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湾穗花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湾穗花杉

图片来自大纪元

台湾穗花杉(学名:Amentotaxus formosana)是裸子植物穗花杉属下的物种,为小型至中型常绿乔木,因其雄花之花序呈穗状而得名。为孑遗残存且分布稀少之台湾特有种,只产于台湾南部地区,目前依中华民国文化资产保存法行政院农委会列为五种珍贵稀有植物之一。[1][2]

命名由来

台湾穗花杉最早纪录是在1893年[3],由爱尔兰籍植物学家奥古斯汀·亨利所发现,他当时任职于打狗港海关高雄海关[4]),并在工作之馀进行植物调查,便邀请当时鹅銮鼻灯塔管理人史密塞(Schmüser)帮忙,史密塞于是找了不少当地居民代为采集植物标本,在亨利所收集到的标本中,若采集地点标示为南岬(South Cape),则大部分为史密塞所提供,采集范围可能包括整个恒春半岛,台湾穗花杉应也属于史密塞所采集到的,其地点很可能是位于现今屏东县狮子乡的里龙山[5]

日治时期,日籍植物学家金平亮三也于1924年在台东大里力山海拔915公尺处采集到标本,其后又有学者陆续于大里力山西南棱线、草埔后山棱线、日暮山、里龙山等地发现台湾穗花杉踪迹[6]

而最早于十九世纪鉴定的学名为Amentotaxus argotaenia,并一直延用至1952年,在当时台湾大学植物系教授李惠林[7]对本属植物进行分类订正时,发现过去鉴定有误,本种应为台湾特有种,遂将其种名改为formosana。而其属名Amentotaxus其中“amento”系由英语(ament)或西班牙语 (amento)转变而来,意义为柔荑花序,而“taxus” 则表示为红豆杉属,因此Amentotaxus代表本物种是类似于红豆杉但有柔荑花序特征之树种[5]

分类

植物分类学上,穗花杉属最早于1916年由德国植物学家罗柏特·皮尔格依据Amentotaxus argotaenia建立的,并以种的名义置于罗汉松属(Podocarpus)之下,后又被移至三尖杉属(Cephalotaxus)(或称粗榧属),之后独立出来为穗花杉属,1926年皮尔格根据雄株球果的复合性将穗花杉属与三尖杉属一同并入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同科的还有台湾粗榧日本榧树等,1931年,另一日本学者工藤祐舜观察雌株球果后认为它不应放在三尖杉科而应成立新科穗花杉科或是作为红豆杉科的亚科或族,所以与另一日本植物学家山本由松一同建议成立穗花杉科,然而,另一日本植物学家小泉源一认为这是完全不必要的,他认为穗花杉属与三尖杉属仍有联系,因此主张将红豆杉科与三尖杉科置于同一科内,将两者降至亚科的地位[8]

现今,三尖杉属、穗花杉属与红豆杉科之间的关系,还尚未完全厘清,因此植物分类上有许多分歧,例如《台湾植物志》将粗榧科(三尖杉科)穗花杉科独立出来;但《The Families and Genera of Vascular plants》(维管束植物科属)将这两属一同放在三尖杉科当中;但也有将三尖杉科独立,穗花杉属至于红豆杉科,如《世界松柏类名录及文献》。但多数学者仍认为红豆杉科分5个属,有许多共同之处,是比较自然的分类群。

分布

台湾穗花杉于地质史上为新生代第三纪变动后的孑遗物种,根据化石纪录穗花杉科自白垩纪晚期以来,曾广泛分布于北美西部及欧洲等地区,现仅有穗花杉1属3种,且大多以小族群散布于台湾及中国南部、中部、西部及越南北部 。

台湾穗花杉主要分布于台湾南部中央山脉海拔800至1400公尺间的原始阔叶林中,生育地有大武山、大里立山、姑子仑山、茶茶牙赖山、大汉山、浸水营、里龙山及草埔等地,在棱线两侧散生或呈带状不连续散分布[6][9]大里力山渡鸭原山支棱为台湾穗花杉分布的最北界,里龙山为最南界。[10]

特征及习性

台湾穗花杉为中小型乔木,树高10公尺,胸高直径30至36公分,大枝稀疏,小枝斜展,树形呈圆形或接近方型,雌雄异株,为镰刀状,长5至6公分,叶表面深绿色具光泽,叶背中脉两侧有二条宽约2公厘之白色气孔带,叶缘反卷。

雄花序呈3至5穗状生长于小枝顶端,长3公分,无梗,花蕊具5-8个花药;雌花单生于叶腋,呈球形,有长梗,一芽四至六朵;于每年4月初长出新芽并同时开花,雌花授粉后发育成幼种实,呈椭圆形或倒卵状,长2至2.5公分,至隔年2月成长不明显,直到4月左右逐渐发育成熟且假种皮渐转暗红色,于5至6月间成熟落果,与红豆杉属最大不同就是其雄球果两两对生,形成穗状花序,而非单生雄球果。

由于台湾穗花杉树高有限,很少超过中冠层(15公尺)以上,所以属于中下层耐阴树种,喜生于溪谷或较为潮湿山坡及谷地,常与阔叶林混生。[11][12][13]

参考文献

  1. 黄增泉等(2003年):《台湾植物志》,第一卷,第553页,台湾:国科会。
  2. (2005年):珍贵稀有植物简介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01-09.,台湾:行政院农委会林务局。
  3. 吴永华(2006年):《台湾特有植物发现史》,第88页,台湾:晨星出版社。
  4. (2011年):高雄关税局历史沿革,台湾:财政部高雄关税局。
  5. 5.0 5.1 刘和义(2008年):《台湾针叶树学名之名词解说》,第109页,台湾:行政院农委会林务局。
  6. 6.0 6.1 杨胜任等(2007年):《台湾穗花杉族群分布及植物社会之研究》,第1页,台湾:国立屏东科技大学森林系。
  7. 台湾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史》 ,台湾:中央研究院。
  8. 王艇等(2001年):《红豆杉及相关类群rbcL基因PCR-RFLP分析》,载《植物学通报》第716~717页,中国。
  9. 台湾穗花杉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1-08-30.,台湾,行政院农委会林务局自然资源与生态资料库。
  10. 茶茶牙赖山野生动物重要栖息环境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01-09.
  11. 台湾穗花杉 ,台湾,林务局台湾树木解说。
  12. (2008年):台湾穗花杉林分结构与苗木繁殖之初步研究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2-03-24.,台湾,国立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农学院实验林管理处。
  13. 稀有珍贵植物台湾穗花杉 又发现两千多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