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吴林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林焕,原名吴基荣。生于湖北黄安龚家边(今属大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

生平

童年

吴林焕出生在一个世代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吴绍富以农为生,母亲勤劳善良,闻名乡里。吴林焕弟兄五个,他排行老三。12岁时,家里无法维持生计,父母要将他送给别人。年少气盛的吴林焕,竟背着父母跑到汉口一家糕点铺帮工。但他不满老板的欺凌折磨,只干了一年,就愤然回家。是时,其父病逝,家境更加贫困。吴林焕和两个弟弟只好给人家帮工、放牛。 四姑墩属“黄麻起义”的地区之一,南接木兰山,北邻柴山堡,是红军活动的区域。工农武装革命的影响,深入人心。他大哥吴基祥、二哥吴基凯相继参加了红军。吴林焕也加入儿童团,当上儿童团大队长,参加当地打土豪、斗劣绅的革命活动,在革命队伍里茁壮成长。

参军

1931年3月,吴林焕参加了双桥镇战斗。11月,又投入攻打黄安县城的战斗。翌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留下部分红军由吴焕光王平章等领导重新组成红二十五军。吴林焕任该军手枪团三分队副队长。

抗日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奉党中央指示,北上抗日。12月部队进入陕南,发动群众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2]。吴林焕随陈先瑞所率225团3营7连(只68人)留在镇安一带。当时陕南山阳一带,阶级矛盾突出,贫富悬殊。穷人常年缺油少盐,食不果腹,十七八岁的大姑娘穷得没有裤子穿。这68名久经考验的红军战士,犹如68团火苗,投到这块布满干柴的地方,游击斗争的烈火迅速蔓延,游击队很快在各地发展起来。其间,吴林焕任过游击大队长,参与改造阮开科的红枪会为九路游击师的工作,一度担任游击师师长。

1938年2月,吴林焕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年底同程坦一起被分配到鄂东地区,任抗日游击第5大队副大队长兼参谋长。次年5月,奉命带一个营配合6大队歼灭伪军李汉鹏部两个旅,打开陂安南的抗日局面。9月,桂系部队勾结程汝怀地方武装围攻5大队,制造了“夏家山事件”。5大队一面组织突围,一面顽强抵抗。吴林焕奉命率五个连兵力由黄冈突围,到豫西罗山与6大队会合,组成临时支队。下旬,支队出击大悟山顽军第19纵队蒋少瑗部未果,乃过平汉路西与李先念部会合。

1943年初,日军急谋结束在中国的战争,对襄南、鄂西发动了大规模进攻。2月,襄南沦陷。为集中兵力,便于机动作战,鄂豫边党委和5师决定成立新的15旅。吴林焕调任15旅旅长。5月上旬,日军进犯湘北、鄂西。5师电令15旅全部渡过襄河,向东挺进,创建以洪湖为中心的根据地。6月,15旅在潜江西南重镇熊口,全歼伪10师第2旅朱秉坤部,俘缴人枪各千余。附近敌伪据点尽被拔除,为发展襄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尔后,15旅一部向东运动,经监利,入洪湖,恢复了襄西根据地。9月,15旅与三军分区合并,吴林焕任三军分区副司令员。部队在继续发展襄南的基础上,挺进洞庭湖畔,开辟了桃花山区。次年11月,吴任五军分区司令员

八年抗战,吴林焕驰聘中原,南征北战,为新四军第5师的成长壮大,为鄂豫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建国后

解放邑江山岛后,吴林焕旧病复发。中央军委先后将他送往北京青岛广州等地治病。他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搏斗,一次又一次地战胜病魔,赢得工作机会。1959年,他病体刚愈,就出任湖北省军区司令员。

从1959— 1979年,整整20年的时间,吴林焕在湖北一如既往,像过去战争年代那样对党忠心耿耿,服从党的分配,不计较职位高低。20年来,医院两次下过他的病危通知书。省军区党委和同志们多次劝他住院、养病。可他总以“不工作,心里就不好受”,谢绝了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关心。他视工作为第一生命,负责主持了《新四军第五师抗日战争史》(初稿)的编写工作。省军区分工他负责地方武装工作,他在湖北大部分县办过民兵工作试点。他党性强,立场坚定。

视频

吴林焕 相关视频

鄂豫陕根据地 大家一家 军民一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