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唐昌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唐昌镇

中文名 : 唐昌镇

所属地区: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

唐昌镇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位于上风上水的城西龙头核心地位,原名崇宁县,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始建于唐仪凤二年,改曰周昌,寻复曰唐昌,五代梁改曰归化,后唐复故,晋改曰彭山,汉又复故,宋改曰永昌,崇宁元年始改曰崇宁,明清皆属四川成都府,清属四川西川道。

2017年2月13日,成都市人民政府网站获悉,日前《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郫都区德源镇等11个镇增挂街道办事处牌子的批复》已正式下发,郫都区11个镇将增挂街道办事处牌子。

根据批复,成都市郫都区将在德源镇团结镇安靖镇三道堰镇古城镇新民场镇安德镇唐昌镇友爱镇花园镇唐元镇等11个镇增挂街道办事处牌子,街道办事处与镇政府合署办公,实行"两个牌子一套班子"管理模式,驻地和所辖区域范围与镇相同,并严格按照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不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不增加财政供养人员,不增加"三公"经费。

2019年11月21日,入选第三批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名单。

2019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成都市调整龙泉驿区等15个县(市、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4号):撤销唐元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唐昌镇管辖,唐昌镇人民政府驻梧桐路118号。 [1]

乡镇介绍

1949年解放后,1958年撤县划入郫都区,归温江行政专区辖。古称川西最富裕的上五县温、郫、崇、新、灌,其中的"崇"即是崇宁县,也就是今天的唐昌镇,地处郫都区、彭州、都江堰三市、县接壤中心和成都市府南河上游生态保护区,为成都府南河上游生态绿色屏障,是成都市城镇建设重点镇和成都西部商贸重镇,也是各路商家投资热点,属成都市第二经济圈区域。是连接绵阳彭州至都江堰的重要交通要道,素以历史文化悠久、生态环境优美誉称。

全镇幅员面积49平方千米,辖5个居民委员会,18个村民委员会,人口48633人(2017年)。驻镇单位有四川电器股份公司,省邮电印刷厂,省委组织系统干部培训中心,省农科院茶叶研究厅,移动、联通、电信通信公司等108个。

建制沿革

3000多年前,一支疲倦的队伍,艰难的从松茂高原来到了川西平原。他们沿着松茂古道,越过九峰山来到海窝子湔水河谷地带,然后沿着天彭门经丰乐、桂花、庆兴的浅丘,来到了沃野的唐昌。

春秋战国时期,强秦遣张仪、司马错带领大军攻入蜀中,灭了"开明"王朝。 为了对付开明王朝的残余势力,大批从秦移民迁入蜀中,公元前310年冬开始修筑成都城、郫城。 郫城周回七里,高六丈。蜀中丰富的出产为此后秦剿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秦以秦人为蜀守,掌握大权,秦对已经灭掉的"开明"政权采取怀柔政策,陆续分封蜀王后裔为蜀侯。但蜀王后裔不甘心臣服,武装叛乱时有发生。 秦惠王时候,蜀侯通国、秦昭襄王六年(前301年)和二十二年(前285年)时蜀侯恽、绾均因武装叛乱反对秦而被消灭。这种不稳定一直延续到汉朝初年。

汉时仍然对蜀先民采取安抚政策,汉朝派遣著名文学家、资中人王褒到唐昌等地祭金马碧鸡可以窥见其中端倪。王褒字子渊,是汉代著名词赋作家,有洞萧赋等传世。汉时蜀中交通异常不发达,以至唐时李白都还在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王褒四海沿人工运河上溯到的唐昌。

大大小小的湖泊、池塘、河流生长着鱼鳖类水生物,他们欣喜若狂,在唐昌这块土地上过起了惬意的生活,这就是古蜀先民。在经历了蚕丛、鱼凫、杜宇时代,他们渐渐从鱼猎生活过渡到农耕生活,杜宇教民:"田于湔山",唐昌肥沃的土地,使农耕文化得到了发展。

因此早在3000多年前,古蜀人在杜宇王朝就从松茂高原,经丰桂浅丘地区进入唐昌地区,唐昌肥沃的土地、优良的自然环境使古蜀人从渔猎生活向农耕生活过渡逐步得到了发展。

唐朝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唐朝政府分九陇、导江、郫县三地设唐昌县。唐昌正式建县,初称唐昌县,取大唐昌盛之意。其中原因之一是唐朝初期,吐蕃赞普带兵20万直抵松潘西境,川西震动,唐昌设县,可以作为屏障,保护成都,防御经茂汶越九顶山南下的吐蕃兵进攻。 唐代唐昌经济生活中的"草市"曾被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载入《中国通史》。 唐朝咸通年间(公元860-873年),唐昌县城有了集镇的雏形,生产发展,出现了繁荣景象。

宋朝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唐昌改名为崇宁县。

元朝,赤鲁不花做崇宁县知县,正式修筑城墙。

明朝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朱悦燇封在崇宁县做崇宁王。因此城墙均加冠戴帽,街道对正不偏斜,以体现王者大气。

1958年,崇宁撤县,并入郫县。 近有日本学者把唐昌和西安一并作为唐朝文化现象的遗存来研究。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