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和果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和果子日本的点心,小豆是主要原料。煮沸小豆后制成豆馅,混入甜砂糖。豆馅通常用年糕包住,制成各式各样的精美点心。特色和果子如善哉(ZENZAI),将小豆和年糕加入粘稠甜味的汤制成;落雁是将砂糖压入木雕模型而制成,里面没有小豆;羊羹也是特色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和果子

外文名:和菓子(わがし、wagashi)

别名:わがし

主要原料:小豆糯米粳米

是否含防腐剂:否

功效:抵消生茶刮胃去油

历史记载=

根据历史的有效记载,我们所知晓的日本茶道文化,是由当时日本的遣唐使,将中国唐代的饮茶习惯带回日本的,其中包括了茶道文化和糕饼技艺,都深深的受到日本贵族阶层的喜爱,所以和果子有许多风雅的名字,像是“朝露”、“月玲子”、“锦玉羹”等,就是由日本的皇戚贵族从和歌中取材命名的。

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日本人早就已经将和果子与他们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紧紧的结合在一起了。以他们的国花──樱花为例,许多和果子的制作灵感都是取材于此,如:粉嫩的粉红颜色、花瓣的形状,甚至是材料上也取用樱花花瓣或是盐渍的樱花叶,所以小小的和果子代表的,其实正是日本人的文化与精神。

在日本,和果子基本上是依附在茶道中副产品,也就是佐茶的茶食,茶道老师苏信义表示,日本人喝抹茶配食甜腻的和果子,多少有养生的意义在,因为糖份可以抵消生茶刮胃去油的功效。

和果子,其实泛指日式糕点。就大类别来区分,可以分为生果子干果子两大类。生果子又名主果子、上升果子或朝生果,指早上制作的新鲜糕点。由于保存期限短,一般只能放两天左右,要趁鲜食用。比起其它和果子,生果子格外重视造型变化,因此成为日人送礼用的主角。相对于生果子的鲜食要求,耐放的干果子,为了长久保存,甜度高多了,主要以糖和豆粉压制成各种造型。

和果子其外观的多样性也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点心师傅会把和果子作成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或者配合季节作出相对应的氛围,这也是日本人精致文化的体现。

在馅料部分,和果子多以红豆馅、白豆沙馅为主,偶尔也见抹茶馅,季节馅料则有栗子、山芋、梅子、柿子等,加上面粉、米类(包括糯米、蓬来米),组合成多种变化。一到日本,走进和果子店,绝对让人眼花缭乱。

特色

  1. 馒头类(manjou)/外皮以面粉为主。不过,千万别想成咱们的馒头,日式馒头个儿很小,包馅。“蒸馒”蛮像我们的红龟意义,喜事必备。“烧馒”皮是烤的,栗子馒头常见。
  2. 麻糬类(mochi)/一般人以为麻糬都是糯米作成的,这个说法给和果子名家听到,可是会被耻笑的。日本道地和果子的麻糬追求口感层次表现,不要“死软”(台语发音),要的是真材实料的咬感,所以糯米外会加上蓬来米。偏偏后者材料极需技巧,麻糬也就成为纯糯米的天下。
  3. 麻糬有包馅、也有没带馅。日本观光区常卖的“草饼”也属此类,沾豆粉和着糖浆来吃。艾草麻糬则是在麻糬中揉合艾草汁。“羽二重”是另一种麻糬,皮很薄、软却带着柔细的Q感;春季则有“樱花麻糬”,麻糬中加上樱花汁,粉嫩嫩的,躺在浸泡过的樱花叶,吃时是就着叶子一口咬下。
  4. 大福/材料和麻糬一样,但口感更Q。外型多是扁平、白色。有各种馅料,牡丹、红豆、栗子等。
  5. 最中/外型像个小盒子,糯米外皮烤的薄酥,内馅是细腻的红豆沙馅。外壳无味,待酥转软时,与红豆馅同入口。
  6. 求肥/外皮类似薄蛋糕皮裹上QQ的白麻糬,口感很特别。
  7. 水馒头、水羊羹、葛粉/这三种都是属于夏季食用的和果子。地道的葛粉是透明的,条状,冰凉时和着糖水像吃面般的“呼鲁、呼鲁”吃。葛粉得鲜吃,不耐放。因此,改良之后就有了水羊羹,类似果冻。将洋菜和水的比例调整,煮的更稀浅,呈半透明状,里头再加上夏季馅或红豆沙。食用的方法是含在口中,让它溶化。
  8. 水馒头有点像台湾路边摊的凉圆,是较现代风格的和果子。外皮是番薯粉作成的,也是半透明状,里头仍以红豆沙馅为主。
  9. 羊羹/羊羹着重口感要Q,夏日吃偏腻。小仓羊羹是指有红豆颗粒的,炼洋羹则是久熬、口感Q且扎实。

铜锣烧/这是广为人知的日式点心。重点还是在夹层红豆馅的细腻程度。洋果子渗入后,夹馅也丰富起来,冰淇淋最常见。值得一提的,不若台式糕点,总会在馅、皮加上油脂,道地和果子不管是外皮、内馅除了原素#材外,就是糖,反映出和果子崇尚自然的哲学。

分类

按水分含量分类

根据水分含量和保质期分为:生果子:水分含量大于30%。例:最中。半生果子:水分含量在10%到30%之间。例:羊羹。干果子:水分含量小于10%。例:花林糖。[1]

按用途分类

按用途分为:并生果子:普通消费用的平价和果子。上生果子:多用作礼品的高档和果子。造型上,通常运用各种手法表现山水花鸟抽象设计等。茶席果子:茶会用的和果子。浓茶通常配置生果子,薄茶通常配置干果子。式果子:红白喜事等仪式上,作为供品使用的和果子。莳果子:部分艺能关联的发布会上,作为礼品使用的和果子。工艺果子:观赏用和果子。材料均为可食用品。[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