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吴丹」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吴丹(U Thant,1909年1月22日-1974年11月25日),出生于缅甸的班达诺,在班达诺的国立中学和仰光的大学学院受教育。于1961年至1971…”)
 
SGH對話 | 貢獻
其他相关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5 次修訂)
行 1: 行 1:
 吴丹(U Thant,1909年1月22日-1974年11月25日),出生于缅甸的班达诺,在班达诺的国立中学和仰光 大学学院受教育。于1961年至1971年任联合国第三任秘书长。 同时也 位来自 亚洲 的联合国秘书长。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吴丹  
 +
| 圖像    =[[File:WDA.jpg|缩略图|居中|300px|
 +
[http://image2.sina.com.cn/dy/w/2006-07-28/1953c8990c546f10398169b028a514e2.jpg 原图链接]
 +
[http://news.sina.com.cn/w/2006-07-28/00509586882s.shtml 图片来自新浪]]]
 +
| 圖像說明 = 
 +
| 出生日期 = 1909年1月22日
 +
| 出生地点 = 班达诺
 +
| 國籍    = 缅甸
 +
| 别名    = U Thant
 +
| 毕业院校 = 仰光大学
 +
| 職業    = 教员
 +
| 活跃时期 = 
 +
| 知名原因 =是第一位来自于亚洲的联合国秘书长
 +
| </br></br>
 +
}}
 +
 
 +
'''吴丹'''(U Thant,1909年1月22日-1974年11月25日),出生于缅甸的班达诺,在班达诺的国立中学和仰光大学学院受教育。于1961年至1971 年1909年1月22日。同时也是第一位来自于亚洲的联合国秘书长。
 +
 
 +
== 目录 ==
 +
 
 +
1人物生平
 +
 
 +
2获得荣誉
 +
 
 +
3其他相关
 +
 
 +
== 人物生平 ==
 +
 
 +
吴丹在进入外交界之前,曾经担任教育和新闻方面的工作。他担任过母校班达诺国立中学的高中教员,并于获得英语一本地话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第一名之后,在1931年升任校长。
 +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他曾任缅甸教科书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委员及中小校长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此外,他还是很活跃的一名自由采访记者。
 +
 
 +
1942年,吴丹担任几个月的缅甸教育改组委员会秘书。翌年,他回国立中学再担任了四年校长。
 +
 
 +
1947年,吴丹被任命为缅甸政府的新闻局长,次年被任命为缅甸政府新闻部秘书。1953年,吴丹在总理办公室担任负责项目的秘书,1955年任缅甸经济和社会委员会执行秘书,奉命承担更多的职务。
 +
 
 +
吴丹被任命为联合国代表秘书长时,正担任缅甸大使衔常驻联合国代表(1957-1961)。
 +
 
 +
在那段时间,他率领缅甸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各届会议,并在1959年担任大会第十四届会议一名副主席。1961年,吴丹任联合国刚果和解委员会主席和联合国资本发展基金委员会主席。
 +
 
 +
在从事外交工作期间,吴丹曾经几次担任缅甸总理的顾问。吴丹从1961年11月3日起担任代理秘书长;那一年,联合国大会根据安全理事会的推荐,一致决定任命他填补[[达格·哈马舍尔德]]秘书长逝世后未满的任期。后来,大会又在1962年11月30日一致决定任命他为秘书长,任期到1966年11月3日为止。
 +
 
 +
1966年12月2日,大会根据安全理事会的一致推荐(1966年第229号决议),任命他连任联合国秘书长,任期到1971年12月31日。
 +
 
 +
 
 +
吴丹于1971年第二个任期届满后退休,晚年久病,终于1974年11月25日逝世,享年65岁。
 +
 
 +
吴丹(U Thant) 1909年1月22日生于缅甸班德瑙,父亲是富有的地主和磨米厂主。吴丹早年就读于仰光大学,1928年因其父去世辍学回乡,在家乡马乌宾地区班德瑙的国立中学任教。1931年出任该校校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后任新闻局长(1947年)、广播局长(1948年)和政府新闻部秘书(1949年)。
 +
 
 +
1952年至1953年任缅甸驻联合国代表,1953年起任总理办公室主管规划的秘书,1957年至1961 年任 缅甸常驻联合国代表,1959年曾任联合国大会副主席。1961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因飞机失事身亡后,同年11月3日,吴丹出任联合国代理秘书长。1962年11月30日,他当选为 联合国第三任秘书长 ,1966年连任。1972年1月1日任期届满后退休 在任职期间,他曾调解过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1965年印巴争端和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1974年11月25日,吴丹因患癌症在纽约去世。吴丹是虔诚的佛教徒, 是一 名教育家,著有关 城市历史、国际联盟、缅甸教育等方面的著作及三卷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缅甸历史。
 +
 
 +
== 获得荣誉 ==
 +
[[File:WDA2.jpg|缩略图|居右|500px|达格·哈马舍尔德[http://d.ifengimg.com/w600/p0.ifengimg.com/pmop/2018/0825/73C4DFE73C78AA1ED0E4BE1DE86FE246BD4A6C38_size336_w1080_h1329.jpeg 原图链接]  <ref>[http://wemedia.ifeng.com/75300341/wemedia.shtml 告别安南,细数历届 联合国秘书长 毕业院校]. 大风号网 [2018-08-25 ]</ref>]]
 +
[[File:WDA3.jpg|缩略图|居右|500px|库尔特·瓦尔德海姆[http://d.ifengimg.com/w600/p0.ifengimg.com/pmop/2018/0825/23461BFE50F8E61FC0707029B71B5C51CE4E2F0E_size167_w813_h1084.jpeg 原图链接]  <ref>[http://wemedia.ifeng.com/75300341/wemedia.shtml  告别安南,细数历届联合国秘书长毕业院校 ].  大风号网 [2018-08-25 ]</ref>]]
 +
 
 +
吴丹曾获下列各大学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
 
 +
加拿大渥太华的[[卡尔顿大学]](1962年5月25日);
 +
 
 +
马萨诸塞州威廉斯敦的威廉斯学院(1962年6月10日);
 +
 
 +
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普林斯顿大学]](1962年6月12日);马萨诸塞州南哈德利的霍利奥克山学院(1963年6月2日);
 +
 
 +
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的[[哈佛大学]](1963年6月13日);
 +
 
 +
新罕布什尔州汉诺佛的达特默斯学院(1963年6月16日);
 +
 
 +
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的[[加州大学]](1964年4月2日);
 +
 
 +
科罗拉多州丹佛的[[丹佛大学]](1964年4月3日);
 +
 
 +
宾夕法尼亚州斯沃思莫尔的斯沃思莫尔学院(1964年6月8日);
 +
 
 +
纽约市的[[纽约大学]](1964年6月10日);
 +
 
 +
苏联莫斯科的莫斯科大学(1964年7月30日);
 +
 
 +
安大略省金斯敦的女王大学(1965年5月22日);
 +
 
 +
缅因州沃特维尔的科尔比学院(1965年6月6日);
 +
 
 +
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耶鲁大学]](1965年6月14日);
 +
 
 +
加拿大安大略省温泽的温泽大学(1966年5月28日);
 +
 
 +
纽约州克林顿的汉密尔顿学院(1966年6月5日);
 +
 
 +
纽约市布朗克斯区的福德姆大学(1966年6月8日);
 +
 
 +
纽约市的曼哈顿学院(1966年6月14日);
 +
 
 +
密歇根州安阿伯的密歇根大学(1967年3月30日);
 +
 
 +
印度新德里的德里大学(1967年4月13日);
 +
 
 +
英国利兹大学(1967年5月26日);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卢万大学(1968年4月10日);
 +
 
 +
加拿大埃德蒙顿的阿尔伯塔大学(1968年5月13日);
 +
 
 +
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波士顿大学]](1968年5月19日);
 +
 
 +
新泽西州新不伦斯威克的拉特格斯大学(1968年5月29日);
 +
 
 +
爱尔兰都柏林的都柏林大学圣三学院(1968年7月12日);
 +
 
 +
加拿大魁北克的[[拉瓦尔大学]](1969年5月31日);
 +
 
 +
纽约市的哥伦比亚大学(1969年6月3日);
 +
 
 +
菲律宾大学(1970年4月11日)锡拉丘兹大学(1970年6月6日)。
 +
 
 +
他还获有下列的荣誉学位:
 +
 
 +
第一全球教会神学博士(1970年5月11日);
 +
 
 +
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国际法博士(1971年1月25日);
 +
 
 +
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哈特福德大学]]法学博士(1971年3月23日);
 +
 
 +
纽约州汉密尔顿的[[科尔盖特大学]]民法博士荣誉学位(1971年5月30日);
 +
 
 +
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杜克大学]]人文博士(1971年6月7日)
 +
 
 +
===其他相关===
 +
 
 +
前任: [[达格·哈马舍尔德]]
 +
 
 +
后继: [[库尔特·瓦尔德海姆]]
 +
 
 +
== '''资料来源''' ==
 +
{{Reflist}}
 +
 
 +
[[Category:其他國家軍政人物]]

於 2019年10月13日 (日) 20:25 的最新修訂

吳丹
出生 1909年1月22日
班達諾
國籍 緬甸
別名 U Thant
職業 教員
知名於 是第一位來自於亞洲的聯合國秘書長

吳丹(U Thant,1909年1月22日-1974年11月25日),出生於緬甸的班達諾,在班達諾的國立中學和仰光大學學院受教育。於1961年至1971年1909年1月22日。同時也是第一位來自於亞洲的聯合國秘書長。

目錄

1人物生平

2獲得榮譽

3其他相關

人物生平

吳丹在進入外交界之前,曾經擔任教育和新聞方面的工作。他擔任過母校班達諾國立中學的高中教員,並於獲得英語一本地話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第一名之後,在1931年升任校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他曾任緬甸教科書委員會和國家教育委員會的委員及中小校長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委員。此外,他還是很活躍的一名自由採訪記者。

1942年,吳丹擔任幾個月的緬甸教育改組委員會秘書。翌年,他回國立中學再擔任了四年校長。

1947年,吳丹被任命為緬甸政府的新聞局長,次年被任命為緬甸政府新聞部秘書。1953年,吳丹在總理辦公室擔任負責項目的秘書,1955年任緬甸經濟和社會委員會執行秘書,奉命承擔更多的職務。

吳丹被任命為聯合國代表秘書長時,正擔任緬甸大使銜常駐聯合國代表(1957-1961)。

在那段時間,他率領緬甸代表團出席聯合國大會各屆會議,並在1959年擔任大會第十四屆會議一名副主席。1961年,吳丹任聯合國剛果和解委員會主席和聯合國資本發展基金委員會主席。

在從事外交工作期間,吳丹曾經幾次擔任緬甸總理的顧問。吳丹從1961年11月3日起擔任代理秘書長;那一年,聯合國大會根據安全理事會的推薦,一致決定任命他填補達格·哈馬舍爾德秘書長逝世後未滿的任期。後來,大會又在1962年11月30日一致決定任命他為秘書長,任期到1966年11月3日為止。

1966年12月2日,大會根據安全理事會的一致推薦(1966年第229號決議),任命他連任聯合國秘書長,任期到1971年12月31日。


吳丹於1971年第二個任期屆滿後退休,晚年久病,終於1974年11月25日逝世,享年65歲。

吳丹(U Thant) 1909年1月22日生於緬甸班德瑙,父親是富有的地主和磨米廠主。吳丹早年就讀於仰光大學,1928年因其父去世輟學回鄉,在家鄉馬烏賓地區班德瑙的國立中學任教。1931年出任該校校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先後任新聞局長(1947年)、廣播局長(1948年)和政府新聞部秘書(1949年)。

1952年至1953年任緬甸駐聯合國代表,1953年起任總理辦公室主管規劃的秘書,1957年至1961年任緬甸常駐聯合國代表,1959年曾任聯合國大會副主席。1961年9月,聯合國秘書長哈馬舍爾德因飛機失事身亡後,同年11月3日,吳丹出任聯合國代理秘書長。1962年11月30日,他當選為聯合國第三任秘書長,1966年連任。1972年1月1日任期屆滿後退休。在任職期間,他曾調解過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1965年印巴爭端和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1974年11月25日,吳丹因患癌症在紐約去世。吳丹是虔誠的佛教徒,是一名教育家,著有關於城市歷史、國際聯盟、緬甸教育等方面的著作及三卷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緬甸歷史。

獲得榮譽

達格·哈馬舍爾德原圖鏈接 [1]
庫爾特·瓦爾德海姆原圖鏈接 [2]

吳丹曾獲下列各大學的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加拿大渥太華的卡爾頓大學(1962年5月25日);

馬薩諸塞州威廉斯敦的威廉斯學院(1962年6月10日);

新澤西州普林斯頓的普林斯頓大學(1962年6月12日);馬薩諸塞州南哈德利的霍利奧克山學院(1963年6月2日);

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的哈佛大學(1963年6月13日);

新罕布什爾州漢諾佛的達特默斯學院(1963年6月16日);

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的加州大學(1964年4月2日);

科羅拉多州丹佛的丹佛大學(1964年4月3日);

賓夕法尼亞州斯沃思莫爾的斯沃思莫爾學院(1964年6月8日);

紐約市的紐約大學(1964年6月10日);

蘇聯莫斯科的莫斯科大學(1964年7月30日);

安大略省金斯敦的女王大學(1965年5月22日);

緬因州沃特維爾的科爾比學院(1965年6月6日);

康涅狄格州紐黑文的耶魯大學(1965年6月14日);

加拿大安大略省溫澤的溫澤大學(1966年5月28日);

紐約州克林頓的漢密爾頓學院(1966年6月5日);

紐約市布朗克斯區的福德姆大學(1966年6月8日);

紐約市的曼哈頓學院(1966年6月14日);

密歇根州安阿伯的密歇根大學(1967年3月30日);

印度新德里的德里大學(1967年4月13日);

英國利茲大學(1967年5月26日);比利時布魯塞爾的盧萬大學(1968年4月10日);

加拿大埃德蒙頓的阿爾伯塔大學(1968年5月13日);

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的波士頓大學(1968年5月19日);

新澤西州新不倫斯威克的拉特格斯大學(1968年5月29日);

愛爾蘭都柏林的都柏林大學聖三學院(1968年7月12日);

加拿大魁北克的拉瓦爾大學(1969年5月31日);

紐約市的哥倫比亞大學(1969年6月3日);

菲律賓大學(1970年4月11日)錫拉丘茲大學(1970年6月6日)。

他還獲有下列的榮譽學位:

第一全球教會神學博士(1970年5月11日);

佛羅里達州邁阿密的佛羅里達國際大學國際法博士(1971年1月25日);

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哈特福德大學法學博士(1971年3月23日);

紐約州漢密爾頓的科爾蓋特大學民法博士榮譽學位(1971年5月30日);

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的杜克大學人文博士(1971年6月7日)。

其他相關

前任: 達格·哈馬舍爾德

後繼: 庫爾特·瓦爾德海姆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