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門(廣東省地級市)

江門市原圖鏈接

簡介

江門市廣東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江門歷史上屬於新會縣管轄,明朝初時,已成西江流域商業重鎮。1925年、1951年曾兩次設為省轄市。1983年,設立地級市,實行市管縣體制。

江門市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岸城市中心,東鄰中山珠海,西連陽江,北接廣州佛山肇慶雲浮,南瀕南海海域,毗鄰港澳。全市總面積9505平方公里。江門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氣溫22.2-22.9攝氏度,年均降雨量 2055 毫米左右,日照平均1700小時以上,無霜期在360天以上。

全市集雨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6條,主要河流西江、潭江徑流量位居廣東省前列;海岸線長420公里,大小海島561個,數量居廣東省第二位;全市森林蓄積量1990.5萬立方米,森林面積421.50千公頃,森林覆蓋率46.2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6平方米。江門是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環境質量在珠江三角洲地區位居前列。全市主要河流水質至今仍保持Ⅱ至Ⅲ類標準,城市水域功能區和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大氣環境質量優良率71%,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5%以上,市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江門是中國僑都。祖籍江門的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近400萬人,遍布全球107個國家和地區。華僑愛國愛鄉,通過捐助公益、投資興業等方式幫助家鄉發展。截至2015年底,為家鄉捐資捐物達72.6億港元,回鄉投資累計達201.2億美元。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江門市

面積:9505平方公里

外文名稱:Jiangmen City

人口:393.93萬人(2016年)

別名:五邑

江門市城市風光原圖鏈接

方言:粵語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所屬地區:廣東省

著名景點:上、下川島旅遊度假區,開平立園,圭峰山

下轄地區:蓬江、江海、新會3個區,台山、開平、鶴山、恩平4個縣級市

政府駐地:蓬江區白沙大道西1號

火車站:江門站

電話區號:0750

車牌代碼:粵J

郵政區碼:529000

地理位置: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側

行政代碼:440700

大學:五邑大學

地區生產總值:2418.78億元(2016年)

人均生產總值:53374元(2016年)

市樹:蒲葵

市花:寶巾花

建制沿革

江門市區地處西江與西江支流蓬江匯合處。江北蓬萊山與江南煙墩山對峙似門,有如江之門戶,故名「江門」。元末明初之間(1363年左右)已形成圩集。江門墟原在蓬萊山西山坡上,舊稱「墟頂」。至十七世紀初,江門墟已初具規模。清康熙元年、三年(1662年、1664年),清政府頒布兩次「遷界令」,強迫沿海居民內遷50華里,江門劃為界外,江門居民被迫徙遷。清康熙八年(1669年),「遷界令」廢除,江門居民回歸復業。鴉片戰爭以後,根據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中英續議通商行船條約》,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將江門闢為對外通商口岸。

1925年8月6日,當時的廣東省政府決定將江門埠定為廣東省直轄市,當年11月26日,江門市政廳(即後來的市政府)正式成立。1931年撤消江門市建制,改為鎮復歸新會縣轄。先後編為新會縣第二區、第十二區。1933年改為鎮。設保甲制,有29個保,345個甲。

1949年10月23日江門解放,25日江會區軍事管制委員會在江門成立,會址設在江門,代行江會區一切行政職權,後因地點不適中,新會四鄉難以照顧,於1950年5月,將原江會軍管會遷至新會會城,江門便成立「江門辦事處」,代行江門區內行政職權,當時只按區級鎮建制,各部門設股,江門自解放日起屬粵中專區領導。

1951年1月12日原屬新會縣管轄的江門鎮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以政行齊字第11號文批覆同意為省轄市,成立江門市人民政府,下設科分管各部門,同時新會縣劃出水南、紫萊、白沙、石沖(白石、耙沖、北街市)等四鄉與北街村歸江門市。1952年底新會縣滘頭鄉劃歸江門市。1958年江門市屬佛山專區。1955年5月6日江門市人民政府改為江門市人民委員會,行委員制,於1956年2月7日佛山地區成立,江門市劃為佛山專區領導,直至1958年11月。從1958年11月起江門市轉屬肇慶專區領導,不久計劃將肇慶專區遷到江門,所以曾一度叫江門專區,但後來決定不遷,又復稱肇慶專區。

1959年初江門市設江門專區,同年11月新會縣所轄新民、丹灶、篁莊、篁邊等劃歸江門市,擴大江門市郊區。1961年底江門市屬肇慶專區,1963年6月江門市又屬佛山專區。1968年4月12日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江門市人民委員會改為江門市革命委員會。

1974年7月1日經上級同意江門市重為省屬市,受省和佛山地區雙重領導。

1977年江門市區域再次擴大,新會縣原轄外海、潮連併入江門市郊區。1979年江門革委會又改為江門市人民政府。

1983年6月,江門市升格為地級市。[1]

行政區劃

1983年6月,江門市升格為地級市,轄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鶴山等五縣;

同年9月增轄陽江、陽春兩縣,1984年江門市區分設城區與郊區兩個縣級區。至此江門市共管轄七縣兩區。(陽江、陽春兩縣1988年2月10日分出,另設地級陽江市。)

1992年4月30日,撤銷台山縣,設立台山市。1992年10月10日,撤銷新會縣,設立新會市。

1993年9月6日,撤銷開平縣,設立開平市。1993年11月13日,撤銷鶴山縣,設立鶴山市。

1994年3月4日,撤銷恩平縣,設立恩平市。至此,江門市所轄各縣全部撤縣設市。1994年8月10日,城區更名為江海區,郊區更名為蓬江區。

2002年6月22日,撤銷新會市設立新會區,將原新會市的棠下、荷塘、杜阮三鎮劃歸蓬江區管轄。

現轄蓬江、江海、新會3個區,下轄台山、開平、鶴山、恩平4個縣級市,「五邑」是江門地區的俗稱。[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江門戶,南海明珠——江門,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岸城市中心,東鄰中山、珠海,西連陽江,北接廣州、佛山、肇慶、雲浮,南瀕南海海域,毗鄰港澳。全市總面積9505平方公里。

開平碉樓原圖鏈接

氣候環境

江門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氣溫22.2-22.9攝氏度,年均降雨量2055毫米左右,日照平均1700小時以上,無霜期在360天以上。[3]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江門土地資源在珠三角得天獨厚,已開發的建設用地比例僅占11.24%,是先發地區的1/3乃至1/4。全市還有未利用地666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7.69%。

在產業平台方面,目前江門已形成「1+6」核心園區,即江門國家高新區、蓬江濱江新城、新會銀洲湖新城、鶴山工業城、台山工業城、開平翠山湖科技產業園以及恩平工業園。

水資源

江門全市境內水資源豐富,年均河川徑流量為119.66億立方米,占全省河川年均經流量6.65%;水資源總量為120.8億立方米,占全省水資源總量6.49%。西江幹流於境內長76公里,自北向南流經鶴山。西江也是珠江最大的主幹支流。

江門主要河流有西江、潭江及其支流和沿海諸小河。西江、潭江、朗底水、蓮塘水、蜆崗水、白沙水、鎮壓海水、新昌水、公益河、新橋水、址山水、江門水道、天沙河、沙坪河、大隆洞河、那扶河等16條河流的集水面積均在100平方公里以上。

江門市境內優質礦泉和溫泉分布廣泛。已探明的礦泉有9處,已通過勘查評價並開發的有4處,其中開發成規模的有1處。溫泉分布於恩平市的那吉鎮、良西鎮,台山市的三合鎮、都斛鎮,新會區的崖門鎮,開平市的赤水鎮。其中,流量最大的是台山市三合鎮的台山溫泉和新會區崖門鎮的古兜溫泉,日流量達3000立方米;水溫最高的是台山市都斛鎮的莘村溫泉,水溫達73℃。

生物資源

全市森林總蓄積量830.2萬平方米,森林覆蓋率43%,林業用地綠化率87.6%。西北部、南部山地有原始次生林數千公頃,生長野生植物1000多種。其中古兜山有野生植物161科494屬924種,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紫荊木、白桂木、華南杉、吊皮錐、繡球茜草、海南石梓、粘木、巴戟、火力楠、藤槐等。在恩平市七星坑亞熱帶次生林區,經專家考察鑑定,植物種類有735種,其中刺木沙欏等12種屬國家級和省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有2種植物形狀奇特。

境內野生動物有獸類100餘種、鳥類500餘種、蛇類100多種、昆蟲類200多種,其中山豬、小靈貓、山蛤、龜、鷓鴣、鱉、蛇、穿山甲等於西北部山地常見。沿海和近海經濟魚類有800多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有100多種,年捕撈量1萬噸以上的有15種。

區域人口

人口詳情

2015年末常住人口451.9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93.04萬人,占常住人口的64.84%;農村人口158.91萬人,占常住人口的35.16%。

2015年末公安戶籍人口391.41萬人,人口密度412人/平方公里(戶籍口徑)。

歷年數據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江門市總人口3956827人;蓬江區347293人、江海區189024人、台山市948716人、新會市932425人、開平市668692人、鶴山市405779人、恩平市464898人。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全市常住人口為4448871人,十年共增加498596人,增長12.62%。年平均增長率為1.20%。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2276070人,占51.16%;女性人口為2172801人,占48.84%。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1.12上升為104.75。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631529人,占14.20%;15-64歲人口為3417427人,占76.81%;65歲及以上人口為399915人,占8.99%。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8.40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比重上升7.9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47個百分點。其中:蓬江區719120人、江海區254365人、新會區849155人、台山市941087人、開平市697385人、鶴山市494935人、恩平市492814人。

民族詳情

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江門市市現有少數民族45個,少數民族人口90760人,約占全市總人口2%,近五年江門市市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市總人口比例處於基本穩定水平。少數民族人口分布較分散,以壯族(占少數民族人口的54.7%)、土家族(占少數民族人口的12.1%)和苗族(占少數民族人口的12.1%)人口居多。城市中大部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都在企業打工;戶籍人口中少數民族多為農村戶口。

歷史文化

宗教概況

江門市有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4種宗教。全市教徒約1.2萬人,其中,天主教1960人,基督教3776人,佛教約5000人,道教約1000多人。宗教人員171人,其中:神甫2人,修女19人,牧師11人,長老人,傳道人30人,和尚38人,尼姑40人,乾道22人,坤道9人。共登記開放宗教活動62場所處,其中天主教堂點13處,基督教堂點36處,佛教寺庵7處,道教宮觀3處。有跨地區宗教團體1個:天主教江門教區教務民主管理委員會;全市性宗教團體5個:市天主教愛國會、市天主教會、市基督教三自愛國會、市基督教協會、市佛教協會;縣級宗教團體15個。江門共有教徒聚居村8條,總教徒數1441人。其中:基督教徒村2條,分別是恩平市的龍門村、竦頭村;天主教教徒村6條,分別是台山市的南陽村、渡頭村、獅崗村、坦安村,恩平市的黃金宅村,鶴山市城西村。

名優特產

荷塘沖菜

荷塘種植沖菜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在長時間的種植,已形成了荷塘地域自己的特色的產品。沖菜一年種植一次,在每年10月份種植,次年春節前後收穫,經醃製加工而成。沖菜的加工在過去都是採用家庭式的醃製,在改革開放後,家庭式的醃製沖菜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的發展了,到目前為止,荷塘鎮已成立了12家沖菜食品加工企業,2005年種植面積約2910畝,產量達7981.9噸。荷塘沖菜的醃製工藝也不斷創新,各式沖菜製品各具特色,成為海外僑胞喜愛的食品和饋贈親友的禮物。荷塘沖菜頭大,葉窄長,纖維少,經醃製後呈金黃色,肉質爽脆無渣,味清香微咸帶甜,味鮮獨特,是佐膳佳品。

杜阮大頂涼瓜

杜阮大頂涼瓜(又名苦瓜)始種於杜阮一帶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由於杜阮一帶多為沙質土壤,十分適宜種植涼瓜,且瓜型也有別於其他地方,當地人稱之為大頂瓜或「柿餅蒂」。特點是瓜型肥大,形似木瓜,平頂粒粗,肉厚色綠,味微苦而甘,爽脆無渣,質優型美著稱,是其他產地的涼瓜是無可比擬的。所以慕名來吃正宗杜阮涼瓜的人不計其數,凡到杜阮遊覽的外地人,都以「不吃涼瓜枉此行」為傲,而且聲名遠播省港澳,每年輸往港澳地區上百噸,為此杜阮農業辦已將「杜阮涼瓜」這著名品牌申請專利。杜阮涼瓜每年可分春、秋三造種植,去年年種植面積為1025畝,產量達2000噸。

鵬中皇腊味

江門市江海區華江食品廠是一家以生豬養殖、屠宰、食品加工、肉品銷售等多元化經營的民營企業。2004年被國家商務部確認為國家生豬活體儲備基地;2005年被評為省市民營科技科業,江門市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公司通過了IS0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並被國家確認為質量誠信消費者(用戶)信得過單位和AAA級質量誠信會員單位,國家綠色食品會員企業。該公司所產生的「鵬中皇」腊味產品主要有臘腸、鴨肝腸、臘肉、臘鴨等系列產品,其中的主要原料是用鵬飛畜牧有限公司自繁自養。「鵬中皇」腊味產品於2002年9月被廣東省農業廳鑑定為無公害農產品,並獲取了證書。並榮獲第三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暢銷產品」獎。2005年4月鵬中皇產品被評為中國著名品牌,2006年4月被評為中國馳名品牌。「鵬中皇」腊味產品臘香濃郁,口感松爽,絕不添加含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參假物質及色素,產品遠銷港澳地區及省內市場,深受廣大客戶和消費者的青睞和好評。

江門鴕皇鴕鳥肉

江門市畜牧局於1992年11月成立亞洲第一家鴕鳥試驗場,從美國首先引進種鳥,經一年多的試驗飼養,獲得成功。鴕鳥是草食動物,適應很強,幾乎在全國各地均可飼養,且抗病力強,容易飼養。鴕鳥是世界上體型最大、壽命較長的禽類(體重達100-150公斤,壽命有70多歲),現在上市的鴕鳥肉是1-1.5歲的嫩鳥;鴕鳥肉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美味食品,並含有豐富的鈣、鐵、鋅、硒等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肉質鮮、滑、補,適合火鍋、串燒、鐵板燒、肉扒、鮮炒等菜式,一年四季、老少皆宜。鴕鳥皮是目前世界止最名貴的皮革,以輕、柔、耐用和美觀而還貴於鱷魚皮。鴕鳥蛋殼、羽毛、骨骼又是製作工藝品的最好原材料。鴕鳥全身是寶。是目前前景最為廣闊,經濟價值高,最為誘人的新興禽畜養殖品種。

新會陳皮

新會陳皮,特指用新會柑果皮經在新會境內曬制和貯存陳化的干品,是「廣陳皮」正品。是新會傳統土特名產。歷史上曾經有過栽培面積近10萬畝,初級產品產量超5000噸的高峰。目前,種植面積近1萬畝,初級產品產量約1000噸。新會陳皮開皮方法有正三刀法和對稱二刀法。正三刀法:果蒂朝下,從果頂向果蒂縱劃三刀,留果蒂部相連,正三瓣剝開。對稱二刀法:果蒂朝上,從果肩兩邊對稱反向弧劃兩刀,留果頂部相連,三瓣剝開。反皮,自然曬乾和自然貯存即可。當年製作和存期不足三年的一般稱果皮或柑皮,存期3年以上的稱陳皮。新會陳皮協會企業標準《新會陳皮》中規定,按採收時期可分為柑青皮、微紅皮和大紅皮等三種貨式。新會陳皮已有七百多年生產歷史。新會陳皮藥食同源、食養俱佳,入藥使用安全。其性味:辛、苦、溫。歸經:脾、肺經。藥性:辛溫可理氣調中;苦溫可燥濕運脾。凡脾胃氣滯濕阻及痰濕壅盛之症,本品為要藥。作用重點在於理氣燥濕。功效:行氣健脾、燥濕化痰、降氣止嘔、舒肝利膽、理中和胃、解結化癰等功效。紅皮治高,青皮治低,留白則理脾健胃,去白則消痰止咳,功用神奇。中醫的著名的「陳皮半夏湯」和「二陳湯」就是指定用新會陳皮治病的。新會陳皮越陳,其香越清,其味越純,其效越佳,其品越高,素有「百年陳皮勝黃金」、「千年人參,百年陳皮」的說法。它是清庭貢品、廣東十大地產中藥材之一、「廣東三寶」(陳皮、老薑、禾稈草)之首,堪稱僑鄉之寶。

江門風景湖原圖鏈接

新會葵扇

新會葵扇聞名國內外,會城有「葵城」的美稱。據《新會縣誌》記載:「考此扇興於晉時,謝方傅執之,王丞相捉之,其價頓貴。其制雅而出風和好。督撫兩院每年採為方物而貨於天下。」可見1600多年前,上至朝庭大官,下至黎民百姓,都愛用新會葵扇取風納涼。早在清代,新會葵扇暢銷全國各地,還遠銷俄、英、美、法、古巴、哥倫比亞,秘魯、智利等24個國家和地區,清末民初,新會葵扇銷售量每年達1.2億柄。新會產的葵葉大而不裂,心蒂園正,骨格細勻,色澤光潔,體質輕盈,加上製作者的心靈手巧,在扇面繪圖描畫,工藝不斷創新,使新會葵扇特別高雅實用。目前,新會蒲葵面積約5000畝,年產葵扇約2000萬柄,銷售產值約1500萬元。

新會蟲草子實體

蟲草是一種藥食同源的傳統珍稀補品,是人們保健養生的佳品。蟲草子實體是選取天然蟲草優良菌種,模擬冬蟲夏草的生長環境,採用現代生物技術培育而成,經測定: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維生素,還富含蟲草最有效成份的蟲草素、蟲草酸、多糖、SOD等,其中蟲草素、蟲草酸、多糖等含量高於天然蟲草。營養成分和功效作用與天然蟲草基本相同,在價錢上卻是天然蟲草的十幾分之一。有增強免疫力、雙向調節內分泌、補益肺腎、秘精益氣有顯著的效果,是男女老少,四季皆宜,饋贈親友的高級禮品。新會及周邊已形成較大規模的蟲草子實體生產基地,年產蟲草子實體約27噸。著名的品牌有「崗州春」、「冬草堂」、「益元」、「回春草」等。

古井燒鵝

古井燒鵝是新會的馳名特產,名揚四海。具有皮脆汁美、肉香甘甜的特點,深受食客喜愛。據說,古井燒鵝是用南宋宮廷秘方製作的。七百多年前,新會崖門發生了一場改朝換代的宋元大海戰。大戰結束後,一位在南宋宮廷負責製作燒鵝的御廚,帶着女兒逃難到新會銀洲湖西岸的仙洞村。御廚在仙洞村開了一間燒鵝店,憑着宮廷秘制燒鵝的高超手藝把鵝燒製得色香味獨特,很快便名揚遠近數十里,生意特別好。後來御廚的女兒長大了,嫁到銀洲湖東岸的古井,女兒也把父親秘制燒鵝的手藝帶到了古井。古井燒鵝由此而起,並代代相傳到今天。古井的燒鵝製作有其獨特之處,從選鵝到燒鵝都很講究。首先要精選三個半月鵝齡的本地壯鵝,這個時期的鵝最合適;其次是必須明火燒烤而成,炭、電爐、微波爐都無法燒烤出正宗品位的燒鵝;所用木柴也有講究,只能用徹底乾的荔枝樹、龍眼樹、桂皮干枝、柑橘干樹枝條等一些耐火少煙少樹脂的木柴為燃料;入爐前所有的生鵝要在肚裡填充好幾十種名貴材料如:汾酒、桂皮、茴香、陳皮等,外塗蜂蜜、麥牙等材料,並且要用氣筒充氣,用鐵杆鎖口,因充氣後燒鵝的皮與肉分離,才有皮脆肉嫩的效果。

紅嶺種子園石硤龍眼

石硤龍眼是台山市具地方特色的龍眼主栽品種,尤以台山市紅嶺種子園為核心基地,栽種面積達1200畝,總產達5.5萬公斤,輻射全市種植22000畝。基地為紅壤丘陵坡地,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氣候溫暖濕潤,陽光充沛,空氣質量好;經該園多年栽培研究和技術改良,使石硤龍眼達到年年高產穩產,品質提高,其果品美觀質極優,外殼光鮮,核小、肉厚清甜爽脆,剝殼也不見汁液溢出。深受消費者喜愛,多年來市場暢銷,價格穩定,供不應求。2002年,其制定的「石硤龍眼生產技術規程」經江門市技術監督局評審確認為地方標準,基地被省農業廳批准為「無公害農產品基地」。

北陡雙肩玉荷苞荔枝

雙肩玉荷苞荔枝是台山市具地方特色的荔枝主栽品種,北陡沙堤村母樹種植距今有270多年歷史,以北陡鎮為核心的生產基地,面積達2000公頃,總產4000多噸。北陡靠近沿海,常年有海霧滋潤,陽光充沛,氣候溫暖濕潤,無污染的良好生態環境。果品品味獨特,色澤鮮艷,果大核小,肉厚爽脆不流汁,多食不上火,且有潤喉、旺血養顏之功效,是人們食用送禮佳品。果實橢圓形,果頂雙肩凸起,果中部有雙層或環狀結構,從蒂部繞果實一圈,形似古代刺繡荷苞,故名雙肩玉荷苞。該品種屬遲熟品種,無大小年,一般在6月中下旬上市,7月上旬收穫完畢。每到成熟季節,各地顧客紛至沓來,產品遠銷國內外。2002年,北陡鎮沙堤村委會雙肩玉荷苞荔枝基地被省農業廳批准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而「北陡雙肩玉荷苞生產技術規程」已經江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評審確認為江門市地方標準。

簍黑皮冬瓜

冬瓜是沖蔞鎮土特產之一,栽種歷史悠久。品種有黑皮冬瓜和灰皮冬瓜兩類,近年來,黑皮冬瓜由於產量高效益好已成為主導栽植品種。它根系發達,植株生勢強,產量高一般畝產萬斤左右,高產可達2萬斤。沖蔞黑皮冬瓜肉厚,品質優,味清甜。老嫩瓜均可食用,除適用燜、炒、燉、做湯,還可曬瓜干、製冰肉涼果、冬蓉果醬,掖芽橫枝是酒樓飯店的上等菜;瓜子及曬乾瓜皮可入藥,瓜皮干拌紅豆煲湯可解暑,煲糖水可解皮膚濕疹等,故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沖蔞黑皮冬瓜生產在不斷總結經驗中發展,2002年以沖蔞為中心的《黑皮冬瓜生產技術規程》由江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實施,同時獲廣東省農業廳「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的質量認證,2004年獲國家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的質量認證,同時註冊了「沖蔞」牌商標。由於推廣農業標準化、實施無害化生產、打造品牌,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現在沖蔞鎮年播種面積極2萬畝,輻射帶動全市5萬畝發展;產品暢銷於湖南、湖北、江蘇、江西、浙江、安徽、四川、甘肅、山東、河南、河北、新疆、黑龍江、福建、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珠海等省市和地區。

水口腐乳

開平廣合腐乳有限公司生產的「廣合」腐乳始創於1893年,具有百年腐乳製作的傳統工藝,生產出風味獨特、霉香嫩滑的腐乳,是水口腐乳的經典產品。「廣合」腐乳始終堅持精選顆粒飽滿、漿汁豐富的上等優質東北大豆。經微生物傳統發酵工藝,運用獨特配方和現代科學技術發酵而成。「廣合」腐乳經160道檢驗工序,每一塊腐乳都見證着品質的優良和嚴謹。因「廣合」腐乳的南方口味已根植於粵人味覺神經,故遍布世界各地的華僑回鄉時必定首選「廣合」腐乳作為禮贈海外親友的佳品。

味事達醬油

開平味事達調味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歷經50載風雲、傳承美食文化、鑄就一流品牌的高品質醬油釀造專業廠商。「味事達」醬油均選用東北優質黃豆、麵粉精釀而成。「味事達」系列醬油產品從選料到出廠都歷經130多道工序的嚴格檢測,確保產品更加安全、可靠。味事達公司在1983年開創高檔鮮味醬油系列先河,推出味極鮮系列產品,近年更針對市場需求推出PET輕便包裝、專供餐飲包裝的同系列產品。「味事達」味極鮮系列醬油均採用高鹽稀態工藝釀造,氨基酸態氮高達1.2克/100毫升,色澤天然紅潤、醬香、酯香醇和濃郁,體態澄明,是高品位生活首選調味精品。主流醬油系列——涵蓋生抽、老抽、功能醬油三大類,產品醬香、酯香濃郁、色澤紅潤、滋味協調、鮮甜適口,是居家調味必備產品。2004年底「味事達」醬油更成為第五屆中國世界烹飪大賽指定醬油。

馬岡鵝

馬岡鵝原產於廣東省開平市馬岡鎮。1925年,由馬岡區翠山鄉農民梁奕德引入高明三洲公鵝與陽江母鵝雜交,用雜交後代選擇培育而成。馬岡鵝具有烏頭、烏喙、烏背、烏腳的特徵,俗稱「四烏」,公鵝體型大而緊湊,頭大,頸粗,胸寬,背闊,體軀高長;母鵝體軀如瓦筒形,毛緊皮薄,羽色灰黑色。馬岡鵝生長快,肉質好,生活力強,育雛成活率達96%以上,適應廣東地區高溫多濕氣候,耐粗放飼養,很受當地群眾歡迎。作為馬岡鵝原產的開平市馬岡鎮,位於廣東西南部丘陵地帶,氣候溫和,年平均溫度20~22℃,雨量充沛,平均年降雨量2000毫米,水源豐富,魚塘、山塘面積3500多畝,有許多適於牧鵝的河灣和草地,農作物以水稻、番薯、木薯、花生及蔬菜為主,有豐富的農副產品,具有是發展養鵝的優越自然條件,馬岡鎮養鵝歷史悠久,群眾過年過節、婚慶嫁娶、生日喜慶都有宰鵝食鵝的習慣。

牛江瀨粉

恩平牛江鎮出品的純米製品—瀨粉,歷史悠久,是瀨粉行業的始祖,遠近馳名,口碑極好。中秋佳節,恩平縣牛江鎮周邊地區均以瀨粉為主食,是該鎮的傳統特產。牛江瀨粉食用方便,一經透煮,即可烹調食用,配與上等湯料,口味更佳,柔滑適中,清脆可口,食無厭,飽不滯,消化易,食後返尋,齒頰留香。牛江瀨粉,吃來易,做來難。從選料到製作,工序頗為複雜。它選料上乘,只用牛江鎮生產的純正秈米和粳米合理配伍,絕無其它配料和添加劑,從過去的手工操作到現在的機械化,精細磨粉,燜焗發酵,冷卻漂洗,自然風乾等獨特工藝流程製作而成。是純正的天然綠色食品。牛江瀨粉,現已馳名國內外,並經本地華僑的推介和海外鄉親的一致認同,對外銷往港澳和漂洋到中南美地區,產品供不應求,享受美譽。

東成紅江橙

近年來,化州、廉江一帶推出一種新品種——紅江橙,紅江橙呈鵝卵形,表皮光滑,紅光煥發,皮薄,果肉呈金紅色,肉質細嫩,酸甜適度,果汁豐盈,清香可口,品質超群,成為橙中之佼佼者,被國務院指定為國宴佳果,當地人稱之為「果皇」。自實施農業結構調整以來,東成鎮對紅江橙種植推廣相當重視,多次組織該鎮農業主管領導和有關種植戶到廉江、化州等地參觀取經,在本身已有的柑、桔、橙種植經驗的基礎上,引進潮洲、廉江等地紅江橙進行試種,取得良好的效益。從98年開始,東成鎮開始少量引進紅江橙進行試種,到目前已發展紅江橙累計種植面積4000多畝,發展紅江橙種植專業戶300戶。近年來,東成紅江橙賣相佳、價格好,農戶種植紅江橙的積極性高漲,並開始探索紅江橙的改良技術,邀請專家授課,逐漸形成東成紅江橙品牌。2004年,東成果苗場產的紅江橙等產品獲得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民俗文化

國學大師雷鐸對江門文化的歸納:「僑、樓、泉、風」。

江門蓬江區風光原圖鏈接

雷鐸說,「僑」是江門最大的優勢,無論是從人數上,還是從歷史上,江門的華僑文化在廣東地區都是獨一無二的。這個文化特色需要江門大力弘揚,其意義值得認真挖掘和推廣。

樓,顧名思義,是指江門的碉樓文化。雷鐸說,在很多年前就曾呼籲過,要保護江門的碉樓,現在看到江門的碉樓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他感到由衷的高興。認為保護碉樓的意義,除了在建築領域,更重要的還是在精神層面上。每一座碉樓都見證着在南中國曾經發生過的往事。雷鐸建議,應加強對碉樓文化歷史內涵的研究。

泉,是指溫泉。雷鐸說,江門地下溫泉資源豐富,被稱為「溫泉之鄉」。溫泉除了其物質的意義以外,其象徵意義更加值得挖掘,「溫泉之下是地震帶,熱流不停地涌動;五邑地區也出現了很多富於激情、勇於創新的人物,歷史上,陳白沙、梁啓超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通過對這些人物的研究,可以喚起五邑人像地泉一樣的能量與創新熱情。」

風,是指風氣。雷鐸說,歷史上的五邑是個十分富庶的地方,曾出產過品類繁多、質地優良的土特產,有「小澳門、小廣州」之稱,歷史上也曾出現過很多優秀的人物。改革開放以後,廣東領全國改革風氣之先,五邑也不甘落後。雷鐸認為,江門要特別重視教育,掀起濃烈的「向學」之風,這是建設先進文化、振興本土文化的根本。

在人文思想方面,江門人的思想很受明代哲學家陳白沙的思想影響:「自得」、「自然」、「主靜」。

白沙之學無論哲學的心學和文學的詩學都本自然而求自得,求獨創性。而這種自然自得的素質,必須通過至靜無欲始能培養。無欲則靜,至靜始乃體驗天理。

由於江門人受陳白沙心學思想的影響,江門人比較低調、順其自然、不會刻意追求,心境也比較平和。

至於飲食文化,江門人愛吃,什麼飲食文化都能得到融合,什麼地方的飲食文化也能找到。而江門的食市也興旺,到達了三步一餐廳,五步一飯館的地步。而家居飲食則以嶺南飲食習慣為主。

摺疊市樹市花

市花

寶巾花,俗稱簕杜鵑,原產巴西,先傳入歐洲,後經美國夏威夷和日本傳入我國,1982年選定為江門市花。勒杜鵑,又名寶巾、叫子花、三角梅,是紫茉莉科寶巾屬的藤本小灌木,莖有刺,與一般山杜鵑不是同科植物,四季常綠。其特點是管理粗放,適應性強,耐旱耐瘦土,易繁殖,修剪可造型。該花品種多,花苞有多種顏色,是觀賞的主要部分。尤其是重瓣品種,花期長、色彩艷麗,有些品種一年多次開花。,溫暖地區可長年開花,花位於大而紅的包葉之中,花朵較小,黃色或黃綠色,三朵聚生,包葉是它的主要觀賞部分。

市樹

蒲葵,在江門市和新會種植歷史悠久,能反映江門和五邑地區的歷史文化風貌,展現僑鄉地方特色。蒲葵(Livistonachinensis),又名扇葉葵,是棕櫚科蒲葵屬的常綠高大的喬木樹種。原產中國南部,在廣東、廣西、福建、台灣等省區均有栽培。蒲葵四季常青,樹冠傘形,葉大如扇,是熱帶、亞熱帶地區重要的綠化樹種。此外,蒲葵還具有藥用及工藝價值。2009年7月,經過市民投票和專家評選,蒲葵被評為江門市市樹。

風景名勝

開平立園

立園,位於開平塘口鎮北義鄉,坐西向東,占地面積約為11013.99平方米。它是塘口鎮旅美華僑謝維立先生於二十世紀20年代回來興建的,歷時十年,民國25年(1936年)初步建成的。

立園既有中國園林的韻味,又吸收歐美建築的西洋情調,將其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在中國華僑私人建造的園林中堪稱一流,也是中國目前發現較為完整的中西結合的名園。

立園的布局,大體可分為三部分:別墅區、大花園區、小花園區。三個區用人工河或圍牆分隔,又巧妙地用橋亭或通天迴廊將三個區連成一體,使人感到園中有園,景中有景,亭台樓榭,布局幽雅,獨具匠心,令人有巧奪天工之感。

古兜溫泉綜合度假區

新會古兜溫泉的溫泉谷內有30多個露天溫泉池,溫泉資源很豐富,品種也很多。並且它還是廣東省唯一一家同時擁有兩種不同類型的溫泉:海洋溫泉(咸溫泉)及氡溫泉(淡溫泉)。

溫泉谷中間有一條約150米長的人工鵝卵石河道,它不僅為景區增添了點韻味,更和中央水區的大舞台及各大小泡池相連,將谷內的建築群落分成了三大區域。北邊是歐式風格的「羅馬殿」,東邊則是日本民間風格的「東瀛閣」,南邊是參照中國唐代的華清宮風格建造的「唐宮」。羅馬殿內,可以邊品咖啡邊欣賞中央舞台的表演;雅致的日式溫泉區內,環境極好,小橋流水,泡溫泉講究的就是環境,這裡可以得到很好的放鬆。而唐宮又是另外一種風格,以皇家花園為背景,用鵝卵石築成圓池。唐宮外,另有9個露天泡池,以木柵圍欄營造出古樸的意趣。最有特色的是「八卦池」,渦流奔騰不息。同樣引人注目的還有唐宮對面一尊約兩米的楊貴妃出浴像,雕像邊,建有燙石板,下邊有溫泉水流過,可以享受熱石板浴的感覺。

圭峰山風景名勝區

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是江門市新會區原勞動大學建立起來的,1997年經原林業部批准建立的國家級森林公園,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廣東省著名風景名勝區,經營面積3550公頃。圭峰山瀕臨南海,毗鄰港澳,它坐擁青山翠嶺,旅遊資源豐厚奇趣,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於一體,融高山湖泊森林於一身,旅遊環境得天獨厚。

圭峰山山勢雄偉,秀峰挺拔,因形似圭璧而得名,方圓55.1平方公里,峰巒疊起,錯落起伏,相對高度在300--400米之間,主峰雲峰,海拔545米,在江門近郊傲視群峰。近年,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致力開發森林生態旅遊,開闢多條生態旅遊線路,在圭峰山玉台坑,空氣負離子的含量每立方厘米達4萬多個,空氣清新,是人們愉悅身心,休閒健身的好地方。

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旅遊配套設施完善,現有圭峰山景區、玉台寺景區、玉湖景區、體育運動公園休閒等風格各異的景區,圭峰疊翠、玉台古剎、楓林秋色、玉湖觀魚、玉湖夜色、鎮山寶塔、-總理視察新會紀念館、葵樹博覽園等自然、人文景觀美不勝收,是人們休閒健身、娛樂觀光的好地方,一直以來,國家很多領導人視察過圭峰山,在2002年以來,公園還接待了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

「圭峰新會秀,綠化呈奇觀」這是原國家代主席-同志視察圭峰山建設時有感而發的絕句題詩,道出了圭峰山青水秀的風采與魅力。

金山溫泉

金山溫泉度假村位於廣東恩平市那吉鎮河畔,距廣州約200公里,占地53公里。金山溫泉度假村以天然溫泉取勝,據專家考證,金山溫泉無論水質、水溫或者出水量均居國內溫泉前列,泉涌區自然水溫常年達攝氏80度以上,露天泉涌300多處,日流量2000多立方米,含48種礦物元素,當今世界上惟獨秘魯有一處溫泉超過它,所以金山溫泉又有「天下第二泉」之美稱。

金山溫泉最引人入勝之處在於每天將2800多立方米、高達攝氏85度的溫泉水從室內引出到室外,開闢了22個大小不一的泳池,總面積達到8000平方米,共建有22個大小不一的溫泉泳池和28個日式溫泉池。日式溫泉池按溫度分為高溫池、常溫池、冷水池;按功能分為理療池、娛樂池、通用池。在1號池中,水溫達70-80攝氏度。

錦江溫泉

錦江溫泉在中國第一個溫泉之鄉、中國第一個國家地熱地質公園恩平市,鑲嵌着一顆璀璨的溫泉明珠,她令到旅遊行家們都讚賞有加,讓中國地礦熱權威部門和專家都驚嘆推崇的「溫泉仙境」,江門新八景之一的大型溫泉度假區——錦江溫泉。

錦江溫泉擁有悠久的發展史,根據《恩平縣誌》記載,早在380多年前,大約明朝時代,在錦江溫泉一帶已經有豐富的自溢溫泉,造福於當地村民。在改革開放的今日使錦江溫泉終於得到合理的開發和利用。

錦江溫泉水質資源異常豐富,日湧水量超6200立方米,遠景開發量近10000立方米,水溫接近70度,水質清澈,晶瑩爽滑。富含幾十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硅酸、氟、氡均達到國家命名標準,全國罕有,被專家譽為「三料」溫泉,她極高的醫療保健價值而深受遊客歡迎。錦江溫泉是集住宿、飲食、娛樂、保健、商務、會務、休閒和大型露天溫泉融為一體的中國溫泉文化經典之度假勝地。

開平碉樓

開平市內,碉樓星羅棋布,城鎮農村,舉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幾座,少者一村二三座。從水口到百合,又從塘口到蜆岡、赤水,縱橫數十公里連綿不斷,蔚為大觀。這一座座碉樓,是開平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見證,它不僅反映了僑鄉人民艱苦奮鬥、保家衛國的一段歷史,同時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築博物館,一條別具特色的藝術長廊。可以說,開平作為華僑之鄉、建築之鄉和藝術之鄉,她的特色在碉樓上都得到了鮮明的體現。對碉樓資源進行保護和挖掘,對於研究華僑史和建築藝術,對於開發旅遊資源和開展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都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碉樓中西合璧,融會了各種建築風格的精髓。開平境內最多的時候共有3000多座碉樓,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開平15個鎮、辦事處。這些碉樓是上世紀開平華僑與村民主動把外國建築文化與當地建築文化相結合的結晶。其數量之多,建築之精美,風格之多樣,堪稱世界最大的「碉樓博物館」。

建材上,有早期的泥牆樓(用灰沙、糖、鹽、蜆殼、蚝殼等混合逐層錘打夯成),中期的青磚樓(用一般的青磚加厚建成),到最後的鋼筋水泥樓(用鋼筋混凝土按現代建築用料建成)。

類型上,約分三大類:一是更樓或燈樓,這種樓一般建在村頭或村尾,有些建在小山丘上,供民團及更夫使用,裡面有探照燈及報警器,一旦發現匪賊立即報警,讓村民準備。

二是眾樓,由十多戶或幾戶人家合資興建,這種碉樓有3~6層,每層設有2~4間房,如有匪賊或洪澇,各戶人家可住進眾樓,以避災難。

三是居樓,由華僑獨資興建,用於長久居住。開平碉樓中西合璧,碉樓的造型千姿百態。

最大特點是按照自己的意願選取不同的外國建築式樣綜合一起,自成一體,既有古希臘、羅馬的風格,又有哥特、伊斯蘭、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的建築要素,很難將開平碉樓具體歸入國外某一個時期的某種建築風格之中。這些不同風格流派不同宗教的建築元素在開平碉樓中和諧共處,表現出特有的藝術魅力。

它在建築結構上則充分體現了防衛功能,其共同特點就是門窗窄小,鋼窗、鐵門,牆身厚,頂層四面都有槍眼,樓頂還有瞭望台、探照燈、警報器等,在歷史上對保護村民生命財產安全有極大貢獻。

著名人物

梁啓超 南粵先賢、近代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

梁思成 梁啓超長子,中國科學院院士,建築學家、建築教育家

陳獻章 明朝嶺南著名的理學家、詩人

陳少白 近代民主革命者

馮如 中國的第一位飛機設計師

李長 香港著名實業家,江門市榮譽市民

余顯利 美籍華人政治家

李文茂 太平天國時期廣東天地會起義主要領袖人物之一

司徒美堂 著名旅美僑領,中國致公黨創始人

伍蠡甫 中國近代著名翻譯家

梁思禮 梁啓超五子,中科院院士、著名火箭控制系統專家

陳智超 近代歷史學家

宋森 愛國民主人士、華僑教育家

陳垣 近代歷史學家、宗教史學家、教育家

梁思永 梁啓超次子,近代田野考古學的奠基人之一

唐明照 外交家,中國首任聯合國副秘書長

黃耀祥 中國工程院院士、水稻遺傳育種及其應用基礎理論研究專家

張其光 清朝名將

陳宜禧 五邑華僑「實業救國」的傑出代表

黃公輔 明朝官員、南明新會抗清義軍領袖

參考文獻

  1. 歷史沿革來源:江門市委宣傳部 時間:2019.09.10
  2. 行政區劃來源:江門市委宣傳部 時間:2019.09.10
  3. 資源氣候來源:江門市委宣傳部 時間:201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