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概况)原图链接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88年成立,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现有规划面积163.41平方公里。2017年,在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公布的2016年全国147个国家高新区(含苏州工业园区)综合评价中,南宁高新区排名较上年再进两位,达到37位,其中,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第18名,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排名第36名,连续5年实现争先进位。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更多的是着眼于产业发展规律。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对于“高新区”的介入甚至都细化到了产业的指导目录,也就是说,哪个地方的高新区应重点发展何种产业,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区位优势

南宁高新区位于南宁市西北部,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利,高新区至南宁火车站3公里,至南宁国际机场约30公里,至北部湾经济区的三大主要深海港口——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一到二个小时的车程,至中越边境约200多公里。

产业特色

南宁国家高新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产业,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聚集了丰达电机、鸿盛达科技、胜美达电子等一批优势骨干企业;湾昊、标佳、培力(南宁)药业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明匠、哈工大等企业发展势头迅猛。

经济发展

南宁高新区园区经济始终保持较快增长。目前,已有入区企业6000余家,产业结构持续向优,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三大产业聚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1家;企业实力持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56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83家,高新技术企业179家。

科技创新

南宁高新区是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近年来园区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专利授权占南宁市40%以上,拥有有效发明专利占全市54.65%,各类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保持高速增长,均占据全市45%以上。南宁高新区建成或在建的创新载体达19家,在建和建成载体面积100万平方米,正逐步形成一个环绕明月湖的创新集聚区。

发展优势

政策环境优良,落户企业可享受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少数民族地区、西部大开发、北部湾经济区等优惠政策;科技人才聚集,拥有35所高等院校和17家省级以上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及科研人员超过12万人;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国家及广西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占南宁市48.61%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占南宁市45.68%;对外发展平台快速建成,南宁高新区托管的南宁综合保税区于2016年10月通过国家正式验收,并于2017年4月13日正式封关运营,实现了开放高度、深度、广度新的突破,拓宽了“南宁渠道”,对提升南宁市对外开放水平、深化中国与东盟经贸及各领域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高新区发展历程

高新区发端于1988年国务院启动的“火炬计划”,所以有的高新区起名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基本国策,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于是1988年6月,总设计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该计划的两项核心内容就是“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创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北京诞生[2],当时名称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简称北京试验区。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关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国已有156家高新区。

视频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相关视频

10家越企受邀赴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考察交流
南宁高新区其实也很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