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壶腹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壶腹癌(又名Vater壶腹癌)、胆总管下段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和胰头癌,因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方式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故统称为“壶腹周围癌”。[1]

流行情况

因壶腹癌是新近从“壶腹周围癌”中单列出来的,故其流行病学方面的资料尚不完整,但其在“壶腹周围癌”所占比例为20%-46%,仅次于胰头癌。壶腹高发年龄>50岁。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

壶腹癌的病因尚不清楚。

病理

  1. 大体病理类型:分为壶腹内型、壶腹周型和混合型。
  2. 组织学分型:壶腹癌绝大多数为腺癌,占98.75%,小部分为鳞癌等。

症状体征

  1. 黄疸:黄疸壶腹癌典型的临床表现,且很早就可以出现,往往是第一症状和体征。黄疸呈渐进性加重,中间可有轻微波动,这是肿瘤溃破,坏死,癌组织脱落,使梗阻减轻所致。
  2. 消化道症状: 主要由胆道梗阻、胆道内压力升高及肝脏淤胆所致,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腹痛腹胀等,可有腹泻出现。上述症状,常晚于黄疸出现。
  3. 全身症状: 随着病程的进展,晚期可出现:乏力倦息贫血和发烧,一般为低烧,伴有胆道感染的病人,可有高烧、寒颤等。
  4. 体征 主要为全身皮肤粘膜黄染、胆囊增大和肝大等。
  5. 其它 肿瘤晚期转移到其他部位所致的相应症状和体征等。[2]

诊断

壶腹癌因其黄疸在疾病早期就已很明显,常可获得早期诊断。诊断方面应从下述几方面考虑:

  1. 临床表现:早期出现黄疸,短时间内加重,与临床的症状体征不一致,上腹可扪及肿大的胆囊。
  2. 实验室检查:血尿中胆红素升高,尤其以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
  3. 影像学检查
  • B超 表现为胆总管,胰管扩张-双管症,胰头未见增大和肿物,在胰头外侧,即胆总管末端发现肿物。
  • CT 有B超类似的功能,尤以薄层增强CT,效果更佳。
  • MRI和核素胆管造影(MRCP) 双管症表现为胆总管的狭窄梗阻多位于胰头以下水平,达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处,呈尖锥形狭窄,同时扩张的胰管与胆总管呈并行状。[3]
  •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PTC) 可协助诊断,因为是具有创造性检查,已较少应用。

鉴别诊断

  1. 应鉴别的恶性肿瘤是胰头癌,十二指肠乳头状癌胆总管下段癌等。
  2. 应鉴别的良性病是胆总管下段结石及良性肿瘤等。

治疗

壶腹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切除率高,可达71.4%,预后较好。

  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2. 局部切除术:对早期癌,肿瘤直径<2厘米或患者一般状况和主要脏器功能不能耐受手术者,可行局部切除加十二指肠乳头成形术。
  3. 引流术:适用于肿瘤已不能切除,或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可行胆总管或肝癌空肠引流术、外引流术。
  4. 其它治疗:壶腹癌对放、化疗不敏感。生物和基因治疗效果不肯定,但必要时可考虑应用,并可用中医药治疗。

1983年,北川勋首次从红参中分离出20(S)-人参皂苷-Rh2。现在已经证实人参皂苷Rh2具有诱导癌细胞凋亡、分化及调控细胞周期的抗癌活性,通过增强人体的自然免疫能力,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4]

视频

胆管癌发生在哪里?临床症状有哪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