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垓下歌

Chunhai讨论 | 贡献2022年4月28日 (四) 22:20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来自 看苏州 的图片

垓下歌》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的一首诗。王世贞不仅在文学理论方面为"后七子",乃至后人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他具体的文学创作也成为了人们争相学习的典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1]指出:"自世贞之集出,学者遂剽窃世贞。故艾南英《天佣子集》有曰:后生小子不必读书,不必作文,但架上有前后《四部稿》,每遇应酬,顷刻裁割,便可成篇。

垓下歌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生于嘉靖五年十一月初五,卒于万历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省太仓市)人。

目录

文学成就

王世贞在文学理论方面明确提到了复古主张。《艺苑卮言》集中了王世贞对复古理论的提倡和一些具体看法。《艺苑卮言》是体现"后七子"诗文理论的重要著作,是这一流派的理论依托。面对文坛萎靡现象,王世贞曾指出:"盛唐之于诗也,其气完,其声铿而平,其色雅而丽,其力沉而雄,其意融而无迹,故曰盛唐其则也。今之操觚者,日晓晓焉,窃元和长庆之余似而祖述之,气则漓矣,意纤然露矣,歌之无声也,目之无色也,按之无力也,彼犹不自悔悟,而且高举而阔视,曰:吾何以盛唐为哉?"这一理论与《艺苑卮言》中的文学主张一脉相承。王世贞通过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为什么要以盛唐为学习的标准,就是因为盛唐诗歌气象雄浑、辞色雅丽,意蕴悠长,符合了诗歌审美的所有特征,所以,盛唐诗歌[2]当仁不让地成了诗人学习的典范。

视频

垓下歌 相关视频

12-16古文观止·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李时珍的书不赚钱无人肯刻,王世贞写序让本草纲目身价倍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