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外福铁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外福铁路也称来福铁路,自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来舟站南侧的外洋引出,越沙溪过南平后沿闽江右岸到出洋坪跨越闽江,再沿闽江左岸经莪洋、水口、闽清至福州站,全长194公里。1989年12月20日,外福铁路改建工程竣工并交付运营。1995年末外福线改线后全长为186.668公里。

1956年3月动工(其中外洋至南平32公里,提前与鹰厦线同时修建),1959年12月1日正式营运。由于当时台湾海峡局势紧张,故系战备铁路,最小弯曲半径仅200米。1986年因配合水口水库施工,由上海铁路局组织施工,由福建省投资4000万元进行改建。改建后外福铁路全长188公里,水口水库改建路段最小弯曲半径300米(改建前为250米)。2000年11月10日全线电气化,并一并改造了南平—莪洋区间250米半径弯道(改为300米)。全线最初由上海铁路局管辖,2004年5月转交南昌铁路局管辖。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前,原横南铁路(横峰站至南平南站)和外福铁路(南平南站至福州东站段)合并里程后更名为峰福铁路。原外福铁路的外洋站至南平南站段同时更名为外南铁路。

2018年1月3日,外南铁路绿水至西芹段改线拨接任务完成,改线后的外南线接入南龙铁路延平西站[1]

建设情况

外福铁路也称来福铁路,自福建南平市来舟南侧的四等小站外洋起,至福州站,全长186.668千米(改造后),共有隧道54座20979延长米,来外Ⅱ线共有隧道3座771延长米;全线最长的隧道是前洋隧道.长2797米,最长的大桥是古田溪桥,长534米.外福线由铁道部第二设计院勘测设计,于1956年3月开始动工。福州段由解放军8511部队组织施工,同时组织民工数万人负责路基土石方工程。

1959年4月全线建成。1959年11月29日验收交接,12月1日零时起交付国家正式营运。外福线是福建省第二条铁路干线,全线共有曲线486个,长105公里,占线路总长度的54.5%。全线最大坡度为12‰,集中分布在杜坞站至福州站、福州站至东站2个区间。其它坡度均在9‰以下。线路基本沿闽江铺设,由于该线初建时为战备铁路,设计小半径曲线多,线路基础较差,雨季水害严重,经常中断行车.一直阻碍着铁路运输能力的提高和速度的加快。铁道部经会审,在外福线南平南至下过溪段250米小半径曲线区间进行改造的方案,改造资金4000万元左右,已经完成.2000年11月10日完成电气化铁路改造。

共有隧道54座20979延长米,来外Ⅱ线共有隧道3座771延长米;全线最长的隧道是前洋隧道.长2797米,最长的大桥是古田溪桥,长534米.外福线由铁道部第二设计院勘测设计,于1956年3月开始动工。福州段由解放军8511部队组织施工,同时组织民工数万人负责路基土石方工程。1959年4月全线建成。1959年11月29日验收交接,12月1日零时起交付国家正式营运。外福线是福建省第二条铁路干线,全线共有曲线486个,长105公里,占线路总长度的54.5%。全线最大坡度为12‰,集中分布在杜坞站至福州站、福州站至东站2个区间。其它坡度均在9‰以下。线路基本沿闽江铺设,由于该线初建时为战备铁路,设计小半径曲线多,线路基础较差,雨季水害严重,经常中断行车.一直阻碍着铁路运输能力的提高和速度的加快。铁道部经会审,在外福线南平南至下过溪段250米小半径曲线区间进行改造的方案,改造资金4000万元左右。“外福线”和“横南线”两个名字已被撤消,合并并改名为峰福线。 外福线外洋—南平南更名为外南线[2]

视频

外福铁路 相关视频

福州站,晚上来这转转,看看这座车站怎么样
合福高铁D9200,CRH1A 1115+1053 出福州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