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吴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西(1900年-2005年),广西扶南县人,壮族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30年,吴西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八军连政治指导员,红七军连党代表,红三军团第六师政治部敌工科科长,红二十八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龙州起义[1]。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120师358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宣传科科长,冀中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参加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冀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副主任,第十八兵团随营学校政治委员,参与太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川北军区政治部主任,第四海军学校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副主任,海军政治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海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著有回忆录《老骥忆风烟》、诗集《老骥吟——吴西诗词选》。

个人简介

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连政治指导员,红七军连党代表,红三军团第六师政治部敌工科科长,红二十八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八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宣传科科长,冀中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副主任,第十八兵团随营学校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北军区政治部主任,第四海军学校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副主任,海军政治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海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人物生平

大革命时期

1923年,考入广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他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宁爱国学生运动,被选为该校学生联合会执委。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参加了以进步学生为主的南宁学生军,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抵制日货的斗争。

1927年3月29日,参加南宁各界群众纪念黄花岗72烈士大会以及会后举行的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5月4日清晨,被国民党南宁反动军警逮捕,并被投入国民党第15军拘留所。在阴暗、肮脏的囚牢里,他受到了非人的折磨。吴西团结难友们进行绝食斗争,要求改善监狱条件。

1929年7月,进入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参加兵运工作。10月初,在龙州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第五大队独立营政治指导员,同时兼任《群众报》编辑,公开宣传中共的政治主张。参加了平叛作战。12月11日,参加了百色起义[2]

1931年2月初,拖着伤腿,带着一副筷,沿路乞讨。后来又当过筑路工、工地伙夫,挖过煤炭,受尽了工头的打骂和欺侮。

1932年春,在粤赣边重新找到红军队伍,任红军三军团三师政治部组织干事,中央苏区三师政治部俱乐部主任。

1933年冬,任第六师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参加了中央红军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10月,随红军主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突破湘江封锁线、强渡乌江四渡赤水、抢夺娄山关等一系列恶战。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任红28军政治部宣传科长、敌工科长,随主力参加西征作战,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会师。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八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宣传科科长、政治部敌工部代理部长,参与创建晋西北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9年春,任冀中军区第二分区政委,率领所部多次粉碎日伪军的疯狂扫荡,团结各界爱国群众,自力更生,开展生产自救运动,打破日伪军的经济封锁,战胜严重的自然灾害,巩固了冀中平原敌后抗日根据地。

1943年春,奉命赴延安参加中央党校学习和整风运动,担任中央党校第七支部书记,投入中央党校的理论学习和延安大生产运动

1945年4月,被推举为晋察冀军区代表,出席了中共“七大”。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9月,从中央党校毕业,先后担任冀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副主任、华北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第十八兵团随营学校政治委员、西南军政大学川西分校校长兼政委等职。参加了解放大西北和进军大西南的战争。

建国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北军区政治部主任,第四海军学校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副主任,海军政治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海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

1964年10月,离休。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81年11月23日,被增补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5年7月2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

视频

吴西 相关视频

回顾开国海军少将吴西!鹤年越百岁,功德耀千秋!

参考文献

  1. 龙州起义:西南热土上的红色记忆,人民网,2018-05-24
  2. 百色起义,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