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园)原图链接来自 福建华塑新材料有限公司 的图片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990年12月由国家科委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办,1991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实施“一区多园”发展战略,在全市除海沧之外的5个行政区建设了8个园区。2019年7月,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更多的是着眼于产业发展规律。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对于“高新区”的介入甚至都细化到了产业的指导目录,也就是说,哪个地方的高新区应重点发展何种产业,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产业集群

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是全国三个以“火炬”冠名的国家高新区之一。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国家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18块“国字号”招牌,是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片区核心区。经过30年发展,已经成为厦门创新驱动发展主引擎、“三高”(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集聚地、厦门千亿产业链(群)主要载体以及创新创业主平台。

发展规模

目前,已开发园区占厦门不到3%的土地面积,实现厦门43%的工业产值,其中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2%以上。聚集各类企业10000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00多家,占厦门近五成。世界500强企业在高新区设立项目31家,厦门10家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火炬高新区占7家,超亿元企业300多家,瞪羚企业100多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近80家(含新三板挂牌)。建设各类创新平台100多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4个、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1家。

站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厦门火炬高新区正以建设金砖创新基地为契机,育先机,开新局,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高新区发展历程

高新区发端于1988年国务院启动的“火炬计划”,所以有的高新区起名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基本国策,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于是1988年6月,总设计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该计划的两项核心内容就是“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创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北京诞生[2],当时名称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简称北京试验区。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关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国已有156家高新区。

视频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相关视频

厦门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税务局
厦门火炬高新区宣传片(长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