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天泽」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Hwx對話 | 貢獻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 次修訂)
行 1: 行 1:
 
 
{{Infobox person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史天泽
 
| 姓名    = 史天泽
 
| 圖像    = [[File:史天泽.jpg|缩略图|居中|[http://p3.so.qhimgs1.com/bdr/321__/t0187dae07a46ee3943.jpg 原图链接]]]}}
 
| 圖像    = [[File:史天泽.jpg|缩略图|居中|[http://p3.so.qhimgs1.com/bdr/321__/t0187dae07a46ee3943.jpg 原图链接]]]}}
史天泽(1202年—1275年) ,字润甫,燕京[[永清]](今属[[河北]])人。[[大蒙古国]]及[[元朝]]初年名将。
+
 
 +
[[ 史天泽]] (1202年—1275年) ,字润甫,燕京[[永清]](今属[[河北]])人。[[大蒙古国]]及[[元朝]]初年名将。
  
 
 史天泽少善骑射。勇力过人。[[元太祖]]八年(1213年),随父[[史秉直]]归降[[木华黎]]。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接替其兄[[史天倪]]都元帅职,率军击败金将[[武仙]],又俘杀抗蒙红袄军将领[[彭义斌]]。历授五路万户、河南等路宣抚使、中书右丞相、枢密副使、中书左丞相等职。至元十一年(1274年),奉命与伯颜等统军出征南宋,至郢州时因病北还。次年,病逝于真定,年七十四。累赠[[太尉]]、[[太师]]、镇阳王,[[谥号“忠武”]]。
 
 史天泽少善骑射。勇力过人。[[元太祖]]八年(1213年),随父[[史秉直]]归降[[木华黎]]。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接替其兄[[史天倪]]都元帅职,率军击败金将[[武仙]],又俘杀抗蒙红袄军将领[[彭义斌]]。历授五路万户、河南等路宣抚使、中书右丞相、枢密副使、中书左丞相等职。至元十一年(1274年),奉命与伯颜等统军出征南宋,至郢州时因病北还。次年,病逝于真定,年七十四。累赠[[太尉]]、[[太师]]、镇阳王,[[谥号“忠武”]]。
  
 史天泽“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甚至被人比作郭子仪、曹彬。他一生谨慎,多谋善断,料敌用兵,主张攻心为上,力戒杀掠。史天泽及其家族为巩固和发展蒙古贵族在中原的统治立下功劳,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时汉族显贵的代表人物.
+
 史天泽“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甚至被人比作郭子仪、曹彬。他一生谨慎,多谋善断,料敌用兵,主张攻心为上,力戒杀掠。史天泽及其家族为巩固和发展蒙古贵族在中原的统治立下功劳,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 元朝]] 时汉族显贵的代表人物.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豪族出身
+
=== 豪族出身===
 
+
 史天泽祖上财力雄厚,为乡里大姓。至其父[[ 史秉直时]] ,正值金朝末年,国家衰乱,各地地主武装多据地自保。史秉直喜爱读书、讲求义气,在当地很有影响。
 史天泽祖上财力雄厚,为乡里大姓。至其父史秉直时,正值金朝末年,国家衰乱,各地地主武装多据地自保。史秉直喜爱读书、讲求义气,在当地很有影响。 [1]
 
史天泽为史秉直第三子,他身高八尺,音如洪钟,善骑射,勇力过人。 [2]
 
 
 
元太祖八年(1213年)秋,成吉思汗铁木真率部南下。十月,铁木真麾下骁将木华黎进至河北,史秉直率数千人到涿州(今河北涿县)迎降。木华黎令史秉直仍统率其族众,屯驻霸州(今河北霸县),并以其子史天倪为万户,史天泽则任帐前总领。 [2]  次年,史秉直岁木华黎攻金北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因功授行尚书六部事。史氏家族的政治、军事地位自此开始确立。
 
 
 
崭露头角
 
 
 
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金朝真定经略使武仙以真定(今河北正定)投降蒙古,木华黎命史天倪任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守卫真定,武仙为副帅。 [1]
 
  
  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春, 史天泽 护送母亲北归。不久,武仙叛乱,邀杀 天倪。史天倪的幕僚王缙、王守道等在燕京追上史天泽 建议 收集散落在近郊的部曲。史天泽毅然南还 至满城时,已聚集部众甚多。史天泽又派监军李伯祐向蒙古国王孛鲁请求援助 孛鲁令部将笑乃歹率军三千援助史天泽 史天泽承兄职为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两军会合后,合攻卢奴(今河北定州)。武仙部将葛铁枪率万 来战,史天泽身先士卒,将士们勇气愤增,以一敌十。葛铁枪被俘,余部溃散。史天泽军威大振,随即下中山(今河北定州),略无极,拔赵州(今河北赵县),进军野兴,与前来赴援的兄长史天安所部会合,共击武仙,一举收复真定 [3]
+
 史天泽 秉直第三子 ,他 身高八尺 音如洪钟 善骑射 勇力过 人。
  
不久 ,南 宋大名总管彭义斌联合武仙意图夺回 。史 天泽等扼守赞皇 武仙不能进军。彭义斌势单力薄 焚山自守。 史天 泽选拔精锐士卒五十人 先锋 自率铁骑继后 ,攻 杀彭义斌 。史 天泽勇名大振 。 [4]  彭义斌亡 南宋从此尽失 朔之地 [1]
+
[[元太祖]]八年(1213年)秋 成吉思汗铁木真率部 下。十月,[[铁木 ]]麾下骁将木华黎进至河北,史秉直率数千人到涿州(今河北涿县)迎降 [[木华黎]]令 秉直仍统率其族众 屯驻霸州(今河北霸县) 并以其子 史天 万户 史天泽则任帐前总领。次年 史秉直岁木华黎 金北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因功授行尚书六部事 。史 氏家族的政治、军事地位自此开始确立
 +
===崭露头角===
 +
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金朝真定经略使武仙以真定(今河北正定)投降[[蒙古]], 木华黎命史天倪任 北西路兵马都元帅,守卫真定,武仙为副帅 。  
  
  其后 ,武仙 令奸细 真定城中纠结同党 里应外合,又夺取真定 。史天泽 只率 部众 数人 蒿城守将董俊 求援, 董俊把数百精兵交付 史天泽 史天泽 连夜赶赴真定 与笑乃歹 兵, 武仙 不能 敌, 退保西山抱犊寨 。史天泽 急攻抱犊寨 武仙弃寨逃遁。接着,蚁尖、苍峪、马武等寨以及相州 (今河 南安阳 、卫 州(今河 南汲 县) 等地亦降。 定局势得以稳 定。 [5]  [1]
+
  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春,史天泽护送母亲北归。不久 ,武仙 叛乱,邀杀[[史天倪]]。史天倪的幕僚王缙、[[王守道]]等 燕京追上史天泽 建议他收集散落在近郊的部曲 。史天泽 毅然南还,至满城时,已聚集 部众 甚多。史天泽又派监军[[李伯祐]] 蒙古国王孛鲁请 求援 孛鲁令部将笑乃歹率军三千援助 史天泽 史天泽 承兄职为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两 会合后 ,合 攻卢奴(今河北定州)。 武仙 部将葛铁枪率万人来战,史天泽身先士卒,将士们勇气愤增,以一 十。葛铁枪被俘 余部溃散 。史天泽 军威大振 随即下中山 (今河 北定州 ,略无极,拔赵 州(今河 北赵 县) ,进军野兴,与前来赴援的兄长史天安所部会合,共击武仙,一举收复 真定。
  
 史天泽 以真定为中心 任用原金朝治下的儒士和官员,缮城壁、修 招集流散、存恤穷困 在几年之间 颇有治绩 他以 为根据,成为了汉人的一大世侯 [1]
+
  不久,南宋大名总管[[彭义斌]]联合武仙意图夺回真定。 史天泽 等扼守赞皇 ,武 仙不能进军。彭义斌势单力薄 焚山自守。史天泽选拔精锐士卒五十人为先锋 自率铁骑继后 攻杀彭义斌 史天泽勇名大振。彭义斌亡,南宋从 尽失河朔之地
  
  伐金
+
  其后,武仙令奸细在真定城中纠结同党,里应外合,又夺取真定。史天泽只率部众数人向蒿城守将董俊求援,[[董俊]]把数百精 交付史天泽。史天泽率军连夜赶赴真定,与笑乃歹合兵,武仙不能敌,退保西山抱犊寨。史天泽急攻抱犊寨,武仙弃寨逃遁。接着,蚁尖、苍峪、马武等寨以及相州(今河南安阳)、卫州(今河南汲县)等地亦降。真定局势得以稳定。
  
 元太宗元年(1229年),窝阔台汗即位,决定全力伐金。窝阔台选拔史天泽、刘黑马、萧札喇为三大帅,统领汉兵。史天泽任真定、河间、大名、东平、济南五路万户。 [6]
+
史天泽以真定为中心,任用原金朝治下的儒士和官员,缮城壁、修武备,招集流散、存恤穷困,在几年之间,颇有治绩。他以此为根据,成为了汉人的一大世侯。<ref name="历史专题">{{cite web |url=http://www.xiexingcun.com/zhongguotongshi/14021.htm |title=《中国通史·第八卷·中古时代·元时期(下册)》第四节:史天泽| accessdate=2016-02-05}}</ref>
 +
===统兵伐金===
 +
 元太宗元年(1229年),窝阔台汗即位,决定全力伐金。窝阔台选拔[[ 史天泽]] [[ 刘黑马]] [[ 萧札喇]] 为三大帅,统领汉兵。史天泽任真定、河间、大名、东平、济南五路万户。
  
 元太宗二年(1230年)秋,窝阔台、拖雷率主力攻山西,破代州(今山西代县)、石州(今山西离石)。十月,围攻卫州武仙军。此时,史天泽率领诸军合围于卫。金朝大将完颜合达率众十万援救武仙,双方展开激战,蒙古军败退。只有史天泽所部千人绕出敌后,击败金朝一支偏师。既而又与蒙古军再次合攻,武仙逃走,卫州再被攻克。 [7]
+
 元太宗二年(1230年)秋,[[ 窝阔台]] [[ 拖雷]] 率主力攻山西,破代州(今山西代县)、石州(今山西离石)。十月,围攻卫州武仙军。此时,史天泽率领诸军合围于卫。金朝大将完颜合达率众十万援救武仙,双方展开激战,蒙古军败退。只有史天泽所部千人绕出敌后,击败金朝一支偏师。既而又与蒙古军再次合攻,武仙逃走,卫州再被攻克。
  
 元太宗三年(1231年),窝阔台在官同召集会议,决定兵分三路伐金:中路攻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入治阳;左军进兵济南;右军自凤翔经宝鸡,假道南宋,袭击汴京(今河南开封)腹背。三军预定次年春于汴京合围。十月,窝阔台亲率中路军猛攻河中,至十二月破城。此时,史天泽受命在东线削弱金朝的防守力量。 [1]
+
 元太宗三年(1231年),窝阔台在官同召集会议,决定兵分三路伐金:中路攻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入治阳;左军进兵济南;右军自凤翔经宝鸡,假道南宋,袭击汴京(今河南开封)腹背。三军预定次年春于汴京合围。十月,窝阔台亲率中路军猛攻河中,至十二月破城。此时,史天泽受命在东线削弱金朝的防守力量。
  
 元太宗四年(1232年)春,窝阔台自白坡渡河,令史天泽军处自孟津进河南与拖雷军会合。史天泽率军抵达时,拖雷军已于钧州(今河南禹县)三峰山大败完额合达军,金军主力全部溃灭。史天泽军乘胜取京东,连续招降了太康(今河南太康)、拓县(今河南林县北)、瓦冈(今河南滑县南)、眼州(今河南雅县)等地,并在阳邑(今河南登封东南)斩杀金将完颜庆山奴。 [8]
+
 元太宗四年(1232年)春,窝阔台自白坡渡河,令史天泽军处自孟津进河南与拖雷军会合。史天泽率军抵达时,拖雷军已于钧州(今河南禹县)三峰山大败完额合达军,金军主力全部溃灭。史天泽军乘胜取京东,连续招降了太康(今河南太康)、拓县(今河南林县北)、瓦冈(今河南滑县南)、眼州(今河南雅县)等地,并在阳邑(今河南登封东南)斩杀金将[[ 完颜庆山奴]]
  
 元太宗五年(1233年)春,金哀宗完颜守绪从汴京突围,先渡河而北至黄龙岗,命大将完颜白撒西袭新卫、卫州。史天泽闻讯后,即率轻骑解围。但金军已完成对新卫城的合围,史天泽奋戈突至城下,向守军大呼:“你等勉力奋战,援兵很快会到。”随即又杀出重围。次日,蒙古大军至,完颜白撒等败走蒲城,史天泽军紧迫不舍。完颜白撒领兵尚有八万,被蒙汉军斩杀殆尽。 [9]
+
 元太宗五年(1233年)春,金哀宗[[ 完颜守绪]] 从汴京突围,先渡河而北至黄龙岗,命大将完颜白撒西袭新卫、卫州。史天泽闻讯后,即率轻骑解围。但金军已完成对新卫城的合围,史天泽奋戈突至城下,向守军大呼:“你等勉力奋战,援兵很快会到。”随即又杀出重围。次日,蒙古大军至,完颜白撒等败走蒲城,史天泽军紧迫不舍。[[ 完颜白撒]] 领兵尚有八万,被蒙汉军斩杀殆尽。
  
金哀宗乘船东下,抵达归德(今河南商丘)。撒吉思不花不听史天泽劝告,在睢阳背水而营,全军覆没。金哀宗又于六月间逃到蔡州(今河南汝阳),窝阔台命都元帅塔察儿率大军围攻。史天泽军从北面进攻,遇汝水阻挡,史天泽命军士结筏潜渡,血战数日,立下战功。 [1]  [10]
+
[[ 金哀宗]] 乘船东下,抵达归德(今河南商丘)。撒吉思不花不听史天泽劝告,在睢阳背水而营,全军覆没。金哀宗又于六月间逃到蔡州(今河南汝阳),窝阔台命都元帅塔察儿率大军围攻。史天泽军从北面进攻,遇汝水阻挡,史天泽命军士结筏潜渡,血战数日,立下战功。
  
 元太宗六年(1234年)正月,蔡州城破,金哀宗自杀,金朝灭亡。史天泽率军返回真定。 [11]
+
 元太宗六年(1234年)正月,蔡州城破,金哀宗自杀,金朝灭亡。史天泽率军返回真定。
 +
===勤政爱民===
 +
金朝灭亡后,蒙古大军继续南伐西征。因赋税繁重,征税急于星火,百姓不能马上完成,官府于是代借西域商人钱代输,利息很高,称“羊羔息”。事后又验户籍向百姓征敛,百姓中有的卖尽田产、妻子都偿还不完。史天泽奏准朝廷,由官府代民偿付一本一息。又选中等户入军籍,所征赋税按贫富而定。当时连年蝗旱,它付又借贷应贡赋。积银达到一万三千余挺。史天泽认为百姓不可重困,于是倾其家资,与族属、官吏共同偿还了这笔债务。
  
  勤政爱民
+
  真定达鲁花赤忙哥撒儿让蒙古军奥鲁(蒙古语,意为“老小营”)数万散布于州郡之间,砍伐桑树、毁坏庄稼,百姓无法生存。史天泽也上奏,使蒙古军徙居岭北,保护了农耕生产。从此田里生产得以恢复。真定兵甲户口超过他郡,是与史天泽的保护分不开。
 +
===伐宋之战===
 +
蒙古灭金以后,又将进攻目标指向南宋。元太宗七年(1235年),皇子阔端率军攻入南宋陕西、四川,皇子曲出和诸王忽都秃、口温不花等率军南攻襄汉。史天泽随曲出南征,进至枣阳(今湖北枣阳),遇到顽强抵抗。史天泽率先强攻登城,终于攻克[[枣阳]]。进攻襄阳(今湖北襄樊)时,宋军于峭石滩陈船数千,猗角以掣古军之肘。史天泽亲率两舟,满载死士,勇往直前,径冲宋阵,宋军为之气夺,落水者以万计。
  
  金朝灭亡后 蒙古大 继续 伐西征。因赋税繁重 征税急于星火 百姓不能马上完成,官府于是代借西域商 钱代输 利息很高 称“羊羔息” 事后又验户籍向百姓征敛 百姓中有的卖尽田产、妻子都偿还不完。 史天泽 奏准朝廷,由官府代民偿付 本一息 又选中等户入 所征赋税按贫富而定。 [12]  当时连年蝗旱 它付又借贷应贡赋。积银达到一万三千余挺 。史天泽 认为百姓不可重困,于是倾其家资,与族 、官吏共同偿还了这笔债务 [12]
+
  元太宗九年(1237年),史天泽随宗王口温不花围光州(今河南潢川) 史天泽亲率 先破外城,又破子城。复州(今湖北西阳西 )之战 宋军舟船三千锁湖面为栅 史天泽亲执样鼓督勇士四十 猛攻 宋军栅破 复州守军畏惧请降 寿春(今安徽寿县)之役 ,史天泽 军独当 乘夜劫营 史天泽单骑迎战,手刃数人,将士们相继赶来助战 宋军被尽数驱入准水溺死 。史天泽 乘胜连下滁州(今安徽滁县)、盱眙(今属安徽盱眙)和宝应(今 江苏)等淮东州县
  
  真定达鲁花赤忙 撒儿让蒙古军奥鲁(蒙古语 意为 老小营 )数万 布于州郡之间 砍伐桑树 毁坏庄稼,百姓无法生存 。史天泽 也上奏 使蒙古军徙居岭北 ,保 护了农耕生产 从此田里生产 以恢复 [1]  真定兵甲户口超过他郡 是与史天泽的保护分不开
+
  元宪宗二年(1252年),蒙 汗赐史天泽卫州五城为分邑。当时 ,“ 汉地不治 ,地方官的暴虐,苛重的征派,使许多地方再次发生人口流 、土地荒芜的现象。河南、陕西尤为严重。忽必烈受命主持漠南汉地军国重事 即以史天泽 赵壁等为河南经略使 。史天泽 等至河南,选贤才,置提领,察奸弊,均赋税,更钞法,设行仓,立边城,诛好恶 肃官吏 置屯田 甲,兴利除害 不到二三年,河南大治,民安商乐,军备也 到加强 又命其侄史权、史枢戍守唐州、邓州屯田 进逼南宋重镇襄阳、樊城(今湖北襄樊)
  
  伐宋之战
+
  元宪宗三年(1257年),蒙哥对忽必烈产生猜忌,派阿兰答儿、刘太平等到陕西、河南钩考钱谷。阿兰答儿对河南官员罗织罪名,但史天泽以勋旧身份而独见优容,史天泽说:“我是经略使,是非功罪,理当我责,今舍我而罪余人,心何能安。”于是许多人得到开释。
  
  蒙古灭金以后,又将进攻目标指向南宋。 (1235 年), 皇子阔端率军攻入南宋陕 西 、四川,皇子曲出和诸王忽都秃、口温不花等率军南攻襄汉。史天泽随曲出南征, 至枣阳(今湖北枣阳),遇到顽强抵抗。史天泽率先强攻登城,终于攻克枣阳。进攻襄阳(今湖北襄樊)时,宋军于峭石滩陈船数千,猗角以掣古 之肘。史天泽亲率两舟,满载死士,勇往直前,径冲 阵,宋军为之气夺,落水者以万计 [13]
+
 元 (1258 年) 蒙哥由 西 进军 宋。
  
元太宗九年(1237年),史天泽随宗王口温不花围光州(今河南潢川),史天泽亲率军先破外城,又破子城。复州(今湖北西阳西南)之战,宋军舟船三千锁湖面为栅,史天泽亲执样鼓督勇士四十人猛攻,宋军栅破,复州守军畏惧请降。寿春(今安徽寿县)之役,史天泽军独当一面。宋军乘夜劫营,史天泽单骑迎战,手刃数人,将士们相继赶来助战,宋军被尽数驱入准水溺死。史天泽乘胜连下滁州(今安徽滁县)、盱眙(今属安徽盱眙)和宝应(今属江苏)等淮东州县。 [14]
+
 元宪宗九年(1259年)春,蒙哥亲统大军攻合州(今四川合州),宋将王坚凭钓鱼城坚守。蒙军数月不能破城。夏季,军中疫病流行。正议回师,宋将[[ 吕文德]] 率股瞳大舰余艘,溯嘉陵江而上。蒙军迎战于三槽山(今四川合川县南)西失利,蒙哥急命史天泽抗御。史天泽分军为两翼,跨江反击,亲统舟师顺流纵击,三战三捷,重创末舰数百艘,追至重庆而还。  
元宪宗二年(1252年),蒙哥汗赐史天泽卫州五城为分邑。当时,“汉地不治”,地方官的暴虐,苛重的征派,使许多地方再次发生人口流散、土地荒芜的现象。河南、陕西尤为严重。忽必烈受命主持漠南汉地军国重事,即以史天泽、赵壁等为河南经略使。史天泽等至河南,选贤才,置提领,察奸弊,均赋税,更钞法,设行仓,立边城,诛好恶,肃官吏,置屯田保甲,兴利除害。不到二三年,河南大治,民安商乐,军备也得到加强。 [15]  又命其侄史权、史枢戍守唐州、邓州屯田,进逼南宋重镇襄阳、樊城(今湖北襄樊)。 [1]
+
=== 屡平变乱===
 
+
 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即帝位,询问史天泽治国方略。史天泽建议“当先立省部以正纲纪,设监司以督诸路,需恩泽以安反侧,退贪残以任贤能,颁俸佚以养廉,禁贿赂以防奸”。忽必烈表示赞许,并一一采纳。忽必烈命他到长江中游撤回蒙古军,事毕,改授河南宣抚使,不久兼江淮诸翼军马经略使。
元宪宗三年(1257年),蒙哥对忽必烈产生猜忌,派阿兰答儿、刘太平等到陕西、河南钩考钱谷。阿兰答儿对河南官员罗织罪名,但史天泽以勋旧身份而独见优容,史天泽说:“我是经略使,是非功罪,理当我责,今舍我而罪余人,心何能安。”于是许多人得到开释。 [1]
 
 
 
元宪宗八年(1258年)秋,蒙哥由西蜀进军伐宋。 [16]
 
 
 
 元宪宗九年(1259年)春,蒙哥亲统大军攻合州(今四川合州),宋将王坚凭钓鱼城坚守。蒙军数月不能破城。夏季,军中疫病流行。正议回师,宋将吕文德率股瞳大舰余艘,溯嘉陵江而上。蒙军迎战于三槽山(今四川合川县南)西失利,蒙哥急命史天泽抗御。史天泽分军为两翼,跨江反击,亲统舟师顺流纵击,三战三捷,重创末舰数百艘,追至重庆而还。 [16]  [1]
 
 
 
屡平变乱
 
 
 
 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即帝位,询问史天泽治国方略。史天泽建议“当先立省部以正纲纪,设监司以督诸路,需恩泽以安反侧,退贪残以任贤能,颁俸佚以养廉,禁贿赂以防奸”。忽必烈表示赞许,并一一采纳。忽必烈命他到长江中游撤回蒙古军,事毕,改授河南宣抚使,不久兼江淮诸翼军马经略使。 [17]
 
  
 
 忽必烈即位后,当时留守和林的阿里不哥也在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称汗。双方遂开始了激烈的汗位之争。
 
 忽必烈即位后,当时留守和林的阿里不哥也在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称汗。双方遂开始了激烈的汗位之争。
  
 中统二年(1261年)五月,史天泽官拜中书右丞相,实行他的治国方略。并定省规十条,以保证政务畅通。史天泽知无不为,言谈中一定考虑其结果,不强行不能行之事。不禁止民所必犯之事,顺应时势,通变制宜。又协调上下官僚之间的关系,使事完功成、泽被百姓。史天泽在任期间,还罢去了一些诸色差役,统一了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同年秋,阿里不哥率众突袭移相哥军,乘胜南下。十一月,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军战于昔木土脑儿(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西北)。诸王合丹、丞相线真等将右军,诸王哈必赤将中军,诸王培察儿和史天泽等将左军,合势进攻,斩阿里不哥大将合丹火儿赤。阿里不哥败走。 [18]
+
 中统二年(1261年)五月,史天泽官拜中书右丞相,实行他的治国方略。并定省规十条,以保证政务畅通。史天泽知无不为,言谈中一定考虑其结果,不强行不能行之事。不禁止民所必犯之事,顺应时势,通变制宜。又协调上下官僚之间的关系,使事完功成、泽被百姓。史天泽在任期间,还罢去了一些诸色差役,统一了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同年秋,阿里不哥率众突袭移相哥军,乘胜南下。十一月,[[ 忽必烈]] 与阿里不哥军战于昔木土脑儿(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西北)。诸王合丹、丞相线真等将右军,诸王哈必赤将中军,诸王培察儿和史天泽等将左军,合势进攻,斩阿里不哥大将合丹火儿赤。阿里不哥败走。
 
中统三年(1262年)二月,据守山东的李檀暗中联络南宋,发动武装叛乱,忽必烈急召诸路蒙汉军平叛。三月,史枢、阿术等败李范于高苑老僧口,李檀退守济南。四月,忽必烈命史天泽出征。史天泽急筑长围,树林栅,以防李檀突围。李檀被围四月,城中粮尽,李檀投大明湖自杀未遂,被斩杀。 [19]
 
  
 李檀 之乱平定后,一些儒臣上书 认为 事之起 是由于 侯权重 。史 天泽遂上奏:“兵事 民事的机权 不可以集中在一家手里 罢去诸侯兵权 请从臣家开始。”史氏子侄即日解除兵权者有十七人。 忽必烈 委任 史天泽 节度诸将 出征 李璮 。史天泽 自始至终 都未曾把诏旨示人。平乱后入朝 忽必烈加 慰劳 史天泽又 将功劳归于众将 [20]
+
  中统三年(1262年)二月,据守山东的 李檀 暗中联络南宋 发动武装叛 乱, 忽必烈急召 路蒙汉军平叛 三月,[[ 枢]] [[阿术]]等败[[李范]]于高苑老僧口 [[李檀]]退守济南 四月 ,忽必烈 史天泽出征。史天泽 急筑长围 树林栅 ,以 防李檀突围。李檀被围四月 城中粮 ,李檀投大明湖自杀未遂,被斩杀
  
 中枢重臣
+
  李檀之乱平定后,一些儒臣上书,认为乱事之起,是由于诸侯权重。史天泽遂上奏:“兵事、民事的机权,不可以集中在一家手里。罢去诸侯兵权,请从臣家开始。”史氏子侄即日解除兵权者有十七人。忽必烈委任史天泽节度诸将出征李璮。史天泽自始至终,都未曾把诏旨示人。平乱后入朝,忽必烈加以慰劳,史天泽又尽将功劳归于众将。
 +
=== 中枢重臣===
 +
至元元年(1264年),加光禄大夫,仍任中书右丞相。
  
 至元 (1264 年), 加光禄大夫,仍 中书右丞相 [21]
+
 至元 (1266 年), 史天泽改 辅国上将军、枢密副使
  
 至元 (1266 年),史天泽改任 上将 、枢密副使 [22]
+
 至元 (1267 年),史天泽改任 中书左丞相。他提议建立三卫和寓丘于农之策,二三年间, 家面貌和 队实力,已蔚然可观
  
 至元 (1267 年),史天泽 改任中书左丞相 。 [23他提议建立三卫和寓丘于农之策,二三 间,国家面貌和军队实力 已蔚然可观
+
 至元 (1269 年), 忽必烈欲取襄汉地区,命史天泽与驸马忽刺出筹划经略。 史天泽 等选要害之地,筑城堡工事,贮藏兵储,作攻南宋准备 。 [24年, 因病返回燕地
  
 至元 (1269 年),忽必烈 欲取襄汉地区,命 史天泽 与驸马忽刺出筹划经略。 天泽等选要害之地 筑城堡工 事, 贮藏兵储,作攻南宋准备。 [24]  次年,因病返回燕地 [25]
+
 至元 (1271 年) ,授开府仪同三司、平章军国重事 ,忽必烈 让丞相[[安童]]告诉 史天泽 :“中书省、尚书省、御 台,或一月或一旬 遇到大 可以与你商量 小事就不必烦劳你了
  
至元八年(1271年),授开府仪同三司、平章军国重事,忽必烈让丞相安童告诉史天泽:“中书省、尚书省、御史台,或一月或一旬,遇到大事可以与你商量,小事就不必烦劳你了。” [26]
+
 至元十年(1273年),与平章阿术等进攻樊城,元军用回回炮攻破樊城。二月,襄阳宋将[[ 吕文焕]] 出降。
 
+
=== 病逝真定===
 至元十年(1273年),与平章阿术等进攻樊城,元军用回回炮攻破樊城。二月,襄阳宋将吕文焕出降。 [27]
+
 至元十一年(1274年),伯颜和史天泽总领大军二十万乘胜进攻南宋。大军自襄阳水陆并进,至郢州,史天泽因病北还。  
 
 
病逝真定
 
 
 
 至元十一年(1274年),伯颜和史天泽总领大军二十万乘胜进攻南宋。大军自襄阳水陆并进,至郢州,史天泽因病北还。 [28]
 
 
 
至元十二年(1275年)二月七日,史天泽在真定病逝,享年七十四岁。他逝世前上奏:”臣年岁有终,死不足惜。只希望天兵(元军)渡江时,切勿肆行杀掠。”忽必烈听闻讣讯后震惊哀悼,派近臣追赐史家白金二千五百两,并追赠史天泽为太尉,谥号“忠武”。后累赠太师,进封镇阳王,朝廷还为其立庙纪念。 [28]
 
  
 +
至元十二年(1275年)二月七日,史天泽在真定病逝,享年七十四岁。他逝世前上奏:”臣年岁有终,死不足惜。只希望天兵(元军)渡江时,切勿肆行杀掠。”忽必烈听闻讣讯后震惊哀悼,派近臣追赐史家白金二千五百两,并追赠史天泽为太尉,谥号“忠武”。后累赠太师,进封镇阳王,朝廷还为其立庙纪念。
 
=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军事
+
=== 军事===
 
+
 攻伐金朝:史天泽十二岁时随父亲史秉直、兄长史天倪降附成吉思汗,颇受器重,屯兵真定(今河北正定)。成吉思汗二十年(1225年),史天倪被叛将武仙所杀,天泽遂承袭兄职,在驻地修城立堡。不久,率蒙古、汉军于泒河(今河北新乐北)大败武仙部万人,连克中山(今河北定州)、赵州(今河北赵县)等地。继而与兄长史天安合兵击败武仙,收复真定。窝阔台汗二年(1230年),与诸军围攻卫州(今河南卫辉),自率千人袭击金援军后部,为击败十万金军、收复该城建功。窝阔台汗五年(1233年),会诸军于蒲城(今属陕西),歼金将完颜白撒部八万。乘胜尾追金哀宗至归德(今河南商丘)、蔡州(今河南汝南)。次年初,与诸军合破蔡州,灭金朝。  
 攻伐金朝:史天泽十二岁时随父亲史秉直、兄长史天倪降附成吉思汗,颇受器重,屯兵真定(今河北正定)。成吉思汗二十年(1225年),史天倪被叛将武仙所杀,天泽遂承袭兄职,在驻地修城立堡。不久,率蒙古、汉军于泒河(今河北新乐北)大败武仙部万人,连克中山(今河北定州)、赵州(今河北赵县)等地。继而与兄长史天安合兵击败武仙,收复真定。窝阔台汗二年(1230年),与诸军围攻卫州(今河南卫辉),自率千人袭击金援军后部,为击败十万金军、收复该城建功。窝阔台汗五年(1233年),会诸军于蒲城(今属陕西),歼金将完颜白撒部八万。乘胜尾追金哀宗至归德(今河南商丘)、蔡州(今河南汝南)。次年初,与诸军合破蔡州,灭金朝。 [29]
 
 
 
南下击宋:窝阔台汗七年(1235年),史天泽随皇子曲出攻南宋,领军先登,克枣阳(今属湖北);继攻襄阳,率勇士登船冲击,败宋水军。窝阔台汗九年(1237年),随宗王口温不花破光州(今河南潢川)、复州(今湖北天门),入淮南。蒙哥汗八年(1258年),从蒙哥汗入川攻宋,在合州之战中率水师在嘉陵江上阻击宋援军,三战三捷,获战船百余艘,后随主力北撤。中统二年(1261年),从忽必烈征宗王阿里不哥,于昔木土脑儿(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西北)击败叛军。次年,辅佐宗王合必赤督军平李璮之乱,稳定山东局势。至元六年(1269年)年起,参议军国大事,参与谋划围攻南宋重镇襄阳、樊城(今湖北襄樊)和进取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至元十一年(1274年),受命与右丞相伯颜统军攻宋,但因病返真定。 [29]
 
 
 
政治
 
 
 
史天泽及其家族是蒙元初期河北最大的一支地方势力,汉地世侯的首要代表,为巩固和发展蒙古贵族在中原的统治立了大功。他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唯一的官至右丞相高位的汉族显贵的代表人物。他与当时的多数世侯不同,他从未奉仕于金或宋,而在归附蒙古以后则一心相随到底。 [1]
 
  
 史天泽 在真定路任职时 修缮城池 加强武备。荒年缺粮 与战 百姓同甘共苦。招抚流散民众 治疗战争创伤 官府民居相继修 复。 [30]  自 蒙哥汗二年 (1252 年)起,史天泽 以经略使 职治理河南 政绩卓著 [29]
+
  南下击宋:窝阔台汗七年(1235年), 史天泽 随皇子曲出攻南宋 领军先登 克枣阳(今属湖北);继攻襄阳 率勇 登船冲击 败宋水军 窝阔台汗九年(1237 随宗王口温不花破光州(今河南潢川)、 州(今湖北天门),入淮南 。蒙哥汗 八年(1258年),从蒙哥汗入川攻宋,在合州之战中率水师在嘉陵江上阻击宋援军,三战三捷,获战船百余艘,后随主力北撤。中统 二年 (1261年),从忽必烈征宗王阿里不哥,于昔木土脑儿(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西北)击败叛军。次年,辅佐宗王合必赤督军平李璮之乱,稳定山东局势。至元六年(1269 年) 起, 参议军国大事,参与谋划围攻南宋重镇襄阳、樊城(今湖北襄樊)和进取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至元十一年(1274年),受命与右丞相伯颜统军攻宋,但因病返真定。
 +
===政治===
 +
史天泽 及其家族是蒙元初期河北最大的一支地方势力,汉地世侯的首要代表,为巩固和发展蒙古贵族在中原的统治立了大功。他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 一,也是元朝唯一的官至右丞相高位的汉族显贵的代表人物。他与当时的 数世侯不同,他从未奉仕于金或宋 而在归附蒙古以后则一心相随到底
  
 +
史天泽在真定路任职时,修缮城池,加强武备。荒年缺粮,与战士百姓同甘共苦。招抚流散民众,治疗战争创伤。几年间,官府民居相继修复。<ref name="国学导航">{{cite web |url=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ys/154.htm |title=《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 accessdate=2016-02-05}}</ref>自蒙哥汗二年(1252年)起,史天泽以经略使之职治理河南多年,政绩卓著。
 +
[[File:史天泽0.jpg|缩略图|250px|史天泽[https://p1.ssl.qhimg.com/t01750fadf5e101cc5b.jpg 原图链接]]]
 
=人物评价=
 
=人物评价=
总评
+
=== 总评===
 
+
 史天泽器量涵弘,识虑明哲,知时识势,应变制宜。每临大事,遇大难,论大政,必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以竭忠殉国,尊主庇民为原则,从不追求个人富贵权势。多谋善断,量敌用兵,主张攻心为上,力戒杀掠。史称其“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被人比作[[ 郭子仪]] (唐朝名将)、[[ 曹彬]] (北宋名将)。
 史天泽器量涵弘,识虑明哲,知时识势,应变制宜。每临大事,遇大难,论大政,必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以竭忠殉国,尊主庇民为原则,从不追求个人富贵权势。多谋善断,量敌用兵,主张攻心为上,力戒杀掠。史称其“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被人比作郭子仪(唐朝名将)、曹彬(北宋名将)。 [1] [31]
+
===历代评价===
 +
  忽必烈:①卿奕世忠勤,有劳于国,一门三职,何愧何嫌!(《元史》引)②卿自朕祖宗以来,躬擐甲胄,跋履山川,宣力多矣。又卿首事南伐,异日功成,皆卿力也。(《元史》引)③朕想郭子仪、曹彬皆有显功,终身无大过,以致如此。今所奏岂其然哉,朕所知者史天泽其人也。(《元朝名臣事略》引)
  
历代评价
+
[[廉希宪]]:始自潜藩,多经任使,将兵牧民,悉有治效。(《元史》引)
  
忽必烈 :① 卿奕世 ,有 一门三职 何愧何嫌! [30]  (《元 》引)② 卿自朕祖宗以来 躬擐甲胄 跋履山川 多矣。又卿首事南伐 异日功 成, 皆卿力也 [30]  (《元史》引)③朕想郭子仪、曹彬皆有显功 终身无大过 以致如此。今所奏岂其然哉 朕所知 史天泽其 [32]  (《元朝名臣事略》引)
+
[[王恽]] :① 公忠亮有大节,出入将相近五十年,其元勋硕德,柱石四朝,师表百辟,殆古社稷臣,而气貌循然,若无所为者。及临大事,论大政,夷大难,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要以竭 徇国,尊主庇民为心,一以至诚将之。其视富贵权势,歛然畏避 若将 己者。其善始令终,世儗之郭汾阳。而器量涵弘 识虑明哲 又根于天性然。 (《元 朝名臣事略 》引)② 公年四十 始折节读书 酷嗜资治通鉴 真积 久,义精理贯 败是非 往往立论出人意表,虽老师宿儒,有不加详者 至于矢谟庙堂,运筹戎幄 良法美意 契合融会 见诸行事 ,诚无愧于古 人。(《元朝名臣事略》引)
  
廉希宪 始自潜藩 多经任使 将兵牧民 治效 [33]  (《元
+
[[苏天爵]] 公孝敬友爱,忠信诚笃,明而恕,宽而肃,言约而理到,气和而色庄,人诬之而不辨 人誉之而不喜 劳而不伐 ,有 功而不德,见利不苟就,见害不苟避。其行己也知时识势,其临事也应变制宜 。(《元 朝名臣事略 》)
  
王恽 ①公 大节,出入 相近五十年 其元勋硕德,柱石四朝 师表百辟,殆古社稷臣,而气貌循然,若 所为者 及临大事 论大政 夷大难 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 竭忠徇国 尊主庇民为心,一 至诚将之 其视富贵权势,歛然畏避,若将 浼于己者。其善始令终 世儗之郭汾阳 而器量涵弘 识虑明哲,又根于天性然 [34]  (《元朝名臣事略》引)②公年四十 ,始 折节读书,酷嗜资治通鉴,真积力久,义精理贯,至成败是非,往往立论出人意表,虽老师宿儒,有不加详者 至于矢谟庙堂 运筹戎幄,良法美意,契合融会,见诸行事者,诚无愧于古人 [34]  (《 朝名臣 事略
+
[[宋濂]] 谔谔 武, 力如虎。斩 搴旗 疾行如飞。统诸侯大兵 坚城 马不留影 士不留行。枭李擒葛 氛祲肃清。凶鸷既锄 残惸亦宁 春生秋杀, 奠邦经 ,以 严邦刑 维忠武 大敌不恐 惟忠武有慈 服即弗诛 维忠武有节 ,始 终弗湼 纪功旗常 为邦之光 。(《 朝名臣 》)
  
爵:公孝敬友爱 忠信诚笃 明而恕 宽而肃 言约而理到 气和而色庄 人诬之而不辨 人誉之而不喜 伐, 有功而不德,见利不苟就 见害不苟避 其行己也知时识势 其临事也应变制宜 [35]  (《 元朝 臣事略 》)
+
[[黄道周]]: 泽之兄,为武仙害。欲报其仇,倾资易械。言状国王 乞师相贷。蒙古三千 助其亲爱。合势攻仙 擒仙葛帅。仙奔双门 复斩关隘。既破其城 又破其砦。巢穴已空 安知所在。金已垂亡 犹逞故态。天泽横戈 一战 败。 宋移师 疾已大坏。天朝归朝 宠膺大赍 一帝一臣 自生一代 。(《 广 将传 》)
  
宋濂:谔谔忠武,有力如虎。斩将搴旗,疾行如飞。统诸侯大兵,前无坚城。马不留影,士不留行。枭李擒葛,氛祲肃清。凶鸷既锄,残惸亦宁。春生秋杀,以奠邦经,以严邦刑。维忠武有勇,大敌不恐。惟忠武有慈,服即弗诛。维忠武有节,始终弗湼。纪功旗常,为邦之光。 [36]  (《国朝名臣颂》)
+
[[朱轼]] :天泽材兼文武,为开国元臣。身出入行间,不下百战,然其志与众异。观其临没之奏,则平生之所存可知矣,当时曹、郭之誉,有由然也。元取天下诸将,惟天泽知大体,如阿珠、李恒、张弘范等,皆不过战将。巴延深厚有谋,处众不伐,其识度比诸人为优。然其出兵之日,世祖命之曰:“当如曹彬不戮一人。”及巴延南下,兵之所过,杀戮无数,岂可与古人同日语耶?(《史传三编》)
 
 
黄道周:天泽之兄,为武仙害。欲报其仇,倾资易械。言状国王,乞师相贷。蒙古三千,助其亲爱。合势攻仙,擒仙葛帅。仙奔双门,复斩关隘。既破其城,又破其砦。巢穴已空,安知所在。金已垂亡,犹逞故态。天泽横戈,一战而败。伐宋移师,疾已大坏。天朝归朝,宠膺大赍。一帝一臣,自生一代。 [37]  (《广名将传》)
 
 
 
朱轼:天泽材兼文武,为开国元臣。身出入行间,不下百战,然其志与众异。观其临没之奏,则平生之所存可知矣,当时曹、郭之誉,有由然也。元取天下诸将,惟天泽知大体,如阿珠、李恒、张弘范等,皆不过战将。巴延深厚有谋,处众不伐,其识度比诸人为优。然其出兵之日,世祖命之曰:“当如曹彬不戮一人。”及巴延南下,兵之所过,杀戮无数,岂可与古人同日语耶?(《史传三编 》)
 
 
 
柯劭忞:天泽出入将相,不伐不施,世祖谓:“郭子仪、曹彬终身无大过。朕所见者惟史天泽似人。”知言哉! [38]  (《新元史 》)
 
  
 +
[[柯劭忞]]:天泽出入将相,不伐不施,世祖谓:“郭子仪、曹彬终身无大过。朕所见者惟史天泽似人。”知言哉!(《新元史》)
 
=逸闻趣事=
 
=逸闻趣事=
史张优劣
+
=== 史张优劣===
 在元初的汉人勋臣中,史天泽与张柔都被称为“拔都(意为英雄)” [39]  。但后来,元世祖忽必烈曾说:“史(天泽)徒以筹议,不如张氏(指张柔)百战之立功也。” [40]
+
 在元初的汉人勋臣中,史天泽与张柔都被称为“拔都(意为英雄)”。但后来,元世祖忽必烈曾说:“史(天泽)徒以筹议,不如张氏(指[[ 张柔]] )百战之立功也。”  
 
+
=== 善察时势===
善察时势
 
 
 
 
 史天泽器量恢弘,善于观察时势。自忽必烈建元中统以来,中书省官员少则有五、六人,多时至六或八人,他们列坐一堂,每到商议施政方针时,常常各持己见,等待国相表态然后再决定。史天泽为相后,每到此时,便分情况予以处置:如果此事无害,那就决意施行;如果有所不妥,就心平气和地详细分析,以使其合于事理。所以他为相十多年间,有时秉承上意,有时据理更改,进行多方周旋,使天下人颇为受益。
 
 史天泽器量恢弘,善于观察时势。自忽必烈建元中统以来,中书省官员少则有五、六人,多时至六或八人,他们列坐一堂,每到商议施政方针时,常常各持己见,等待国相表态然后再决定。史天泽为相后,每到此时,便分情况予以处置:如果此事无害,那就决意施行;如果有所不妥,就心平气和地详细分析,以使其合于事理。所以他为相十多年间,有时秉承上意,有时据理更改,进行多方周旋,使天下人颇为受益。
 +
===爱护百姓===
 +
史天泽不仅战功卓著,而且治民有方。早在金朝大将武仙二次占据真定被击退后,蒙军主帅笑乃歹怨愤百姓反覆,将城中居民万人驱赶出去,欲杀众人示威。史天泽说:“他们都是我们的子民,不过是被贼人胁制。何罪之有?”在他的劝说之下,百姓都获释放。
 +
===重诺知止===
 +
当初,金将武仙害都元帅史天倪,史天泽继任其职。[[史天倪]]之子史揖长大后,史天泽立即引史楫觐见大汗窝阔台,请求解去自己都元帅之职,转授史揖。窝阔台感叹说:“过去争官者多。让职者少。你这样做,实在应该称赞。”特任史楫为真定兵马都总管。史天泽又请准朝廷任其次侄史权为唐、邓军万户。宪宗进驻六盘,诏令征兵,原拟任史天泽之子为师,史天泽又保奏其二哥之子史枢充新军万户。蒙哥汗时,他上奏请辞,蒙哥予以褒美他谦逊的美好品德,不予同意。
  
 爱 护百姓
+
  史天泽四十岁开始读书,尤 读《[[资治通鉴]]》,对书中义理理解透彻,对成败是非,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史天泽告诫子侄:“史氏起于陇亩,今身名赫,宗族昌盛,何以报答累朝盛恩?若因王事身死边野,马革裹尸归葬,是我的夙愿。你等要谨遵此训,如若违背,等于是揭我坟墓。”
  
 史天泽 不仅战功卓著 而且治民 早在金朝大将武仙二次占据真定被击退后 蒙军主帅笑乃歹怨愤百姓反覆 将城中居民万 驱赶出去 欲杀众 示威 。史天泽 :“ 他们都是我们 子民 不过 被贼 胁制 之有?”在 的劝说之下 百姓 获释放 [5]
+
 史天泽 拜相之日 史家府宅外寂静如旧。 人劝史天泽自炫权力,史天泽拿出[[唐代]]大臣[[韦澳]]劝诫宰相[[周墀]]的“希望相公(称呼宰相)无权 爵位俸禄的赏赐及刑罚 都是天子的权柄 臣下怎么用‘权’来做事!”来告谢此 人, 为此惭愧,对史天泽更加敬佩
 +
===知人善任===
 +
史天泽 知人善任,求贤若渴。他攻打卫州时,问卫州名士[[蒲察]]辅之 :“ 金朝有才干 人,你认识谁?”蒲察辅之举荐近侍局副使李正臣。等到攻破归德后,史天泽见数人被缚 便问其中一位 谁,那 说是李正臣 史天泽不仅免除其 ,而且派人护送 到真定。让李正臣做参谋 把真定路所有公事 全权交付给他 。  
  
重诺知止
+
 每当南征北战,史天泽必签数十张空名委札,有可任用者可立即委任。卫州成为史天泽食邑后,史天泽命军前参议[[ 王昌龄]] 治理,罢除了以前的一切蠢政。有失职者诬陷王昌龄,史天泽却更加信任他。
 
 
当初,金将武仙害都元帅史天倪,史天泽继任其职。史天倪之子史揖长大后,史天泽立即引史楫觐见大汗窝阔台,请求解去自己都元帅之职,转授史揖。窝阔台感叹说:“过去争官者多。让职者少。你这样做,实在应该称赞。”特任史楫为真定兵马都总管。史天泽又请准朝廷任其次侄史权为唐、邓军万户。宪宗进驻六盘,诏令征兵,原拟任史天泽之子为师,史天泽又保奏其二哥之子史枢充新军万户。蒙哥汗时,他上奏请辞,蒙哥予以褒美他谦逊的美好品德,不予同意。 [1]
 
 
 
史天泽四十岁开始读书,尤爱读《资治通鉴》,对书中义理理解透彻,对成败是非,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史天泽告诫子侄:“史氏起于陇亩,今身名赫,宗族昌盛,何以报答累朝盛恩?若因王事身死边野,马革裹尸归葬,是我的夙愿。你等要谨遵此训,如若违背,等于是揭我坟墓。” [41]
 
 
 
史天泽拜相之日,史家府宅外寂静如旧。有人劝史天泽自炫权力,史天泽拿出唐代大臣韦澳劝诫宰相周墀的“希望相公(称呼宰相)无权。爵位俸禄的赏赐及刑罚,都是天子的权柄,臣下怎么用‘权’来做事!”来告谢此人,此人为此惭愧,对史天泽更加敬佩。 [42]
 
 
 
知人善任
 
 
 
史天泽知人善任,求贤若渴。他攻打卫州时,问卫州名士蒲察辅之:“金朝有才干的人,你认识谁?”蒲察辅之举荐近侍局副使李正臣。等到攻破归德后,史天泽见数人被缚,便问其中一位是谁,那人说是李正臣。史天泽不仅免除其罪,而且派人护送他到真定。让李正臣做参谋,把真定路所有公事都全权交付给他。 [43]  [44]
 
 
 
 每当南征北战,史天泽必签数十张空名委札,有可任用者可立即委任。卫州成为史天泽食邑后,史天泽命军前参议王昌龄治理,罢除了以前的一切蠢政。有失职者诬陷王昌龄,史天泽却更加信任他。 [43]  [45]
 
 
=史料记载=
 
=史料记载=
 《 元朝名臣事略·卷七·史忠武王》
+
 《[[元朝名臣事略]] ·卷七·史忠武王》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 [30]
 
 
 
《广名将传·卷十七》 [37]
 
 
 
《史传三编·卷四十二·名臣传三十四》 [46]
 
 
 
《新元史·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五》 [38]
 
 
 
=参考资料=
 
1.  《中国通史·第八卷·中古时代·元时期(下册)》第四节:史天泽  .历史专题[ 引用日期2016-02-05]
 
 
 
2.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史天泽,字润甫,秉直季子也。身长八尺,音如洪钟,善骑射,勇力绝人,从其兄天倪帅真定。
 
 
 
3.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乙酉,天倪遣护送其母归北京,既而天倪为武仙所害,府僚王缙、王守道追及天泽于燕,曰:“变起仓猝,部曲散走,多在近郊,公能回辔南行,不招自至矣。”天泽毅然曰:“兄弟之仇,义所当复,虽死不避,况未必死邪!”即倾赀装,易甲仗,南还,行次满城,得士马甚众。天泽摄行军事,遣监军李伯祐诣国王孛鲁言状,且乞济师。天泽时为帐前军总领,孛鲁承制命绍兄职为都元帅。俾笑乃将蒙古军三千人援之,合势进攻卢奴。仙骁将葛铁枪者,拥众万人来拒战,天泽迎击之,身先士卒,勇气百倍。贼退阻泒河,乘夜而遁,天泽追及之,生擒葛铁枪,余众悉溃,获其兵甲辎重,军威大振。遂下中山,略无极,拔赵州,进军野头。会天泽兄天安亦提兵来赴,击仙败之,仙奔双门,遂复真定。
 
 
 
4.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未几,宋大名总管彭义斌阴与仙合,欲取真定,天泽同笑乃扼诸赞皇,仙不得进。义斌势蹙,焚山自守,天泽遣锐卒五十,摧锋而入,自以铁骑继其后,缚义斌斩之。
 
 
 
5.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未几,仙复令谍者,结死士于城中大历寺为内应,夜斩关而入,据其城。天泽引步卒数十,逾城东出,至藁城,求援于董俊。俊授以锐卒数百,夜赴真定,而笑乃兵亦至,捕叛者三百余人,仙从数骑,走保西山抱犊寨。笑乃怒,忿民之从贼,驱万余人将杀之,天泽曰:“彼皆吾民,但为贼所胁耳,杀之何罪!”力争得释。乃缮城壁,立楼橹,为不可犯之计,招集流散,存恤困穷。以抱犊诸寨,仙之巢穴,不即剪覆,终遗后患,急攻下之,仙乃遁去。继又取蚁尖、马武等寨,而相、卫亦降。
 
 
 
6.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己丑,太宗即位,议立三万户,分统汉兵。天泽适入觐,命为真定、河间、大名、东平、济南五路万户。
 
 
 
7.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庚寅冬,武仙复屯兵于卫,天泽合诸军围之。金将完颜合达以众十万来援,战不利,诸将皆北,天泽独以千人绕出其后,败一都尉军,与大军合攻之,仙逸去,遂复卫州。
 
 
 
8.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壬辰春,太宗由白坡渡河,诏天泽以兵由孟津会河南,至则睿宗已破合达军于三峰山。乃命略地京东,招降太康、柘县、瓦冈、睢州,追斩金将完颜庆山奴于阳邑。夏,帝北还,留睿宗总兵围汴。
 
 
 
9.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癸巳春,金主突围而出,令完颜白撒自黄龙冈来袭新卫。天泽率轻骑驰赴之,比至,围已合,天泽奋戈突至城下,呼守者曰:“汝等勉力,援兵且至。”复跃出,其众皆披靡,遂与大军夹击之,白撒等败走蒲城,天泽尾其后,白撒等兵尚八万,俘斩殆尽。
 
 
 
10.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金主以单舸东走归德,天泽追至归德,与诸军会。新卫达鲁花赤撒吉思不花欲薄城背水而营,天泽曰:“此岂驻兵之地乎!彼若来犯,则进退失据矣。”不听,会天泽以事之汴,比还,撒吉思不花全军皆没。金主迁蔡,帝命元帅倴盏率大军围之。天泽当其北面,结筏潜渡汝水,血战连日。
 
 
 
11.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甲午春正月,蔡破,金主自经死,天泽还真定。
 
 
 
12.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时政烦赋重,贷钱于西北贾人以代输,累倍其息,谓之羊羔利,民不能给。天泽奏请官为偿一本息而止。继以岁饥,假贷充贡赋,积银至一万三千锭,天泽倾家赀,率族属官吏代偿之。又请以中户为军,上下户为民,著为定籍,境内以宁。
 
 
 
13.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金亡,移军伐宋。乙未,从皇子曲出攻枣阳,天泽先登,拔之。及攻襄阳,宋兵以舟数千陈于峭石滩,天泽挟二舟载死士,直前捣之,覆溺者万计。
 
 
 
14.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丁酉,从宗王口温不花围光州,天泽先破其外城,攻子城,又破之。师次复州,宋兵以舟三千锁湖面为栅,天泽曰:“栅破,则复自溃。”亲执桴鼓,督勇士四十人攻其栅,不逾时,栅破,复人惧,请降。进攻寿春,天泽独当一面,宋兵夜出斫营,天泽手击杀数人,麾下兵继至,悉驱其兵入淮水死,乘胜而南,所向辄克。
 
 
 
15.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壬子,入觐,宪宗赐卫州五城为分邑。世祖时在藩邸,极知汉地不治,河南尤甚,请以天泽为经略使。至则兴利除害,政无不举,诛郡邑长贰之尤贪横者二人,境内大治。阿蓝答儿钩较诸路财赋,锻炼罗织,无所不至,天泽以勋旧独见优容,天泽曰:“我为经略使,今不我责,而罪余人,我何安乎!”由是得释者甚众。
 
 
 
16.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戊午秋,从宪宗伐宋,由西蜀以入。己未夏,驻合州之钓鱼山,军中大疫,方议班师,宋将吕文德以艨艟千余,溯嘉陵江而上,北军迎战不利。帝命天泽御之,乃分军为两翼,跨江注射,亲率舟师顺流纵击,三战三捷,夺其战舰百余艘,追至重庆而还。
 
 
 
17.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首召天泽,问以治国安民之道,即具疏以对,大略谓:“朝廷当先立省部以正纪纲,设监司以督诸路,沛恩泽以安反侧,退贪残以任贤能,颁奉秩以养廉,禁贿赂以防奸,庶能上下丕应,内外休息。”帝嘉纳之。继命往鄂渚撤江上军,还,授河南等路宣抚使,俄兼江淮诸翼军马经略使。
 
 
 
18.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二年夏五月,拜中书右丞相。天泽既秉政,凡前所言治国安民之术,无不次第举行。又定省规十条,以正庶务。宪宗初年,括户余百万,至是,诸色占役者太半,天泽悉奏罢之。秋九月,扈从世祖亲征阿里不哥,次昔木土之地,诏丞相线真将右军,天泽将左军,合势蹙之,阿里不哥败走。
 
 
 
19.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三年春,李璮阴结宋人,以益都叛,遂据济南,诏亲王哈必赤总兵讨之,凶势甚盛。继命天泽往,天泽闻璮入济南,笑曰:“豕突入苙,无能为也。”至则进说于哈必赤曰:“璮多谲而兵精,不宜力角,当以岁月毙之。”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斩于军门,诛同恶者数十人,余悉纵归。明日,引军东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
 
 
 
20.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初,天泽将行,帝临轩授诏,责以专征,俾诸将皆听节度。天泽未尝以诏示人,及还,帝慰劳之,悉归功于诸将,其慎密谦退如此。天泽在宪宗时尝奏:“臣始摄先兄天倪军民之职,天倪有二子,一子管民政,一子掌兵权,臣复入叨寄遇,一门之内,处三要职,分所当辞,臣可退休矣。”帝曰:“卿奕世忠勤,有劳于国,一门三职,何愧何嫌!”竟不许。至是,言者或谓李璮之变,由诸侯权太重。天泽遂奏:“兵民之权,不可并于一门,行之请自臣家始。”于是史氏子侄,即日解兵符者十七人。
 
 
 
21.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至元元年,加光禄大夫,右丞相如故。
 
 
 
22.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三年,皇太子燕王领中书省,兼判枢密院事,以天泽为辅国上将军、枢密副使。
 
 
 
23.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四年,复授光禄大夫,改中书左丞相。
 
 
 
24.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六年,帝以宋未附,议攻襄阳,诏天泽与驸马忽剌出往经画之,赐白金百锭、楮币万缗。至则相要害,立城堡,以绝其声援,为必取之计。
 
 
 
25.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七年,以疾还燕。
 
 
 
26.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八年,进开府仪同三司、平章军国重事,仍敕右丞相安童谕旨曰:“两省、院、台,或一月、一旬,遇大事,卿可商量,小事不烦卿也。”
 
 
 
27.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十年春,与平章阿术等进攻樊城,拔之,襄阳降。
 
 
 
28.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十一年,诏天泽与丞相伯颜总大军,自襄阳水陆并进。天泽至郢州遇疾,还襄阳,帝遣侍臣赐以葡萄酒,且谕之曰:“卿自朕祖宗以来,躬擐甲胄,跋履山川,宣力多矣。又卿首事南伐,异日功成,皆卿力也。勿以小疾阻行为忧,可且北发,善自调护。”还至真定,帝又遣其子杠与尚医驰视,赐以药饵。天泽因附奏曰:“臣大限有终,死不足惜,但愿天兵渡江,慎勿杀掠。”语不及它。以十二年二月七日薨,年七十四。讣闻,帝震悼,遣近臣赙以白金二千五百两,赠太尉,谥忠武。后累赠太师,进封镇阳王,立庙。
 
 
 
29.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卷》  .江西国防教育网[引用日期2016-05-12]
 
 
 
30.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6-02-05]
 
 
 
31.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是以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人以比于郭子仪、曹彬云。
 
 
 
32.  元·苏天爵·《 元朝名臣事略 ·卷七·史忠武王》引《行状》
 
 
 
33.  《元史·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三》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6-02-05]
 
 
 
34.  元·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 ·卷七·史忠武王》 引王恽所撰《家传》
 
 
 
35.  元·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卷七·史忠武王》
 
 
 
36.  《宋景濂先生未刻集》  .殆知阁[引用日期2016-02-05]
 
 
 
37.  明·黄道周:《广名将传·卷十七》
 
 
 
38.  《新元史·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五》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6-02-05]
 
 
 
39.  《元史·卷一百四十七·列传第三十四》:(张柔)加荣禄大夫、河北东西等路都元帅,号拔都鲁,置官属,将士迁授有差。
 
 
 
40.  屠寄:《蒙兀儿史记·卷五一·张柔传》。
 
 
 
41.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天泽平居,未尝自矜其能,及临大节、论大事,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年四十,始折节读书,尤熟于《资治通鉴》,立论多出人意表。
 
  
42.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 :拜相之日,门庭悄然。或劝以权自张,天泽举唐韦澳告周墀之语曰:“愿相公无权。爵禄刑赏,天子之柄,何以权为!”因以谢之,言者惭服。
+
[[ 元史]] ·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
  
43.  元史 ·卷 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 :当金末,名士流寓失所,悉为治其生理而宾礼之,后多致显达。破归德,释李大节不杀,而送至真定,署为参谋。卫为食邑,命王昌龄治之,旧人多不平,而莫能间,其知人之明、用人之专如此。
+
[[广名将传]] ·卷十
  
44.  新元 史·卷 一百三 · 三十 :初泽取卫州,获卫士蒲察辅之,问金之名士,以近侍局副使李 节对。及 归德,获大节。署为参谋,委以一路之事,常署空名,委劄数十事,畀大节用之。
+
[[ 传三编]] ·卷 · 名臣 传三十 <ref name="国学 师">{{cite web |url=http://www.guoxuedashi.com/a/19571n/263225c.html |title=《 传三编》| accessdate=2017-11-21}}</ref>
  
45.  《新元史·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五》 :又使王昌龄治食邑,尽蠹民之政,昌龄一切罢之。失职者造为诬谤,天泽不顾也。
+
[[ 新元史]] ·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五》
 +
=参考文献=
 +
{{reflist}}
  
46.  《史传三编》  .国学大师[ 引用日期2017-11-21]
+
[[Category:元朝军政人物]]

於 2019年9月25日 (三) 13:55 的最新修訂

史天澤

史天澤(1202年—1275年) ,字潤甫,燕京永清(今屬河北)人。大蒙古國元朝初年名將。

史天澤少善騎射。勇力過人。元太祖八年(1213年),隨父史秉直歸降木華黎。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接替其兄史天倪都元帥職,率軍擊敗金將武仙,又俘殺抗蒙紅襖軍將領彭義斌。歷授五路萬戶、河南等路宣撫使、中書右丞相、樞密副使、中書左丞相等職。至元十一年(1274年),奉命與伯顏等統軍出征南宋,至郢州時因病北還。次年,病逝於真定,年七十四。累贈太尉太師、鎮陽王,諡號「忠武」

史天澤「出入將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無怨」,甚至被人比作郭子儀、曹彬。他一生謹慎,多謀善斷,料敵用兵,主張攻心為上,力戒殺掠。史天澤及其家族為鞏固和發展蒙古貴族在中原的統治立下功勞,是忽必烈推行漢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時漢族顯貴的代表人物.

人物生平

豪族出身

史天澤祖上財力雄厚,為鄉里大姓。至其父史秉直時,正值金朝末年,國家衰亂,各地地主武裝多據地自保。史秉直喜愛讀書、講求義氣,在當地很有影響。

史天澤為史秉直第三子,他身高八尺,音如洪鐘,善騎射,勇力過人。

元太祖八年(1213年)秋,成吉思汗鐵木真率部南下。十月,鐵木真麾下驍將木華黎進至河北,史秉直率數千人到涿州(今河北涿縣)迎降。木華黎令史秉直仍統率其族眾,屯駐霸州(今河北霸縣),並以其子史天倪為萬戶,史天澤則任帳前總領。次年,史秉直歲木華黎攻金北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因功授行尚書六部事。史氏家族的政治、軍事地位自此開始確立。

嶄露頭角

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金朝真定經略使武仙以真定(今河北正定)投降蒙古,木華黎命史天倪任河北西路兵馬都元帥,守衛真定,武仙為副帥。

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春,史天澤護送母親北歸。不久,武仙叛亂,邀殺史天倪。史天倪的幕僚王縉、王守道等在燕京追上史天澤,建議他收集散落在近郊的部曲。史天澤毅然南還,至滿城時,已聚集部眾甚多。史天澤又派監軍李伯祐向蒙古國王孛魯請求援助,孛魯令部將笑乃歹率軍三千援助史天澤,史天澤承兄職為河北西路兵馬都元帥。兩軍會合後,合攻盧奴(今河北定州)。武仙部將葛鐵槍率萬人來戰,史天澤身先士卒,將士們勇氣憤增,以一敵十。葛鐵槍被俘,餘部潰散。史天澤軍威大振,隨即下中山(今河北定州),略無極,拔趙州(今河北趙縣),進軍野興,與前來赴援的兄長史天安所部會合,共擊武仙,一舉收復真定。

不久,南宋大名總管彭義斌聯合武仙意圖奪回真定。史天澤等扼守贊皇,武仙不能進軍。彭義斌勢單力薄,焚山自守。史天澤選拔精銳士卒五十人為先鋒,自率鐵騎繼後,攻殺彭義斌。史天澤勇名大振。彭義斌亡,南宋從此盡失河朔之地。

其後,武仙令奸細在真定城中糾結同黨,裡應外合,又奪取真定。史天澤只率部眾數人向蒿城守將董俊求援,董俊把數百精兵交付史天澤。史天澤率軍連夜趕赴真定,與笑乃歹合兵,武仙不能敵,退保西山抱犢寨。史天澤急攻抱犢寨,武仙棄寨逃遁。接着,蟻尖、蒼峪、馬武等寨以及相州(今河南安陽)、衛州(今河南汲縣)等地亦降。真定局勢得以穩定。

史天澤以真定為中心,任用原金朝治下的儒士和官員,繕城壁、修武備,招集流散、存恤窮困,在幾年之間,頗有治績。他以此為根據,成為了漢人的一大世侯。[1]

統兵伐金

元太宗元年(1229年),窩闊台汗即位,決定全力伐金。窩闊台選拔史天澤劉黑馬蕭札喇為三大帥,統領漢兵。史天澤任真定、河間、大名、東平、濟南五路萬戶。

元太宗二年(1230年)秋,窩闊台拖雷率主力攻山西,破代州(今山西代縣)、石州(今山西離石)。十月,圍攻衛州武仙軍。此時,史天澤率領諸軍合圍於衛。金朝大將完顏合達率眾十萬援救武仙,雙方展開激戰,蒙古軍敗退。只有史天澤所部千人繞出敵後,擊敗金朝一支偏師。既而又與蒙古軍再次合攻,武仙逃走,衛州再被攻克。

元太宗三年(1231年),窩闊台在官同召集會議,決定兵分三路伐金:中路攻河中府(今山西永濟蒲州鎮),入治陽;左軍進兵濟南;右軍自鳳翔經寶雞,假道南宋,襲擊汴京(今河南開封)腹背。三軍預定次年春於汴京合圍。十月,窩闊台親率中路軍猛攻河中,至十二月破城。此時,史天澤受命在東線削弱金朝的防守力量。

元太宗四年(1232年)春,窩闊台自白坡渡河,令史天澤軍處自孟津進河南與拖雷軍會合。史天澤率軍抵達時,拖雷軍已於鈞州(今河南禹縣)三峰山大敗完額合達軍,金軍主力全部潰滅。史天澤軍乘勝取京東,連續招降了太康(今河南太康)、拓縣(今河南林縣北)、瓦岡(今河南滑縣南)、眼州(今河南雅縣)等地,並在陽邑(今河南登封東南)斬殺金將完顏慶山奴

元太宗五年(1233年)春,金哀宗完顏守緒從汴京突圍,先渡河而北至黃龍崗,命大將完顏白撒西襲新衛、衛州。史天澤聞訊後,即率輕騎解圍。但金軍已完成對新衛城的合圍,史天澤奮戈突至城下,向守軍大呼:「你等勉力奮戰,援兵很快會到。」隨即又殺出重圍。次日,蒙古大軍至,完顏白撒等敗走蒲城,史天澤軍緊迫不舍。完顏白撒領兵尚有八萬,被蒙漢軍斬殺殆盡。

金哀宗乘船東下,抵達歸德(今河南商丘)。撒吉思不花不聽史天澤勸告,在睢陽背水而營,全軍覆沒。金哀宗又於六月間逃到蔡州(今河南汝陽),窩闊台命都元帥塔察兒率大軍圍攻。史天澤軍從北面進攻,遇汝水阻擋,史天澤命軍士結筏潛渡,血戰數日,立下戰功。

元太宗六年(1234年)正月,蔡州城破,金哀宗自殺,金朝滅亡。史天澤率軍返回真定。

勤政愛民

金朝滅亡後,蒙古大軍繼續南伐西征。因賦稅繁重,徵稅急於星火,百姓不能馬上完成,官府於是代借西域商人錢代輸,利息很高,稱「羊羔息」。事後又驗戶籍向百姓征斂,百姓中有的賣盡田產、妻子都償還不完。史天澤奏准朝廷,由官府代民償付一本一息。又選中等戶入軍籍,所征賦稅按貧富而定。當時連年蝗旱,它付又借貸應貢賦。積銀達到一萬三千餘挺。史天澤認為百姓不可重困,於是傾其家資,與族屬、官吏共同償還了這筆債務。

真定達魯花赤忙哥撒兒讓蒙古軍奧魯(蒙古語,意為「老小營」)數萬散布於州郡之間,砍伐桑樹、毀壞莊稼,百姓無法生存。史天澤也上奏,使蒙古軍徙居嶺北,保護了農耕生產。從此田裡生產得以恢復。真定兵甲戶口超過他郡,是與史天澤的保護分不開。

伐宋之戰

蒙古滅金以後,又將進攻目標指向南宋。元太宗七年(1235年),皇子闊端率軍攻入南宋陝西、四川,皇子曲出和諸王忽都禿、口溫不花等率軍南攻襄漢。史天澤隨曲出南征,進至棗陽(今湖北棗陽),遇到頑強抵抗。史天澤率先強攻登城,終於攻克棗陽。進攻襄陽(今湖北襄樊)時,宋軍於峭石灘陳船數千,猗角以掣古軍之肘。史天澤親率兩舟,滿載死士,勇往直前,徑沖宋陣,宋軍為之氣奪,落水者以萬計。

元太宗九年(1237年),史天澤隨宗王口溫不花圍光州(今河南潢川),史天澤親率軍先破外城,又破子城。復州(今湖北西陽西南)之戰,宋軍舟船三千鎖湖面為柵,史天澤親執樣鼓督勇士四十人猛攻,宋軍柵破,復州守軍畏懼請降。壽春(今安徽壽縣)之役,史天澤軍獨當一面。宋軍乘夜劫營,史天澤單騎迎戰,手刃數人,將士們相繼趕來助戰,宋軍被盡數驅入准水溺死。史天澤乘勝連下滁州(今安徽滁縣)、盱眙(今屬安徽盱眙)和寶應(今屬江蘇)等淮東州縣。

元憲宗二年(1252年),蒙哥汗賜史天澤衛州五城為分邑。當時,「漢地不治」,地方官的暴虐,苛重的征派,使許多地方再次發生人口流散、土地荒蕪的現象。河南、陝西尤為嚴重。忽必烈受命主持漠南漢地軍國重事,即以史天澤、趙壁等為河南經略使。史天澤等至河南,選賢才,置提領,察奸弊,均賦稅,更鈔法,設行倉,立邊城,誅好惡,肅官吏,置屯田保甲,興利除害。不到二三年,河南大治,民安商樂,軍備也得到加強。又命其侄史權、史樞戍守唐州、鄧州屯田,進逼南宋重鎮襄陽、樊城(今湖北襄樊)。

元憲宗三年(1257年),蒙哥對忽必烈產生猜忌,派阿蘭答兒、劉太平等到陝西、河南鈎考錢穀。阿蘭答兒對河南官員羅織罪名,但史天澤以勛舊身份而獨見優容,史天澤說:「我是經略使,是非功罪,理當我責,今舍我而罪餘人,心何能安。」於是許多人得到開釋。

元憲宗八年(1258年)秋,蒙哥由西蜀進軍伐宋。

元憲宗九年(1259年)春,蒙哥親統大軍攻合州(今四川合州),宋將王堅憑釣魚城堅守。蒙軍數月不能破城。夏季,軍中疫病流行。正議回師,宋將呂文德率股瞳大艦余艘,溯嘉陵江而上。蒙軍迎戰於三槽山(今四川合川縣南)西失利,蒙哥急命史天澤抗禦。史天澤分軍為兩翼,跨江反擊,親統舟師順流縱擊,三戰三捷,重創末艦數百艘,追至重慶而還。

屢平變亂

中統元年(1260年),忽必烈在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即帝位,詢問史天澤治國方略。史天澤建議「當先立省部以正綱紀,設監司以督諸路,需恩澤以安反側,退貪殘以任賢能,頒俸佚以養廉,禁賄賂以防奸」。忽必烈表示讚許,並一一採納。忽必烈命他到長江中游撤回蒙古軍,事畢,改授河南宣撫使,不久兼江淮諸翼軍馬經略使。

忽必烈即位後,當時留守和林的阿里不哥也在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哈爾和林)稱汗。雙方遂開始了激烈的汗位之爭。

中統二年(1261年)五月,史天澤官拜中書右丞相,實行他的治國方略。並定省規十條,以保證政務暢通。史天澤知無不為,言談中一定考慮其結果,不強行不能行之事。不禁止民所必犯之事,順應時勢,通變制宜。又協調上下官僚之間的關係,使事完功成、澤被百姓。史天澤在任期間,還罷去了一些諸色差役,統一了賦稅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負擔。同年秋,阿里不哥率眾突襲移相哥軍,乘勝南下。十一月,忽必烈與阿里不哥軍戰於昔木土腦兒(今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西北)。諸王合丹、丞相線真等將右軍,諸王哈必赤將中軍,諸王培察兒和史天澤等將左軍,合勢進攻,斬阿里不哥大將合丹火兒赤。阿里不哥敗走。

中統三年(1262年)二月,據守山東的李檀暗中聯絡南宋,發動武裝叛亂,忽必烈急召諸路蒙漢軍平叛。三月,史樞阿術等敗李范於高苑老僧口,李檀退守濟南。四月,忽必烈命史天澤出征。史天澤急築長圍,樹林柵,以防李檀突圍。李檀被圍四月,城中糧盡,李檀投大明湖自殺未遂,被斬殺。

李檀之亂平定後,一些儒臣上書,認為亂事之起,是由於諸侯權重。史天澤遂上奏:「兵事、民事的機權,不可以集中在一家手裡。罷去諸侯兵權,請從臣家開始。」史氏子侄即日解除兵權者有十七人。忽必烈委任史天澤節度諸將出征李璮。史天澤自始至終,都未曾把詔旨示人。平亂後入朝,忽必烈加以慰勞,史天澤又盡將功勞歸於眾將。

中樞重臣

至元元年(1264年),加光祿大夫,仍任中書右丞相。

至元三年(1266年),史天澤改任輔國上將軍、樞密副使。

至元四年(1267年),史天澤改任中書左丞相。他提議建立三衛和寓丘於農之策,二三年間,國家面貌和軍隊實力,已蔚然可觀。

至元六年(1269年),忽必烈欲取襄漢地區,命史天澤與駙馬忽刺出籌劃經略。史天澤等選要害之地,築城堡工事,貯藏兵儲,作攻南宋準備。 [24] 次年,因病返回燕地。

至元八年(1271年),授開府儀同三司、平章軍國重事,忽必烈讓丞相安童告訴史天澤:「中書省、尚書省、御史台,或一月或一旬,遇到大事可以與你商量,小事就不必煩勞你了。」

至元十年(1273年),與平章阿術等進攻樊城,元軍用回回炮攻破樊城。二月,襄陽宋將呂文煥出降。

病逝真定

至元十一年(1274年),伯顏和史天澤總領大軍二十萬乘勝進攻南宋。大軍自襄陽水陸並進,至郢州,史天澤因病北還。

至元十二年(1275年)二月七日,史天澤在真定病逝,享年七十四歲。他逝世前上奏:」臣年歲有終,死不足惜。只希望天兵(元軍)渡江時,切勿肆行殺掠。」忽必烈聽聞訃訊後震驚哀悼,派近臣追賜史家白金二千五百兩,並追贈史天澤為太尉,諡號「忠武」。後累贈太師,進封鎮陽王,朝廷還為其立廟紀念。

主要成就

軍事

攻伐金朝:史天澤十二歲時隨父親史秉直、兄長史天倪降附成吉思汗,頗受器重,屯兵真定(今河北正定)。成吉思汗二十年(1225年),史天倪被叛將武仙所殺,天澤遂承襲兄職,在駐地修城立堡。不久,率蒙古、漢軍於泒河(今河北新樂北)大敗武仙部萬人,連克中山(今河北定州)、趙州(今河北趙縣)等地。繼而與兄長史天安合兵擊敗武仙,收復真定。窩闊台汗二年(1230年),與諸軍圍攻衛州(今河南衛輝),自率千人襲擊金援軍後部,為擊敗十萬金軍、收復該城建功。窩闊台汗五年(1233年),會諸軍於蒲城(今屬陝西),殲金將完顏白撒部八萬。乘勝尾追金哀宗至歸德(今河南商丘)、蔡州(今河南汝南)。次年初,與諸軍合破蔡州,滅金朝。

南下擊宋:窩闊台汗七年(1235年),史天澤隨皇子曲出攻南宋,領軍先登,克棗陽(今屬湖北);繼攻襄陽,率勇士登船衝擊,敗宋水軍。窩闊台汗九年(1237年),隨宗王口溫不花破光州(今河南潢川)、復州(今湖北天門),入淮南。蒙哥汗八年(1258年),從蒙哥汗入川攻宋,在合州之戰中率水師在嘉陵江上阻擊宋援軍,三戰三捷,獲戰船百餘艘,後隨主力北撤。中統二年(1261年),從忽必烈征宗王阿里不哥,於昔木土腦兒(今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西北)擊敗叛軍。次年,輔佐宗王合必赤督軍平李璮之亂,穩定山東局勢。至元六年(1269年)年起,參議軍國大事,參與謀劃圍攻南宋重鎮襄陽、樊城(今湖北襄樊)和進取宋都臨安(今浙江杭州)。至元十一年(1274年),受命與右丞相伯顏統軍攻宋,但因病返真定。

政治

史天澤及其家族是蒙元初期河北最大的一支地方勢力,漢地世侯的首要代表,為鞏固和發展蒙古貴族在中原的統治立了大功。他是忽必烈推行漢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唯一的官至右丞相高位的漢族顯貴的代表人物。他與當時的多數世侯不同,他從未奉仕於金或宋,而在歸附蒙古以後則一心相隨到底。

史天澤在真定路任職時,修繕城池,加強武備。荒年缺糧,與戰士百姓同甘共苦。招撫流散民眾,治療戰爭創傷。幾年間,官府民居相繼修復。[2]自蒙哥汗二年(1252年)起,史天澤以經略使之職治理河南多年,政績卓著。

史天澤原圖鏈接

人物評價

總評

史天澤器量涵弘,識慮明哲,知時識勢,應變制宜。每臨大事,遇大難,論大政,必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以竭忠殉國,尊主庇民為原則,從不追求個人富貴權勢。多謀善斷,量敵用兵,主張攻心為上,力戒殺掠。史稱其「出入將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無怨」,被人比作郭子儀(唐朝名將)、曹彬(北宋名將)。

歷代評價

忽必烈:①卿奕世忠勤,有勞於國,一門三職,何愧何嫌!(《元史》引)②卿自朕祖宗以來,躬擐甲冑,跋履山川,宣力多矣。又卿首事南伐,異日功成,皆卿力也。(《元史》引)③朕想郭子儀、曹彬皆有顯功,終身無大過,以致如此。今所奏豈其然哉,朕所知者史天澤其人也。(《元朝名臣事略》引)

廉希憲:始自潛藩,多經任使,將兵牧民,悉有治效。(《元史》引)

王惲:①公忠亮有大節,出入將相近五十年,其元勛碩德,柱石四朝,師表百辟,殆古社稷臣,而氣貌循然,若無所為者。及臨大事,論大政,夷大難,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要以竭忠徇國,尊主庇民為心,一以至誠將之。其視富貴權勢,歛然畏避,若將有浼於己者。其善始令終,世儗之郭汾陽。而器量涵弘,識慮明哲,又根於天性然。(《元朝名臣事略》引)②公年四十,始折節讀書,酷嗜資治通鑑,真積力久,義精理貫,至成敗是非,往往立論出人意表,雖老師宿儒,有不加詳者。至於矢謨廟堂,運籌戎幄,良法美意,契合融會,見諸行事者,誠無愧於古人。(《元朝名臣事略》引)

蘇天爵:公孝敬友愛,忠信誠篤,明而恕,寬而肅,言約而理到,氣和而色莊,人誣之而不辨,人譽之而不喜,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見利不苟就,見害不苟避。其行己也知時識勢,其臨事也應變制宜。(《元朝名臣事略》)

宋濂:諤諤忠武,有力如虎。斬將搴旗,疾行如飛。統諸侯大兵,前無堅城。馬不留影,士不留行。梟李擒葛,氛祲肅清。凶鷙既鋤,殘惸亦寧。春生秋殺,以奠邦經,以嚴邦刑。維忠武有勇,大敵不恐。惟忠武有慈,服即弗誅。維忠武有節,始終弗湼。紀功旗常,為邦之光。(《國朝名臣頌》)

黃道周:天澤之兄,為武仙害。欲報其仇,傾資易械。言狀國王,乞師相貸。蒙古三千,助其親愛。合勢攻仙,擒仙葛帥。仙奔雙門,復斬關隘。既破其城,又破其砦。巢穴已空,安知所在。金已垂亡,猶逞故態。天澤橫戈,一戰而敗。伐宋移師,疾已大壞。天朝歸朝,寵膺大齎。一帝一臣,自生一代。(《廣名將傳》)

朱軾:天澤材兼文武,為開國元臣。身出入行間,不下百戰,然其志與眾異。觀其臨沒之奏,則平生之所存可知矣,當時曹、郭之譽,有由然也。元取天下諸將,惟天澤知大體,如阿珠、李恆、張弘范等,皆不過戰將。巴延深厚有謀,處眾不伐,其識度比諸人為優。然其出兵之日,世祖命之曰:「當如曹彬不戮一人。」及巴延南下,兵之所過,殺戮無數,豈可與古人同日語耶?(《史傳三編》)

柯劭忞:天澤出入將相,不伐不施,世祖謂:「郭子儀、曹彬終身無大過。朕所見者惟史天澤似人。」知言哉!(《新元史》)

逸聞趣事

史張優劣

在元初的漢人勛臣中,史天澤與張柔都被稱為「拔都(意為英雄)」。但後來,元世祖忽必烈曾說:「史(天澤)徒以籌議,不如張氏(指張柔)百戰之立功也。」

善察時勢

史天澤器量恢弘,善於觀察時勢。自忽必烈建元中統以來,中書省官員少則有五、六人,多時至六或八人,他們列坐一堂,每到商議施政方針時,常常各持己見,等待國相表態然後再決定。史天澤為相後,每到此時,便分情況予以處置:如果此事無害,那就決意施行;如果有所不妥,就心平氣和地詳細分析,以使其合於事理。所以他為相十多年間,有時秉承上意,有時據理更改,進行多方周旋,使天下人頗為受益。

愛護百姓

史天澤不僅戰功卓著,而且治民有方。早在金朝大將武仙二次占據真定被擊退後,蒙軍主帥笑乃歹怨憤百姓反覆,將城中居民萬人驅趕出去,欲殺眾人示威。史天澤說:「他們都是我們的子民,不過是被賊人脅制。何罪之有?」在他的勸說之下,百姓都獲釋放。

重諾知止

當初,金將武仙害都元帥史天倪,史天澤繼任其職。史天倪之子史揖長大後,史天澤立即引史楫覲見大汗窩闊台,請求解去自己都元帥之職,轉授史揖。窩闊台感嘆說:「過去爭官者多。讓職者少。你這樣做,實在應該稱讚。」特任史楫為真定兵馬都總管。史天澤又請准朝廷任其次侄史權為唐、鄧軍萬戶。憲宗進駐六盤,詔令徵兵,原擬任史天澤之子為師,史天澤又保奏其二哥之子史樞充新軍萬戶。蒙哥汗時,他上奏請辭,蒙哥予以褒美他謙遜的美好品德,不予同意。

史天澤四十歲開始讀書,尤愛讀《資治通鑑》,對書中義理理解透徹,對成敗是非,常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史天澤告誡子侄:「史氏起於隴畝,今身名赫,宗族昌盛,何以報答累朝盛恩?若因王事身死邊野,馬革裹屍歸葬,是我的夙願。你等要謹遵此訓,如若違背,等於是揭我墳墓。」

史天澤拜相之日,史家府宅外寂靜如舊。有人勸史天澤自炫權力,史天澤拿出唐代大臣韋澳勸誡宰相周墀的「希望相公(稱呼宰相)無權。爵位俸祿的賞賜及刑罰,都是天子的權柄,臣下怎麼用『權』來做事!」來告謝此人,此人為此慚愧,對史天澤更加敬佩。

知人善任

史天澤知人善任,求賢若渴。他攻打衛州時,問衛州名士蒲察輔之:「金朝有才幹的人,你認識誰?」蒲察輔之舉薦近侍局副使李正臣。等到攻破歸德後,史天澤見數人被縛,便問其中一位是誰,那人說是李正臣。史天澤不僅免除其罪,而且派人護送他到真定。讓李正臣做參謀,把真定路所有公事都全權交付給他。

每當南征北戰,史天澤必簽數十張空名委札,有可任用者可立即委任。衛州成為史天澤食邑後,史天澤命軍前參議王昌齡治理,罷除了以前的一切蠢政。有失職者誣陷王昌齡,史天澤卻更加信任他。

史料記載

元朝名臣事略·卷七·史忠武王》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二》

廣名將傳·卷十七》

史傳三編·卷四十二·名臣傳三十四》[3]

新元史·卷一百三十八·列傳第三十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