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条约」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removed Category:历史学; added Category:歷史事件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6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北京条约1.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5%8C%97%E4%BA%AC%E6%9D%A1%E7%BA%A6/756170/0/fcfaaf51f3deb48f86c01ca2f01f3a292df57824?fr=lemma&ct=single#aid=0&pic=fcfaaf51f3deb48f86c01ca2f01f3a292df57824 原图链接]北京条约]]
 
[[File:北京条约1.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5%8C%97%E4%BA%AC%E6%9D%A1%E7%BA%A6/756170/0/fcfaaf51f3deb48f86c01ca2f01f3a292df57824?fr=lemma&ct=single#aid=0&pic=fcfaaf51f3deb48f86c01ca2f01f3a292df57824 原图链接]北京条约]]
 +
 
{{Infobox person
 
{{Infobox person
 
| name                = 北京条约
 
| name                = 北京条约
 
| long_name          = 中英續增條約<br>中法續增條約<br>中俄續增條約<ref>{{cite book |url= https://www.npm.gov.tw/exh100/diplomatic/page_ch02.html#p02 |title= 中華民國外交史料特展歷史之鑑 |publisher= [[國立故宮博物院]] }}</ref>
 
| long_name          = 中英續增條約<br>中法續增條約<br>中俄續增條約<ref>{{cite book |url= https://www.npm.gov.tw/exh100/diplomatic/page_ch02.html#p02 |title= 中華民國外交史料特展歷史之鑑 |publisher= [[國立故宮博物院]] }}</ref>
| image              =Convention of Peking.jpg
+
| image              =
| image_width        = 250px
+
| image_width        =  
 
| caption            = 中英北京條約部份內容
 
| caption            = 中英北京條約部份內容
 
| type                =  
 
| type                =  
行 23: 行 24:
 
}}
 
}}
  
 《'''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大清]]於[[第二次英法联军]]後在[[北京]]分别與[[英国]]、[[法国]]、[[俄羅斯帝國|俄國]]各自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戰敗條約]]。
+
 《'''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大清]]於[[第二次英法联军]]後在[[北京]]分别與[[英国]]、[[法国]]、[[俄羅斯帝國|俄國]]各自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戰敗條約]]。<ref>[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2792313e2b2daefb6910e845&lemmaId=756170&fromLemmaModule=pcBottom 清朝如何丢失了百万国土?全因此人的一张嘴] 原创|发布:2018-12-10 20:18:34    更新:2018-12-10 20:18:34阅读 11350赞 85 清朝自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ref>
 +
 
 +
==简介==
  
 
[[咸豐皇帝]]委任[[欽差大臣]][[恭親王]][[奕訢]]作為談判及簽約代表。签约地点在北京[[礼部]]衙门,今[[天安门广场]]东南角。另外,1887年与[[葡萄牙]]签定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亦称《中葡北京条约》。
 
[[咸豐皇帝]]委任[[欽差大臣]][[恭親王]][[奕訢]]作為談判及簽約代表。签约地点在北京[[礼部]]衙门,今[[天安门广场]]东南角。另外,1887年与[[葡萄牙]]签定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亦称《中葡北京条约》。
行 30: 行 33:
  
 
 三份條約正本原存於[[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外交部|外交部]],現典藏於[[臺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ref>[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npmkm3/ttswebx?@0:0:1:npmcpkm@@0.36673534384874795 中華民國外交部保存之前清條約協定]. 中華民國外交部及國立故宮博物院</ref>
 
 三份條約正本原存於[[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外交部|外交部]],現典藏於[[臺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ref>[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npmkm3/ttswebx?@0:0:1:npmcpkm@@0.36673534384874795 中華民國外交部保存之前清條約協定]. 中華民國外交部及國立故宮博物院</ref>
 +
 +
==历史背景==
 +
 +
1856年,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58年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进一步攫取了大量的特权。1859年,英、法、美三国分别派遣驻华公使,率领舰队来华换约。清政府加强了[[天津]]、[[大沽]]的防务,准备在[[上海]]与英、法公使换约,以阻止公使入京。英、法拒绝在上海换约,于1859年6月北上天津大沽口外,不走清方指定的入京换约路线,强行突入大沽,结果被清军击败。英、法决定再次组织联军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
 +
1860年8月,英法联军17000余人到达天津附近海面,攻克大沽,占领天津,在通县击败清军主力。9月22日,[[咸丰皇帝]]逃往[[热河]],任命恭亲王[[奕䜣]]为全权议和大臣,留京求和议约。在谈判时,清政府毫无抗争,完全接受了英、法的条件。<ref>[http://news.163.com/08/1114/10/4QN204KV00012GII.html 中俄北京条约 再割中国44万平方公里土地  .网易[引用日期2015-04-25]]</ref>
 +
 +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全权议和大臣奕䜣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礼部大堂,交换了中英《天津条约》,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
 +
 +
1860年10月25日,清政府全权议和大臣奕䜣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北京礼部大堂,交换了《天津条约》,并签订了中法《北京条约》。英法联军随即撤出北京。
 +
 +
1860年11月14日,清政府全权议和大臣奕䜣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承认了一直拒绝批准的中俄《[[瑷珲条约]]》。<ref>[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bupingdengtiaoyue/news/200808/0801_4259_689796.shtml 北京条约  .凤凰[引用日期2013-04-21]]</ref>
  
 
==中英北京條約==
 
==中英北京條約==
 +
[[File:北京条约2.jpg|缩略图|thumb|左|[https://baike.baidu.com/pic/%E5%8C%97%E4%BA%AC%E6%9D%A1%E7%BA%A6/756170/0/fcfaaf51f3deb48f86c01ca2f01f3a292df57824?fr=lemma&ct=single#aid=0&pic=0b55b319ebc4b74541ec7438cafc1e178a8215a7 原图链接]中英北京條約中割讓的[[九龍半島]]部份]]
  
[[File:Map of Hong Kong in First Convention of Peking in 1860.jpg|thumb|中英北京條約中割讓的[[九龍半島]]部份]]
 
 
 本條約系屬[[天津條約]]之擴充合約。源自英國大使欲依天津條約第56款於女王批准後赴大清京師換約,但船隻行駛至大沽炮臺時受駐軍所阻;致使英方強行叩關肇生衝突所致。
 
 本條約系屬[[天津條約]]之擴充合約。源自英國大使欲依天津條約第56款於女王批准後赴大清京師換約,但船隻行駛至大沽炮臺時受駐軍所阻;致使英方強行叩關肇生衝突所致。
  
行 45: 行 60:
  
 
1984年12月19日簽訂[[中英聯合聲明]]中並沒有聲明廢除此條約,而是聲明香港地區(即香港島、九龍及新界)是中國領土,[[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主權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ref>{{cite book |last=John|first=Mark, Carroll|title=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origyear=2007|publisher=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location=Maryland |language=en |isbn=9780742534216|pages=179}}</ref>。
 
1984年12月19日簽訂[[中英聯合聲明]]中並沒有聲明廢除此條約,而是聲明香港地區(即香港島、九龍及新界)是中國領土,[[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主權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ref>{{cite book |last=John|first=Mark, Carroll|title=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origyear=2007|publisher=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location=Maryland |language=en |isbn=9780742534216|pages=179}}</ref>。
 +
 +
[[File:北京条约4.pn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5%8C%97%E4%BA%AC%E6%9D%A1%E7%BA%A6/756170/0/fcfaaf51f3deb48f86c01ca2f01f3a292df57824?fr=lemma&ct=single#aid=0&pic=1ad5ad6eddc451dacb69b821bbfd5266d1163258 原图链接]北京条约:中俄边界那字碑]]
  
 
==中法北京條約==
 
==中法北京條約==
行 53: 行 70:
 
*清朝同意開放[[大連]]為商埠
 
*清朝同意開放[[大連]]為商埠
  
 +
[[File:北京条约5.jpg|缩略图|左|[https://baike.baidu.com/pic/%E5%8C%97%E4%BA%AC%E6%9D%A1%E7%BA%A6/756170/0/fcfaaf51f3deb48f86c01ca2f01f3a292df57824?fr=lemma&ct=single#aid=0&pic=310f3b1f05cec291a78669fa 原图链接]中俄北京条约涉及的中国领土]]
 
==中俄北京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
 +
[[File:北京条约3.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5%8C%97%E4%BA%AC%E6%9D%A1%E7%BA%A6/756170/0/fcfaaf51f3deb48f86c01ca2f01f3a292df57824?fr=lemma&ct=single#aid=0&pic=109eb7ec0786eb6b63d09f47 原图链接]中俄北京条约]]
 +
 
 清朝與俄羅斯帝國於1860年11月14日簽訂條約,俄國代表為[[尼古拉·伊格那提耶夫|伊格那提耶夫伯爵]]。約文中俄文共43頁。
 
 清朝與俄羅斯帝國於1860年11月14日簽訂條約,俄國代表為[[尼古拉·伊格那提耶夫|伊格那提耶夫伯爵]]。約文中俄文共43頁。
  
 在[[英法聯軍之役]]快將完結時,俄國聲稱自己之前對英國、法國調停戰爭有功,逼清廷簽署這條約。當時[[咸豐皇帝]]出走[[熱河]],負責一切善後工作的[[奕訢]]求和心切,就簽署了中俄北京條約。條約承认1858年的《[[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并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不凍港]][[海参崴]]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永久歸予俄國所屬,从此中国丧失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並開放[[張家口]]、[[庫倫]]、[[喀什噶爾]]為商埠。兩項條約劃定現代中國和俄羅斯的东部疆界。另外,条约中为中俄西段边界走向作出原则规定,成为后来《[[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分界基础。
+
 在[[英法聯軍之役]]快將完結時,俄國聲稱自己之前對英國、法國調停戰爭有功,逼清廷簽署這條約。當時[[咸豐皇帝]]出走[[熱河]],負責一切善後工作的[[奕訢]]求和心切,就簽署了中俄北京條約。條約承认1858年的《[[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并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不凍港]][[海参崴]]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永久歸予俄國所屬,从此中国丧失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並開放[[張家口]]、[[庫倫]]、[[喀什噶爾]]為商埠。兩項條約劃定現代中國和俄羅斯的东部疆界。
 +
 
 +
另外,条约中为中俄西段边界走向作出原则规定,成为后来《[[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分界基础 ,中国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ref>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新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ref>
 +
 
 +
==主要影响==
 +
 
 +
《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扩大,不仅承认《天津条约》有效,还让英法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
 
 +
开天津为商埠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了侵略据点;
 +
 
 +
割占[[九龙半岛]]、[[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
 
 +
允许容许外国商人招聘汉人出洋工作,充当廉价劳工使得英、法等国可以公开掠卖中国人口出洋作为奴隶;
 +
 
 +
允许西方[[传教士]]到中国租买土地及兴建教堂使得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
 +
 
 +
开放口岸已深入从沿海各地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
 
 +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还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以及内河行驶主权被严重侵犯。
 +
 
 +
[[File:第二次鸦片战争1.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2792313e2b2daefb6910e845&lemmaId=756170&fromLemmaModule=pcBottom 原图链接]第二次鸦片战争]]
 +
==中英北京条约文本==
 +
 
 +
中英北京条约(续增条约)
 +
 
 +
兹以两国有所不惬,大清大皇帝与大英大君主合意修好,保其嗣后不至失和,为此大清大皇帝特派和硕恭亲王奕訢,大英大君主特派内廷建议功赐佩带头等宝星·会议国政世职上堂内世袭额罗金并[[金喀尔田]]二郡伯爵额尔金,公同会议,各将本国恭奉钦差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之上谕、敕书等件,互相较阅,均臻妥善。现将商定续增条约开列於左:
 +
 
 +
第一款 一、前于戊午年([[咸丰]]八年,1858年)五月在天津所定原约,本为两国敦睦之设,后于己未年(咸丰九年,1859年)五月大英[[钦差大臣]]进京换约,行抵大沽炮台,该处守弁阻塞前路,以致有隙,大清大皇帝视此失好甚为惋惜。
 +
 
 +
第二款 一、再前于戊午年(咸丰八年,1858年)九月大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大英钦差大臣额尔金,将大英钦差驻华大臣嗣在何处居住一节,在沪会商所定之议,兹特申明作为罢论。将来大英钦差大员应否在京长住,抑或随时往来,仍照原约第三款明文,总候本国谕旨遵行。
 +
 
 +
第三款 一、戊午年(咸丰八年,1858年)原约后附专条作为废纸,所载赔偿各项,大清大皇帝允以八百万两相易。其应如何分缴,即于十月十九日(12月1日)在于津郡先将银伍拾万两缴楚;以十月二十日,即英国十二月初二日以前,应在于粤省分缴三十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两内,将查明该日以前粤省大吏经支填筑沙面地方英商行基之费若干,扣除入算;其余银两应於通商各关所纳总数内分结,扣缴二成,以英月三个月为一结,即行算清。自当年英十月初一日,即庚申年(咸丰十年)八月十七日,至英十二月三十一日,即庚申年(咸丰十年)十一月二十日为第一结,如此陆续扣缴八百万总数完结,均当随结清交大英钦差大臣专派委员监收外,两国彼此各应先期添派数员稽查数目清单等件,以昭慎重。再今所定取偿八百万两内,二百万两仍为住粤英商补亏之款,其六百万两少裨军需之费,载此明文,庶免棼纠。
 +
 
 +
第四款 一、续增条约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画一无别。
 +
 
 +
第五款 一、戊午年(咸丰八年,1858年)定约互换以后,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该省大吏亦宜时与大英钦差大臣查照各口地方情形,会定章程,为保全前项华工之意。
 +
 
 +
第六款 一、前据当年二月二十八日(1860年8月20 日)大清两广总督[[劳崇光]],将粤东九龙司地方一区,交与大英驻扎粤省暂充英法总局正使功赐三等宝星[[巴夏礼]]代国立批永租在案,兹大清大皇帘定即将该地界付与大英大君主并历后嗣,并归英属香港界内,以期该港埠面管辖所及庶保无事。其批作为废纸外,其有该地华民自称业户,应由彼此两国各派委员会勘查明,果为该户本业,嗣后倘遇势必令迁别地,大英国无不公当赔补。
 +
 
 +
[[File:北京条约6.jpg|缩略图|左|[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2792313e2b2daefb6910e845&lemmaId=756170&fromLemmaModule=pcBottom 原图链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
 
 +
第七款 一、戊午年(咸丰八年,1858年)所定原约,除现定续约或有更张外,其余各节,俟互换之后,无不尅日尽行,毫无出入。今定续约,均应自画押之日为始,即行照办,两国毋须另行御笔批准,惟当视与原约无异,一体遵守。
 +
 
 +
第八款 一、戊午年(咸丰八年,1858年)原约在京互换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京外各省督抚大吏,将此原约及续约各条发钞给阅,并令刊刻悬布通衢,咸使知悉。
 +
 
 +
第九款 一、续增条约一经盖印画押,戊午年(咸丰八年,1858年)和约亦已互换,须俟续约第八款内载大清大皇帝允降谕旨奉到,业皆宣布,所有英国舟山屯兵立当出境,京外大军即应启程前赴津城,并大沽炮台、[[登州]]、[[北海]]、[[广东省]]城等处,俟续约第三款所载赔项八百万两总数交完,方能回国,抑或早退,总候大英大君主谕旨施行。
 +
 
 +
以上各条又续增条约,现下大清大英各大臣同在京都礼部衙门盖印画押以昭信守
 +
 
 +
大清咸丰十年九月十一日
 +
 
 +
大英一千八百六十年十月二十四日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行 76: 行 147:
 
*[[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
  
[[Category: 历史学]]
+
[[Category: 事件]]
[[Category:中国历 史]]
 

於 2019年11月22日 (五) 06:05 的最新修訂

原圖鏈接北京條約
北京條約
語言 中文英文法文俄文

北京條約》,包括《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是1860年大清第二次英法聯軍後在北京分別與英國法國俄國各自簽訂的戰敗條約[1]

簡介

咸豐皇帝委任欽差大臣恭親王奕訢作為談判及簽約代表。簽約地點在北京禮部衙門,今天安門廣場東南角。另外,1887年與葡萄牙簽定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亦稱《中葡北京條約》。

北京條約使清朝增加對英法的賠款數額,增開商埠,並割讓廣東新安縣(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司南端給英國。條約還承認1858年《璦琿條約》有效,將原先規定為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包括庫頁島以及不凍港海參崴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永久歸予俄國所屬,從此中國喪失東北地區對日本海出海口

三份條約正本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典藏於臺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2]

歷史背景

1856年,以英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58年簽訂了不平等的《天津條約》,進一步攫取了大量的特權。1859年,英、法、美三國分別派遣駐華公使,率領艦隊來華換約。清政府加強了天津大沽的防務,準備在上海與英、法公使換約,以阻止公使入京。英、法拒絕在上海換約,於1859年6月北上天津大沽口外,不走清方指定的入京換約路線,強行突入大沽,結果被清軍擊敗。英、法決定再次組織聯軍發動大規模的侵華戰爭。

1860年8月,英法聯軍17000餘人到達天津附近海面,攻克大沽,占領天津,在通縣擊敗清軍主力。9月22日,咸豐皇帝逃往熱河,任命恭親王奕訢為全權議和大臣,留京求和議約。在談判時,清政府毫無抗爭,完全接受了英、法的條件。[3]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全權議和大臣奕訢與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北京禮部大堂,交換了中英《天津條約》,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

1860年10月25日,清政府全權議和大臣奕訢與法國全權代表葛羅在北京禮部大堂,交換了《天津條約》,並簽訂了中法《北京條約》。英法聯軍隨即撤出北京。

1860年11月14日,清政府全權議和大臣奕訢與俄國駐華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承認了一直拒絕批准的中俄《璦琿條約》。[4]

中英北京條約

原圖鏈接中英北京條約中割讓的九龍半島部份

本條約系屬天津條約之擴充合約。源自英國大使欲依天津條約第56款於女王批准後赴大清京師換約,但船隻行駛至大沽炮臺時受駐軍所阻;致使英方強行叩關肇生衝突所致。

大清與英國於1860年10月24日簽訂條約,英方代表為額爾金伯爵。約文中英文共10頁,條文主要內容如下:

1984年12月19日簽訂中英聯合聲明中並沒有聲明廢除此條約,而是聲明香港地區(即香港島、九龍及新界)是中國領土,聯合王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5]

原圖鏈接北京條約:中俄邊界那字碑

中法北京條約

大清與法國於1860年10月25日簽訂條約,法國代表為葛羅男爵。約文中法文共27頁,條文主要內容如下:

  • 清朝批准清法《天津條約》,賠款增為800萬兩
  • 歸還從前沒收的天主教財產
  • 中文條約第七款明定法國傳教士在各省租買田地及建造自便,但法文版無此條
  • 清朝同意開放大連為商埠
原圖鏈接中俄北京條約涉及的中國領土

中俄北京條約

原圖鏈接中俄北京條約

清朝與俄羅斯帝國於1860年11月14日簽訂條約,俄國代表為伊格那提耶夫伯爵。約文中俄文共43頁。

英法聯軍之役快將完結時,俄國聲稱自己之前對英國、法國調停戰爭有功,逼清廷簽署這條約。當時咸豐皇帝出走熱河,負責一切善後工作的奕訢求和心切,就簽署了中俄北京條約。條約承認1858年的《璦琿條約》的有效性,並將原先規定為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包括庫頁島以及不凍港海參崴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永久歸予俄國所屬,從此中國喪失東北地區對日本海的出海口,並開放張家口庫倫喀什噶爾為商埠。兩項條約劃定現代中國和俄羅斯的東部疆界。

另外,條約中為中俄西段邊界走向作出原則規定,成為後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的分界基礎,中國將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齋桑卓爾南北四十四萬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割給俄國。[6]

主要影響

《北京條約》是《天津條約》的擴大,不僅承認《天津條約》有效,還讓英法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權益。

開天津為商埠後,西方資本主義侵略勢力有了侵略據點;

割占九龍半島烏蘇里江以東大片領土,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允許容許外國商人招聘漢人出洋工作,充當廉價勞工使得英、法等國可以公開掠賣中國人口出洋作為奴隸;

允許西方傳教士到中國租買土地及興建教堂使得外國教會侵略勢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

開放口岸已深入從沿海各地到長江中下游地區

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進一步加深。中國人民的災難日益深重。還侵犯了中國的司法以及內河行駛主權被嚴重侵犯。

原圖鏈接第二次鴉片戰爭

中英北京條約文本

中英北京條約(續增條約)

茲以兩國有所不愜,大清大皇帝與大英大君主合意修好,保其嗣後不至失和,為此大清大皇帝特派和碩恭親王奕訢,大英大君主特派內廷建議功賜佩帶頭等寶星·會議國政世職上堂內世襲額羅金並金喀爾田二郡伯爵額爾金,公同會議,各將本國恭奉欽差全權大臣便宜行事之上諭、敕書等件,互相較閱,均臻妥善。現將商定續增條約開列於左:

第一款 一、前於戊午年(咸豐八年,1858年)五月在天津所定原約,本為兩國敦睦之設,後於己未年(咸豐九年,1859年)五月大英欽差大臣進京換約,行抵大沽炮台,該處守弁阻塞前路,以致有隙,大清大皇帝視此失好甚為惋惜。

第二款 一、再前於戊午年(咸豐八年,1858年)九月大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大英欽差大臣額爾金,將大英欽差駐華大臣嗣在何處居住一節,在滬會商所定之議,茲特申明作為罷論。將來大英欽差大員應否在京長住,抑或隨時往來,仍照原約第三款明文,總候本國諭旨遵行。

第三款 一、戊午年(咸豐八年,1858年)原約後附專條作為廢紙,所載賠償各項,大清大皇帝允以八百萬兩相易。其應如何分繳,即於十月十九日(12月1日)在於津郡先將銀伍拾萬兩繳楚;以十月二十日,即英國十二月初二日以前,應在於粵省分繳三十三萬三千三百三十三兩內,將查明該日以前粵省大吏經支填築沙面地方英商行基之費若干,扣除入算;其餘銀兩應於通商各關所納總數內分結,扣繳二成,以英月三個月為一結,即行算清。自當年英十月初一日,即庚申年(咸豐十年)八月十七日,至英十二月三十一日,即庚申年(咸豐十年)十一月二十日為第一結,如此陸續扣繳八百萬總數完結,均當隨結清交大英欽差大臣專派委員監收外,兩國彼此各應先期添派數員稽查數目清單等件,以昭慎重。再今所定取償八百萬兩內,二百萬兩仍為住粵英商補虧之款,其六百萬兩少裨軍需之費,載此明文,庶免棼糾。

第四款 一、續增條約畫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貿易,均照經准各條所開各口章程比例,畫一無別。

第五款 一、戊午年(咸豐八年,1858年)定約互換以後,大清大皇帝允於即日降諭各省督撫大吏,以凡有華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國所屬各處,或在外洋別地承工,俱准與英民立約為憑,無論單身或願攜帶家屬一併赴通商各口,下英國船隻,毫無禁阻。該省大吏亦宜時與大英欽差大臣查照各口地方情形,會定章程,為保全前項華工之意。

第六款 一、前據當年二月二十八日(1860年8月20 日)大清兩廣總督勞崇光,將粵東九龍司地方一區,交與大英駐紮粵省暫充英法總局正使功賜三等寶星巴夏禮代國立批永租在案,茲大清大皇簾定即將該地界付與大英大君主並歷後嗣,並歸英屬香港界內,以期該港埠面管轄所及庶保無事。其批作為廢紙外,其有該地華民自稱業戶,應由彼此兩國各派委員會勘查明,果為該戶本業,嗣後倘遇勢必令遷別地,大英國無不公當賠補。

原圖鏈接八國聯軍侵占北京

第七款 一、戊午年(咸豐八年,1858年)所定原約,除現定續約或有更張外,其餘各節,俟互換之後,無不尅日盡行,毫無出入。今定續約,均應自畫押之日為始,即行照辦,兩國毋須另行御筆批准,惟當視與原約無異,一體遵守。

第八款 一、戊午年(咸豐八年,1858年)原約在京互換之日,大清大皇帝允於即日降諭京外各省督撫大吏,將此原約及續約各條發鈔給閱,並令刊刻懸布通衢,咸使知悉。

第九款 一、續增條約一經蓋印畫押,戊午年(咸豐八年,1858年)和約亦已互換,須俟續約第八款內載大清大皇帝允降諭旨奉到,業皆宣布,所有英國舟山屯兵立當出境,京外大軍即應啟程前赴津城,並大沽炮台、登州北海廣東省城等處,俟續約第三款所載賠項八百萬兩總數交完,方能回國,抑或早退,總候大英大君主諭旨施行。

以上各條又續增條約,現下大清大英各大臣同在京都禮部衙門蓋印畫押以昭信守。

大清咸豐十年九月十一日

大英一千八百六十年十月二十四日

參考資料

  1. 清朝如何丟失了百萬國土?全因此人的一張嘴 原創|發布:2018-12-10 20:18:34 更新:2018-12-10 20:18:34閱讀 11350贊 85 清朝自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
  2. 中華民國外交部保存之前清條約協定. 中華民國外交部及國立故宮博物院
  3. 中俄北京條約 再割中國44萬平方公里土地 .網易[引用日期2015-04-25]
  4. 北京條約 .鳳凰[引用日期2013-04-21]
  5. John, Mark, Carroll. 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 Marylan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 179 [2007]. ISBN 9780742534216 (英語). 
  6.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新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