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双水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双水镇,隶属于广东省江门新会,位于新会西南部,截至2010年,双水镇总面积207.44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92392人(2017年),辖37个村和 3个社区,是新会区人口最多,镇域最大的镇之一,也是知名 “侨乡”,旅居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近十万人。

双水镇拥有将军山张将军家庙、奎阁、大圣庙等旅游景点和醒狮武术、山地风筝、蕉树龙、小冈搓香工艺等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双水镇曾获得过“广东省中心镇”、“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省教育强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生态示范镇”、“省卫生镇”等荣誉称号,是江门地区首个工业产值超100亿元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1亿元的非城关镇。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20年7月,获得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荣誉称号。[1]

中文名: 双水

外文名: Shuangshui

别 名: 泷水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地理位置: 广东省江门新会区西南部

面 积: 207.44平方千米(2017年)

下辖地区: 辖小冈社区、双水社区等3个社区和37个村

电话区号: 0750

邮政区码: 529153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92392人(2017年)

著名景点: 关帝庙旅游区、将军山旅游度假村

火车站: 双水镇站

车牌代码: 粤J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新会双水镇地处银洲湖畔,新会“双水”地名在明清朝代原写法为“泷水”。“泷”是多义多音字,一是音“龙”(lóng);另一是音“双”(shuāng),《新华字典》注:“地名,在广东省新会县。”可见,新会“泷水”读“双水”。“泷水”是取水名为地名,泷水是双水镇内古水道之一,清光绪三十四年的《新会乡土志》记载,“泷水,发源于泷水都,笋峰迤南诸山之东,在县城西南四十余里,东流至南岸,与九曲水相交。又东流至北岸,分为二支,其东南流者经水口汛,入银洲湖;其东北流者,经中斋堂,与九曲水之别支会,又东经水口墟,入于银洲湖。”水口墟即现双水墟,因位于这条泷水流向银洲湖的出口得名,泷水虽经百年河流改道,但根据以上记载,对照现今的河道,“泷水”这条水道仍清晰可寻。

明代、清代行政区划设乡、都(坊)、图、甲,“泷水”是新会县十几个“都”之一。康熙年间(1662—1722),全县分13都,“泷水”是其中一“都”,辖12图、105村,包含现双水镇除木江河和南岸河以北的乡村,及崖门镇的行政区域。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的《新会乡土志》载,全县分15都,其时“泷水”的行政区域大体没变。“泷”字的繁体字笔画复杂、地名读音特殊,外地人往往错读成“龙水”。随着民国设区置乡,后来写成“双水”,翻阅民国2年(1913)《新会醒报》,已随处可见“双水”、“双水墟”、“双水口”、“双水口墟”等文字。

作为地名,民国时期甚至1949年以后还有延续写“泷水”的情况,比如民国22年(1933)出版的《景堂图书馆指南》中的新会县地图、1961年出版的新会地图,仍然可见这种写法。

建制沿革

1952年,第七区分出第七区和第十一区(第十一区即现崖门镇及沙路村)。

1955年9月,第七区改名为双水区,第六区改名为罗坑区。

1958年并大乡,双水区分双水、基背、天亭、沙岗4个大乡,小冈大乡属罗坑区,沙路村属崖西区洞南大乡。1958年10月改为双水人民公社。

1961年,小冈从罗坑公社分出成立小冈公社。

1984年双水和小冈恢复为区。双水区辖桥美、东北、基背、鱼冲、嘉寮、楼墩、沙路、邦龙、龙头、富美、沙朗、塘河、大堂、塔岭、豪山、水库、上凌、东凌、田心、南岸、岛桥、朗头、二联、罗湾、龙脊、岭头、济堂、泮河、双水、木江等30个乡和双水、天亭2个乡级镇,130个自然村。小冈区辖仓前、六里、五堡、梅冈、衙前、四桥、南水、冲式、洞阁、北水等10 个乡,92个自然村。

1986年两区改为镇,2002年小冈镇被并入双水镇,成为双水下辖的一个居民社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双水镇下辖3个社区和37个村。分别是:小冈社区、双水社区、天亭社区;双水村、木江村、龙脊村、岭头村、梁家村、蓢头村、田心村、南岸村、上凌村、东凌村、豪山村、水库村、大堂村、塔岭村、沙蓢村、塘河村、龙头村、富美村、邦龙村、嘉寮村、楼墩村、基背村、鱼冲村、桥美村、东北村、梅冈村、六里村、洞阁村、五堡村、仓前村、衙前村、南水村、北水村、沙路村、岛桥村、朱村、式桥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双水镇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江门市新会区西南部,潭江下洲银洲湖西岸,北邻新会区城镇中心,东与新会经济开发区、古井镇、三江镇隔银洲湖相望,西接罗坑镇、台山市四九镇和水步镇,南接崖门镇。总面积207.44平方千米(2017年)。

地形地貌

双水西部有古兜山绵亘,属丘陵山区,最高峰锅盖尖676米,北部、东部属潭江下游冲积平原。

气候

双水镇全境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低纬度,濒临南海,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明显,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降水量季节间变化很大,4月至9月为雨季,10月至翌年3月为旱季,年降水量2466.5毫米,降水量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82.75%和17.25%。年均降水量由北向南逐渐增加。

年平均气温21.8℃--22.2℃,最高月均温28.3摄氏度,最低月均温13.4摄氏度。月平均气温以1月最低,为13.4℃,7月最高,为28.3℃,气温年较差较小。无霜期 349天,年日照时数 1605.1小时。

双水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有早春低温阴雨、龙舟水、暴雨、 台风和寒露风。台风主要发生在5月至11月之间,暴雨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

人口分布

双水镇人口92392人(2017年),外来人员1.3万人,旅居港澳台及海外侨胞近十万人,主要分布在印尼、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15个国家。侨属、港澳同胞家属约占51.6%。双水镇约占12.5%的新会区人口。

经济概况

综述

1986年,双水镇已成为全省首批工业发展卫星镇。

至2003年底止,全镇共有各类工商企业近3000家,其中工业企业近1000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6家,超千万元企业48家。

至2008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13.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2.97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356万元,税收收入26159万元。

2012年,双水镇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7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工业总产值112亿元,同比增长15.5%;农业总产值51924万元,同比增长2.1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9.7亿元,同比增长29.5%;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874万元,同比增长2.27%。

工业

拆船钢铁、发电、造纸、制香,是双水四大工业板块,而仅仅拆船钢铁产业就给双水的经济发展贡献了超强的力量,2012年实现产值36亿元。

双水镇华兴工业园位于南门一级公路黄宣充纪念大桥脚,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功能分布合理,规划占地面积1800亩,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实现“五通一平”,环境优雅。

双水镇丰华工业园地处南门一级桥美路段,比邻双水墟中心,交通十分方便,规划面积2000亩,水、电、路等“五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20多家外资民营企业落户工业园。

农业

双水镇是新会的农业大镇,以水稻、甘蔗、水果种植和水产禽畜养殖为主。

其中果蔗外型粗大,皮色米黄,蔗肉爽脆,汁多清甜,获得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和产地认证。

2012年双水镇农业总产值5.19亿元,同比增长2.1%;农村人平收入8813元,同比增长5.2%。全镇粮食播种面积106746亩,果蔗种植面积3336亩,水果种植面积8892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334亩,牧业全年产值达21283万元,水产品总量12416吨,产值8757万元。

林业方面,全镇共有山林118627亩,其中经济林71727亩,生态公益林46900亩,2012年全年实现林业收入862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双水镇共有公办中小学18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幼儿园28所(其中有省一级学校2所,省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学校1所,市一级学校8所,市一级幼儿园2所,区一级学校4所),在校学生12600多人。全镇实现普高教育,中考成绩多年来名列全区农村镇第一名,高考成绩逐年上升。

双水镇在2003年和2005年对中小学的布局结构作出了较大调整,将多所初中小学合并为九年制学校,将多所合高中、职中和初中为一体的学校调整为1所完全初中。调整学校布局后,原42所中小学调整为18所。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大大提高,促进基础教育快速发展。

文化事业

“双水山地风筝”和“ 双水蕉树龙”被列入新会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双水山地风筝相传始于明代洪武年间,盛于清代乾隆年间。双水山地风筝造型别致,品种繁多,约有100多个花式品种。制作工艺精巧,融入了选料、破篾、绑扎、粘合、包装、绘画等民间工艺于一体,其中板块类和足节类风筝在空中飘动时发出一种十分美妙的响声,令人颇感神奇。

双水镇岭头蕉树龙活动始于清朝年间,适逢农历七月夏季遇上台风造成严重水灾,当时村民的主要种植作物蕉树受到了严重水浸,损失严重,为了祈祷风调雨顺,村民们便定每年农历7月的最后一天的地王诞日为活动日,在这一天用蕉树做成的龙举行隆重的祈祷仪式。该活动延续已有150多年历史。每年的蕉树龙活动,本村的男女老少都自觉地热心参与,出外谋生的乡亲也主动携儿女回乡参加,是村民相互沟通感情营造和谐气氛的一种良好形式。

交通格局

双水镇位于西江、潭江下游交会处,南濒南海,境内河道纵横,通江达海,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银洲湖区域,属于国务院批准65平方公里开放水域范围,毗邻国家一类货运口岸新会港,水路通香港、澳门分别只有98海里和47海里,万吨巨轮可乘潮、5000吨级可全潮经银洲湖“黄金水道”进入双水镇。2018年7月开通的深茂铁路(深湛铁路)通过双水,并设双水镇站。另外,双水附近的铁道有:广珠城轨、广珠铁路。双水镇距广珠城轨新会站约10公里。

视频

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塘河霁岭醒狮2013.11.3富美桥落成庆典!《沙富兄弟演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