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外福鐵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外福鐵路也稱來福鐵路,自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來舟站南側的外洋引出,越沙溪過南平後沿閩江右岸到出洋坪跨越閩江,再沿閩江左岸經莪洋、水口、閩清至福州站,全長194公里。1989年12月20日,外福鐵路改建工程竣工並交付運營。1995年末外福線改線後全長為186.668公里。

1956年3月動工(其中外洋至南平32公里,提前與鷹廈線同時修建),1959年12月1日正式營運。由於當時台灣海峽局勢緊張,故系戰備鐵路,最小彎曲半徑僅200米。1986年因配合水口水庫施工,由上海鐵路局組織施工,由福建省投資4000萬元進行改建。改建後外福鐵路全長188公里,水口水庫改建路段最小彎曲半徑300米(改建前為250米)。2000年11月10日全線電氣化,並一併改造了南平—莪洋區間250米半徑彎道(改為300米)。全線最初由上海鐵路局管轄,2004年5月轉交南昌鐵路局管轄。中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前,原橫南鐵路(橫峰站至南平南站)和外福鐵路(南平南站至福州東站段)合併里程後更名為峰福鐵路。原外福鐵路的外洋站至南平南站段同時更名為外南鐵路。

2018年1月3日,外南鐵路綠水至西芹段改線撥接任務完成,改線後的外南線接入南龍鐵路延平西站[1]

建設情況

外福鐵路也稱來福鐵路,自福建南平市來舟南側的四等小站外洋起,至福州站,全長186.668千米(改造後),共有隧道54座20979延長米,來外Ⅱ線共有隧道3座771延長米;全線最長的隧道是前洋隧道.長2797米,最長的大橋是古田溪橋,長534米.外福線由鐵道部第二設計院勘測設計,於1956年3月開始動工。福州段由解放軍8511部隊組織施工,同時組織民工數萬人負責路基土石方工程。

1959年4月全線建成。1959年11月29日驗收交接,12月1日零時起交付國家正式營運。外福線是福建省第二條鐵路幹線,全線共有曲線486個,長105公里,占線路總長度的54.5%。全線最大坡度為12‰,集中分布在杜塢站至福州站、福州站至東站2個區間。其它坡度均在9‰以下。線路基本沿閩江鋪設,由於該線初建時為戰備鐵路,設計小半徑曲線多,線路基礎較差,雨季水害嚴重,經常中斷行車.一直阻礙着鐵路運輸能力的提高和速度的加快。鐵道部經會審,在外福線南平南至下過溪段250米小半徑曲線區間進行改造的方案,改造資金4000萬元左右,已經完成.2000年11月10日完成電氣化鐵路改造。

共有隧道54座20979延長米,來外Ⅱ線共有隧道3座771延長米;全線最長的隧道是前洋隧道.長2797米,最長的大橋是古田溪橋,長534米.外福線由鐵道部第二設計院勘測設計,於1956年3月開始動工。福州段由解放軍8511部隊組織施工,同時組織民工數萬人負責路基土石方工程。1959年4月全線建成。1959年11月29日驗收交接,12月1日零時起交付國家正式營運。外福線是福建省第二條鐵路幹線,全線共有曲線486個,長105公里,占線路總長度的54.5%。全線最大坡度為12‰,集中分布在杜塢站至福州站、福州站至東站2個區間。其它坡度均在9‰以下。線路基本沿閩江鋪設,由於該線初建時為戰備鐵路,設計小半徑曲線多,線路基礎較差,雨季水害嚴重,經常中斷行車.一直阻礙着鐵路運輸能力的提高和速度的加快。鐵道部經會審,在外福線南平南至下過溪段250米小半徑曲線區間進行改造的方案,改造資金4000萬元左右。「外福線」和「橫南線」兩個名字已被撤消,合併並改名為峰福線。 外福線外洋—南平南更名為外南線[2]

視頻

外福鐵路 相關視頻

福州站,晚上來這轉轉,看看這座車站怎麼樣
合福高鐵D9200,CRH1A 1115+1053 出福州站

參考文獻