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前清淡水总税务司官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前清淡水关税务司官邸照片来自

前清淡水总税务司官邸 (又称小白宫)(新北市立淡水古迹博物馆) 位于昔称的“炮台埔”地区,为淡水河口数来第二个山岗位置的至高处。1860年代淡水开港通商,这里成为洋人在淡水经商、贸易、居住的主要地区,当时兴建许多异国风貌的建筑,而小白宫即为其中的一栋,属于殖民地式建筑。殖民地式建筑之特征有抬高地基、四周有类似回廊之 Verandah(凉台)的设置、落地门窗、烟囱等等。在地人习惯由房屋外观的颜色为西式建筑命名,由于前清淡水关税务司官邸室内外皆漆成白色,因而被在地人昵称为“小白宫”。[1]


小白宫是一栋殖民地式建筑。殖民地式建筑之特征有抬高地基、四周有类似回廊之凉台的设置、落地门窗、烟囱等等。凉台的设计占建筑面积很大的比例,形成另一种型态的生活空间,与仅为增加建筑面积之阳台设计不同,因此这种拥有大面积的的殖民地式建筑又称为凉台殖民地式建筑。小白宫,正立面向南,面对淡水河,有十一个半圆拱圈,东、西面各有四个半圆拱圈。规律对称的拱圈,在视觉上具有协调柔和与美感。东、西、南三面的拱券回廊,除视觉效果外还可增加光照面积,使每一个空间都能得到充足的日照与视野。门窗的位置均与回廊拱圈相呼应,除采光性及通风性良好外,更便于由室内观赏室外景色。回廊每一扇门窗上,都附有木质的活动百叶窗,作为调节光线及加强遮阳效果之用。屋顶是四坡式斜屋顶的基本形式,方便排水,亦可增高室内空间或作成阁楼使用,同时具有隔热作用。屋顶上设有烟囱,是壁炉设备,壁炉主要作为取暖及防潮用。地基用红砖及石材砌成基座,外侧周围则留有通风口,基座抬高约 一公尺 ,既可防潮又能表现出主人之尊贵气派。


台湾洋关之设立,源于咸丰8年(西元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咸丰10年(西元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英、法、美、德等国相继而来,派领事、划租借、建栈房、设洋行。第二年英国首任驻台副领事郇合抵达台湾,同治元年(西元1862年)淡水]]设关筹备工作就绪,7月18日沪尾设洋关正式开市。尔后以多收洋药税款为由,增设口岸,于是鸡笼、打狗、安平、陆续开港设关,以淡水为本关,总理全台关务。到同治4年(西元1865年)台湾南北一共开放四个口岸,设置四个海关,名义上沪尾和基隆]]和称淡水关,打狗和安平和称台湾关。1862年7月18日开关征税时,以沪尾水师守备署作为税关新址。沪尾海关公署,即沪尾水师守备旧署。区天民以海关监督身分主持关务,淡水开埠设关,全由中国人管理,但到了同治2年(西元1863年)10月1日后就不一样了,改派英国人侯威尔(JohnW.Howell),担任副税务司后,名义上以海关监督为主,外籍税务司为辅的管理体制,实质上税务司掌控了洋关的行政与税务大权。淡水海关既设,海关公署遂成为中国官宦进出沪尾暂时休憩招待之所。淡水海关署有洋人副税务司与若干洋人关员,早期赁屋而居,但非长久之计,而他们不便也不愿与华人混居,于是有官邸宿舍兴建之举,即淡水前清总税务司官邸之由来。[2]


前清淡水总税务司官邸

在台湾享有盛名的外籍传教士与医师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曾经这样描述淡水税务司的官邸:
牛津学堂的相近处,有两座宣教士所住的白屋(white dwelling houses)几乎为树木所隐蔽,都是平房,有别墅式的瓦屋顶及白色墙壁,被称作小屋(bungalow)。再远些,还有两座同样的平屋—其中一座在后面一点,是海关秘书所住的,另一座和布道团的房屋并列,是中国海关的税务司所住的。


马偕博士所见的税务司官邸,是不是今天这栋房屋,或者是在原址重建,考据上仍有争议;民国38年时,海关总税务司署末代外籍总税务司李度(Lester Knox Little)曾暂时在这里居住,这栋建筑因此被冠上“总税务司”一名,前清淡水总税务司成为这幢三级古迹的正式名称,但事实上,清代的淡水只设有税务司一职,真正的总税务司,则当驻于北京。


清咸丰8年(西元1858年)时,天津条约增开淡水为口岸,之后清廷勘定沪尾作为通商码头,并且预备设置海关,同治元年(1862年)6月22日,淡水海关正式开市,之后清廷又陆续在鸡笼口、打狗、安平等地设立海关,而以淡水总理台湾关务。


淡水设立海关之后,利用沪尾水师守备署旧署,作为海关公署的办公地,首任的海关监督由福建候补道区天民担任,当时淡水海关完全由华人管理。


同治2年(1863年)时,福州海关税务司法人美里登(De Meritens)建议台湾多设口岸,并且由外籍税务司管理,得到署理上海通商大臣李鸿章]]同意办理,第一位抵台的代理税务司,是英国籍的麦士威(W. Maxwell),之后淡水海关编制有税务司、头等帮办、一等帮办、二等帮办、三等帮办、四等帮办、帮办、供事、总巡、二等验货、三等验货、头等钤子手、二等钤子手、三等钤子手、医师、技师等职,人员多半为英国籍。


淡水开港之后,外籍人士来此贸易传教日多,由于居住习惯不同,不愿与华人混居,因此在淡水埔顶形成了外籍人士的聚居区域,当中的领事馆、学校、住宅、洋行、医院、教堂等等,风格都仿照国外形式,成为淡水的洋楼区。


早期的外籍海关关员可能租屋而居,同治5年(1866年)的一份土地买卖契约,证明当时代理税务司好为尔(J. W. Howell)有意兴建供税务司使用的住宅,到了光绪元年(1875年),另行修建了另外两栋形式类似的海关关员宿舍,各让书记与下级关员使用,光绪10年(1884年)中法战争当中,书记使用的宿舍被炸毁,之后只有两栋房舍,被马偕博士记载下来。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廷割让台湾,光绪廿一年(1895年),日本税关鉴定官野村材二抵达淡水,海关税务司马士(H. B. Morse)向日方表示,清廷是以包税的方式处理海关,因此房屋、地产都是总税务司赫德(Sir Robert Hart)的私人产业,日本清查后发现,税务司官邸确实登记在赫德名下,最后日本]]以白银5万两,买下相关财产,完成移交业务。


根据记述,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据台周年(1896年,日本明治29年),来台参加纪念活动时,曾经夜宿于淡水税务司官邸,但随著淡水港逐渐没落,建筑物失修倾圮,甚而被当地淡水中学学生称作鬼屋。


今日的小白宫,可能是另一栋关员宿舍,或经过重建已经不易考究,直到台湾光复之后,相关建物被我国海关接收,之后并且提供总税务司李度暂居,因此总税务司官邸的盛名,乃开始不胫而走。


84年时,财政部关税总局决定将税务司官邸报废改建,但是引起了地方人士的反对,经过一连串的沟通协调;86年初,内政部台闽地区古迹评鉴审议会议正式评定小白宫为三级古迹;90年时并且由政府委托进行“前清淡水总税务司官邸调查研究及修护计画”,目前建物与庭园景致,经过整顿焕然一新,再度成为淡水老街]]上,引入入胜的地标之一,百年前帆船汽轮,舟楫川流的繁华景象,似乎就在不远的眼前。[3]


抢救小白宫

1995 年淡水镇公所依文化资产保存法,于9月25日 提报小白宫沪尾偕医馆淡水礼拜堂为古迹。不料却在 11 月 4 日 接到关税总局之回文,告知小白宫已在同年四月奉报审计部核准提前报废,计划改建为其员工宿舍。消息一来,小白宫之命运立刻引起各界关注。


翌年1月11日 ,县府依程序到淡水文化大楼召开古迹评鉴会议,不料淡水教会对其所属偕医馆、礼拜堂被选为古迹极表欢迎,但关税总局却是态度相反。与会学者专家林衡道、周宗贤和薛琴等,一致认为小白宫是淡水最具价值的历史古迹必须完整保留,也呼吁关税总局身为公家单位要为民表率,应先以古迹为荣。但代表关税总局的董副处长,却辩称小白宫已在 59 年 11 月 4 日 改建,并非古迹。此言一出立刻引起在场学者和地方人士之不满,随即指出一大堆人证和事证来,也有人表示立于小白宫四周的“总税务司公署”之界石就是物证。结果会议结束后到 二月一日 时,却发现所有的界石不翼而飞。一开始关税总局推说不知(这是违反文资法的),但在公所民政课表示要报警的情形下,关税总局才改口称已迁至北市郑州路的海关博物馆,移走的理由是“保护文物”。这个小动作自然引起文化界的不信任。


淡水立刻掀起“抢救小白宫”行动并组成抢救连盟,透过串联、导览、讲座、文章发表和陈情、抗议等,未到年底就将抢救行动带到高峰,11月28日淡水镇民代表会通过全体镇民支持小白宫为古迹,以12月25日在镇公所展开连署。至此,抢救小白宫已成全国性运动。


1997年1月12日在立法委员卢修一的坚持下,关税总局只得将小白宫打开大门供李干朗等学者入内会勘,两天后立法委员苏贞昌(后来的县长)也在立法院召开记者会,要求内政部应尽快指定小白宫为古迹,并要求关税总局在审查期间不得有施工或拆除行动,立委王拓也在立院质询,会后并率抢救连盟拜会内政部长林丰正,部长允诺在春节前完成审查,也同意抢救连盟成员列席审查会,同年2月25日正式公告小白宫为三级古迹,名称为“前清税务司官邸”。[4]


景点介绍

白色灰泥外观的小白宫为前清淡水关税务司官邸,现为市定古迹,正立面朝南,面对淡水河。早期与另两栋助理与职员宿舍并称“埔顶三块厝”,后因战火,仅关税务司官邸留存至今,现内部规划为艺文展览空间。建筑上每一个设计环节都呈现出殖民地式建筑特征,地基抬高1公尺,兼具防潮与展现建筑气势的双重目的,另如在四周有类似回廊之 Verandah(凉台)设置与落地门窗,还有因为设有壁炉而用以排烟的烟囱等等。此外,并具有十一个半圆拱圈设计,东、西面各有四个半圆拱圈,规律对称的拱圈,十分整齐大方,除了视觉效果外,更可以增加光照面积,让每一个空间都能得到充足的日照与视野。


门窗的位置均与回廊拱圈相互呼应,除了考虑到采光性及通风性良好外,更考量到由室内观赏景色;并且在回廊每一扇门窗上,都附有木质的活动百叶窗,作为调节光线及加强遮阳效果之用。屋顶是四坡式斜屋顶的基本形式,方便排水,可以增高室内空间或作成阁楼使用,同时具有隔热作用。[5]


小白宫简介

小白宫位于新北市淡水区,属于淡水古迹园区的一部份,淡水是新北市拥有最多古迹的地方,在维护古迹中将二十一个古迹与一个历史建筑,整合成台湾第一个古迹园区;小白宫是清朝时期淡水海关税务司官邸,在1862年时沪尾洋关正式设立,淡水开港通商后关务繁杂,洋关员增加,变在埔顶的‘居留地租界’兴建三座豪宅供洋关员居住,当地人称为‘埔顶三块厝’。


小白宫的建筑特色

小白宫是一栋殖民地式建筑,建筑为西班牙白垩回廊式建筑,表现出休闲地、舒适地、第二个家的生活情趣,洋人俗称小别庄(bungalow);小白宫建筑外设有走廊,这种走廊流行于19世纪,将维多利亚时代的红砖乡村建筑与印度热带建筑拱廊结合创造出的一种新样式;小白宫中有11个半圆拱圈,东、西面各有四个半圆拱圈,十分具有规律对称的特性,在视觉上具有协调柔和与美感;而在东、西、南三面的拱券回廊,除了添加视觉效果的美感之外,还可增加光照面积,使每一个空间都能得到充足的日照与视野;令人赞叹的是,小白宫内门窗的位置均与回廊拱圈相呼应,采光性及通风性良好,更方便由室内观赏室外景色,可见设计者的巧思与才能。


淡水为台湾的古迹之镇,拥有许多十分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建筑,例如红毛城淡水沪尾炮台马偕墓园英国领事馆淡水海关码头淡水礼拜堂淡水龙山寺等等,构成了淡水古迹园区,让民众在都会发达的现代,依然能体会台湾所经历的人文事迹;此外,来到淡水不免俗的要去老街走走,品尝淡水鱼丸鱼酥铁蛋阿给等,淡水老街中正路两旁林立著众多鱼丸、鱼酥店,其中不乏历史悠久的老店;而耐人寻味的铁蛋则是反复卤制,最后蛋白缩成薄薄的黑色韧皮,气味香醇,是淡水老街最知名的小吃之一;阿给的作法是油炸豆腐皮中塞满粉丝,在糊上鱼浆,蒸过后浇上特制的辣椒酱,便成了这道淡水老街风味特殊的小吃,来到淡水可要一道一道的慢慢品尝喔![6]


地址

新北市淡水区真理街15号


景观特色

为三级古迹属淡水古迹园区的一部份,是清朝时期淡水海关税务司官邸,是一栋殖民地式建筑,并将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红砖乡村及印度热带建筑的拱廊结合,建有11个半圆拱圈,其中在东、西、南三面还增加光照面积并通风良好。


建议停留时间

60分钟


营业(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五09:30至17:00;周六至周日09:30至18:00 。


休馆时间

1.每月第一个星期一休馆(如逢国定假日照常开放,休馆日顺延至星期二)。
2.农历除夕、初一。
3.选举日。
4.政府公告之天然灾害停止上班日。
5.馆方另行公告之必要时间。


小白宫(前清淡水关税务司官邸)

洽询电话 02-26282865


管理机关

新北市立淡水古迹博物馆/洽询电话:02-26212830


费用简介

自2016年7月1日起,恢复门票收费,每位80元
※ 一张门票可畅游红毛城、小白宫(前清淡水关税务司官邸)、沪尾炮台


免票资格:适用设籍于新北市之市民、年满65岁以上及未满12岁儿童之国民、年满55岁以上之原住民族国民、身心障碍者及其陪同者、就读国内各级学校之在学学生、低收入户、持有志愿服务荣誉卡之本人。(购票时请出示相关证件) ◎以上费用仅提供参考,请以现场公告为准,不另行通知!


停车场

1. 小白宫对面的淡水国中收费停车场。(仅假日开放,每小时20元。)
2. 红毛城收费停车场,再沿红毛城前上坡步行前往,经真理大学、淡江中学、淡水国中(正对面)后可到达。


交通资讯

【大众运输】
捷运:搭乘至淡水站下车后,转搭红26或836游园公车至“小白宫站”(或“红毛城站”),依指标沿阶梯上行前往。[7]



视频

白色迷情的古迹建筑~淡水小白宫(前清淡水关税务司官邸)


前清淡水关税务司官邸 --小白宫 -- 新北市立淡水古迹博物馆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