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复旦大学出版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原图链接来自 豆瓣网 的图片

复旦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由复旦大学主办,受教育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双重管辖。2001年经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复旦大学[1]出版社与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两社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下辖二级社复旦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有事业编制人员130人,临时聘用人员70余人,年出版新书近400种,重印书600余种,新书、重印书合计近千种。2005年销售码洋达到2.1亿元。

简介

复旦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2001年,与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两社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下辖二级社复旦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社下设编辑部、发行部、出版制作部、行政部,另有电子音像出版社、复社图文制作公司、经世书局、21世纪大学英语发行责任公司等独立核算机构。复旦大学出版社现有员工140多人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将一如既往以学术出版为主要特色,在学术著作和大专院校教材出版领域,坚持走经典、精华、精粹的道路;与此同时,将进一步扩大选题范围,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各种出版方式,实现多维立体的综合出版结构。

基本情况

复旦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2001年,与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两社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下辖二级社复旦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社下设编辑部、发行部、出版制作部、行政部,另有电子音像出版社、经世图文制作公司、经世书局、21世纪大学英语发行责任公司等独立核算机构。编辑部下设人文、新闻、科技三个编辑室和经管、外语、医学三个分社。复旦大学出版社现有员工130多人,年出版新书500余种,重印书600余种。复旦大学出版社一直坚持高水准一流教材与原创性学术著作的出版理念,强调出版社尤其是大学出版社应该承担起主体出版的重任,坚持大学出版为大学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宗旨,强化学术出版功能,为繁荣学术和优秀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为了使出版理念落到实处,复旦大学出版社实施“721”出书工程规划,即大专院校教材达70%,学术专著占20%,社会读物占10%。先后打造了复旦“博学”与复旦“卓越”两大知名品牌;“复旦博学”已推出人文、社科、经管、科技、外语、医学等6个系列近500种高校教材。这套书以原创性、高质量以及名校、名家、名作作为追求目标,已经形成较大影响。图书品种还在不断优化和扩充中。2004年,复旦社推出“复旦卓越”系列。“复旦卓越”已推出经济、管理、物流、会展、保险、外语、学前教育等7个系列的100多种高校教材。复旦“博学”、复旦“卓越”系列教材涵盖高等教育一级学科二十几个专业、数百种课程,《中国文学史》、《中国人口史》、《中国思想史》、《晚明史》、《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等、“复旦学人文库”、“火凤凰学术遗产”丛书、“名家专题精讲系列”、“现代医学系列”等等,均是原创性或独创性的重大学术成果。

作者队伍

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作者队伍经历了从以复旦作者为主,到复旦作者和外地外校作者并重的转变。依托复旦,面向中国组稿,在中国范围寻找最适任的作者,是编辑组稿和选题论证时首先考虑的问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一大批名校的名师成为复旦出版社的作者,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海外名校的作者也不断加盟,复旦作者的比例已从前几年的80%下降到50%,非复旦作者的比例正呈不断上升趋势。

社会荣誉

复旦大学出版社是获得国家级图书奖较多的几家出版社[2]之一,被媒体誉为大学出版界的“获奖专业户”。在中国大学出版社中,无论获奖等级还是获奖数量和比例,都名列前茅。20多年来,复旦社已经有300多种图书获得过包括中国图书奖在内的各种奖励500多项。1997年以来,复旦版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15项,国家级图书奖9项,其中,《中国思想史》获得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旧五代史新辑会证》2006年荣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006年,复旦社出版新书470种,重印书560种,获得各项奖励达71项之多,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30项,其他39项,是上海出版界获奖最优、最多的单位。复旦社将上海出版界的最重要奖项――“上海出版人奖”的所有奖项囊括其中,成为上海出版界唯一获此殊荣的出版社。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正式发文公布的2005年上海市图书社会效益评估报告中,复旦出版社以93.9的高分名列上海14家大学出版社第一名,在上海所有出版社中名列第三。新华社以“摇钱树不出,为本好书等11年”为题,对复旦社致力于学术出版,重视出版的社会效益的做法给予重点报道,中国新闻出版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文汇读书周报等业内外媒体也对复旦社多年来坚持致力于原创性学术著作出版的理念给予广泛报道。

发展现状

复旦社并不排斥经济效益,建社以来,出书、经营规模逐年扩大,现已达年出图书近千种。复旦社的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势头。销售码洋从2000年的7708万元到2005年达到2.1亿元,实现利润从2000年795万元到2005年的2166.45万元,相当于翻了两倍多。2006年,面对事业快速发展、书号紧缺的状况,复旦社通过主动压缩、优化选题,依然实现了业绩的增长,销售码洋达24069.4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80.08万元,增幅为13.59%;实际收款13615.7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9.14万元,增幅15.62%;利润总额达到2469.8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3.04万元,增幅为12.43%;现金流量也同步获得较大增长。“十五”期间,复旦社累计上交学校2000余万元,资产总额净增5283万元,达到8935万元,国有资产得到增值,出版社的经济实力也不断壮大。

博学品牌

2001年,复旦大学出版社选用校训的开头两字“博学”,在工商部门注册,并将品牌教材统一冠名为“复旦博学”,开创中国大学出版推出图书冠以品牌的先例。由于“复旦博学”教材在书稿的选择上,以原创性、高质量,以名校、名家、名作为追求,使已出版的“复旦博学”教材在中国高校师生中具有良好的声誉。“复旦博学”已推出人文、社科经管、科技、外语、医学等6个系列共计120余种高校教材。其中有5种教材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种获教育部优秀教材奖,37种被选人教育部“十五”国家重点教材规划,150余种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年销售超过1万册的已达百种,使“要教材、找复旦,读复旦书、做卓越人”的口号深入人心。

卓越品牌

2004年,出版社社又打造了一个新的教材品牌:“复旦卓越”。它的定位是:1、主要适用于实践型本科、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和各种培训的教学。2、在理论内容的选取和阐述时明确以应用为目的,避免冗长的理论推导,以“够用、适度”为标准。3、有大量的实际背景的应用案例,强调教材的实践性,应用性,学完后就能进入实际操作。4、版式设计全面面向教学需求,正文、练习、案例有机结合,给人以清新感,特色鲜明,生动活泼。

视频

复旦大学出版社 相关视频

云游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