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IMF總部大樓 照片 來自於网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法语:Fonds Monétaire International,缩写:FMI英语: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缩写:IMF)於1945年12月27日成立,与世界银行同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国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1][2][3],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其總部設置於美国华盛顿特区

組織和目的

截至2016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有189个成员国(包括科索沃),5个联合国会员国迄今仍未加入:古巴北朝鲜安道尔列支敦士登摩纳哥。部份領土爭議的地區(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等地)不包含在內[4]。要成为成员国,該国的申请須得到大多数现有成员国的同意。[5]

基金组织通过以下三项主要职能來達致促进国际金融体系稳定的目的。[5]

  • 监督:监督国际货币体系和成员国的政策,並跟踪各地的经济和金融情况,在必要時提出警告;
  • 贷款:援助国际收支困难的国家贷款;
  • 技术援助和培训:帮助成员国发展健全的制度和经济政策工具。

组织结构

國際貨幣基金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每位成员地區有正、副理事代表,通常是本国的财政部长或中央银行行长。理事會於每年9月举行一次会议,各成員的投票权按其缴纳基金多少來决定。

執行董事會由理事會委託,行使理事会的权力,處理日常事務。該會由24名执行董事组成,每兩年選舉一次,設有1名總裁和4名副總裁。总裁任期5年,由执行董事会推选,可以连任。其中八名執行董事由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中國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任命,其餘由其他成员组成的选区选举产生。 国际货币基金的臨時委員會,被看作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策和指导机构。該会主要的工作是协调政策合作,特别是制订中期战略。該会由24名执行董事组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每年与世界银行共同举行年会。

與世界銀行的區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要的角色是核數師,工作是記錄各國之間的貿易數字,和各國間的債務,并主持制定国际货币经济政策。至於世界銀行,則主要提供長期貸款。世銀的工作類似投資銀行,向公司、個人或政府發行債券,將所得款項借予受助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目的是要穩定各國的貨幣,以及監察外匯市場。由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是銀行,它不會放款。然而,國際貨幣基金有儲備金,供國家借用,以在短時間內穩定貨幣;做法類似在往來戶口中透支。所借款項必須於5年內清還。

歷史

1944年7月,聯合國贊助的財金會議美國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舉行。关于國際貨幣基金组织的具体条款的主要設計者是美國副財政部長亨利·迪克特·懷特(Harry Dexter White)。尽管英国代表团团长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强烈反对基金组织条约中“将美元视为黄金唯一的替代物”的做法,但是各國最终于7月22日在會議上簽訂了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的協議。協議的條款於1945年12月27日付諸實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成立,是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之重建計劃的一部份。1947年3月1日正式運作。

有時國際貨幣基金、國際清算銀行世界銀行,被稱為「布雷顿森林机构」。差不多所有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其金融政策均受這三家機構影響。

會員資格

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的申請,首先會由基金的董事局審議。之後,董事局會向管治委員會提交「會員資格決議」的報告,報告中會建議該申請國可以在基金中分到多少 配額,以及條款。管治委員會接納申請後,該國需要修改法律,確認簽署的入會文件,並承諾遵守基金的規則。

成員國的「配額」決定了一國的應付會費、投票力量、接受資金援助的份額,以及特别提款权SDR的數量。

無IMF會籍無法成為世界銀行之會員。[6]

中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中國是该组织创始国之一。中華民國自1945年12月27日至1980年4月16日止行使中国代表權,因為自1971年後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有所更換,根據會籍普遍化原則,最終於1980年4月17日后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行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中国代表權,但中華民國此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金份額和代表並未被取代及被驅逐,而是以“中国台湾省”的形式被替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發展後續和中華民國的【非正式安排】關係。(Toward Universal Membership - IMF)[7]

在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前,中国在该组织中的份额为33.853亿特别提款权,占总份额的2.34%。中国共拥有34102张选票,占总投票权的2.28%。2010年改革需要多数成员国完成国内审批程序,由于美国国会至今仍未批准,改革方案仍未生效。改革落实后,中国的份额将由3.65%升至6.19%,超越德、法、英,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改革后美国拥有17.67%份额,依旧拥有事实上的“否决权”。

中華人民共和国在1980年獲得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后单独组成一个选区并派一名执行董事。1991年,该组织在北京设立常驻代表处。2012年6月19日,20國集團(G20)峰會期間中国宣布向国际货币基金增资430亿美元。官方称此举可以達致双赢。

IMF曾在2014年6月第一副主席利普顿声称中国房地产市场未到拐点。[8]

各成员的配額、投票权及董事

以下是投票权最多的20个成员国名单:[9]

排名 IMF成员国 份额(百万SDRs 份额(所占百分比) 理事 候补理事 投票权(票数) 投票权(所占百分比)
1 23x15px 美國 82,994.2 17.68 史蒂芬·梅努欽 珍妮特·耶倫 831,396 16.73
2  日本 30,820.5 6.56 麻生太郎 黑田東彥 309,659 6.23
3  China 30,482.9 6.49 周小川 易纲 306,283 6.16
4 23x15px 德國 26,634.4 5.67 Jens WeidmannJens Weidmann 沃尔夫冈·朔伊布勒 267,798 5.39
5 23x15px 法国 20,155.1 4.29 Bruno Le MaireBruno Le Maire François Villeroy de GalhauFrançois Villeroy de Galhau 203,005 4.09
6 23x15px 英國 20,155.1 4.29 夏文達 馬克·卡尼 203,005 4.09
7 23x15px 義大利 15,070.0 3.21 Pier Carlo PadoanPier Carlo Padoan Ignazio ViscoIgnazio Visco 152,154 3.06
8 23x15px 印度 13,114.4 2.79 Arun JaitleyArun Jaitley Urjit PatelUrjit Patel 132,598 2.67
9 23x15px 俄羅斯 12,903.7 2.75 安顿·谢鲁阿诺夫 Elvira S. NabiullinaElvira Nabiullina 130,491 2.63
10 23x15px 巴西 11,042.0 2.35 Henrique MeirellesHenrique Meirelles Ilan GoldfajnIlan Goldfajn 111,874 2.25
11 23x15px 加拿大 11,023.9 2.35 Bill MorneauBill Morneau Stephen PolozGovernor of the Bank of Canada 111,693 2.25
12 23x15px 沙烏地阿拉伯 9,992.6 2.13 Ibrahim A. Al-AssafIbrahim A. Al-Assaf 沙烏地阿拉伯貨幣局 101,380 2.04
13 23x15px 西班牙 9,535.5 2.03 Luis de GuindosLuis de Guindos Luis M. Linde 96,809 1.95
14 23x15px 墨西哥 8,912.7 1.90 Luis VidegarayLuis Videgaray Agustín CarstensAgustín Carstens 90,581 1.82
15 Template:Country data Netherlands 8,736.5 1.86 Klaas KnotKlaas Knot Hans Vijlbrief 88,819 1.79
16  韩国;zh-hk:南韓 8,582.7 1.83 Dong-yeon Kim Juyeol Lee 87,281 1.76
17 23x15px 澳大利亚 6,572.4 1.40 斯科特·莫里森 John FraserJohn A. Fraser (businessman) 67,178 1.35
18 23x15px 比利時 6,410.7 1.37 比利時國家銀行 Marc Monbaliu 65,561 1.32
19 20x16px  瑞士 5,771.1 1.23 Thomas JordanThomas Jordan (economist) 艾維琳·威德默-施倫普夫 59,165 1.19
20  Indonesia 4,648.4 0.99 Agus D.W. MartowardojoAgus Martowardojo Mahendra Siregar 47,938 0.96

按照IMF的規則,一般事務需要70%投票權支持才能通過,而重大改革事項則需要85%以上的支持率才能通過,而美國在IMF中佔有超過15%的投票權,也就是說,美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里具有一票否決權,任何重大金融改革如果得不到美國的首肯,都不可能獲得通過。

描述國際貨幣基金的前二十大會員國投票數分佈圖

援助和改革

國際貨幣基金的使命,是為陷入嚴重經濟困境的國家,提供協助。對於嚴重財政赤字的國家,基金可能提出資金援助,甚至協助管理國家財政。受援助國需要進行改革,參閱華盛頓共識

批評

File:A16 IMF march.jpg
抗議IMF的人群

冷戰後期以來,布雷顿森林機構的角色一直引起爭議。有批評指出,基金偏袒與歐美公司有良好關係的資本主義軍事獨裁者。另有批評稱,國際貨幣基金不重視民主人權勞工權益。這些批評引起社會的討論,促進了反全球化運動。相反意見認為,國際貨幣基金促使國家民主化的能力有限,而它的宗旨也沒有寫明要這樣做。有支持者指出,經濟穩定是民主的先決條件。

有經濟學家批評,國際貨幣基金的經濟援助都是「有條件地」批出:受援助國需要實行基金建議的經濟改革。經濟學家認為,這樣做會影響國家的社會穩定,實際上適得其反。

一般來說,國際貨幣基金和它的支持者推崇凯恩斯主义。於是,供應學派的支持者通常與國際貨幣基金唱反調。國際貨幣基金提倡把貨幣貶值,被供應學派批評會造成通貨膨脹。大部分反對經濟全球化的組織,例如課徵金融交易稅以協助公民組織,認為IMF的加深了貧窮問題,也增加了第三世界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債務負擔。反對IMF的組織各有不同的立場。例如,供應學派認為,ATTAC提出的政策,理念上與IMF的相差無幾。

阿根廷因採用布雷顿森林機構提出的經濟政策,而被IMF推崇為模範國家。然而,2001年,該國出現災難性的金融危機,不少人相信是由IMF倡議的緊縮財政預算和私有化重要資源開發項目所致。緊縮的預算削弱了政府維持基礎建設、福利、教育服務的能力。阿根廷的金融危機加深了南美州國家對IMF的怨恨,他們指責基金要為南美地區的經濟問題負責[1]。受到阿根廷經濟危機影響,現時南美地區的政府漸走中間偏左的路線,並致力擺脫商業企業對經濟政策的壓力。

另一個引起爭議的國家是肯亞。原本肯亞的中央銀行控制了該國貨幣的流動,IMF提出協助後,要求放寬貨幣政策。調整後不但外商投資大減,在貪污官員的協助下,Kamlesh Manusuklal Damji Pattni 虧空了數以十億計的肯亞先令(是為 Goldenberg scandal),肯亞的財政狀況比之前更差。

國際貨幣基金亡羊補牢的行動影響了它的聲譽:往往當國家已深受經濟打擊,IMF才伸手援助。其實這些國家出現經濟問題,通常是數十年管理不善的結果,而不為外界所知。管理不善導致國家陷入多年的經濟困境,IMF通常於這時提供協助,人們於是把經濟崩潰與IMF的介入連繫起來。政客善於轉移視線,利用民族主義和人們對IMF的壞印象,以IMF作自己的代罪羔羊,將大量利益納入得利者的口袋中。

雖然IMF成立目的是協助穩定環球經濟,但自1980年代以來,超過100個國家曾經歷銀行體系崩潰,並令GDP下降4%以上,這是史無前例的。IMF對危機的遲緩反應,以及亡羊補牢的做法,令不少經濟學家提出要改革IMF。儘管西方社會對國際貨幣基金毀譽參半,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各地區認為IMF和世界銀行對他們的國家有「正面」影響的比例,亞洲61%、非洲71%、北美洲62%、拉丁美洲54%,西歐和東歐則分別為64%和58%[2]

記錄片《債與命Life and Debt》(Life and Debt )以批判的角度描述國際貨幣基金的政策對牙買加的影響。2011年希臘紀錄片《解放債務Debtocracy》(Debtocracy)亦對國際貨幣基金頗有微詞。

醜聞

在IMF總裁多米尼克·史特勞斯-卡恩涉嫌性侵被捕後,紐約時報以頭版報導,IMF內部有許多高階男主管喜好獵豔,讓女員工人人自危不敢穿裙子,IMF都不予管控,其實是放任性騷擾及性侵。

歷任總裁

根據慣例,IMF總裁主要來自歐洲,而世銀總裁主要來自美國。

任期 姓名 國籍
1946年5月-1951年5月6日 Camille Gutt Template:BEL
1951年8月-1956年10月 Ivar Rooth 22x20px 瑞典
1956年12月-1963年5月5日 Per Jacobsson 22x20px 瑞典
1963年9月1日-1973年9月1日 Pierre-Paul Schweitzer 22x20px 法国
1973年9月1日-1978年6月17日 Johannes Witteveen Template:NLD
1978年6月17日-1987年1月16日 Jacques de Larosière 22x20px 法国
1987年1月16日-2000年2月14日 Michel Camdessus 22x20px 法国
2000年5月1日-2004年3月4日 霍斯特·克勒 Template:DEU
2004年3月4日-2004年5月4日 安妮·克魯格 22x20px 美國 (署任,非正式)
2004年5月4日-2007年10月1日 罗德里戈·拉托 22x20px 西班牙
2007年10月2日-2011年5月19日 多米尼克·史特勞斯-卡恩 22x20px 法国
2011年5月19日-2011年7月4日 約翰·利普斯基 22x20px 美國(署任,非正式)
2011年7月5日-现在 克里斯蒂娜·拉加德 22x20px 法国(是第11任,也是首任女性總裁)[10]

按英文字母排序的成员国列表

Template:TOC

A

国家或地区 中文全称 英文简称 ISO代碼
Template:AFG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 Afghanistan AF-AFG-004
Template:ALB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Albania AL-ALB-008
22x20px 阿尔及利亚 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 Algeria DZ-DZA-012
Template:AND 安道尔公国 Andorra AD-AND-020
22x20px 安哥拉 安哥拉共和国 Angola AO-AGO-024
Template:ATG 安提瓜和巴布达 Antigua and Barbuda AG-ATG-028
22x20px 阿根廷 阿根廷共和国 Argentina AR-ARG-032
Template:ARM 亚美尼亚共和国 Armenia AM-ARM-051
22x20px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亞联邦 Australia AU-AUS-036
22x20px 奥地利 奥地利共和国 Austria AT-AUT-040
Template:AZE 阿塞拜疆共和国 Azerbaijan AZ-AZE-031

B

国家或地区 中文全称 英文简称 ISO代碼
Template:BAH 巴哈马国 Bahamas BS-BHS-044
Template:BHR 巴林王国 Bahrain BH-BHR-048
22x20px [[Bangladesh|]]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Bangladesh BD-BGD-050
Template:BAR 巴巴多斯 Barbados BB-BRB-052
Template:BLR 白俄罗斯共和国 Belarus BY-BLR-112
Template:BEL 比利时王国 Belgium BE-BEL-056
Template:BLZ 伯利兹 Belize BZ-BLZ-084
Template:BEN 贝宁共和国 Benin BJ-BEN-204
Template:BHU 不丹王国 Bhutan BT-BTN-064
Template:BOL 多民族玻利维亚国 Bolivia BO-BOL-068
Template:BIH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Bosnia and Herzegovina BA-BIH-070
Template:BOT 博茨瓦纳共和国 Botswana BW-BWA-072
22x20px 巴西 巴西联邦共和国 Brazil BR-BRA-076
Template:BRU 文莱达鲁萨兰国 Brunei BN-BRN-096
Template:BUL 保加利亚共和国 Bulgaria BG-BGR-100
Template:BFA 布基纳法索 Burkina Faso BF-BFA-854
Template:BDI 布隆迪共和国 Burundi BI-BDI-108

C

国家或地区 中文全称 英文简称 ISO代碼
 柬埔寨 柬埔寨王国 Cambodia KH-KHM-116
Template:CMR 喀麦隆共和国 Cameroon CM-CMR-120
22x20px 加拿大 加拿大 Canada CA-CAN-124
Template:CPV 佛得角共和国 Cape Verde CV-CPV-132
22x20px 中非 中非共和国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CF-CAF-140
Template:CHA 乍得共和国 Chad TD-TCD-148
22x20px 智利 智利共和国 Chile CL-CHL-152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China CN-CHN-156
Template:COL 哥伦比亚共和国 Colombia CO-COL-170
Template:COM 科摩罗联盟 Comoros KM-COM-174
Template:CGO 刚果共和国 Congo (Brazzaville) CG-COG-178
Template:DRC 刚果民主共和国 Congo (Kinshasa) CD-COD-180
Template:CRC 哥斯达黎加共和国 Costa Rica CR-CRI-188
22x20px 科特迪瓦 科特迪瓦共和国 Côte d'Ivoire CI-CIV-384
Template:CRO 克罗地亚共和国 Croatia HR-HRV-191
Template:CYP 塞浦路斯共和国 Cyprus CY-CYP-196
22x20px 捷克 捷克共和国 Czech Republic CZ-CZE-203

D

国家或地区 中文全称 英文简称 ISO代碼
Template:DNK 丹麦王国 Denmark DK-DNK-208
Template:DJI 吉布提共和国 Djibouti DJ-DJI-262
Template:DMA 多米尼克国 Dominica DM-DMA-212
Template:DOM 多米尼加共和国 Dominican Republic DO-DOM-214

E

国家或地区 中文全称 英文简称 ISO代碼
Template:ECU 厄瓜多尔共和国 Ecuador EC-ECU-218
22x20px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Egypt EG-EGY-818
Template:ESA 萨尔瓦多共和国 El Salvador SV-SLV-222
Template:EQG 赤道几内亚共和国 Equatorial Guinea GQ-GNQ-226
Template:ERI 厄立特里亚国 Eritrea ER-ERI-232
Template:EST 爱沙尼亚共和国 Estonia EE-EST-233
Template:ETH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 Ethiopia ET-ETH-231

F

国家或地区 中文全称 英文简称 ISO代碼
Template:FIJ 斐济共和国 Fiji FJ-FJI-242
Template:FIN 芬兰共和国 Finland FI-FIN-246
22x20px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 France FR-FRA-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