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概况)原图链接来自 中国政府网 的图片

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合肥新站区。位于合肥市城区东北部,是合肥市“1331”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与合肥新火车站同步开工建设,1995年被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开发区,1996年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首家城市综合开发试点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更多的是着眼于产业发展规律。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对于“高新区”的介入甚至都细化到了产业的指导目录,也就是说,哪个地方的高新区应重点发展何种产业,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园区概况

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2010年区划调整后,原合肥火车站地区整体划入瑶海区,现新站区辖七里塘、磨店、瑶海、三十头、站北五个社区,面积约2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余万。

近年来,新站区聚焦“芯屏器合”的产业发展方向,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新站区先后荣获新型平板显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一代信息技术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安徽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等称号。2016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复,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更名为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月,国台办批准新站区成立 “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10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新站区为“合肥市产城融合示范区”,新站区正由单一的产业功能区向产城融合的综合性新城区转型发展。

2018年前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9%。进出口总额40。1亿美元,同比增长3.6%。财政收入完成24.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3.3%。招商引资总量完成190.3亿元,新引进20亿元以上工业大项目2个,现代服务业大项目3个。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7%,其中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8.9%。“大新专”重点项目库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292。3亿元;当年新开工项目21个,竣工项目2个。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9%。

高新区发展历程

高新区发端于1988年国务院启动的“火炬计划”,所以有的高新区起名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基本国策,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于是1988年6月,总设计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该计划的两项核心内容就是“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创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北京诞生[2],当时名称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简称北京试验区。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关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国已有156家高新区。

视频

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相关视频

热烈祝贺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
合肥市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方桥新镇21幢207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