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雙水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雙水鎮,隸屬於廣東省江門新會,位於新會西南部,截至2010年,雙水鎮總面積207.44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92392人(2017年),轄37個村和 3個社區,是新會區人口最多,鎮域最大的鎮之一,也是知名 「僑鄉」,旅居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僑胞近十萬人。

雙水鎮擁有將軍山張將軍家廟、奎閣、大聖廟等旅遊景點和醒獅武術、山地風箏、蕉樹龍、小岡搓香工藝等傳統民間文化藝術。雙水鎮曾獲得過「廣東省中心鎮」、「省級可持續發展試驗區」、「省教育強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省生態示範鎮」、「省衛生鎮」等榮譽稱號,是江門地區首個工業產值超100億元和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1億元的非城關鎮。2019年10月,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20年7月,獲得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榮譽稱號。[1]

中文名: 雙水

外文名: Shuangshui

別 名: 瀧水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

地理位置: 廣東省江門新會區西南部

面 積: 207.44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 轄小岡社區、雙水社區等3個社區和37個村

電話區號: 0750

郵政區碼: 52915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92392人(2017年)

著名景點: 關帝廟旅遊區、將軍山旅遊度假村

火車站: 雙水鎮站

車牌代碼: 粵J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新會雙水鎮地處銀洲湖畔,新會「雙水」地名在明清朝代原寫法為「瀧水」。「瀧」是多義多音字,一是音「龍」(lóng);另一是音「雙」(shuāng),《新華字典》註:「地名,在廣東省新會縣。」可見,新會「瀧水」讀「雙水」。「瀧水」是取水名為地名,瀧水是雙水鎮內古水道之一,清光緒三十四年的《新會鄉土志》記載,「瀧水,發源於瀧水都,筍峰迤南諸山之東,在縣城西南四十餘里,東流至南岸,與九曲水相交。又東流至北岸,分為二支,其東南流者經水口汛,入銀洲湖;其東北流者,經中齋堂,與九曲水之別支會,又東經水口墟,入於銀洲湖。」水口墟即現雙水墟,因位於這條瀧水流向銀洲湖的出口得名,瀧水雖經百年河流改道,但根據以上記載,對照現今的河道,「瀧水」這條水道仍清晰可尋。

明代、清代行政區劃設鄉、都(坊)、圖、甲,「瀧水」是新會縣十幾個「都」之一。康熙年間(1662—1722),全縣分13都,「瀧水」是其中一「都」,轄12圖、105村,包含現雙水鎮除木江河和南岸河以北的鄉村,及崖門鎮的行政區域。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的《新會鄉土志》載,全縣分15都,其時「瀧水」的行政區域大體沒變。「瀧」字的繁體字筆畫複雜、地名讀音特殊,外地人往往錯讀成「龍水」。隨着民國設區置鄉,後來寫成「雙水」,翻閱民國2年(1913)《新會醒報》,已隨處可見「雙水」、「雙水墟」、「雙水口」、「雙水口墟」等文字。

作為地名,民國時期甚至1949年以後還有延續寫「瀧水」的情況,比如民國22年(1933)出版的《景堂圖書館指南》中的新會縣地圖、1961年出版的新會地圖,仍然可見這種寫法。

建制沿革

1952年,第七區分出第七區和第十一區(第十一區即現崖門鎮及沙路村)。

1955年9月,第七區改名為雙水區,第六區改名為羅坑區。

1958年並大鄉,雙水區分雙水、基背、天亭、沙崗4個大鄉,小岡大鄉屬羅坑區,沙路村屬崖西區洞南大鄉。1958年10月改為雙水人民公社。

1961年,小岡從羅坑公社分出成立小岡公社。

1984年雙水和小岡恢復為區。雙水區轄橋美、東北、基背、魚沖、嘉寮、樓墩、沙路、邦龍、龍頭、富美、沙朗、塘河、大堂、塔嶺、豪山、水庫、上凌、東凌、田心、南岸、島橋、朗頭、二聯、羅灣、龍脊、嶺頭、濟堂、泮河、雙水、木江等30個鄉和雙水、天亭2個鄉級鎮,130個自然村。小岡區轄倉前、六里、五堡、梅岡、衙前、四橋、南水、沖式、洞閣、北水等10 個鄉,92個自然村。

1986年兩區改為鎮,2002年小岡鎮被併入雙水鎮,成為雙水下轄的一個居民社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雙水鎮下轄3個社區和37個村。分別是:小岡社區、雙水社區、天亭社區;雙水村、木江村、龍脊村、嶺頭村、梁家村、蓢頭村、田心村、南岸村、上凌村、東凌村、豪山村、水庫村、大堂村、塔嶺村、沙蓢村、塘河村、龍頭村、富美村、邦龍村、嘉寮村、樓墩村、基背村、魚沖村、橋美村、東北村、梅岡村、六里村、洞閣村、五堡村、倉前村、衙前村、南水村、北水村、沙路村、島橋村、朱村、式橋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雙水鎮位於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的江門市新會區西南部,潭江下洲銀洲湖西岸,北鄰新會區城鎮中心,東與新會經濟開發區、古井鎮、三江鎮隔銀洲湖相望,西接羅坑鎮、台山市四九鎮和水步鎮,南接崖門鎮。總面積207.44平方千米(2017年)。

地形地貌

雙水西部有古兜山綿亘,屬丘陵山區,最高峰鍋蓋尖676米,北部、東部屬潭江下游沖積平原。

氣候

雙水鎮全境都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地處低緯度,瀕臨南海,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明顯,氣候溫和,熱量充足,雨量充沛,植被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

降水量季節間變化很大,4月至9月為雨季,10月至翌年3月為旱季,年降水量2466.5毫米,降水量分別占全年降水量的82.75%和17.25%。年均降水量由北向南逐漸增加。

年平均氣溫21.8℃--22.2℃,最高月均溫28.3攝氏度,最低月均溫13.4攝氏度。月平均氣溫以1月最低,為13.4℃,7月最高,為28.3℃,氣溫年較差較小。無霜期 349天,年日照時數 1605.1小時。

雙水常見的災害性天氣有早春低溫陰雨、龍舟水、暴雨、 颱風和寒露風。颱風主要發生在5月至11月之間,暴雨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

人口分布

雙水鎮人口92392人(2017年),外來人員1.3萬人,旅居港澳台及海外僑胞近十萬人,主要分布在印尼、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等15個國家。僑屬、港澳同胞家屬約占51.6%。雙水鎮約占12.5%的新會區人口。

經濟概況

綜述

1986年,雙水鎮已成為全省首批工業發展衛星鎮。

至2003年底止,全鎮共有各類工商企業近3000家,其中工業企業近1000家,年產值超億元企業6家,超千萬元企業48家。

至2008年,全鎮工業總產值113.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2.97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356萬元,稅收收入26159萬元。

2012年,雙水鎮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17億元,同比增長16.6%,其中,工業總產值112億元,同比增長15.5%;農業總產值51924萬元,同比增長2.1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9.7億元,同比增長29.5%;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7874萬元,同比增長2.27%。

工業

拆船鋼鐵、發電、造紙、制香,是雙水四大工業板塊,而僅僅拆船鋼鐵產業就給雙水的經濟發展貢獻了超強的力量,2012年實現產值36億元。

雙水鎮華興工業園位於南門一級公路黃宣充紀念大橋腳,高標準規劃,高水平建設,功能分布合理,規劃占地面積1800畝,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實現「五通一平」,環境優雅。

雙水鎮豐華工業園地處南門一級橋美路段,比鄰雙水墟中心,交通十分方便,規劃面積2000畝,水、電、路等「五通一平」基礎設施配套,20多家外資民營企業落戶工業園。

農業

雙水鎮是新會的農業大鎮,以水稻、甘蔗、水果種植和水產禽畜養殖為主。

其中果蔗外型粗大,皮色米黃,蔗肉爽脆,汁多清甜,獲得國家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和產地認證。

2012年雙水鎮農業總產值5.19億元,同比增長2.1%;農村人平收入8813元,同比增長5.2%。全鎮糧食播種面積106746畝,果蔗種植面積3336畝,水果種植面積8892畝,經濟作物種植面積6334畝,牧業全年產值達21283萬元,水產品總量12416噸,產值8757萬元。

林業方面,全鎮共有山林118627畝,其中經濟林71727畝,生態公益林46900畝,2012年全年實現林業收入862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雙水鎮共有公辦中小學18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幼兒園28所(其中有省一級學校2所,省示範性鄉鎮成人文化學校1所,市一級學校8所,市一級幼兒園2所,區一級學校4所),在校學生12600多人。全鎮實現普高教育,中考成績多年來名列全區農村鎮第一名,高考成績逐年上升。

雙水鎮在2003年和2005年對中小學的布局結構作出了較大調整,將多所初中小學合併為九年制學校,將多所合高中、職中和初中為一體的學校調整為1所完全初中。調整學校布局後,原42所中小學調整為18所。實現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教育教學質量大大提高,促進基礎教育快速發展。

文化事業

「雙水山地風箏」和「 雙水蕉樹龍」被列入新會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雙水山地風箏相傳始於明代洪武年間,盛於清代乾隆年間。雙水山地風箏造型別致,品種繁多,約有100多個花式品種。製作工藝精巧,融入了選料、破篾、綁紮、粘合、包裝、繪畫等民間工藝於一體,其中板塊類和足節類風箏在空中飄動時發出一種十分美妙的響聲,令人頗感神奇。

雙水鎮嶺頭蕉樹龍活動始於清朝年間,適逢農曆七月夏季遇上颱風造成嚴重水災,當時村民的主要種植作物蕉樹受到了嚴重水浸,損失嚴重,為了祈禱風調雨順,村民們便定每年農曆7月的最後一天的地王誕日為活動日,在這一天用蕉樹做成的龍舉行隆重的祈禱儀式。該活動延續已有150多年歷史。每年的蕉樹龍活動,本村的男女老少都自覺地熱心參與,出外謀生的鄉親也主動攜兒女回鄉參加,是村民相互溝通感情營造和諧氣氛的一種良好形式。

交通格局

雙水鎮位於西江、潭江下游交會處,南瀕南海,境內河道縱橫,通江達海,地處珠江三角洲經濟圈的銀洲湖區域,屬於國務院批准65平方公里開放水域範圍,毗鄰國家一類貨運口岸新會港,水路通香港、澳門分別只有98海里和47海里,萬噸巨輪可乘潮、5000噸級可全潮經銀洲湖「黃金水道」進入雙水鎮。2018年7月開通的深茂鐵路(深湛鐵路)通過雙水,並設雙水鎮站。另外,雙水附近的鐵道有:廣珠城軌、廣珠鐵路。雙水鎮距廣珠城軌新會站約10公里。

視頻

江門市新會區雙水鎮塘河霽嶺醒獅2013.11.3富美橋落成慶典!《沙富兄弟演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