情?”说完掉头便走。
 
=人物评价=
 
=人物评价=
 
[[王导]]:刁玄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岩岩,卞望之(卞壸)之峯距。
 
[[王导]]:刁玄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岩岩,卞望之(卞壸)之峯距。
  
[[司马睿]]:尚书令协,抗志高亮,才鉴博朗,朕甚喜之。(《下刁协诏》) [20]
+
[[司马睿]]:尚书令协,抗志高亮,才鉴博朗,朕甚喜之。(《下刁协诏》)
  
[[司马衍]]:协情在忠主,而失为臣之道,故令王敦得托名公义,而实肆私忌,遂令社稷受屈,元皇衔耻,致祸之原,岂不有由!(《追赠刁协本官诏》) [21]
+
[[司马衍]]:协情在忠主,而失为臣之道,故令王敦得托名公义,而实肆私忌,遂令社稷受屈,元皇衔耻,致祸之原,岂不有由!(《追赠刁协本官诏》)
  
[[虞预]]:少好学,虽不研精而多所博涉。中兴制度,皆禀于协。 [22]
+
[[虞预]]:少好学,虽不研精而多所博涉。中兴制度,皆禀于协。<ref name="国学导航">{{cite web |url=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201/00qjjs/029.htm |title=虞预《晋书》| accessdate=2017-12-18}}</ref>
  
[[何法盛]]:中兴草创,制度未立,朝臣无练习旧仪者。惟协以久在中朝,加性聪朗,多谙故事,朝廷宪体、出入威仪、唱赞一皆禀於协,当时称为强记。 [23]
+
[[何法盛]]:中兴草创,制度未立,朝臣无练习旧仪者。惟协以久在中朝,加性聪朗,多谙故事,朝廷宪体、出入威仪、唱赞一皆禀於协,当时称为强记。
  
[[沈约]]:自汉末剥乱,旧章乖弛,魏初则王粲、卫觊典定众仪;蜀朝则孟光、许慈创理制度;晋始则荀顗、郑冲详定晋礼;江左则荀崧、刁协缉理乖紊。 [24]
+
[[沈约]]:自汉末剥乱,旧章乖弛,魏初则王粲、卫觊典定众仪;蜀朝则孟光、许慈创理制度;晋始则荀顗、郑冲详定晋礼;江左则荀崧、刁协缉理乖紊。
  
[[房玄龄]]:夫太刚则折,至察无徒,以之为政,则害于而国;用之行己,则凶于乃家。诚以器乖容众,非先王之道也。……玄亮刚愎,与物多违,虽有崇上之心,专行刻下之化,同薄相济,并运天机。是使贤宰见疏,致物情于解体;权臣发怒,借其名以誓师。既而谋人之国,国危而苟免;见昵于主,主辱而图生。自取流亡,非不幸也。 [25]
+
[[房玄龄]]:夫太刚则折,至察无徒,以之为政,则害于而国;用之行己,则凶于乃家。诚以器乖容众,非先王之道也。……玄亮刚愎,与物多违,虽有崇上之心,专行刻下之化,同薄相济,并运天机。是使贤宰见疏,致物情于解体;权臣发怒,借其名以誓师。既而谋人之国,国危而苟免;见昵于主,主辱而图生。自取流亡,非不幸也。
  
[[司马光]]:丧乱之后,江东草创,刁协久宦中朝,谙练旧事,贺循为世儒宗,明习礼学,凡有疑议,皆取决焉。 [26]
+
[[司马光]]:丧乱之后,江东草创,刁协久宦中朝,谙练旧事,贺循为世儒宗,明习礼学,凡有疑议,皆取决焉。
  
[[袁燮]]:臣闻:“自古舆隶小臣,未有久任事而不坏其国,亦未有坏其国而不及其家与身者。”费无极、赵高、江充、息夫躬、刘隗、刁协、朱异、赵岩之流,家国俱祸,覆辙可鉴。 [27]
+
[[袁燮]]:臣闻:“自古舆隶小臣,未有久任事而不坏其国,亦未有坏其国而不及其家与身者。”费无极、赵高、江充、息夫躬、刘隗、刁协、朱异、赵岩之流,家国俱祸,覆辙可鉴。
  
[[曹彦约]]:敦之举兵内向也,专以刘隗、刁协为名,人徒知隗协二子与敦不相好耳。考其本末,则导初相元帝,亲近无二,及刘隗用事,渐见疏远。协崇上抑下,为王氏所嫉,敦既作逆,隗又请诛王氏,导之切齿二子,非特一日,则举兵而诛隗协,不可谓非导之意。 [28]
+
[[曹彦约]]:敦之举兵内向也,专以刘隗、刁协为名,人徒知隗协二子与敦不相好耳。考其本末,则导初相元帝,亲近无二,及刘隗用事,渐见疏远。协崇上抑下,为王氏所嫉,敦既作逆,隗又请诛王氏,导之切齿二子,非特一日,则举兵而诛隗协,不可谓非导之意。
  
[[周应合]]:晋自渡江,崎岖百年,王敦、苏峻、桓温父子,相继称兵内侮,其弱甚矣。敦峻之乱,自刘隗、刁协、庾亮启之,然寇至辄遁,王导亦避峻出奔。数人皆执政大臣,或元舅故老,一时之望,而仓卒之际,委主于贼,苟求自全。 [29]
+
[[周应合]]:晋自渡江,崎岖百年,[[ 王敦]] [[ 苏峻]] [[ 桓温]] 父子,相继称兵内侮,其弱甚矣。敦峻之乱,自刘隗、刁协、庾亮启之,然寇至辄遁,王导亦避峻出奔。数人皆执政大臣,或元舅故老,一时之望,而仓卒之际,委主于贼,苟求自全。
 
=个人作品=
 
=个人作品=
 《全晋文》收录刁协的奏疏四篇:《秦为显义亭侯焕选官属》、《奏请缓征徐龛》、《驳孙文上事》、《复肉刑议》。 [30]
+
 《全晋文》收录刁协的奏疏四篇:《[[ 秦为显义亭侯焕选官属]] 》、《奏请缓征徐龛》、《驳孙文上事》、《复肉刑议》。
 
=亲属成员=
 
=亲属成员=
 祖父,[[刁恭]],官至齐郡太守。 [31]
+
 祖父,[[刁恭]],官至齐郡太守。  
 
 
父亲,[[刁攸]],官至御史中丞。 [31]
 
 
 
儿子,[[刁彝]],官至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曾杀王敦党羽以报父仇。 [32]
 
  
  孙子
+
  父亲,[[刁攸]],官至御史中丞。
  
[[刁逵]],曾任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参与桓玄之乱,授为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后被刘裕斩于石头城。 [33]
+
儿子,[[刁彝]],官至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曾杀王敦党羽以报父仇。
 +
===孙子===
 +
[[刁逵]],曾任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参与桓玄之乱,授为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后被刘裕斩于石头城。
  
[[刁畅]],曾任始兴相,参与桓玄之乱,授为右卫将军,后被刘毅击败,伏诛。 [33]
+
[[刁畅]],曾任始兴相,参与桓玄之乱,授为右卫将军,后被刘毅击败,伏诛。
  
[[刁骋]],桓玄之乱后幸免于难,官至给事中,后因谋反被杀。 [33]
+
[[刁骋]],桓玄之乱后幸免于难,官至给事中,后因谋反被杀。
 
=史籍记载=
 
=史籍记载=
 《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 [25]
+
 《[[ 晋书]] ·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
 
=影视形象=
 
=影视形象=
2016年电视剧《书圣王羲之》,姚鑫饰演刁协。
+
2016年电视剧《[[ 书圣王羲之]] 》,[[ 姚鑫]] 饰演刁协。
=参考 资料=
+
=参考文献=
1.  虞预《晋书》:刁协字元亮。渤海饶安人。
+
{{reflist}}
 
 
2.  《晋中兴书·卷七》:刁协字元亮,除左仆射。
 
 
 
3.  《晋书·刁协传》:协少好经籍,博闻强记,释褐濮阳王文学,累转太常博士、本郡大中正。成都王颖请为平北司马,后历赵王伦相国参军,长沙王乂骠骑司马。
 
 
 
4.  《晋书·刁协传》:及东嬴公腾镇临漳,以协为长史,转颍川太守。永嘉初,为河南尹,未拜。
 
 
 
5.  《晋书·刁协传》:避难渡江。元帝以为镇东军谘祭酒,转长史。
 
 
 
6.  《晋书·刁协传》:愍帝即位,征为御史中丞,例不行。元帝为丞相,以协为左长史。
 
 
 
7.  《晋书·刁协传》:中兴建,拜尚书左仆射。于时朝廷草创,宪章未立,朝臣无习旧仪者。协久在中朝,谙练旧事,凡所制度,皆禀于协焉,深为当时所称许。太兴初,迁尚书令,在职数年,加金紫光禄大夫,令如故。
 
 
 
8.  《资治通鉴·晋纪十三》:敦总征讨,导专机政,群从子弟布列显要,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后敦自恃有功,且宗族强盛,稍益骄恣,帝畏而恶之。乃引刘隗、刁协等以为腹心,稍抑损王氏之权,导亦渐见疏外。
 
 
 
9.  《晋书·刘隗传》:与尚书令刁协并为元帝所宠,欲排抑豪强。诸刻碎之政,皆云隗、协所建。
 
 
 
10.  《晋书·熊远传》:时尚书刁协用事,众皆惮之。尚书郎卢綝将入直,遇协于大司马门外。协醉,使綝避之,綝不回。协令威仪牵捽綝堕马,至协车前而后释。
 
 
 
11.  《晋书·刁协传》:协性刚悍,与物多忤,每崇上抑下,故为王氏所疾。又使酒放肆,侵毁公卿,见者莫不侧目。然悉力尽心,志在匡救,帝甚信任之。
 
 
 
12.  《资治通鉴·晋纪十三》:诏免中州良民遭难为扬州诸郡僮客者,以备征役。尚书令刁协之谋也,由是众益怨之。
 
 
 
13.  《世说新语·方正第五》:周伯仁为吏部尚书,在省内夜疾危急。时刁玄亮为尚书令,营救备亲好之至。良久小损。明旦,报仲智,仲智狼狈来。始入户,刁下床对之大泣,说伯仁昨危急之状。仲智手批之,刁为辟易于户侧。既前,都不问病,直云:“君在中朝,与和长舆齐名,那与佞人刁协有情?”迳便出。
 
 
 
14.  《资治通鉴·晋纪十四》:戊辰,敦举兵于武昌,上疏罪状刘隗。……敦至芜湖,又上表罪状刁协。帝大怒,乙亥,诏曰:“……今亲帅六军以诛大逆,有杀敦者,封五千户侯。”……帝征戴渊、刘隗入卫建康。隗至,百官迎于道,及入见,与刁协劝帝尽诛王氏;帝不许。
 
 
 
15.  《资治通鉴·晋纪十四》:三月,……敦据石头。……帝命刁协、刘隗、戴渊帅众攻石头,王导、周顗、郭逸、虞潭等三道出战,协等兵皆大败。敦拥兵不朝,放士卒劫掠,宫省奔散。……刁协、刘隗既败,俱入宫,见帝于太极东除。帝执协、隗手,流涕呜咽,劝令避祸。协曰:“臣当守死,不敢有贰。”帝曰:“今事逼矣,安可不行!”乃令给协、隗人马,使自为计。
 
 
 
16.  《晋书·刁协传》:协年老,不堪骑乘,素无恩纪,募从者,皆委之行。至江乘,为人所杀,送首于敦,敦德刁氏,收葬之。帝痛协不免,密捕送协首者而诛之。
 
 
 
17.  《晋书·刁协传》:敦平后,周顗、戴若思等皆被显赠,惟协以出奔不在其例。
 
 
 
18.  《晋书·刁协传》:敦平后,周顗、戴若思等皆被显赠,惟协以出奔不在其例。咸康中,协子彝上疏讼之。在位者多以明帝之世褒贬已定,非所得更议,且协不能抗节陨身,乃出奔遇害,不可复其官爵也。丹阳尹殷融议曰:“王敦恶逆,罪不容诛,则协之善亦不容赏。若以忠非良图,谋事失算,以此为责者,盖在于讥议之间耳。即凶残之诛以为国刑,将何以沮劝乎!当敦专逼之时,庆赏威刑专自己出,是以元帝虑深崇本,以协为比,事由国计,盖不为私。且中兴四佐,位为朝首。于时事穷计屈,奉命违寇,非为逃刑。谓宜显赠,以明忠义。”时庾冰辅政,疑不能决。左光禄大夫蔡谟与冰书曰:“刁令中兴上佐,有死难之名,天下不闻其罪,而见其贬,致令刁氏称冤,此乃为王敦复仇也。内沮忠臣之节,论者惑之。……”冰然之。事奏,成帝诏曰:“……若极明国典,则曩刑非重。今正当以协之勤有可书,敦之逆命不可长,故议其事耳。今可复协本位,加之册祭,以明有忠于君者纤介必显,虽于贬裁未尽,然或足有劝矣。”于是追赠本官,祭以太牢。
 
 
 
19.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八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0.  全晋文:卷八  .古籍 文献 网[引用日期2017-09-18]
 
 
 
21.  全晋文:卷十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2017-09-18]
 
 
 
22.  虞预《晋书》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7-12-18]
 
 
 
23.  晋中兴书:卷七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2017-09-18]
 
 
 
24.  宋书:礼志一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7-09-18]
 
 
 
25.  晋书:列传第三十九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7-09-12]
 
 
 
26.  资治通鉴:晋纪十二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7-09-19]
 
 
 
27.  絜斋集:卷十一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2017-09-19]
 
 
 
28.  南宋·曹彦约《昌谷集·卷二十一》
 
 
 
29.  南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四十三》
 
 
 
30.  全晋文:卷一百九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2017-09-12]
 
 
 
31.  《晋书·刁协传》:祖恭,魏齐郡太守。父攸,武帝时御史中丞。
 
 
 
32.  《晋书·刁协传》:彝字大伦。少遭家难。王敦诛后,彝斩仇人党,以首祭父墓,诣廷尉请罪,朝廷特宥之,由是知名,历尚书吏部郎、吴国内史,累迁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假节,镇广陵,卒于官。
 
 
 
33.  《晋书·刁协传》:子逵,字伯道,逵弟畅,字仲远;次子弘,字叔仁,并历显职。隆安中,逵为广州刺史,领平越中郎将、假节;畅为始兴相;弘为冀州刺史。桓玄篡位,以逵为西中郎将、豫州刺史,镇历阳;畅右卫将军;弘抚军桓修司马。刘裕起义,斩桓修,时畅、弘谋起兵袭裕,裕遣刘毅讨之,畅伏诛;弘亡,不知所在。逵在历阳执刘裕参军诸葛长民,槛车送于桓玄,至当利而玄败,送人共破槛出长民,遂趣历阳。逵弃城而走,为下人所执,斩于石头。子侄无少长皆死,惟小弟骋被宥,为给事中,寻谋反伏诛,刁氏遂灭。
 

於 2019年3月12日 (二) 12:18 的最新修訂

刁協

刁協(?-322年),字玄亮,一作元亮,渤海饒安(今河北鹽山西南)人,東晉大臣,御史中丞刁攸之子。[1]

刁協出身於渤海刁氏,早年曾在西晉擔任太常博士,八王之亂期間歷經諸王幕府,官至潁川太守,永嘉之亂時南奔江東,進入晉元帝司馬睿的幕府,由鎮東軍諮祭酒累遷至丞相左長史,被司馬睿引為心腹。他輔佐司馬睿建立東晉,歷任左僕射、尚書令,參與制定朝廷的典章制度。後又與劉隗推行「刻碎之政」,抑制門閥勢力,維護皇權,引起士族的不滿。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以討伐劉隗的名義發動叛亂,攻打國都建康,同時亦列舉刁協罪狀,於當年三月攻占石頭城。刁協組織反攻,卻被叛軍擊敗,被迫逃離建康,結果在途中被隨從殺害。王敦之亂平定後追復尚書令。以太牢之禮祭祀。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刁協年輕時喜讀儒家經籍,而且博聞強記,初授濮陽王國文學,累遷至太常博士、渤海郡大中正。他在八王之亂期間先後依附成都王司馬穎、趙王司馬倫,長沙王司馬乂,歷任平北將軍司馬、相國參軍、驃騎將軍司馬。

任職江東

永嘉元年(307年),東嬴公司馬騰出鎮鄴城(治今河北臨漳),並徵辟刁協為幕府長史。不久,刁協出任潁川太守,後又被任命為河南尹,但卻並未到職。

永嘉五年(311年),匈奴漢國肆虐中原,俘獲晉懷帝,史稱永嘉之亂。刁協避亂渡江,到建康(治今江蘇南京)投奔琅琊王司馬睿,被授為鎮東將軍府軍諮祭酒,後又改任鎮東將軍長史。

建興元年(313年),晉愍帝繼位,任命司馬睿為左丞相,並征拜刁協為御史中丞。但當時皇室、世族紛紛南下江東,西晉政權已是名存實亡。刁協遂留在江東,被司馬睿授為丞相左長史。

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稱晉王,建立東晉,並於次年正式稱帝,史稱晉元帝。刁協初任尚書左僕射,後進拜尚書令,加授金紫光祿大夫。當時,東晉政權初建,典章制度均未確立。刁協因曾在中朝任職,熟悉舊制,被委以創立憲章的重任。

抑制門閥

東晉建立後,皇權薄弱,以琅琊王氏為代表的門閥勢力非常強盛。王導擔任丞相,居建康輔政;王敦為大將軍,擁重兵於武昌(治今湖北鄂州),王氏子弟都位居要職,甚至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晉元帝對此非常忌憚,便重用刁協、劉隗,以抑制琅琊王氏的權勢,並逐漸疏遠王導。刁協與劉隗奉行元帝意旨,推行一系列「刻碎之政」,以排抑豪強。

刁協生性強悍,待人接物不習苟且,凡事都崇上抑下,常借醉酒之機凌辱公卿,琅琊王氏等門閥勢力都對他側目以視。但他悉心盡力,志在維護皇權,因而極得晉元帝的信任。刁協曾建議將揚州諸郡的僮客恢復良民身份,以備征役。士族對此都怨恨不已。出身汝南周氏的周嵩更對刁協進行直接的人身攻擊,稱他為佞幸小人。

兵亂遇害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在武昌起兵,以討伐劉隗的名義東攻建康,兵至蕪湖時又列舉刁協罪狀。晉元帝大怒,召回出鎮的戴淵、劉隗,準備與王敦決戰。刁協在劉隗回朝後,與他一同向元帝進言,主張誅殺留在建康的王氏族人。但元帝卻沒有採納。

同年三月,王敦逼近建康,占據石頭城。刁協與劉隗、戴淵等人率軍反攻,企圖奪回石頭城,卻被王敦擊敗。王敦乘勝攻入建康。刁協與劉隗退至太極殿,元帝拉住二人的手,流淚嗚咽,讓他們逃離建康以避禍。刁協表示要以死盡忠,被元帝勸阻。元帝撥給二人兵馬,讓他們自尋生路。

刁協年老體弱,出逃後不能騎馬,以致行動遲緩,再加上平時對人素無恩情,同行隨從都離心離德。他剛到江乘(今南京東北二十公里處),便被左右隨從誅殺,首級送呈王敦。王敦允許刁氏家屬將刁協收葬。晉元帝得知刁協還是未免一死,非常悲痛,將送交刁協首級者秘密逮捕誅殺。

平反昭雪

太寧二年(324年),王敦再次叛亂,最終兵敗身死。王敦之亂徹底平定。晉明帝為王敦之亂中遇害的周顗戴淵等人平反,予以追贈。但刁協卻因出逃未獲同等待遇。

咸康年間(335年-342年),刁協之子刁彝上疏朝廷,請求為父親平反。輔政大臣庾冰等人都認為,刁協不能死節以報君王,反而死於出逃途中,不肯恢復其官爵。丹陽尹殷融、左光祿大夫蔡謨對此持有異議,先後為刁協鳴不平,認為刁協是中興功臣,忠於國家,出逃是迫不得已,理應加以追贈。晉成帝認為恢復刁協官位可對後人起勸勉作用,便追復刁協為尚書令,以太牢之禮祭祀。

主要成就

刁協精通儒學,諳習典章制度,在東晉創立初期,負責制定憲章,並在較短的時間內,制定了一整套封建典章禮儀制度,對於明尊卑、辨貴賤、別等級、防僭越、崇皇權、抑權臣具有一定作用。他和劉隗是晉元帝心腹,推行「刻碎之政」,與琅琊王氏等門閥勢力相抗衡。

軼事典故

周顗一次在尚書省值夜時突然發病,病勢危急。刁協當時正好在場,極力營救,表現的非常親密友好。天亮時,周顗病情有所好轉,刁協便命人通知其弟周嵩。周嵩急忙趕來,剛一進門,刁協便離座大哭,述說周顗夜裡病危的狀況。周嵩揚手一耳光,打得刁協驚退到門邊。他來到周顗床前,也不探問病情,便直截了當地對哥哥說:「您在中朝是與和嶠齊名的人物,怎麼會和刁協這種佞幸小人有交情?」說完掉頭便走。

人物評價

王導:刁玄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岩岩,卞望之(卞壼)之峯距。

司馬睿:尚書令協,抗志高亮,才鑒博朗,朕甚喜之。(《下刁協詔》)

司馬衍:協情在忠主,而失為臣之道,故令王敦得託名公義,而實肆私忌,遂令社稷受屈,元皇銜恥,致禍之原,豈不有由!(《追贈刁協本官詔》)

虞預:少好學,雖不研精而多所博涉。中興制度,皆稟於協。[2]

何法盛:中興草創,制度未立,朝臣無練習舊儀者。惟協以久在中朝,加性聰朗,多諳故事,朝廷憲體、出入威儀、唱贊一皆稟於協,當時稱為強記。

沈約:自漢末剝亂,舊章乖弛,魏初則王粲、衛覬典定眾儀;蜀朝則孟光、許慈創理制度;晉始則荀顗、鄭沖詳定晉禮;江左則荀崧、刁協緝理乖紊。

房玄齡:夫太剛則折,至察無徒,以之為政,則害於而國;用之行己,則凶於乃家。誠以器乖容眾,非先王之道也。……玄亮剛愎,與物多違,雖有崇上之心,專行刻下之化,同薄相濟,並運天機。是使賢宰見疏,致物情於解體;權臣發怒,借其名以誓師。既而謀人之國,國危而苟免;見昵於主,主辱而圖生。自取流亡,非不幸也。

司馬光:喪亂之後,江東草創,刁協久宦中朝,諳練舊事,賀循為世儒宗,明習禮學,凡有疑議,皆取決焉。

袁燮:臣聞:「自古輿隸小臣,未有久任事而不壞其國,亦未有壞其國而不及其家與身者。」費無極、趙高、江充、息夫躬、劉隗、刁協、朱異、趙岩之流,家國俱禍,覆轍可鑑。

曹彥約:敦之舉兵內向也,專以劉隗、刁協為名,人徒知隗協二子與敦不相好耳。考其本末,則導初相元帝,親近無二,及劉隗用事,漸見疏遠。協崇上抑下,為王氏所嫉,敦既作逆,隗又請誅王氏,導之切齒二子,非特一日,則舉兵而誅隗協,不可謂非導之意。

周應合:晉自渡江,崎嶇百年,王敦蘇峻桓溫父子,相繼稱兵內侮,其弱甚矣。敦峻之亂,自劉隗、刁協、庾亮啟之,然寇至輒遁,王導亦避峻出奔。數人皆執政大臣,或元舅故老,一時之望,而倉卒之際,委主於賊,苟求自全。

個人作品

《全晉文》收錄刁協的奏疏四篇:《秦為顯義亭侯煥選官屬》、《奏請緩徵徐龕》、《駁孫文上事》、《復肉刑議》。

親屬成員

祖父,刁恭,官至齊郡太守。

父親,刁攸,官至御史中丞。

兒子,刁彝,官至北中郎將、徐兗二州刺史,曾殺王敦黨羽以報父仇。

孫子

刁逵,曾任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參與桓玄之亂,授為西中郎將、豫州刺史,後被劉裕斬於石頭城。

刁暢,曾任始興相,參與桓玄之亂,授為右衛將軍,後被劉毅擊敗,伏誅。

刁騁,桓玄之亂後倖免於難,官至給事中,後因謀反被殺。

史籍記載

晉書·卷六十九·列傳第三十九》

影視形象

2016年電視劇《書聖王羲之》,姚鑫飾演刁協。

參考文獻

  1. 刁協. [2019-03-12]. 
  2. 虞預《晉書》. [201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